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画胡说一一大画与小画,加法与减法》

零零

<h1>  早先,画展作品尺寸不计大小。如今,画展作品二米计方己成定格。真可谓到了讲大话、办大亊、画大画年代!連国家画院招聘画师,条件之一"要会画大画″。有人对我说他写了一百多米长的一个"龙"字,我看他倒是可以去争取入选的。</h1> <h1> 我不喜欢画大画,也就与各类画展绝缘了。记得几年前,金华书画院办画展要求作品六尺整,我没送,结果我这剛受聘不到半年的顾问给开除了。啊㖿!这亊还真是难为情的,真不好意思与人言的。</h1> <h1> 其实只要会画画的,也能把画画大。但我总感到大画不及画小点的精美。只要看看历来名家大师的作品,以他自身比,往往小画比大画更精妙。齐爷爷、黄宾虹那张小画会亚于大画的?无它,中国画深受工具的制约,毛笔有一个最佳状态的极限,画大画不得不在极限之外,自然笔情墨趣就相对减弱了。 <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中国画离开了笔墨情趣,不知要逊色</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多少!</span></h1><h1><font color="#ed2308"> 一张中国画中的笔墨意趣对人的审美感观,岂是能用数字可计算的!</font></h1> <h1><font color="#010101">  几年前有人定要我画张大画收藏,没兴致,不想画,只顾画自己喜欢的,常道:"别人越画越大,我越画越小″。</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我行我素,无需傍顾,自得其乐!</font></h1> <h1> 今天不知那来的兴,画了张大的。画完后又犯傻了,想想画这样大的画有什么用?又不去参展,家中又没这么大的墙壁可挂,存放麻烦反成累赘,画画人就是这么自讨苦吃,不可理谕,无怪郑板桥先生自嘲,这都是"我曹之贱相也″。他说"索我画,偏不画。不索我画,偏要画,极是不可解处,然解人于此但笑而听之"。</h1><h1><font color="#ed2308"> 看来画画原本没有什么道理可讲的!</font></h1> <h1>  石涛说"无法之法乃为我法"。画画人很多,各人各法,看似很多法。依我看只有二法:加法与减法。人生也如此,加法累,减法难。人的欲望无穷,都拼命去做加法,然而许多人的英年都腰折在加法上。任伯年为吸大烟、为买田产,拼命画画卖钱,56岁累死了;徐悲鸿一身多职,分身无术,58岁忙完了;陈逸飞又画画、又拍电影、又办公司当老总的,结果五十出头也走了。</h1><h1><font color="#ed2308"> 加法真的很累!</font></h1><h3> </h3> <h1> 画大画不得不用加法。千笔万笔加足为止,岂不累乎?如今画展上的作品几乎都用加法,画得比照片还要照片,繁文缛节全都画上,真是累死了。说是这可以感动评委。累点尚好说,往往吃累不讨好,评委还不一定䏻看中。这大画本是冲参展而来,结果选不上,这岂不徒劳哉。</h1><h1><font color="#ed2308"> 我总在疑思,展览为何非要大画不可?画画的终级目的难道是仅为参加展览?</font></h1> <h1> 做减法很难!人们往往教诫别人要舍得要放下,然世上有几人能做到?我看八大是个例,他的画可谓达到至简。因为他的江山都丢了,还有什么舍不得的?</h1><h3> </h3> <h1> 郑板桥有诗:“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揮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板桥先生学会"舍弃",花了四十年,可证减法之难。</h1><h1><font color="#ed2308"> 我等非圣人,都在加减法之间讨生活,苦哉!苦哉!</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