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多年前的一次西藏青海行至今记忆犹新。由于是从成都直飞的拉萨,所以高反比较强烈(要是乘车逐渐上行,可能会好一些)。</h3><h3> 中午到的拉萨,下午和先生去了小昭寺。第二天乘汽车前往林芝。从林芝回到拉萨后,拜谒了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参观了西藏博物馆。然后飞青海,在青海游览了日月山、青海湖、金银滩、原子城、塔尔寺和互助土族自治县。</h3><h3> 小昭寺和大昭寺分别是为唐代文成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金像和尼泊尔尺尊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8岁等身金像敬奉安置而建。两位公主都是松赞干布的妻子,松赞干布还有两位藏妃。尼泊尔的尺尊公主比文成公主先到西藏。她在为释迦牟尼修建寺院时,每每刚建好就倒塌。正没主意时,文成公主到了。传说文成公主会看风水,她指湖为地,用一千只白山羊驮石填湖,建好了大昭寺,后来文成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像就供奉在了大昭寺。</h3><h3> 小昭寺游客不多,但参拜者不少,因而有更浓厚的宗教气氛。殿门外有人正作着五体投地的膜拜。他们纵身扑下,身体完全匍匐在地,然后站起,再一次次重复着,表达着此生对佛的虔诚。</h3> <h3>晚上在藏餐馆品尝藏餐、欣赏歌舞</h3> <h3>第二天出发前往林芝</h3> <h3> 林芝在拉萨正东400多公里处,被誉为“西藏的江南”。拉萨到林芝这一段风景极美。一路上有拉萨河、尼洋河相伴,河水开阔处,上下天光、变化万千;云朵洁白、天空湛蓝;还有辽阔的草场、湿地、牛羊、毡房……完全一片天然。</h3> <h3> 下图中上面像北方农村麦秸垛似的是当地人收集的牛粪,晒干以后垛起来作燃料用。</h3><h3> 藏族人的毡房是黑色的,坡顶,下面为四方形。这种毡房是用牦牛毛制成的,既结实又防雨。</h3><h3> 藏族人在冬至时,请人宰一头牦牛,削下一条条的肉,经冷冻晾干,可以一直吃到六月份(就是生肉干,说是酥的)。</h3> <h3> 刚从墨竹工卡县进入工布江达县境内,就到了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米拉山口是拉萨与林芝地区的分界线;也是拉萨河水系与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岭。</h3><h3> 山之西北气候干燥,山之东南气候温润、植被茂密。米拉山高大雄奇,是藏族同胞心目中的神山。山口上飘扬着许多祭山的经幡和印着经文的彩色纸条,玛尼经幡是风诵经的一种方式。山口的最高处有牦牛的石雕像,雕像称为“雪域之舟”。几位青年喇嘛高喊着什么向雕像膜拜、转圈、献哈达。(界石和雕像为网图)</h3> <h3> 翻过米拉山口就是林芝地区了。一路上右边是植被茂密的山野,左边是奔腾不息的尼洋河。在尼洋河第一大峡谷中,有一块巨石赫然立于水中。任波涛汹涌,兀自岿然不动。它叫“中流砥柱”,传说是工布地区的守护神工尊德姆修炼时的座椅。</h3> <h3>尼洋风光</h3> <h3> 在工布江达县吃过午饭,沿尼洋河逆流而上。越走森林植被越密,树也越高,不同的树种呈现着不同的色彩。路过阿沛村、阿沛桥和阿沛小学。这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阿沛-阿旺晋美的家乡。</h3> <h3> 从巴河向东北方向距川藏公路44公里处有一片湖泊叫巴松错。藏语称湖为“错”,而蒙语称为“淖尔”。巴松错海拔3700米(在这儿倒不觉得难受),形状宛如镶嵌在高峡深谷中的一轮新月。它集雪山、湖泊、森林、瀑布、牧场、名胜古迹为一体,是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的神湖和圣地。</h3> <h3> 巴松错的水清澈冰凉,岛上和湖边森林茂密、郁郁葱葱。据说最美的时候是在秋天,那时风轻云淡,层林尽染。</h3> <h3>难舍美景,留个影。</h3> <h3> 湖中有个小岛,岛上有一座建于唐朝末年的错宗工巴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岛上还有一些奇特的植物和传说。有桃松结连理的“桃抱松”;还有一种叫“青岗”的树,树的枝干质地坚硬、枝型优美,纵横交错。据说树叶背面有天然形成的藏文字母,字的意思即是持叶者的生辰八字。岛上还有格萨尔王的战马🐴留下的蹄印:石头上的剑痕;更玄的是传说这小岛并未连着湖底,而是一个浮岛。于是就有游客会跺上几脚,看岛会不会动?😀</h3> <h3>多姿而又坚硬的青岗树</h3> <h3> 我想近一些拍拍小猪崽,猪妈妈突然转身与我对歭。吓得我胡乱一拍赶紧撤了。</h3> <h3> 从巴松错到八一镇原来都是驻军之地。快到林芝县城时路边有一片柏树林。几百棵千年以上的古柏,树杆直径大都超过一米,最大的一棵树径近6米,被称为“神树”。(以旁边的人为参照物,就可以看出树有多大)</h3> <h3>在柏树王下留影</h3> <h3> 在林芝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继续东行,前往鲁朗林海。走了不久就看到尼洋河谷上的色季拉山。色季拉山海拔4700米,时值六月中旬,色季拉山口却只有5度。没雾时这里是眺望南迦八瓦峰的最佳位置。</h3><h3> 过色季拉山口往北走到鲁朗林海。这里海拔4500米,是从山上往下欣赏莽莽林海。山上有木栈道和观景台,还有亭子。亭子里有几个贡布藏族妇女、儿童表演歌舞,有的还卖一些药材。在这里可以俯拍山谷里的鲁朗民居。</h3> <h3>远眺鲁朗民居</h3> <h3>可爱的藏族娃娃</h3> <h3>他们在观景台上演唱《北京的金山上》</h3> <h3> 在鲁朗返回拉萨的途中,看到一位叩长头的男子。不同的是,他是从内地叩着长头一路走来的汉族佛门弟子。他拉着一辆架子车,上面放着他的全部生活用具。每走几步就停下来,匍匐礼拜,就这样周而复始,额头已磕出了印记。他说是从秦皇岛出发,已经朝拜了峨眉山、拉萨,现在往云南去。从拉萨到色季拉山口不到500公里他走了一个月,从出发到现在,他这样的叩拜之旅已进行了18个月。虔诚真是一种伟大的力量。</h3> <h3> 回到拉萨,因为只停留一天,所以清晨天还没大亮我们就来到了布达拉宫前的广场上。</h3><h3> 清晨的拉萨很凉爽,宫前的大道上已有络绎不绝的转经人和朝拜者。很多人手里拿着一个转经轮,一边摇动着,一边向过街白塔方向走去。</h3> <h3> 有一位老太太一手转着经轮,另一只手牵着她的小狗🐶。一幅信仰与生活情趣的风俗画。宫的正门前有一排匍匐朝拜的人。</h3> <h3> 早饭后再次来到布达拉宫,进宫参观(每天限量,要预约)。一层层走上去,由于是依山而建,所以经常会走到室外。有的楼梯非常陡,但因不是连续上台阶,所以登上顶层,比想象中要容易些。</h3> <h3>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七世纪,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而建。</h3><h3> 从外表看,建筑群分三种颜色:红宫是宗教所在地,主要是佛殿和经堂;白宫是达赖日常起居生活和办公的地方;黄宫是仓库和存放经书的地方。</h3><h3> 布达拉宫曾因火灾、雷击和战乱而被毁。五世达赖于1645年开始重建布达拉宫。历时3年建成了白宫。</h3><h3> 五世达赖圆寂后,由其总管主持又历时10年重建了红宫。整组建筑中最高点是东日光殿。红宫西大殿是最大的佛殿,殿内四周的壁画描绘了五世达赖喇嘛生平活动,其中最著名的一幅是他进京觐见清皇帝的场景。五世达赖喇嘛宝座上方挂着乾隆皇帝御书的匾额《涌莲初地》。</h3><h3> 宫中有每一世达赖喇嘛的宫殿和佛塔,佛塔中存放着故去达赖喇嘛的骨灰。但唯独没有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灵塔。仓央嘉措曾师从五世班禅剃度受戒,15岁时被从藏南迎至拉萨布达拉宫坐床,成为黄教格鲁派的领袖。24岁时在赴京路上消失在青海湖畔。关于他的消失是隐退还是被害?至今也没有定论。人们所知道的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云游四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诗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被译成各种文字流传海内外,近年又被流行歌手广为传唱。</h3><h3> 每位达赖喇嘛的灵塔都装饰了大量的黄金珠宝,其中以五世达赖喇嘛的最为豪华壮观。塔身用11万两黄金包裹,还镶嵌了大量珠宝玉石。因为五世达赖是第一个受中央册封的,并且修建了布达拉宫(白宫),是影响最大的一代达赖。不可思议的是,五世达赖圆寂后,他的亲信弟子桑结嘉措依据五世达赖的心愿和当时西藏的政治局势隐瞒了所有僧侣和世人,秘不发丧长达15年之久。在这期间,他主持修建了红宫并秘密进行了寻访五世达赖转世灵童的工作。</h3><h3> 宫中还有个欢乐广场。过藏历新年时,达赖喇嘛在宫中观看广场上的跳神表演。</h3> <h3> 下午去了大昭寺和西藏博物馆。大昭寺汇集了藏传佛教各教派的特点,是叩长头朝拜者的最终目的地。</h3><h3> 此照片拍于布达拉宫。</h3> <h3>大昭寺</h3> <h3>在大昭寺可以看见远处的布达拉宫</h3> <h3>达赖喇嘛的夏宫——罗布林卡</h3> <h3> 西藏博物馆中人不多,正好可以静静地浏览,记录下一些感兴趣的史料:</h3><h3> 吐蕃王朝时期是公元633年——846年;</h3><h3>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h3><h3> 公元641年,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h3><h3> 公元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并于</h3><h3> 公元1279年统一全中国,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域。</h3><h3> 班禅的意思是“伟大的学者”</h3><h3> 达赖的意思是“智慧的海洋”</h3><h3> 清顺治皇帝正式封五世达赖喇嘛为西藏地区政教合一领袖,并授以重达13公斤的金印。</h3><h3> 博物馆三层是藏北无人区的动植物标本和图片,还有中央赏赐、赠送给西藏的明清精品瓷器。最有趣的是见识了寻找“转世活佛”的金瓶(据介绍这样寻找“转世活佛”:1.活佛遗体火化时烟飘的方向;2.被找灵童能认出活佛的衣物;3.生辰八字;4.金瓶测签)。</h3> <h3> </h3><h3> 告别拉萨飞往西宁,距离1500公里,飞行2小时。</h3> <h3> 到西宁后先去了文成公主当年进藏时路过的日月山。一座平缓的山脉因修路开了一个豁口,豁口两边的山顶上各建了一座亭子,分别叫日亭和月亭。山脚下有文成公主的汉白玉雕像。据说当年远嫁的公主走到这里,对镜梳妆。感慨万千扬手丢掉了镜子,镜子落地就化为青海湖。</h3> <h3>日月山前的文成公主雕像</h3> <h3>日月山下有人让抱着她们的小羊拍照,就抱了。</h3> <h3>亭内的壁画</h3> <h3>第一次来到青海湖畔</h3> <h3> 湖边一位三四岁的藏族小姑娘长得挺可爱,高原红的小脸蛋、一对弯月似的眼睛。她怯怯地走过来:“阿姨,照个相吧!”,旁边有一位老太太收费。</h3> <h3> 离开青海湖,去了金银滩。金银滩就是当年王洛宾灵感激发,创作出“在那遥远的地方”的地方。现在那里成了一大片民族风情旅游区,在那儿吃的午饭(又是一顿藏餐)。</h3> <h3>令王洛宾神往的“牧羊姑娘”</h3> <h3>和藏族歌舞演员留影</h3> <h3><br></h3><h3> 午饭后前往核工业部的小当量试验场和制造原子弹的221厂,现在叫原子城。试验场早已搬走,原址只剩下一座用厚钢板建成的指挥部(前沿观察室)。石碑的下面深埋着石棺,石棺里面是原子弹废料。</h3><h3> 位于海北州的221厂原来不仅是制造原子弹的工厂,也是一座生活设施完备的小城。现在工厂已不在,小城却依然整洁有序,绿化得很美。</h3> <h3><br></h3><h3> 到青海的第二天去了著名的塔尔寺。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是一世班禅和一世达赖喇嘛的老师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它座落在六座山的中间,六座山正好形似一朵莲花。</h3> <h3>寺内有些建筑很有特点:</h3><h3> 比如那些没窗户的建筑它的墙体是用藏药处理过的“鞭麻草”建成的,不仅透气,还能起到空调的作用呢。</h3><h3> 小金瓦殿:屋顶是用了35公斤黄金铺成。</h3><h3> 弥勒佛殿:是先建的塔,后盖的寺。</h3><h3>还有那8座白塔分别记载着释迦牟尼的重要活动。</h3><h3> 寺中保存着乾隆皇帝御笔题词和赏赐的大铜灯。</h3><h3> 藏传佛教有四大教派:白教、黄教(格鲁派)、花教、红教(宁玛派)。格鲁派的僧人不能结婚;而宁玛派的僧人可以娶妻生子。信仰藏传佛教的人可以吃牛羊肉,但不能吃天上飞的、水里游的。</h3><h3> </h3> <h3> 我原来以为一座寺庙中只有一位活佛。实际上当时塔尔寺有11位活佛。我们见到的一位活佛好像是蒙古人,他房间的正面墙上挂着成吉思汗的绣像。</h3><h3> 塔尔寺有艺术三绝:壁画、堆绣、酥油花</h3> <h3> 离开塔尔寺,去了互助土族自治县。在一个几进院落的土族风貌的大型农家乐形式的地方吃午餐。</h3> <h3> 席间,服务员来唱歌敬酒。</h3> <h3>饭后,观看了反映土族生活习俗的歌舞、杂技。</h3> <h3>第一次西藏青海之旅到此结束了。祝朋友们浏览愉快!🌸🌸🌸🌸🌸🌸</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