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那些事

子迪

<h3>&nbsp; &nbsp; &nbsp;&nbsp; 岁月匆匆忙忙,不知不觉间,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我,早已年过半百,双鬓染霜。退休后赋闲在家,想将以前胶片冲印的照片翻拍一遍,放置于电脑上、网盘上,以便更长时间保存、翻看。一本本相册,将儿子的成长点滴从我的记忆中唤醒。时而美好时而不快、时而甜蜜时而心酸的一幕幕往事,仿佛就在昨天。在老公的怂恿下,我决定将这些记忆碎片,用美篇的方式拼凑起来,印成书册,做为儿子而立之年的生日礼物,赠予儿子留存。</h3><h3>&nbsp; &nbsp; &nbsp; &nbsp;时光倒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二十五岁半的我,十月怀胎,在离预产期还有19天时,经历了一天一夜的阵痛后,于一九八九年十月十三日(农历九月十四)傍晚六时许,在公婆当时居住地河南省信阳市的铁路医院,顺利产下了一体重6斤2两的小男孩。我和十多天后才回到信阳的老公,通过翻《新华字典》(老公上学时用过的字典)给儿子取名迪,小名点点。</h3><h3>&nbsp; &nbsp; &nbsp; &nbsp;点点出生时手指修长,指甲尖尖,一头浓密的乌发几乎盖住了他的小眼睛。出生后的头两天,点点一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初为人母的我,傻傻的害怕儿子有眼疾,趁婆婆不注意,我轻轻的扒开了儿子的眼皮。谁知扒开眼皮后,他两个黑眼珠滴溜溜乱转。哈哈,当然没问题!多年来一直深感遗憾的是,当年的信阳铁路医院妇产科并没有给刚出生的宝宝留下小脚印或小手印的习惯。</h3><h3>&nbsp; &nbsp; &nbsp; &nbsp;点点来到这个世界刚刚40天时,婆婆首先发现孩子哭的时候,腹股沟处有个鼓包,用手轻轻一按,鼓包又不见了。缺乏医学常识的婆媳俩慌了神,急忙抱起孩子往医院跑。医生说是常见的腹股沟疝,待孩子稍大些可手术治疗,不用过多担心。自此以后,一直不敢让孩子大声哭,直到孩子八岁时手术治愈。</h3><h3>&nbsp; &nbsp; &nbsp; &nbsp;疝气还让我悬着心,点点的脸上又出了状况。密密麻麻的小红疙瘩长满了整个小脸,去医院确诊是湿疹。幸运的是信阳铁路医院自行调制的药膏疗效不错,坚持抹了一段时间,点点脸上湿疹结痂脱落后,再也没复发过。不但湿诊好了,还有意外惊喜,点点成了帅气滴“小白脸”了!嘿嘿。当时家里没有相机,更没有可拍照的手机,无论是药膏还是点点当时那让人揪心的小脸,都未能留下任何照片。直到点点一百天时,才去照相馆拍下了他生平第一张照片,百天纪念照。</h3> <h3>&nbsp; &nbsp; &nbsp; &nbsp;1990年春节过后,我抱着四个月的点点,领着放心不下孙子的婆婆,随老公回到了蚌埠自己简陋的家。</h3> <h3>  <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四、五个月大的点点,还坐不太稳,并不嫌弃家的简陋,靠在沙发上甜甜的笑着。</span></h3> &nbsp; &nbsp; &nbsp; &nbsp;点点六个多月了,学会坐了但还不太会爬。趁着两个星期才能休息一天的周日,老公背着相机,带着我和点点来到龙湖边,享受大自然的风采。那时候的龙湖远没有如今的龙湖风景区干净漂亮,事前老公经过了多次的探路,在当时的蚌埠市工人疗养院附近找到一片比较平坦的杂草地,让儿子尽情的摸爬。 <h3>&nbsp; &nbsp; &nbsp; &nbsp; 举个高高。</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当年的点点爸爸瘦成一道闪电,看着怀中的儿子,眼中满满的都是爱意。</h3> &nbsp; &nbsp; &nbsp; &nbsp;玩得太累了,实在撑不住了,在阳光下美美的睡上一觉。 <h3>  点点八个多月时,老家来信告知点点外公病重,希望能看看外孙。我和老公抱着点点,一路火车、汽车、自行车,经过一天一夜的奔波后,回到了湖南省湘阴县柳潭乡大山村,外公外婆的家,这是点点与外公唯一的一次相见。已无力抱起点点的外公可能是因为见到点点心中高兴,精神竟然好了很多。但是几天后,也许是点点水土不服,也许是乡下蚊虫太多,点点全身出现了许多大大的红疙瘩,外公外婆尽管有万分的不舍,还是催我们离开乡下返回蚌埠。交通实在太不方便了,我们绕道点点大姨家,经益阳到长沙坐火车。一大早从点点大姨家搭便车,颠簸了两个多小时到达益阳汽车站时,点点应该是饿了,咿咿呀呀地要吃。看着点点满身的红疙瘩本就心急如焚的我们,站在尘土飞扬、垃圾满地的汽车站,不敢给点点喂奶、不敢给点点吃任何东西。幼小的点点似乎也明白爸爸妈妈的意思,哭闹一会儿后静静地睡了。中午时分我们终于上了火车,刚刚将点点安顿下来,他一把抓起我刚放在茶几上的他大姨给我们准备的鸡蛋,往茶几上一敲,自己剥开皮了,我俩傻眼了,才八个多月的点点从来没剥过鸡蛋啊!我俩把孩子饿急了!</h3> &nbsp; &nbsp; &nbsp; &nbsp;不知是不是所有宝贝都喜欢水,七八个月大的点点只要一洗澡,就不想离开水,两只小手紧紧地抓住盆边不愿意出来。 <h3>&nbsp; &nbsp; &nbsp; 点点十一个月时,由于种种原因,点点由奶奶带回信阳照看,辛苦奶奶了。</h3> &nbsp; &nbsp; &nbsp; 可以扶着椅子自己站起来了,自己都笑了。 <h3>&nbsp; &nbsp; &nbsp; &nbsp;转眼间,点点一岁了。第一次见生日蛋糕的点点上手就抓。</h3> &nbsp; &nbsp; &nbsp; &nbsp; 奶奶抱着孙子,满脸的幸福感,美美哒! &nbsp; &nbsp; &nbsp; 平日里不苟言笑的爷爷抱起孙子时也是笑得合不拢嘴。 <h3>  刚学走路的点点特别害怕自己独自站立,即使让他靠着墙站,也还是吓得大哭。</h3> <h3>&nbsp; &nbsp; &nbsp; &nbsp;十三个多月的点点终于迈出了他人生的第一步。</h3> <h3>&nbsp; &nbsp; &nbsp; &nbsp;那些年还未实行双休日,交通也远不及现在便利,尽管非常思念儿子点点,我们也很少回信阳看他,点点在爷爷奶奶的细心照看下健康成长,两岁了。</h3> <h3>&nbsp; &nbsp; &nbsp; &nbsp;1991年秋,公公享受单位福利,在合肥分得一套福利房。我回信阳帮公公婆婆搬家时,分别了几个月的点点居然不认识我了,见到我时是一脸的茫然,既无笑容也不开口叫妈妈, 心中不免一阵酸痛。也许是分别太久,小小的点点对妈妈的记忆有些模糊了。但片刻后,点点还是想起来站在他眼前的人是妈妈了,喜欢冷色调的点点,看见我脱下的绿色长外套,尽管小小个子的点点无法提起它,但他依然用小手拖着外套跟在我身后,用他稚嫩的童音说道:妈妈这衣服好漂漂。我喜极而泣,儿子终于想起我了!公公婆婆举家搬迁至合肥,自此以后,我不再与儿子长时间分离。</h3><h3>&nbsp; &nbsp; &nbsp; &nbsp;</h3> <h3>  大约在<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点点快3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和老公去合肥看他,听奶奶絮叨点点的日常,无意中提到院子里谁谁谁家有童车,点点看到就不走,甚至还想抢来骑。当年流行的是一种三轮童车,一般有条件的家庭都会给自家宝宝买上一辆,既可以当玩具,又可以减少一点看护人的劳累。点点虽然没有开口要车,但他看别的小朋友骑车时羡慕的眼神告诉我们,他想骑小车。童车现在看来并不贵,不过几十块钱,但对于当年的我们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一向对儿子疼爱有加的点点爸爸依然毫不犹豫地说:咱也买!到商场转一圈后,我们并没有买三轮童车,而是花了双倍多的价钱买了一辆带小保护轮的儿童自行车。呵呵,这车在当时可以说是价格昂贵,而且对于2、3岁的点点来说,车显得过于高大。把他抱上车后,小脚却够不着脚蹬,奶奶自然是一通埋怨。让人想不到的是,点点没过多久就能骑上他的小车满院子转了,别提有多高兴了!大概是三到四年后,点点要求撤掉保护轮,帮他找找平衡感后,很快就能自如骑行了,自然免去了学骑自行车的过程。</span></h3> <h3>&nbsp; &nbsp; &nbsp; &nbsp;秋高气爽的一个周日(1992年),我们带点点在合肥逛街,点点非常兴奋,对着爸爸的镜头露出灿烂的笑容。时间久了,我想不起来这是在合肥的哪里哪个街景,只依稀记得是在四牌楼附近。</h3> &nbsp; &nbsp; &nbsp;这张照片没保存好,有点遗憾。 <h3>&nbsp; &nbsp; &nbsp;合肥逍遥津公园,老公与儿子嬉戏。看看我的摄影技术,简直了,唉!</h3> <h3>  1993年春节过后,三岁多的点点回到了蚌埠,回到了爸爸妈妈的身边。</h3><h3>&nbsp; &nbsp; &nbsp; &nbsp;当时的电化处还有托儿所,点点被送到了托儿所托管。幼儿时期的孩子抵抗力差,感冒是常事,点点也不例外。进托儿所之前,一遇感冒吃药,我们都是把药片碾碎后兑水喂给他吃,外加一勺白糖送服,药又苦还麻烦。进托儿所后,点点在赵金蓉阿姨的帮助下,学会了自己吞咽药片,真是皆大欢喜。</h3><h3>&nbsp; &nbsp; &nbsp; &nbsp;托儿所就在机关院里,办公楼后面,同事在院内办事经过托儿所时,偶尔会有人进去逗逗小朋友。某一天,一要好的同事沈师傅告诉我,他路过托儿所,进去看看点点,逗他:如果不听话就要扣妈妈的钱,只见点点小眼一瞪,咬牙切齿的说道:你个老东西!哈哈哈哈,沈建华师傅当时还不到四十岁啊!</h3><h3>&nbsp; &nbsp; &nbsp; &nbsp;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交谊舞曾风靡一时。当年电化处机关办公楼并不是现在的格局,大楼一楼靠南侧是一长长的大厅。处工会、团委为了丰富职工文化生活,顺应潮流,逢周末时,经常会在办公楼一楼大厅里举办舞会,偶尔我也会和老公带着点点来参加舞会。当我和老公在舞池随着节拍舞起来时,点点很乖巧的坐在边上看着爸爸妈妈跳舞,亦或和小朋友玩耍。然鹅,然鹅,我一旦换舞伴,点点就会跑过来,一声不吭地抱住我的腿,任凭我们怎么哄,点点始终抱着我的腿不撒手。舞伴换成爸爸,点点又去玩了,再换舞伴,点点又跑过来了。哈哈😄,我被儿子盯死了!</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终于可以在周日带点点去公园玩了。记得当年的蚌埠儿童公园内有一带梯子且有一小小平台的滑滑梯,小朋友从梯子上去后,可以在平台上玩,也可以从另一侧的滑滑梯滑下。我把点点带到平台,将他独自放在滑滑梯的顶端,我则下到滑梯的底部,和老公一起等待从顶端滑下来的点点。唉,当年的我们实在有点太粗心,那滑梯在我们成人的眼里是不算高,可在三岁多的点点眼里是太高了啊!他小手紧紧抓着栏杆,任我们怎么喊怎么逗,点点只是哭喊,始终也不敢往下滑,我只得再上去抱着他滑到底部。</p> <h3>&nbsp; &nbsp; &nbsp; &nbsp;刚刚还满脸泪花,骑上木马后又是笑容满面。</h3> <h3>&nbsp; &nbsp; &nbsp; &nbsp;有妈妈保护着,再高的架子他也敢往上爬。</h3> <h3>  点点还有展示他小小男子汉的时候。记得有一次带他去打预防针,同行的还有同事裴光带着女儿周谧。为了不让他们过于哭闹,一路上都在鼓励他们在打针时一定要坚强,不要哭,尤其是男孩子。点点似懂非懂的答应了,当医生将针头扎进他小小的胳膊时,他一直强忍着没哭出来,还对周谧说:不要怕,你看我都没哭。可当我抱着他出了防疫站的门,没走几步,点点就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太疼了,实在忍不住了!</h3> <h3>&nbsp; &nbsp; &nbsp; &nbsp;1993年9月,在交了八百元的赞助费后,点点顺利进入了当时非常难进的龙湖幼儿园。入园第一天,点点不哭不闹,妈妈要离开时还举着小手跟妈妈说再见。后来听老师说,我走后点点还是哭了。</h3><h3>&nbsp; &nbsp; &nbsp; &nbsp;很快点点就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刚送幼儿园时,为了上班不迟到,我每天早早地就将点点送到幼儿园,由门卫大爷先照看,下班去接他时,幼儿园里经常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个小朋友由门卫大爷看管着。遇星期天,我们偶尔会把点点留在幼儿园对面的一馄炖摊吃馄炖,等买完菜后再接他回家,点点每次都是乖巧地在馄炖摊等着爸爸妈妈,不哭不闹。不久后,不忍心儿子起早摸黑的老公又将婆婆接来,帮我们接送点点。自此,点点经常在阳台上一边挥着小手跟推着自行车上班的爸爸妈妈再见,一边喊着:爸爸妈妈上班多多挣钱。</h3> <h3>&nbsp; &nbsp; &nbsp; 4岁了,已经在龙湖幼儿园上小班的点点还是左手吃饭左手拿笔,也可以大方的与小朋友分享他的玩具了。</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五、六岁时的点点已经充分显现出来了他的顽皮搞怪。这期间我们发现点点似乎比同龄的孩子个头要小一些,心中有些着急。为了儿子能长个大个子,除了在饮食上继续增加营养,坚持每天至少一个鸡蛋(或者六个鹌鹑蛋)和两袋鲜奶外,我和老公甚至想出在家里抬着一根木棍,让点点学做引体向上的办法,但......</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很想将口琴吹出好听的音乐来,但长时间的努力都是徒劳,最后只好放弃。</h3> &nbsp; &nbsp; &nbsp; &nbsp;尽管第一次玩滑梯时吓得不轻,但并没有留下心里阴影,自那以后,不管滑梯多高,点点都要去滑。 <h3>&nbsp; &nbsp; &nbsp; &nbsp;记不太清是在幼儿园的中班还是大班,点点和其他两个小朋友,后来又成为同班同学的戴一鸣、杨蕴恒,代表龙湖幼儿园去参加蚌埠市举办幼儿搭积木比赛,获得优秀奖。</h3> <h3>  点点背后是三个小朋友搭建的大塘公园湖心亭</h3> <h3>  捧着奖品拍张照片</h3> <h3>  上大班的点点,已经开始学习汉语拼音。这个时候点点左手握笔左手拿筷子的习惯已经被我强行改为右手握笔右手拿筷子(长大以后,儿子曾几次埋怨我不应该强迫他改,对与错,谁能说清呢)。尽管被强迫从左手改为右手握笔,但点点很快就适应了,即便初学写字,他的拼音字母也是写得异常工整、漂亮,让我惊叹不已!</h3><h3><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nbsp;</span></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时间来到了1996年的五一。点点第一次出远门,跟随妈妈来到了正参与侯月铁路建设的爸爸所在电化项目队的驻地——山西省沁水县嘉峰镇,参加电化队组织的旅游观光活动。</p> <h3>&nbsp; &nbsp; &nbsp; 住地不远处的一座小桥,人们俗称晃桥,也就是现在的网红桥。我走在上面非常紧张,可点点根本不害怕,还调皮的故意晃动小桥来加大我的紧张感。</h3> <h3>  小溪边扔石子,点点玩得不亦乐乎。</h3> <h3>  少林寺里比划一下拳脚。</h3> <h3>  龙门石窟模仿石雕</h3> <h3>&nbsp; &nbsp; &nbsp; &nbsp;人生第一张毕业合影,1996年6月,点点从龙湖幼儿园毕业了。</h3> <h3>  儿时的小伙伴,不知道是否都记得1996年夏天随父母参加当时电化处物资科(含中心料库)组织的滁州琅琊山之旅?</h3> <h3>  夏去秋来,1996年的秋季,快7岁的点点该上学了。8月下旬,我独自带着点点到蚌埠铁路第三小学报名。进了校门就被乱哄哄的一堆人所吸引,一打听,正是一年级新生报名之处。那时的人们还没有排队的习惯,你挤我,我挤你,一片嘈杂,根本看不清里面的情况。也不知点点是被这大堆人吓着了还是对他即将要进入的陌生环境有点不知所措,小手一直抓着我,静静的跟在我身后。我担心挤着孩子,也不愿意去挤,带着点点在校园转转,等着人群散去。快到中午,拥挤的人群终于稀少时,我带着点点总算可以看到见报名桌啦。呦呵,铁三小,一年招收的新生有十多个班好几百人,接收报名时就是一条形桌,横放在房间门口,两名工作人员坐在里面,任由前来报名的学生家长们在门外挤来挤去。总算是报上名了!</h3><h3>&nbsp; &nbsp; &nbsp; &nbsp;作父母的总希望自己孩子能有一个好的老师,接受好的教育,我当然也不例外。报完名后,我很希望能找到关系,给点点分到一个好的班级。才一年级,所谓好班,无非就是有个负责任的班主任,能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的带课老师。可是不善交际的我终究是没找到任何与铁三小有关系的人脉。也许是老天眷顾我,点点被分在四班,听说有很多老师的孩子在这个班,自然配备的师资也不会差。四班是否有老师的后代,我也无从去考证,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从班主任到各位带课老师确实都是富有经验的老师,班主任杨敏异老师对学生轻声细语却又不失严厉,正是我所希望的班主任。点点幸运!</h3><h3>&nbsp; &nbsp; &nbsp; 1996年9月1日,点点背着书包走进了铁三小,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求学生涯。</h3><h3>&nbsp; &nbsp; &nbsp; &nbsp;开学第一天,点点领到新书时非常爱惜,回到家就让我给他包上书皮。我找来旧挂历给他包书皮时,点点坐在边上盯着,生怕我弄坏了他的新书。第二学期点点爸爸参与了包书皮,点点觉得爸爸包的好看,书皮上爸爸写的字也好看,呵呵,我退二线了。</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同年12月,点点加入少先队,带上了红领巾。</h3> &nbsp; &nbsp; &nbsp; 这个队礼还挺标准的 <h3>  7岁了,不知刚上一年级的点点今年许下的什么愿望呢?</h3> <h3>  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本想成就一段好姻缘,可两个孩子的关系止于发小。</h3> <h3>  远在山西工作的点点爸爸只要有机会回家,就与儿子各种疯。</h3> <h3>  捣蛋的点点想让妈们跟他一起翻跟头,可妈妈太笨。</h3> <h3>&nbsp; &nbsp; &nbsp; &nbsp;那个年代从蚌埠到湖南的交通非常不便利,我们很少带点点去远在湖南乡下的外婆家。但每当我们回去看点点外婆时,并不富裕的点点外婆总是想方设法竭尽所能,以各种口味的农家菜肴、风味小吃来刺激我们的味蕾,包括舅妈、大姨均是如此。记得点点大概是3、4岁时,点点出生后第三次去外婆家,外婆按当地习俗,每天早晨早餐前要给我们准备一碗早茶。所谓的早茶,是一碗有红枣、桂圆熬成的红糖水或米酒,外加两个煮鸡蛋。本来饭量就不大的点点在吃完一个鸡蛋后,第二个鸡蛋可能是实在吃不下了,悄悄的往水沟里吐。恰巧被老公看见,老公上去就是一耳光,点点被打懵了,哇哇大哭,外婆心疼不已,埋怨点点爸爸不该打孩子。我在问明情况后,将外婆拉到一边,让老公耐心给孩子讲道理。小小年纪的点点在听完爸爸解释过打他的原因后,了解到外婆为了能让我们吃上这些鸡蛋,自己一直舍不得吃,也似乎明白了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生活的不易。这以后,点点不管是回到外婆家还是其他亲戚家,无论条件好坏,他基本能坦然面对,入乡随俗。唯有一事他无法面对,那就是上厕所。那时候外婆家跟许多农村家庭一样,茅厕都是一口大缸上搭上两块板,点点怎么也不愿意去茅厕大便,最后他自己想出一办法,跑到外婆的菜地里去解决问题。哈哈哈哈,菜地是平的啊,点点一会儿挪个地方,一会儿挪个地方,在菜地里堆上了几座小山。他本以为没人看见,谁曾想恰巧就被不远处另一户人家的女主人看见了,当时她并不知道这孩子在干什么,随后到外婆家串门时一问才知真相,此事在外婆家成为一笑谈。几年后,当点点舅舅舅妈翻盖新房时,外婆为了让远方的外孙再来时能住得安心些,特意嘱咐舅舅舅妈首先要考虑修个好的厕所。自此,点点再去看外婆时,再也不用为上厕所犯难了。</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nbsp;鲜少回外婆家的点点难得跟外婆合张影,当年的外婆七十多岁,精神不错。</p> <h3>  刚上一年级的点点依然保持着在幼儿园就养成的习惯,放学回家先写完作业后再尽情的玩。但点点一天天长大,玩心也越来越重,慢慢的会因为贪玩把作业留到晚上再写,写作业时注意力也没那么集中了,年轻气盛暴脾气的我少不了打骂孩子。为了让点点学习时能集中注意力,我有意让点点坐在开着的电视机旁边写作业,一旦发现他抬头看电视他就会挨揍。尽管我的严厉经常会被心疼孙子的婆婆拦着护着,但点点好的学习习惯已慢慢养成,学习成绩优异,一年级两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都是双百分,先后被评为文明少年、三好学生。</h3><h3>&nbsp; &nbsp; &nbsp; &nbsp;随着点点一天天的长大,本就在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上存在很大差异的我和婆婆之间,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分歧日见增大,在征得老公同意后,婆婆在点点一年级结束后回到合肥,陪伴、照顾年事已高的公公。</h3> <h3>  中国那么大,我们想带点点去看看,让他在祖国的名山大川中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我们跟点点约定每年的暑假带点点去一个风景名胜区旅游,但有个条件就是他的学习成绩必须得到我们的认可。</h3><h3>&nbsp; &nbsp; &nbsp; &nbsp;1997年暑假送奶奶回合肥后,我们开始履行我们与点点的约定。第一年的目的地是南戴河、山海关。在督促点点完成了暑期作业后,四个家庭大小十一人择日出发,直奔目的地。</h3><h3> </h3> &nbsp; &nbsp; &nbsp;&nbsp;生性喜水的点点,当时还不会游泳,仅仅在蚌埠龙湖边当时的水上乐园玩过几次。在南戴河海滨浴场,第一次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和汹涌的波涛,点点毫无畏惧感,迫不及待地跳进海水中扑腾。 <h3>&nbsp; &nbsp; &nbsp; &nbsp;在爸爸的怂恿蛊惑下,起初不好意思的点点,终于放开了,拍就拍。成就了下面这张经典。</h3> <h3>&nbsp; &nbsp; &nbsp; 上学时早晨总是睡不醒的点点,为了能在早潮退潮后的海滩上跟大人们一起去捡拾海鲜,早早地就起床,来到海滩玩得忘乎所以,裤子全湿了也不愿离开。各种海鲜倒是捡了不少,但因赶时间,没找着烹饪之处,只得遗憾的丢弃了。</h3> &nbsp; &nbsp; &nbsp; &nbsp;森林公园里骑上高大的骆驼,点点既兴奋又紧张 <h3>&nbsp; &nbsp; &nbsp; &nbsp;森林公园太大了,不知不觉就玩到午饭时间,也许是玩累了、饿了,平常吃饭慢吞吞的点点,端起盒饭大口的吃着,根本听不到旁边的我让他慢点吃的劝说。唉,怎么就没给孩子带点零食呢。</h3> <h3>&nbsp; &nbsp; &nbsp;一家三口万里长城之首留个影。小时候的点点,拍照时总不忘摆个搞怪的pose,哦,这应该是摆的龙头造型。</h3> <h3>&nbsp; &nbsp; &nbsp; 旅游的日子过得飞快,一个多星期似乎一晃就过了。回到蚌埠的点点仍然兴奋不已,本该趁他兴奋时让他写篇游记,可当时的我并没有这个意识,往后的多次出游也从未要求儿子记下过只字片语,大失误!</h3> <h3>  上二年级了,点点没有了奶奶的宠溺,渐渐变得自律、自觉。每天早晨以他的最快速度(虽然在我看来还是慢)吃完早饭,脖子上挂着钥匙,背着书包七点左右坐在我自行车后的小椅子上,双手环抱着我的腰,由我送到学校门口。放学后跟同院的小朋友们结伴回家,按照爸爸妈妈的嘱咐,将自己反锁在家中写作业,直到爸爸妈妈回家。那时候的防盗门是那种栅栏式的铁门,点点有时候写完作业后,隔着防盗门与对门的小姐姐聊天以打发时间,只有等爸爸妈妈回家后才下楼去玩。尽管点点还算乖巧,但毕竟是男孩子,调皮捣蛋似乎是天性,难免会惹得我生气。生气的我尽量克制自己,少打孩子,但暴脾气的我还是有很多忍不住的时候,打完孩子后自己又心疼得掉泪,经常出现娘儿俩个一起哭的状况。等自己冷静下来还得给点点道歉。但在原则问题上,像孩子撒谎、未经许可擅自从家里拿钱等等事关孩子品行的事情,我打起孩子来绝不手软。儿子大点后曾经说过,他小时候我总是打他,听得我好心酸。</h3><h3>&nbsp; &nbsp; &nbsp; &nbsp;小学阶段,我时常会把点点带到办公室写作业。在办公室时,点点大部份时间都能做到安安静静的写完作业再去机关院子里玩。但也有不老实的时候,毕竟是办公场所,带孩子来本就违反纪律了,怎能任孩子嬉戏打闹,所以遇到点点闹得很的时候,我必然会呵斥他。大概在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点点放学后,不知何故在办公楼走廊里闹腾,提醒几次没起到作用后,我忍不住呵斥起点点来。也许是点点觉得伤到他自尊了,脚一跺,气哼哼地说:哼,我找你们领导去。在点点的概念里,年龄大点的应该都是领导。几分钟后,他还真就到三楼把当时的宣传科吴科长领到了四楼,把大伙都逗乐了。</h3> <h3>  点点8岁多了,他的疝气该治了,1997年的寒假时,老公也已回到蚌埠东站上班, 我们决定趁假期给点点治疗疝气。手术在铁路医院进行,因孩子小,我担心手术过程中点点会害怕,医生征求我意见是局部麻醉还是全身麻醉时,我选择了全身麻醉。手术很顺利,大概在下午三四点,手术就做完了。从不知道人在麻醉过后是什么状态的我,以为点点从手术室出来就会喊妈妈,可当点点从手术室被推出来时,静静地躺在推车上,目光无神,四肢无力,任凭我怎么喊他都没反应,那一刻,我的眼泪唰一下就流了出来。护士解释说是麻醉还没醒,到傍晚时就好了,可我的心一直悬着。傍晚时点点并没有醒,问医生什么情况,这时候医生才告诉我们,手术开始前麻醉用量少了,手术中又增加了一次麻醉,TMD!直到凌晨一点左右,点点才有知觉,轻轻地喊疼,一直揪着心的我和老公,听到儿子喊疼,看着他痛苦的表情,夫妻俩手足无措,恨不能替孩子疼。整整一个晚上,我俩守在点点身边,不停用盐包轻压点点伤口,谁也不愿意去睡一会儿。懂事的点点尽管疼得时不时掉泪,但更多的时候都是静静地躺着,也许是小小年纪的他知道不能打扰别的病人休息吧。伤口愈合很快,一个星期后就拆线了,出院后的一段时间点点还是有些小心翼翼,但毕竟是孩子,春节过后,点点就恢复如常,从此后,无论怎样奔跑跳跃都无所顾及了。</h3> <h3>&nbsp; &nbsp; &nbsp; 二年级时,点点已经是少先队的小队长(亦或是中队长?记忆有些模糊),学校表现依然优秀,考试成绩依然双百分。 但有一事却总令我和老公头疼,点点吃饭太磨蹭了,总喜欢一边吃一边玩!一个星期天的午饭,点点照例在一边吃一边玩,老公忍无可忍,端起饭菜就倒在了卫生间,一边禁止他用零食充饥,一边吓唬他:饿时间长了会死。点点除了哭泣,不知所措。我虽很是心疼,但必须得配合老公。一个下午,点点又饿又害怕,在他主动给我们做出以后好好吃饭的保证后,我们才允许他吃晚饭。从此以后,餐桌上我们也不用再操心点点。</h3><h3>&nbsp; &nbsp; &nbsp; &nbsp;既然点点的成绩令人满意,我们也要兑现承诺,几经考虑,决定1998年的暑假带他去南京玩。</h3><h3>&nbsp; &nbsp; &nbsp; &nbsp;当年的课外兴趣班不像如今这般各式各样,五花八门,即使很少的课外兴趣班,我也是看孩子的意愿,如果他不想学,我不强求,他感兴趣的就送他去学习。因此,点点寒暑假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大部分时间都在撒欢儿地玩。</h3> <h3>&nbsp; &nbsp; &nbsp; &nbsp;世界太小,我们一家三口在南京游玩时,居然会碰到同事黄炳南、彭晓苗也带着孩子黄思芃在南京玩。两个小家伙在幼儿园时还曾经同睡在上铺,且因为互相打闹险些酿成事故(这是儿子大学毕业后才透露给我的。当年他们在上铺打闹时,点点把思思一推,思思往床下掉去,幸亏思思反应快,两只小手死死的抓住了床沿,点点简直吓懵了,费了好大劲总算把思思拽了上来。而后的十多年,两个小家伙一直没告诉我们)。既然这么有缘,何不结伴游呢。</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中山陵前游人真不少,不仔细看还找不着点点和思思。</h3> &nbsp; &nbsp; &nbsp; &nbsp; 紫荆山上是否光线太强哦,一家三口都皱着眉头。 <h3>&nbsp; &nbsp; &nbsp; &nbsp;点点9岁了,是三年级的学生了。看这爷俩的亲热劲!&nbsp; &nbsp; &nbsp;</h3> &nbsp; &nbsp; &nbsp; &nbsp;自点点奶奶回合肥后,一直是老公做饭。1999年,老公所在电化段搬去山东时,我才开始学做饭,做的饭菜味道自然不如厨艺不错的老公做的饭菜味道好。所以点点在爸爸不在家时非常想爸爸回家,一是爸爸做的饭好吃,二是爸爸能跟他各种玩闹。大概是点点上三年级、四年级的时候,给他买了台当时很流行的小霸王学习机,本意是帮助点点学习,不曾想点点爸爸回来后,爷俩硬是把这学习机变成了游戏机。什么魂斗罗、坦克大战、赤色要塞、超级玛丽、俄罗斯方块等等,各种借来的、租来的盗版游戏,点点和爸爸经常光着膀子玩得热火朝天。爸爸不在家时,点点时常要我和他玩,可他嫌我的水平太臭,大多数时候自己玩。 <h3>  干杯🍺!&nbsp; &nbsp; &nbsp;</h3> &nbsp; &nbsp; &nbsp; &nbsp;小小年纪的点点从没沾过酒,可他喝酒的胆量不小,因此还将过他张叔叔一军。蚌埠的大排挡比较多,我们偶尔也带着点点,邀上三五好友在大排档吃些小吃,喝几杯小酒。某个夏天的晚上,在宏业村的一大排挡上,酒后有些兴奋的张永林叔叔,分别在同样大小的玻璃杯里倒了一满杯啤酒和一满杯白酒,逗点点:你把这啤酒一口喝了,我就把这杯白酒一口喝了。没想到点点二话不说,端起杯子一饮而尽。不能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的张叔叔只得老老实实干了那杯白酒,直呼上当啦!再不能这样逗这小子了,哈哈哈哈! <h3>  这个时候的点点虽然顽皮但懂得分寸,从不令人生厌,且生性低调不喜张扬。记得有一次学校好像是搞什么活动,要求家长去接孩子回家。当天我穿的是白衬衫,外搭黑色暗条纹的马夹、短裙在校门口等他。接孩子的人群中不乏爷爷奶奶,点点还没出校门就看见了我,一脸的不高兴,走近我就说:妈妈,你看你穿的,这么显眼,你看这么多人谁穿得跟你一样!唉,儿子啊,妈妈也是醉了。</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跟奶奶学擀饺子皮、包饺子,很快就学会了,有模有样的。&nbsp; &nbsp; &nbsp;&nbsp;</h3> <h3>&nbsp; &nbsp; &nbsp; &nbsp;不知从哪天开始,蚌埠街上出现了牛肉拉面馆,点点特别喜欢吃,尤其是面里的牛肉。有一段时间,几乎每个星期天,我们都会把点点带到面馆,给他点上一碗拉面,外加几块钱牛肉,他在面馆吃面,我们去买菜。</h3> <h3>&nbsp; &nbsp; &nbsp; 从三年级下学期开始,点点不再出现双百分,我也知道小学三年级相比一、二年级,教材内容要丰富些,难度也要稍高点,没有双百分也很正常。点点并未放松学习,我们当然不会对点点有任何指责。点点在慢慢长大,我也在逐渐减少我的暴力行为,点点挨揍的次数越来越少,在学习上我也从未强求点点必须要考到多少多少分,说得最多的就是:不错,继续努力,争取下次超过这次比你考得好的某某某。</h3><h3>&nbsp; &nbsp; &nbsp; &nbsp;</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一晃又到了1999年的暑假,照例要履行我们的诺言。那一年,我和老公正巧都符合单位职工去黄山疗养的条件,报名也通过了审核。带上点点,去领略天下第一奇山的秀丽、徽派古建筑的韵味。</p> &nbsp; &nbsp; &nbsp; &nbsp;迎客松,你好!还记得我们是你迎接的第多少位客人吗? <h3>&nbsp; &nbsp; &nbsp; &nbsp;如果没有妈妈为了安全,在身后挡着,点点这一动作与身后远处山头的猴子观海互相呼应。</h3> <h3>&nbsp; &nbsp; &nbsp; &nbsp;棠樾古村牌坊群。拍下这张照片时,点点还是惊魂未定。在这之前,点点知道我害怕虫子,在家时经常和他爸爸一起用一些小东小西伪装成虫子来吓唬我,我也一直以为他不惧怕虫子。同去黄山疗养、点点原本就熟悉并称其为廖伯伯的同事,也没想到点点会怕虫子,趁点点不注意,廖伯伯将一小铁牛放在了点点的腿上。只听到点点一声尖叫,正在仰头看牌坊的我,低头一看,只见点点又蹦又跳,双腿乱甩,小脸煞白,我连忙将孩子搂在怀里,抓住铁牛的两个触角扔得远远的。点点在我怀里一直发抖,孩子吓得可不轻!他廖伯伯也是尴尬不已。</h3> <h3>  黄山归来,点点并不是很兴奋,原因在于他喜欢去海边玩,而1998年、1999年连着两年的暑假都是爬山、逛景点。听说市体育馆开设有游泳训练班,点点想去学游泳。离开学还早,学呗。可是怎么去呢?当时老公所在项目部已迁至山东,我既要上班,还要给孩子做饭,没时间接送点点啊。打定主意要学游泳的点点居然找到一小伙伴——同住老机关院的同事的女儿,也是点点同学的周谧,两个小家伙每天揣上去市体育馆来回的公交车费(具体多少钱忘记了),结伴乘5路公交车去市体育馆学习游泳,不曾落下一节课。一期训练班下来,两人都已学成,点点的自由泳尤其出色。</h3> <h3>  提到游泳,不由得想起点点那些年玩过的一些游戏、体育项目。大概自幼儿园大班开始,点点课间休息时就跟小朋友玩拍画片。每人出一张或几张扑克牌大小的画片,扣在地上,轮流用手去拍画片,谁能把画片拍翻转过来,画片就归谁所有。玩得最疯狂的那段时间,点点书包里每天背着厚厚一摞画片,哪天赢到画片了,放学回家就会兴高采烈的跟我分享他的快乐。倘若哪天看他一脸的沮丧,我知道他肯定输啦。星期天还时常拿出他的画片要爸爸妈妈和他一起玩,不过我还真玩不过他,经常把他分给我的画片输得一张不剩,嘻嘻。每当点点从同学那里赢到了他喜欢的画片时,他都会留下来,不再拿出去拍。后来点点书包里的画片渐渐换成玻璃弹珠,照例是把赢回来的漂亮弹珠自己留了下来。再后来点点就玩那种可以发射塑料小子弹的玩具枪、摔炮等等。记得刚给他买了玩具枪不久的一天,我在一楼,点点在五楼家里的阳台上瞄准我比划着他的枪,忽视了那小小玩具枪威力的我,挑衅着对点点说:你打啊。点点真扣板机了,还真就打到我腿上了,那小小的塑料子弹啊,疼得我只差没掉眼泪了!楼上的点点哈哈大笑,我可真是哭笑不得,待我回到家,还在得意地大笑不止的点点看到妈妈腿上大大的红包,有点傻了,一粒不起眼的塑料子弹居然还有这么大的杀伤力!一阵嬉笑打闹过后,我告诫点点,千万不能对着人开枪,点点也记在心里,这以后再也不敢对着人玩枪了。</h3> <h3>   忙忙碌碌中,点点已经10岁了。已上四年级的点点开始对足球有了兴趣,一直希望儿子的个子能长得快一些的老公和我,对儿子参加体育活动都是支持的。点点想买足球,爸爸说:买!大约一学期后,点点觉得踢足球会使腿变粗,对足球的兴趣越来越淡,慢慢地对滑旱冰、打乒乓球有了兴趣。因旱冰鞋无法带到学校,所以滑冰也就是放学后在自己院内玩玩而已,倒是乒乓球打的时间相对长些,五、六年级时书包里经常背着爸爸给他买的球拍,课间休息时打一会儿。</h3> <h3>&nbsp; &nbsp; &nbsp; &nbsp;二十一世纪如期而至。新世纪的第一个暑假,我和老公还没计划好带点点去哪里玩,同事赵瑜从合肥打听到有去海南的旅游团正在报名中,巧的是老公这期间的工作并不紧张,毫不犹豫,走起。第一次坐飞机的点点兴奋不已,可我却吐得一塌糊涂!</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点点戴上他的小墨镜,耍一把酷。</h3> &nbsp; &nbsp; &nbsp; 朱总理亲手种植的芭蕉树下留个影。 &nbsp; &nbsp; &nbsp; 哈哈,点点非要在海滩上来一次”沙滩浴“不可,这一身沙子洗了好长时间。 &nbsp; &nbsp; &nbsp; &nbsp;这三个小家伙,胆子可真够大的,我在边上看着都起鸡皮疙瘩。 <h3>&nbsp; &nbsp; &nbsp; 还差两个多月才11岁的点点闹着要去深潜,起初我有些不放心,本想跟他一起的,后来听说一人一教练,加上费用有些小贵,就让点点跟他赵阿姨和陈阿姨一起下海了。毕竟年龄太小,点点没潜多深就感觉到耳朵疼,跟教练示意浮了上来。</h3> <h3>&nbsp; &nbsp; &nbsp; &nbsp; 海南之行,我和老公险些把点点永远留在了那里,想想都后怕!在行程结束准备返回时,旅行社订的机票出了点状况,少了几张,需要留下六人第二天返回,费用由旅行社承担,我们一家三口和同事方文胜王建平一家三口就留了下来。晚上我们带着孩子去海滨浴场,点点自然是要下海去玩了,因我和老公都不会游泳,加上也玩得有些乏了,我们夫妻俩和王建平三个大人在岸边吹海风吃烧烤,由方文胜一人带两个孩子去泡海水。那晚风大浪高,给点点租的游泳圈一不小心被海浪冲跑了,不知凶险仗着自己会游泳的点点,一声不吭地去追游泳圈去了。游泳圈被冲到了防鲨网边,一心想找回游泳圈的点点,追着游泳圈朝防鲨网游去,中途游不动时趴在一对情侣的游泳圈上休息片刻后继续往防鲨网游。没有月光,灯光幽暗的晚上,谁也没注意到往深水区游的点点。天佑我儿!离防鲨网不远时,突然发现已到深水区的点点,也意识到自己根本没有体力拿到游泳圈再游回来,望着不远处的游泳圈,点点毅然决定放弃它,没有一根筋地再往前游,而是掉头游到浅水区休息,待体力恢复时回到了岸上。准备退还游泳圈时,点点才说出实情,我们四个大人均惊出一身冷汗!</h3> <h3>&nbsp; &nbsp; &nbsp; &nbsp;2000年的9月,点点已进入五年级学习阶段,学习科目越来越多,作业也随之大量增加,而这个年纪的男孩也越来越贪玩。尽管我已几乎不再打孩子,但我一向坚持要他先完成作业才能玩的规矩,在遇到点点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时,仍然会忍不住对他大喊大叫。记不太清是在哪个周末还是寒假快结束之际,在帮他整理书包时,他说这个作业还没写那个作业也没写完,我顿时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不管不顾地抓起他的书包从五楼直接扔到了一楼,冲他喊:你这学不用上了。点点吓懵了,大哭着跑下楼捡起书包,回家认认真真把作业写完。唉,那时候是不是对孩子太严厉了!</h3><h3>&nbsp; &nbsp; &nbsp; &nbsp;</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点点天资聪颖,加上有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可他不喜欢声张。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点点经历过多次考试,但他从未告诉过我,杨老师其实每次都把他们的成绩进行了排名。直到五年级的一次家长会,我从讲台走过,无意中看见了杨老师放在讲台上的四班的成绩名次表,那一次点点是第二名。回来问点点,怎么没告诉过我排名次的事,他淡淡的说:有什么好说的啊,每次都差不多的,再说你也没问过我嘛。</p><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自五年级开始,我逐渐减少检查点点的作业,让他自己检查后,我按老师的要求签上我的名字。慢慢的点点做作业时更加认真,检查自己作业时也非常仔细,六年级时我已不再给他检查,只签名。</p> <h3>  五一假期到合肥看望爷爷奶奶,全家去合肥明珠广场游玩,点点又有故事了。</h3> <h3>  我够我够。妈,你拽住我,我一定要够到水柱。</h3> <h3>  扑通,点点掉喷泉池里了,全身湿透,引得众多游客忍俊不禁!哈哈哈,哈哈,儿子,为娘实在拽不住你啊!</h3> <h3>&nbsp; &nbsp; &nbsp; &nbsp;又是一年的暑假到了。 2001年,我们分到了现在居住的单位集资房。要搬新家了,我得忙着装修,抽不出时间再带点点去旅游,但又不能失约,跟点点商量后,将他送到了点点爸爸的项目部,山东临沂,让他跟爸爸一起体验一下工程队的生活。</h3> <h3>&nbsp; &nbsp; &nbsp; 在日照的海边,点点不知道在沙滩上发现了什么</h3> <h3>&nbsp; &nbsp; &nbsp; 放飞自我</h3> &nbsp; &nbsp; &nbsp; &nbsp;平日里调皮捣蛋的点点,有书就安静了。 <h3>  渐渐长大的点点,慢慢开始不喜欢人们叫他的小名了,起初他会耐心提醒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我叫黄迪。一段时间后,再有人叫他点点,他干脆装没听见。我也是一会儿点点、一会儿迪、一会儿小迪子、一会儿迪宝、一会儿黄迪,各种花式称呼(有一段时间蚌埠大街上很多黄色面包车在跑出租,迪子甚至还被叫过黄面的,哈哈)。</h3><h3>&nbsp; &nbsp; &nbsp; &nbsp;迪子似乎比同龄人青春期特征要来得早些。在迪子十二岁多,还对生理卫生一无所知时,第一次出现了遗精,这可把他吓坏了,以为自己身体出现了什么问题,在认真听完我给他讲解的一些简单的生理知识后,他才安心入睡。不久后的一天,我突然发现迪子的声音变得很沙哑,起初以为孩子感冒了,可他又没有别的感冒症状,而且声音也是越来越沙哑低沉,几天后我才意识到儿子开始变声,进入青春期了。</h3><h3>&nbsp; &nbsp; &nbsp; &nbsp;进入青春期的迪子并没有出现我所担心的过多的叛逆,除了跟我顶嘴的次数多起来外,学习上一如既往的认真,从未放松,也开始学习打篮球(不用说,迪子爸爸照例给他买篮球了),曾经有一段时间,迪子几乎每天放学后都要在机关院内的篮球场打一阵子。尽管迪子尝试了多种体育运动,也许是重庆籍的爷爷隐性基因太强大,黄迪终究没长成大个儿。</h3> <h3>&nbsp; &nbsp; &nbsp; 2002年6月,迪子小学毕业了。按惯例,本应该是爸爸妈妈一起带他出去旅游,可老公这一年比较忙,实在走不开,迪子有些不情愿地跟我一起随单位组织的职工疗(休)养团赴厦门。</h3> <h3>&nbsp; &nbsp; &nbsp; 尽管因为没有爸爸陪同而有些郁闷,但迪子到了海边还是玩得很开心。因行程中没安排有海滨浴场活动时间,没给迪子带泳裤,到了海边,迪子忍不住要湿脚可又怕湿了衣服。</h3> &nbsp; &nbsp; &nbsp; &nbsp; 每每遇到有浪打来,迪子总会忍不住要跳起来。这就是传说中的踏浪? &nbsp; &nbsp; &nbsp; &nbsp; 实在想不起来这是一门什么炮。 <h3>&nbsp; &nbsp; &nbsp; &nbsp;迪子以优异成绩升入蚌埠铁路中学,即将开始初中阶段的学习。虽然校方说随机分班,但我们还是托熟人将迪子分到了大家都认可的九班,数学老师范怀宾老师兼任班主任。</h3><h3>&nbsp; &nbsp; &nbsp; &nbsp;初中阶段的学习毕竟不同于小学,不但科目多了,老师的教学方式也不一样了。刚进入初中学习的迪子一时没适应过来,第一学期各科成绩均不理想。希望自己班里学生个个优秀的班主任范老师有点犯嘀咕了:分班前,有人给我推荐这孩子,说他学习不错的啊,现在怎么会这样呢?情急之下,范老师直接联系了迪子小学时的班主任杨老师,询问实情,杨老师自然如实告知迪子小学阶段的优秀,打消了范老师的顾虑。迪子也是及时找到了适应初中学习的方法。初一下学期时,迪子的学习成绩很快就赶了上来。</h3><h3>&nbsp; &nbsp; &nbsp; &nbsp;不经意间,迪子对爸爸妈妈的称呼变成了爸、妈,高中后就成了老爸、老妈。记不得哪一年开始,我们在他口中又变成了老黄、老王了,呵呵。</h3><h3>&nbsp; &nbsp; &nbsp; &nbsp;忐忐忑忑中,迪子初中一年级的学习结束了,这一年的学习虽然有些波折,但总体还是得到了爸妈的认可。2003年暑假,我们决定带他去一直向往的首都北京。</h3> &nbsp; &nbsp; &nbsp; &nbsp; 首都北京,我来了。 &nbsp; &nbsp; &nbsp; &nbsp;一直喜欢军武的迪子,到北京后第一站就是军事博物馆。 <h3>&nbsp; &nbsp; &nbsp; &nbsp;到了北京怎么能不去天安门。</h3> <h3>&nbsp; &nbsp; &nbsp; &nbsp;那时迪子的理想是能进入清华大学学习,不管以后如何,先到清华感受一下吧。</h3> &nbsp; &nbsp; &nbsp; &nbsp;迪子想像着几年以后自己能以新同学的身份站在这里。 <h3>&nbsp; &nbsp; &nbsp; &nbsp; 清华的校园内跟爸爸妈妈合张影。</h3><h3>&nbsp; &nbsp; &nbsp; &nbsp; 谁也不曾想到,几年后,迪子并未如愿进入清华,而多年后,老黄有幸走进清华大学,参加由清华大学资深教授授课的中铁四局领导能力提升班的培训学习。课余饭后,老黄曾多次到此地,从各个角度拍照留念。这也许是天意吧。</h3> &nbsp; &nbsp; &nbsp; 不到长城非好汉,迪子好汉了一次。 <h3>&nbsp; &nbsp; &nbsp; &nbsp;原计划从北京到威海,再让迪子去海边嗨一下,可就在去威海途中,得知爷爷病重住院,我们放弃原计划,立刻赶到合肥陪伴爷爷。但爷爷身体太虚弱了,几天后,在我带着迪子回蚌埠铁中报到时,疼他爱他的爷爷就离开我们,去了另一个世界。</h3><h3>&nbsp; &nbsp; &nbsp; &nbsp;送走了爷爷,迪子全身心投入到了初二年级的学习。初二开始,迪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第二,因九班是重点班,班级排名靠前的名次与年级排名相差无几。初中三年,迪子一直未超越当时排名第一的女同学王佳,我们戏谑调侃他是“千年老二”。</h3> <h3>  多次去外婆家,亲人们很少聚齐,2002春节这次算是最齐的一次了。迪子,这里有外婆、大舅、二舅、二舅妈、四舅、四舅妈、大姨父、表哥、表嫂、表姐、表姐夫,表妹、表弟,还有表外甥,你都认得齐吗?</h3> &nbsp; &nbsp; &nbsp; &nbsp;又是两年没去看外婆了,2004年春节回外婆家过年咯。 &nbsp; &nbsp; &nbsp; &nbsp; 小木船上船桨不是很好摇的哦。 &nbsp; &nbsp; &nbsp;好大一棵树! &nbsp; &nbsp; &nbsp; &nbsp; 八十多岁的外婆比起前些年精神差了不少。 &nbsp; &nbsp; &nbsp; &nbsp;2004年五四青年节,迪子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nbsp; <h3>&nbsp; &nbsp; &nbsp;&nbsp; 这一年,老公换了新的岗位,回到了机关。新的岗位工作更加忙碌,但老公偶尔也会在迪子没带雨具时去学校接儿子。校门口相见的父子俩,一个甚感欣慰一个大感意外。不知何故,迪子一直不要爸爸去学校参加家长会,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老公仅在我出差时去学校开过一次家长会。</h3><h3>&nbsp; &nbsp; &nbsp; &nbsp;迪子到了中学,我突然觉得时间过得飞快,一转眼迪子已完成了初中二年级的学业。又到了2004年的暑假,忙碌的老公无暇顾及与儿子的约定,好在那几年我的出差机会很多,这不,暑假时又要出差西安了,迪子!西安走起。</h3><h3>&nbsp; &nbsp; &nbsp; &nbsp;西安是座世界历史名城,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待我办完公务,先带迪子在城内游览大雁塔、小雁塔、鼓楼等著名景点。逛到下午四点左右时,迪子说饿了,我就近在一小摊上买了两个小小的饼——肉夹馍,迪子吃得那个香啊!既然这么好吃,咱们再去找找西安最有名的肉夹馍,想象着那个肉夹馍肯定比这个更美味!一路打听,终于在天快黑时找到了鼓楼后面的小吃街,顺利找到了那家名气非常大的肉夹馍的摊位,不由分说买了两个,两个啊,这一个的份量就相当于前面吃的两个!另外再加一份牛肉,想让吃货儿子一饱口福。也许是期望值太高,也许是饿过了头吧,娘俩儿连一个肉夹馍也没吃完,这味道,呵呵,找个垃圾桶悄悄扔了。</h3> &nbsp; &nbsp; &nbsp; &nbsp;大雁塔前摆个Pose。 &nbsp; &nbsp; &nbsp; 兵马俑坑内不让拍照,咱就在橱窗前留个影。 &nbsp; &nbsp; &nbsp; 驾...... <h3>&nbsp; &nbsp; &nbsp; &nbsp;西安城墙上行个军礼</h3> <h3>&nbsp; &nbsp; &nbsp; &nbsp;西安归来,不久后我又有出差成都的机会,带上迪子去成都吃小吃去。这时候的迪子已被我日渐长进的厨艺喂成了一小吃货,不再想念爸爸做的饭菜。<br>&nbsp; &nbsp; &nbsp; 感谢当时成渝经理部的领导,在我办完业务后,安排我们去九寨沟、黄龙游玩。从成都出发,大巴车颠簸一路,迪子和我昏昏沉沉、头疼一路,途中还遇山体滑坡堵了两个多小时,到达九寨沟时已是傍晚时分。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进九寨沟,如画的风景丝毫未减轻我头疼的症状。从黄龙下来时,我更是翻江倒海的吐,当时一直以为是晕车,后来才知道是高原反应。迪子的高原反应虽然比我稍好一点,但也一直头疼,吃不下饭,直到返回到离成都不远时,母子俩才用两桶泡椒方便面缓解了胃部的极度不适。这泡椒方便面的味道,迪子记忆深刻!回到蚌埠后,每每提及面条,迪子总会想起那泡椒方便面的美味儿。可我们遍寻蚌埠、合肥各大超市都无果。数年后,有心的老公出差四川时,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以远高于超市价格、9元一桶的高价,背回来几桶专供四川的泡椒方便面,让儿子在时隔四年后,再一次尝到了他记忆中的老味道!</h3> <h3>  乐山大佛前游人太多,就在这儿留个影吧。</h3> <h3>  阿坝州的牦牛挺漂亮,骑上去转一圈。</h3> <h3>  虽领略了九寨沟的美轮美奂,可太辛苦啦!同伴摄影技术也有待提高,迪子一直在念叨:这么美的地方,没拍几张好照片,以后我还要跟我爸再来一次。遗憾的是,迪子的这一心愿至今未了,九寨沟的美景也因地震被破坏严重,但愿不久的将来,会实现与老爸一起游览仙境般九寨沟的愿望。</h3><h3>&nbsp; &nbsp; &nbsp; &nbsp;迪子穿的这件红色T恤,是在出发九寨沟之前,在成都的一家户外用品店,迪子精心挑选的,他非常喜欢。正值青春期的迪子,虽然不追求名牌,但他很注重形象。九寨沟回来后不久,因为穿衣服之事,迪子与老爸争吵了起来。将工作中偶遇的不快情绪带回家的老公,竟然将儿子珍爱的T恤撕得无法修补,令儿子难过落泪。事后深感愧疚的老公很快又给儿子买了一件红T恤,可儿子一直觉得没原来那件好看,嘿嘿。</h3> <h3>  黄龙,我们顶着强烈的高原反应,走走停停,逢氧吧就进去吸氧歇息,最终也没能走到最高处,但我们尽力了。</h3> <h3>  旅游的时间毕竟短暂,兴奋过后仍需回归正常状态。在每年近三个月的寒暑假期间,迪子总是根据老师布置的作业,制定学习计划,保证每天都有学习时间。在完成当天的学习计划后,每天上午的十一点左右,迪子会准时给我打电话:妈,我看会儿电视(家里装了电脑后,就是:我玩会儿电脑)。下午则是他的户外活动时间,或打球或游泳。但也有投机的时候,有一天我回家后无意中碰到电视机,嘿嘿,是热的,迪子在不该看电视的时候看电视了,还嬉皮笑脸的说想看什么节目,下不为例吧!</h3><h3>&nbsp; &nbsp; &nbsp; &nbsp;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游戏也悄然兴起。正值青春期的迪子自然免不了会爱上网络游戏,所幸他从小就非常自律,玩游戏但不沉迷于游戏,从未因玩游戏而耽误他的学习,我们也无需过多的限制他。时常听他眉飞色舞的述说着游戏中的种种场景、人物,偶尔我也会看着他玩,可我总是看得眼花缭乱,实在是没多大兴趣。呵呵,儿子,你自己玩吧。</h3><h3>&nbsp; &nbsp; &nbsp; &nbsp;每周末至少两个小时上网玩游戏的习惯一直保持到迪子高考前夕。</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2005年6月,迪子初中毕业了,也顺利通过学生时代的第一次大考,初中升高中考试。尽管参加蚌埠二中自主招生考试的成绩不尽如人意,但中考成绩还不错。如果去二中就读,进重点班的可能性极小。我们考虑,与其去二中普通班,不如就在铁中上火箭班,能提高孩子自信心,对他的学习更有帮助。<span style="color: inherit; font-family: PingHei, " pingfang="" sc",="" "microsoft="" yahei",=""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span></p> <h3>蚌埠铁中2005届初三(9)班的师生们</h3> <h3>&nbsp; &nbsp; &nbsp; 这一年的暑假,老公照例没时间陪儿子出游,恰逢经开部组织部门员工去青岛旅游,我带着迪子加入了他们的队伍。这时候的迪子满脸的青春豆,不喜欢拍照了。</h3><h3>&nbsp; &nbsp; &nbsp;&nbsp;</h3> &nbsp; &nbsp; &nbsp; &nbsp; 五月的风 &nbsp; &nbsp; &nbsp; &nbsp;崂山 <h3>&nbsp; &nbsp; &nbsp; &nbsp;2005年9月,迪子开始了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学子们辛苦异常,做父母的也难有轻松时刻。三年的高中生活,儿子给我留下的记忆就是上课、做题、考试,上课、大量做题、各种考试。高二、高三,迪子很少在午夜十二点之前休息,凌晨一两点睡觉是常态。我不忍心看儿子这么辛苦,有时劝他少做些题,可他却嗤之以鼻:我不做,别人在做。而我除了上班,每天想的就是:今天该给迪子吃什么,既要符合他的饮食喜好又要保证营养均衡。无论春夏秋冬,早上一定要在六点前起床做好早餐,否则迪子七点前到校就有点紧张。记得有一个冬天的清晨,我实在是太困了,闹钟响起后我按下闹铃没有及时起床,谁知道一下睡到了七点,每天都等着我叫起床的迪子,自然没有像往常一样六点十分起来,这下可把他气坏了,早饭吃不成不说,还要迟到挨批评,唉!</h3> <h3>  初中阶段我们调侃迪子“千年老二”的一句玩笑似乎成了魔咒,迪子高中时参加的各科竞赛,除了生物拿到一等奖外,其余全是二等奖,学校唯一的一次奖学金也是二等奖,哈哈,没毛病,尽力就好。</h3> <h3>  奖学金的证书在,两百元的奖金居然也在,迪子当时舍不得花,估计后来忘记了。</h3>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