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序篇</b></h1><h3> 在忐忑、惶恐、祈盼中二次进疆,只是因为相携九十老父同游。<br> 原本鲐背之年极是不该远游,也许是出于对老爸身体的自信也是对突发的心理淡定,毅然带父出行。<br> 不出意料,一路上能吃能睡全无不适。因,餐食简随、舟车劳顿、天气炎热、转场换地让游人不适的种种,他居然成功减肥,拉撒无碍。<br> 伴着轮轨的铿锵,眼前闪过曾经熟悉而今却陌生不识的景色。是呀,那历历在目的曾经,是二十年前、四十年前、六十年前的依稀。一路向西,向西。做为火箭军的前辈,酒泉这个河西重镇对他有着特殊的意义。再往西,就是老人未曾亲临过的土地,今日却将踏上国土六分之一的广袤,足以平慰既往的缺憾。<br></h3> 到达西安后稍事休息,转车正式开始新疆之旅。<br> <h3></h3><h3> 乌鲁木齐是入疆驻足的第一站,也是长途奔袭的休整地。<br></h3> <h3></h3><h3> 继续西行,翻过天山跨过伊利河谷来到中哈交界的霍尔果斯口岸。<br> 霍尔果斯口岸合作区,是一个面积宽广的边界缓冲区,这里汇集了众多的从事边贸的商人,当然最重要的是有很多免税商品供你选择。<br></h3> <p></p><p> 那红蓝两色的分界线就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国界的实标,老人家很认真的观察着自己的双脚,是否到位,是否等分。也许是天意如此,那倾斜向红色的身影,分出了根本,分出了轻重。<br></p> <h3></h3><h3> 六十年代初正当中苏关系破裂,正当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之际。赫鲁晓夫政府指使克格勃在我国边民中大肆散布,渲染什么中国内地五个人穿一条裤子,吃大锅清水汤的灾难正在向新疆漫延的谣言,并蛊惑说苏联有大片草原可以自由放牧,通过发放苏侨证等手段一手炮制了边民大量外逃事件(“伊塔事件”)。<br> 这个哈萨克斯坦的老国门,正是边民外逃的出境处。1962年4月22日,震惊世界的中国新疆六万人大逃亡事件几乎在没有任何先兆,猝不及防的情况下突然爆发了。<br> 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1992年有30000余人聚集在了霍尔果斯口岸以西的潘非洛夫,打着标语,喊着他们是中国人,希望回国结果被武警战士全部挡在了国门之外。<br></h3> <p></p><p> 喀拉峻草原似乎没能掀起老人心中的波澜,或许是因为对于熟悉世界最大军马场的他来说,这原本就没有什么。是呀!对于无数次在大西北的山山水水中野营、拉练、训练、勘查的他来说,一切都似乎本就是这个样子。<br></p> <p></p><p> 五六十年代广为流传着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见毛主席的故事,南疆的和田酷热难当,原本不想逛街的老人听说市中心团结广场上有毛主席接见库尔班大叔的塑像时,执意要去看看。<br></p><p><br></p> <p></p><h1><b><br></b></h1><h1><b>果子沟和赛里木湖</b></h1><div> 由霍尔果斯前往赛里木湖有两条路,去时走高速,返时走老路,两条路不同的感受,更有不同的风景。果子沟大桥曾被誉为亚洲第一桥。它飞跨果子沟雄伟、壮观、震撼。<b><br></b></div> <p></p><p> 老路现在已经严禁重载车通行,实际上成为了果子沟景观大道。<br></p> <p></p><p> 观景途中不仅大饱眼福,口腹之福也是不能或缺。包车师傅特意给我们准备了摘自家园的小杏子,个头不大清脆香甜,并且核仁也很好吃。这种杏子有个很清雅的名子“美人杏”,实际上它更有个响亮的诨名“晒死干”,缘何如此呢,因为如果不采摘,它会在树上变成杏干而不霉变。路途中从乡村穿过,路边散落着一片金黄。特意下车观赏品尝。<br></p> <p></p><p> 赛里木湖被称为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湖水的洁净度很高,蓝天、白云、碧水果然是老天的厚爱。<br></p> <p></p><h1><b>喀拉峻草原</b></h1><div> 喀拉峻草原景区由东西两段组成,两段景区之间由索道联结。东段景区布拉克地势相对平坦开阔,西段围绕着阔克苏大峡谷展开,地势相对险峻变化多样。</div><div><br></div><h1><b>东段---布拉克</b></h1><div> 缓坡开阔的大草原是很难拍摄的,用广角取大,需要恰到好处的选取前景及远景,用长焦定格,缓坡丘陵草原起伏的脊线勾画出美丽的旋律,善用影调明暗或许会有惊奇。</div><div> 时而落下的细雨,令天空一片浑然,天空亮度极大又少了变化,倘若天公不赐,今天的拍摄定然全无意义。......<br></div> <p></p><h1><b>西段---阔克苏大峡谷</b></h1><div> 大峡谷景区是由湖、河、台地、沟壑错落构成,变化多样、视野受限,需要极强的脚力才能不断探寻到不一样的美丽。广角、长焦交替使用,除了过硬的技术支撑外,最考验人的莫过于对画面的敏感和构图的功底。</div> <p></p><h1><b>吐鲁番</b></h1><div> 吐鲁番的旅游接待很周密,一出火车站就会有专业的接待人员给出专业的回答和安排。这里的景点都不大,几个小景点串起来,来个一日游是个很不错的选择。至于为什么要交由专业安排,因为一是景点之间距离较远,二是因为天太热,一般人的体力及对热的忍耐力都不足以应付自己大费周章搞什么攻略。<br> 第一站首选当然是大名顶顶的火焰山了,其实山很普通,全无雄奇险峻可言。土红色的山上光秃秃不生草木。即使是那土红的色彩相比起岭南的云贵红土地,相比起那大名的丹霞地貌都是逊色多多。<br> 不到吐鲁番不能体验什么叫“酷热”难当,西安怎么样、南京怎么样、武汉怎么样、石家庄怎么样!没错这些都是素有火炉之称的地方,在那里你能真正感受到热,那种让人无处躲藏,让人无法入睡的湿热、潮热、闷热。吐鲁番的“热”很特殊,因为在大太阳下边除了感受到晒以外,很难有热的感觉,<br>更是难得见到出汗。反倒是到了阴凉之地后,皮肤上立马会如同涌泉一般渗出汗水来。实际上吐鲁番这边感受不到“热”的热才是最危险的,因为你感觉不到热那是因体内大量水份蒸发带走热量的结果,一旦有了热的感觉时估计不是中暑就是严重脱水了。现在应该明白在沙漠地区人们为什么要把身体和脸用衣物遮挡起来了吧,那不是怕晒黒了,而是为了减少体内水份蒸发。<br> 如焰的热才让火焰山名符其实,当日老天爷开恩,气温四十二度,地表温度七十度。<b><br></b></div><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 第二站克尔克孜千佛洞,因洞窟严禁拍摄,咱自觉遵守,即使在暗下有技术拍摄。洞窟内壁画残缺不全,甚至所存无几,很多洞窟内的壁画都是被用技术手段整面的切割盗走的,内心很不是滋味。</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葡萄沟因葡萄闻名,当然这里的葡萄口感确实不同,吃过这里的葡萄后,再吃以往的那些,果然不好吃。</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鲜熟葡萄自不赘言,葡萄干更是这里的品牌,人们常说晒葡萄干,实际上葡萄干不是晒出来的,而是在阳光照射不到的地方晾出来的。见识一下,晾葡萄干的“晾房”什么样。吐鲁番民居墙不开窗只留门,采光靠天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最后一站就是交河故城,这是吐鲁番古城,也是唐西域都护府的府城所在。此时已经接近黄昏,夕阳把一片金黄洒向大地,那残缺的城垣在金光辉映下更显苍凉与神秘。</font></h3> <p></p><h1><b>哈密五堡魔鬼城</b></h1><div> 由吐鲁番坐动车来到新疆最东边的重镇哈密,也是我们新疆行的最后一站,出了火车顿时感受到了凉爽,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行程,气温居然下降了十多度。翌日安排好老爸后,我们重装出发前往五堡魔鬼城,先坐大巴再包车前往目的地。<br> 雅丹地貌是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是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哈密五堡魔鬼城就是典型的雅丹地貌。<br> 拍摄雅丹地貌,最好是在清晨或傍晚才好,此时光线较为柔和可以避免光照处与阴影处光比过大而丢失细节,更因为此时长长的拖影会让景物呈现出美丽衬景。当然要想拍摄出地貌的宽广苍莽,需要极高的拍摄视角,现今有无人机拍摄即可不是难事。<b><br></b></div> 白日骄阳下的雅丹酷热不逊戈壁和沙漠,为应对大蒸发量的干热,在所能承受的最大负重限制内最大限度的携带饮用水,宁可不吃也不能缺水。<br> 在我四处寻觅拍摄靓点之时,同伴们却在阴凉处惬意的享受渴而饮饥而食的幸福。 <h3><font color="#010101"> 时间在脚步迈进中滑过,体内水份在无觉中流失。酷热退去,饥渴袭来,取出压缩饼干,机械的剥开包装掰下一块送入口中。此时才意识到严重缺水的口腔内根本无法湿润咀嚼的食物,那干散的饼干阻滞在嘴里嚼不动咽不下。索性不吃,抿点水润润喉、润润唇准备露营。没成想酷热消去,但被骄阳炙烤的砂石地面却烘烤如炕,无法入睡。</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捱到夜半起身拍星,找好拍摄点对准北极星,调好参数按动快门。</font></h3> <p> 在长时间曝光的间歇里去细查身边世界。仰望星空河汉灿烂,四野一片寂静。远处土丘沙崖的剪影在星光下时隐时现,忽而一颗流星划过似乎带动起什么东西的躁动,细听那沙地上会悄悄的崩出一两声碎裂的动静。独自一人在黑暗中如饿狐般随意的走着,没有了世界,没有了自我,只有一个离体的灵魂在自由的漂荡。<br> 结束拍摄后己毫无睡意,弯月升起,一抹银白洒落,索性盘坐在沙地上进入冥想的世界。</p><p> 金乌东升,披着霞光移步另一风蚀群落,找寻别样的机缘。</p> <p></p><h1><b>西安</b></h1><div> 这里是六十多年前老父工作生活过的地方,家中的一个姐姐也在这里出生,从这里相识相伴的故友、旧邻,一起走向甘肃武威,构筑起火箭军的基石。此生或许最后一面,相对除了唏嘘问候再就是默默的祝福!他们的后代,见此情此景除了泪还是泪。<b><br></b></div> <h3><font color="#010101"> 看看熟悉的旧景,看看陌生的新异,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可九十高龄的他纵使当年好汉也无力攀上长安高墙一览。特意寻觅吃了一顿"白雲章"的饺子,了了心愿,不知是否吃出当年的味道。</font></h3> <b><font color="#ed2308">夜梦无常是归期,回家、回家!</fon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