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老街往事(第十一章 三大动力路)

秋日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前 言</b></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3><h3>&nbsp; &nbsp; &nbsp; &nbsp;每个人都不会忘记自己的家乡,无论你接受的教育程度如何,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无论你走到哪里,家乡,对于你来说都是在心中的思念。家乡的街路、哪怕是家乡的一草一木对于你来说都会感到无比亲切,因为,那里曾留有你童年的记忆,留有你青春的梦想,更留有你父辈的身影。 <br>&nbsp; &nbsp; &nbsp; &nbsp;当夕阳西下时,方块石的街路上映出长长的流动倒影,它会不由自主地勾起你对老街往事的回忆。<br>&nbsp; &nbsp; &nbsp; &nbsp;在哈尔滨,有许多承载百年历史的老街,这些老街仿佛每时每刻都在流淌着岁月的史诗,街道两旁的欧式建筑好象也在弹奏着从遥远过去飘来的交响乐章。 <br>&nbsp; &nbsp; &nbsp; &nbsp;我家乡的老街,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变迁,让我们随着镜头走进那些老街,让画面语言讲述老街的往事。<br>&nbsp; &nbsp;“老街往事”共分为十一个章节,其中有:中东铁路、中央大街、尚志大街、兆麟街、靖宇大街、红军街、一曼街、中山路、果戈里大街、大直街、三大动力路共十条哈市主要街路。这十一个章节将在我的微信朋友圈中先后陆续刊发,敬请朋友们关注老街、倾听老街的往事。<br></h3><h3><br></h3><h3></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图说老街往事</b></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祁广杰 撰文 / 摄影(署名者除外)/ 编辑</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谨此 纪念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第十一章&nbsp; 三大动力路</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h3>&nbsp; &nbsp; &nbsp; &nbsp;和那些百年老街相比,三大动力路属于年轻的一条街路,座落在这条路上的三家大型央企,书写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史和振兴史。因此,三大动力路与百年老街一样有说不完的故事。</h3><h3>&nbsp; &nbsp; &nbsp; &nbsp;三大动力路,旧称:安乐街、大庆路,自东南的和平路至西北的通乡街,全长3900米,我国著名的三大动力电机厂、锅炉厂、汽轮机厂座落在这条街上,素有动力之乡美称。</h3><h3>&nbsp; &nbsp; &nbsp; &nbsp;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首先急需电力的供应,当时国内的发电设备产量只有185万千瓦,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前苏联的帮助下,在哈尔滨市建设现代化的三大动力厂。1951年6月6日,在原日伪时期的跑马场上,哈尔滨电机厂率先破土动工,1954年6月和1956年5月,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先后开工建设。1958年9月,哈尔滨电机厂制造成功新中国当时容量最大的第一台25兆瓦汽轮发电机,哈尔滨锅炉厂和哈尔滨汽轮机厂投产后,相继制造出我国当时容量最大的电站锅炉和汽轮机。</h3><h3>&nbsp; &nbsp; &nbsp; &nbsp;经过六十五年的发展,现在,三大动力厂的年生产能力分别已达3000万千瓦,其产品占据国内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发电厂,为新中国的建设,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电能。</h3></div><h3></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1951年6月6日,哈尔滨电机厂动工兴建,这一天,昔日的跑马场沸腾了,机器的轰鸣声,人拉肩抗的口号声,“社会主义好”的歌声响彻建筑工地。(朱俊峰&nbsp; 收藏&nbsp; 网络下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1954年6月和1956年5月,哈尔滨锅炉厂和哈尔滨汽轮机厂先后动工兴建。图为哈尔滨锅炉厂破土动工。(哈锅厂厂史资料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三大动力厂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重点工程中的两项,得到了前苏联老大哥的技术、设备援助。图为当年在哈站刚刚走下列车的前苏联援建专家。(翻拍自《俄罗斯人在哈尔滨》画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font>前苏联专家与哈尔滨锅炉厂的技术人员研究图纸。前左第五人为吴恕三。吴恕三,哈尔滨锅炉厂建厂初期时的总工程师,是我国热能动力工程专家,长期从事锅炉的研制开发工作,主持设计了多种新型电站锅炉,在大型火力发电设备制造行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为我国机械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哈锅厂厂史资料片)</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初具规模的哈尔滨电机厂。(翻拍自哈电机厂60周年画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哈尔滨锅炉厂建厂初期时的外景。(哈锅厂厂史资料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195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北京市市长彭真为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的第一台10兆瓦水电机组投运剪彩。(翻拍自哈电机厂60周年画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图为1959年安乐街的老照片,图中的和平路旁依稀可看到现在的中医学院主楼和哈尔滨量具刃具厂主楼,图下方右手方向为安乐街,解放牌卡车正驶往三大动力厂方向。 (朱俊峰 摄&nbsp; &nbsp;网络下载)</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距上一张1959年(同一地点)拍摄的图片已经过去了60年,沧海变桑田,这条街上的三大动力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早已发生了巨变。</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三大动力厂的产品可装备一座火力发电厂,其基本原理是把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再由机械能转换为电能。燃煤在锅炉里燃烧发生蒸汽,由蒸汽推动汽轮机叶片做功,再由汽轮机转子带动发电机发电。图为在三大动力路广场上关于“火”的雕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在可控下,熊熊燃烧的火焰转变为清洁的电能送往祖国各地。</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三大动力厂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国家重点大型企业,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经历了从仿制生产到自主研发,由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的发展阶段。图为三大动力路路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今天的三大动力路。</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图为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的三峡右岸电站发电机定子吊装。(翻拍自哈电机厂60周年画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哈尔滨汽轮机厂的汽轮机转子在加工中。</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正在装配的汽轮机转子。</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 2005年1月31日拍摄的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厂前俯瞰图。(胶片机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图为2019年7月3日拍摄的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厂前俯瞰图。</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大动力厂装备了一整套先进的加工制造设备,图为锅炉汽包筒身的钢板在哈尔滨锅炉厂8000吨油压机上压制加工中。(胶片机 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管子接长采用先进的计算机程序控制的自动焊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 ▲ 水冷壁管排自动焊接设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哈尔滨锅炉厂从原材料进厂至产成品,拥有一整套完备的先进检测手段。图为工业X光电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锅炉水冷壁的成排管在弯制中。(胶片机 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制造完成后的锅炉汽包吊运发往电厂。(胶片机 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三大动力厂的产品装备了我国半壁江山的发电厂,共和国各种型号、当量、等级的首台电机、锅炉、汽轮机都产自于哈尔滨动力之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三大动力厂自创建以来,涌现出无数先进模范人物,谱写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赞歌,他们是三大动力厂中坚力量的代表,他们为共和国电力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图右一为梁彦德,另一位是林有盛,俩人都是焊接大王,都是全国劳动模范。梁彦德,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是哈尔滨锅炉厂电焊工、工人工程师,他大搞技术革新,尤为是发明了“电弧气刨”,提高工效数十倍。梁彦德曾多次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是三大动力厂的杰出代表。(翻拍自林有盛相册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在哈尔滨锅炉厂建厂60周年之际,梁彦德应邀回到哈锅,一同纪念那难忘的岁月。图为梁彦德和夫人在哈锅重型容器分厂。</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时任哈锅董事长王德兴向梁彦德汇报了哈锅六十年来所取得的业绩,梁彦德十分高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林有盛,哈尔滨锅炉厂高级焊接技师,全国焊接状元,继梁彦德之后又涌现出来的优秀代表,林有盛焊接技艺高超,单面焊双面成型是他的拿手好戏。(李忠 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林有盛仅凭一张探伤X光底片,就可准确判定产品存在缺陷的部位和深度,并一次退修成功,在国内享有较高声誉。图为中国机械代表团访问前苏联,前左四为林有盛。(翻拍自林有盛相册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林有盛的焊接状元证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由国务院颁发的全国劳动模范证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退休后的林有盛继续关心国家大事和哈锅的发展,每天都上网浏览国内外新闻和哈锅网页。</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三大动力厂的先进模范人物层出不穷,正是这些产业工人和一大批知识份子成就了我国的电力事业。2007年6月11日,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就我国首台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级电站锅炉的横空出世,召开新闻发布会,标志着我国发电领域的产品等级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内首台百万</font>千瓦级电站锅炉由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研发制造。</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图为玉环电厂外景。玉环电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玉环半岛,安装我国首台由哈锅设计制造的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级的锅炉,该锅炉和整个机组在高效、节能、环保、节水等方面代表了我国燃煤电厂的发展方向。</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 &nbsp;▲三大动力厂的产品不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出口国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了国际领先水平。</font></h3> <h3>&nbsp; &nbsp; ▲三大动力厂是哈尔滨这座城市的骄傲,也是我国民族工业的骄傲。现在,三大动力厂正以最新的科技发展水平研制超大容量、超高参数、清洁环保的产品,贡献给祖国,奉献给人类。</h3><h3><br></h3><h3>&nbsp; &nbsp; &nbsp; &nbsp;谢谢朋友们的关注和收看,《图说老街往事》到此全部结束。让我们一起祝福哈尔滨!祝愿哈尔滨的明天更美好!祝愿伟大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h3><h3><br></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后 记</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p><h3>&nbsp; &nbsp; 《图说老街往事》十一个篇章,拍摄了1500多张照片素材,加上原有的少部分资料最后选定了497张,撰写三万多字,前后历时两个多月,终于按自己制定的计划提前完成了。<br>&nbsp; &nbsp; &nbsp; &nbsp;有关资料和网络上也有部分关于哈尔滨老街的故事,但是,比较分散且也不完整,在微信的自媒体平台上更是寥寥无几。适逢今年建国七十周年,所以才萌发了拍摄老街的想法,此举得到了曾扛过枪跨过江的志愿军老战士、我年迈哥哥的鼓励,得到了夫人的全力支持并和我一起走街串巷,进博物馆,访党史纪念馆。</h3><h3>&nbsp; &nbsp; &nbsp; &nbsp;由于自己水平能力有限,加之案头准备工作不足,对老街历史的深度挖掘不够,难免存在着遗漏和不准确或文字表达有误。在此,向读者们表示歉意。如果能对想了解哈尔滨的人有所帮助、如果能使这座城市的年轻人更加热爱哈尔滨、如果能使怀旧的老哈尔滨人重温那段历史,那么,我会由衷地感到欣慰。<br></h3><h3><br></h3><h3>&nbsp; &nbsp; &nbsp; &nbsp;作者简介:退休前在哈电集团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摄影、摄像、录像编辑工作,曾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摄影专业,为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和三亚市旅琼摄影家协会会员。<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