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们四老顽童自驾终于回到阔别五十年的宝泉岭。</h3><h3>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十五团,阔别五十年,终于缘了自己一生中的心愿。向往已久的第二故乡,我们青春战斗过的地方。</h3><h3> 清早四点天已大亮,赶紧拿起手机记录宝泉岭现在发展的面貌。下面是手机记录中心点,劳动文化宫周边发展速记。语句描述有不对请指正。</h3> <h3>文化宫</h3> <h3>不同的角度展现它的历史与沧桑</h3> <h3>对面是咱们的早年的办公楼。现在已建商品楼。</h3> <h3>原来的办公楼</h3> <h3>台阶的痕迹悠久,是我们值班站岗的地方。</h3> <h3>文化宫左面的锅炉房。</h3> <h3>文化宫内部也翻新了。</h3> <p>当年我们宣传队的剧照。照片由宣传队战友提供。多珍贵的历史资料呀。</p> <p>朴存欣沙家浜剧照。</p> <p>沙家浜全体演员。</p> <h3>右侧的侧门也是会议散场的必经之路。当年还有铁门,一次演出很盛况,我们负责验票。没票战友也要进,为了维护秩序办证安全,必须停止入场。关铁门时不小心把我左手手指,骨折呀!一个月单手生活,印像深刻。</h3> <h3>文化宫右边早年是灯光球场,我们挖坑竖杆,打拉线平球场,各种球赛很多。连黑龙江省队都来此表演。我们警通排篮球队有无数次比赛。这是我们体育生活最强胜的时期。现在是门球场地小了很多。</h3> <h3>早年的灯光球场。我们付出的心血建造的</h3> <h3>我们警通排的篮球队,我在第一排最右边的十号队员。</h3> <h3>招待所一翻新,我们吃饭八年都在这里。酸甜苦辣咸,三两一个的馒头早操后就吃两个。过油肉,炒南瓜,焖酥鱼是我的最爱。每天都要排队整齐的一次进入饭厅吃饭,军事化管理呀。</h3> <h3>早年的文化宫前是橱窗展览。</h3> <h3>后勤处已是管局办公楼。</h3> <h3>文化宫周边的机关建筑</h3> <h3>文化宫前的大马路很宽阔。也有公交车通过,间隔很大。</h3> <h3>右边的街心公园,雕塑</h3> <h3>走向后山我们年轻时跑步的地方</h3> <h3>走马观花这是通往后山沿线,宝泉岭的变化</h3> <h3>快乐安静舒适平凡的退休生活。</h3> <h3>这一片应是家属排房。又砖结构的。也有草房结构的。</h3> <h3>这是早年十五团原址新盖的宝泉岭医院。</h3> <h3>后山广场今非昔比</h3> <h3>宝泉岭的标志广场。</h3> <h3>上山了</h3> <h3>原来的山上是荒山。现在是尚志纪念馆和公园</h3> <h3>身后是早年的宝泉岭全面。这是话务员在山上留影</h3> <h3>历史的一步一步走过</h3> <h3>五十年的经历与变迁</h3> <h3>赵尚志纪念碑</h3> <h3>后山的松树林还在。</h3> <h3>后山留影,不错的山地花园。</h3> <h3>文化宫前的记忆,警通排与宣传队部分同志合影。</h3> <h3>五十年前警通排文化宫大合影。话务员有的在值班,所以不是很全。</h3> <h3>警通排多次在军事比赛中得奖。文化宫前合影留念</h3> <h3>早上两个小时游览,几次新潮汹涌,触景生情,往年青春岁月,历历在目,一生中最宝贵青春献给的北大荒宝泉岭,这里的每一个通往机关,连队的电杆,电话都有我们辛勤的付出劳动与汗水。因为我们是这里的警通排。电话班,通讯班,战士。</h3><h3> 第一映象的宝泉岭(文化宫与后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