<h3>我的七夕之说</h3><h3><br></h3><h3><br></h3><h3> 流火七月,又到双七的这一天,俗称七夕节,又名乞巧节。</h3><h3> 七巧节,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文化圈”的传统节日。该节日以牛郎与织女的传说为载体,在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庆典。</h3><h3> 春秋战国时期有《诗经·大东》:“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直到汉代,细节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就成就了一个专属女孩儿的节日。</h3><h3> 乞巧节有很多民俗,如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兰夜斗巧等,寄予了女孩儿们的许多心思想往。</h3> <h3>记得在我的故乡,关于七夕,也有很多美丽的传说。其中长辈们就说过:七夕这一天,牛郎织女要见面,天河迢迢,水面泱泱,如何过得去?有鹊仙相助,天下的喜鹊都飞上碧宵,在天河上架起鹊桥,让牛郎织女于桥上相会。</h3><h3> 据说他们在鹊桥上,要诉一夜的衷肠相思。 </h3><h3> 人间凡未滿16岁的少女,若在夜深人静的三更时分,立在葡萄架下,会听见他们的窃窃私语。听闻者,将来一定有美好姻缘待她出阁成礼。</h3><h3> 当年,幼稚天真的我和邻家二姐,晚飯后就秘约,藏进后院葡萄架下。静静地等待牛郎织女的相会。</h3><h3> 等呀等…从筛影斑驳的葡叶隙间看银汉星稀,看斜月如钩,见天幕沉沉,浮想翩翩,彩袖飘袂,佩环叮琅的织女翘首对岸肩挑儿女,布衣粗衫,憨厚质朴的牛郎。他们急切地奔向对方,相拥桥中;定然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正所谓:莺喃燕呢私私语,绵叙不停想思情,诉之不尽离别苦。</h3> <h3> 静静的夜,倒也不是太静,远处偶尔传几声犬吠;树捎上,间响数声蝉鸣;篱笆墙边的泡桐高处,还有夜鸟受惊拍翼的声音,突兀的一啼惊叫声划过寂寂的夜空。夜风徐徐,凉露絲絲,…唯独没有天上的人语声。 </h3><h3> 仿佛待了很久很久, 困意肆意泛起,眼皮不听使唤,禁不住上下两睫总要粘扰,哈欠欲止难禁,总是一个接一个打出来,二姐说:"哈欠不能出声,出声恐惊天上的相会人。"话音未落,她的哈欠也长长哈起…。</h3><h3> 没有钟表,不知更漏,瞌睡相煎熬,情非得巳,不管是否过了夜半,也沒想是否到了更点,反正没听到天人私语,只好呜金卷旌,收兵回营,睡觉去也,用梦去联结好烟缘……</h3><h3> </h3> <h3>星移斗转,一晃半个世纪过去了。二姐早已作古。她信了七夕夜语,却沒有得到好姻缘,因为,她自小就有哮喘病,待字闺中三十好几岁,稀有媒灼登门。她做的一手好针线,帮父母缝补浆洗,伺候弟弟妹妹们长大成家,(她家子妹八个,她居老二)长相不差的她,梳有一条乌黑齐整的大辫子,直齐臀后,略瘦非枯的窈窕身材,衣着得体而干净。但是,由于有病,不能下体力,不符合农村娶媳的基本条件,(家庭不好的她又看不上)所以直到快四十,才遇一摘帽复职,补薪很多的右派老师,整整大她十几岁,实实在在一老头儿,她也无奈地嫁了。</h3><h3> 一生无生育,近花甲时,不小心摔断了股骨,其老头儿自顾不暇,无人伺候,老头儿要她娘家人把她弄回去养病。娘家的弟弟妹妹各有家庭,岂能按受,嫁出的姑娘,泼出去的水,那有回家养病之理。断然拒绝。老头为何不花钱为她治病,我也无法知哓实情。</h3><h3> 她万念俱恢,用一只长袜挂在床头上,了却性命,魂飞九宵,去访问织女去了。</h3> <h3><br></h3><h3> 另一个听七夕夜语的小姑娘一一我,心心念念的好姻缘,崇尚无比的爱情至上,得否?答案你们已知道,在此省略。若硬要总结,那便是:在争吵中与先生斗趣一辈子;在较劲不服气中相扶相惜一辈子;特别是如今不堪的暮年岁月,一息尚存便要同他一起挣扎在疾病衰老中,逐渐地接纳岁月赐予我的种种忧喜哀乐,逝去的细算很多,惟所谓的爱情,走的最快,了却的连毫羽不剩,剩下的只有亲情。人老了突然觉得,就连是否发生过爱恋,也愰惚一片了。</h3><h3>神话总是美好的,现实终归是骨感的。漫行人世间,亲情,爱情,友情皆然宝贵,民俗传统是有情的,想用节日的形式,让我们勿忘爱情,凝重亲情,珍惜友情,故尔有了不同属意的节日。</h3> <h3>亲爱的朋友:你若对此七夕节之美妙感兴趣的话,请勿忘今夜仰头夜空,观灿烂的天河,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诵念一首七夕古诗</h3><h3>【唐】林杰</h3><h3>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h3><h3>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h3><h3> 用诗意, 去度过七夕之夜!留快意在心间,愿今宵美好更复明年。</h3><h3> 锦绣中华019年七夕下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