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8月5日下午,妈妈驾车带我和哥哥一起去丁村民俗博物馆参观。丁村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以南,周围三面环水,有一条铁路线环绕,是一个风水宝地。</h3> <h3>一进入丁村,导游首先带我们参观了经历了两次八级地震但仍然保存完好得明代民宅,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最特别是在外墙上起固定作用的铁质@@(我忘记名字了),将外层的砖、内层的土坯牢牢地和梁柱固定在一起。</h3> <h3>接下来我们去参观了从丁村遗址中发掘出的古生物化石(这是我最喜欢的东西)。我们看到了披毛犀复原模型和头骨化石,梅氏犀的牙齿化石,最令我震撼的是,纳玛象的门齿化石长达3-4米,肱骨长约1米。试想一下,将大象的骨骼化石拼接在一起,得有一个展览室那么大。讲解员告诉我们,在丁村出土的最完整的化石是披毛犀化石,只有后腿两腿骨分开20厘米,其余部位都保存完好,现保存于北京自然历史博物馆。在远古时期的丁村,生活在冰河时期的披毛犀和生活在亚热带的梅氏犀碰面了,真是不可思议!这说明丁村这里曾经经历了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的更迭。</h3> <h3>丁村出土文物中最著名的要数丁村人牙齿化石。化石的出现填补了北京猿人到蓝田人之间的历史空白。西方曾有古生物学家认为是西方人迁徙到了东方,但丁村遗址三枚直立人牙齿化石的出现否定了这一说法。</h3> <h3>在这里还出土了石沟枕骨化石。石沟枕骨是东方人种特有的头骨(西方人头人骨的出现概率为3‰,而东方人拥有头枕骨的概率为95%)。所以,它的发现否定了西方学者的说法。</h3> <h3>在这里我们还参观了许多出土的石器:石球,石镐,石刀,划背器,石斧,剃刀等等。我们还看到了会"唱歌"的石头。由于石头中铁含量较高,石块撞击时发出得声音更像铁器撞击时发出得声音。</h3> <h3>丁村,以丁姓聚居而得名。丁村民宅,最早的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最晚的建于民国年间,历时近四百年。</h3> <h3>"万"字</h3> <h3>照壁上图案既似铜钱,又似龟,象征财富与长寿,与对面"东海南山"牌匾遥相呼应。</h3> <h3>牌坊</h3> <h3>与明代雕刻相比,清代雕刻更为细腻,丰富</h3> <h3>"上得厅堂"中得厅,厅主要用来接待客人</h3> <h3>"上得厅堂"中得堂,堂主要用来处理家务事</h3> <h3>房前石榴树寓意多子多福</h3> <h3>平阳版画代表作</h3> <h3>三寸金莲"高跟鞋👠"</h3> <h3>猫道~猫🐱有缩骨功,只要头可出入,整个身体便可以有出入。所以,如果把猫得胡须减掉,它就不能判断自己能否出入了</h3> <h3>我也来纺线</h3> <h3>墙角故意打磨掉一块,是为了让马车在六尺宽的巷子内,转弯时不被刮蹭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