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暑假已过半,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如果只读书不出门走走,总觉得辜负了这让人羡慕的长假。原本打算去桂林,可今年南方的雨水太多了,网上的消息也让人望而却步,东西南北查着天气,最后还是锁定了“人间仙境、神的花园”——喀纳斯。</h1> <h1> 7月的尾巴,出发</h1> <h1> 为了节省900公里的路程,此行选择直飞喀纳斯,开启神秘的新疆之旅。</h1> <h1> 运气真好,落地前五分钟刚下过一场暴雨。空气冷冷的,但很舒服。</h1> <h1> 三个半小时的✈️,又坐了两个小时的大巴,来到贾登峪住宿。</h1> <h1> 青草地上稀稀落落散布着一些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牧民的毡房,好像是一个个雪白的大蘑菇,远处是高山,山坡上长满了暗绿色的云杉林,组成了一幅活生生的天然图画。</h1> <h1> 贾登峪是位于喀纳斯景区口的国家森林公园,当晚入住在公园山谷地带,这一片是比较集中的住宿餐饮区,接待中心在山坳的最深处,是依山而建的别墅区,一栋栋欧式小楼散落在鲜花绽放的山坡上。</h1> <h1> 雨后,空气湿润而清新,带着青草的芬芳和丝丝凉意,令人神清气爽,一扫长途跋涉的疲惫,喀纳斯风景区由碎片化的想象变得明晰而具体起来。</h1> <h1> 清晨,袅袅水汽中,云雾弥漫,让人恍入仙境。</h1> <h1> 今天的行程直奔主题——畅游喀纳斯。</h1> <h1> 为了到达观鱼台,登上1068级石阶。</h1> <h1> 往上看,前面就是观鱼台,爱慕她的人太多了,目前在限流中。</h1> <h1> 爬上山峰的观鱼亭,喀纳斯景区一览无遗,喀纳斯湖水像一大块异形的绿宝石镶嵌在山谷,湖面除了被游艇划起白色的水痕,基本算是水平如镜,远处雪山隐隐,期待与水怪的相遇并不容易,今天我们并没有看到。</h1> <h1> 喀纳斯,全年无夏,春秋相连,这里的秋季被认为是最美的,虽然现在不是最佳时候,可在夏日里看漫山遍野的春意盎然,何尝不是一种趣事?</h1> <h1> 上观湖,下观花,说的就是这里了。</h1> <h1> 一步一景</h1> <h1> 摆拍无数</h1> <h1> 喀纳斯湖边漫步</h1><h3></h3> <h1> 绿色的树林,绿色的草地,绿色的湖水,铺天盖地,蔓延于视野的全是绿,不用担心,绝不会单调,因为这些绿色也是有层次的,墨绿的冷杉和落叶松,翠绿的白桦树,孔雀绿的湖水,中绿色的草地,变化的绿色中再加上红的,黄的,白的,紫的野花的点缀,春天的旋律,在喀纳斯的山峦和河谷间肆意流淌。</h1> <h1> 喀纳斯,又称变色湖,每逢春夏湖水都会变换成不同的颜色。</h1> <h1> 图瓦人家访,聆听旱獭乐队呼麦。</h1><h3></h3> <h1> 游客舞</h1> <h1> 神仙湾</h1> <h1> 月亮湾</h1> <h1> 卧龙湾</h1> <h1> 喀纳斯的闻名,是因为它的几大唯一性:是西西伯利亚泰加林在中国唯一的延伸带,是中国的唯一古北界欧洲—西伯利亚动植物分布区和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植物基因库,是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最大支流布尔津河的发源地,是中国蒙古族图瓦人唯一的聚居地,是亚洲唯一具有瑞士风光特色的自然景观区,也是人类农耕文明之前游牧文化的活博物馆,尤其是“喀纳斯水怪”的出现更是给这里增加了神秘色彩,震惊了世界。</h1> <h1> 第三天早上,禾木村。喀纳斯号称远离尘世“神的后花园”,禾木村则更被当作“后花园里的自留地”。村中所有的房屋都是朴素的小木屋,散乱的分布在山间的谷地里当地少数民族同胞在院子里劳作着,显得古朴安静。<br></h1> <h1> 在喀纳斯景区开发之前,村里的图瓦人过着几乎与世隔绝的生活。有学者认为他们是成吉思汗西征时遗留下来的的部分老、弱、病、残士兵后裔,语言是属于与哈萨克语相近的突厥语系。</h1><h1>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成吉思汗征战西域,他的次子察合台派遣了一支先头部队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后来,这支队伍在阿尔泰山的深山老林中迷了路,神秘地消失了。现在,在喀纳斯湖畔居住着一个原始部落,他们以山林为家,以放牧、狩猎为生,砍来山上的松木搭建起木屋,剥下厚厚的兽皮抵御严寒,使用原始的炊具调制出香喷喷的奶酒,他们不与外族通婚,不与他人争斗,他们以图瓦人自居,以成吉思汗为自己的先祖,古训说牢记祖先的名字是每一个图瓦人子孙的责任,他们世代悠闲地生活在喀纳斯这片世外桃园中,被称做“林中百姓”。</h1><h3></h3><h3></h3> <h1> 站在这里,能看到禾木村的全景,据说这平台就是当年成吉思汗亲点十万大军的地方。想想都壮观啊!</h1><h1> 其实所谓“成吉思汗点将台”在阿尔泰地区远非一座,只是这座景色更壮美、气势更阔大:北面那座在盛夏里顶峰都覆盖着白皑皑冰川的雄伟大山,正像三军统帅背靠着的巍峨屏障;脚下禾木村那些鳞次栉比、星罗棋布的木屋,多像铁流万里的蒙古西征大军在此扎下的营帐;蓝天、白云间一头搏击长空的苍鹰在翱翔,恰似成吉思汗的英魂君临尘凡,来点阅他所向无敌的勇士们。</h1><h1> 面对着脚下被群山护卫、被草原拥在怀中的禾木村,这一片芳草萋萋的高耸山台成了摄影者的天堂。</h1><h3></h3> <h1> 对民族服饰永远都没有抗拒力。</h1> <h1> 维吾尔族漂亮的衣裙,朦胧的面纱,让小古丽显得更迷人,陶醉其中,自得其乐。</h1><h3></h3> <h1> 禾木村口的白桦林</h1> <h1> 禾木河在村旁流过,河水是浅蓝色,非常清澈,走在小河、木屋、炊烟、白桦林以及木桥上放牧的牧羊人中,宛如走进了传说中霍比特人的家园夏尔国。</h1> <h3> </h3> <h1> 下午,在一片戈壁荒漠中,看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它以怪异、神秘、壮美而著称,它就是五彩滩。这里是摄影家的天堂,画家的坟墓,要是能在这里看日落🌅就更美了。</h1> <h1> 由于它色彩绚烂,形状缤纷而得名。经过千万年风蚀雨剥以及河水的冲刷,在几乎寸草不生的河滩上出现了红、绿、紫、黄、棕等鲜艳的色彩。</h1><h3></h3> <h1> 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的额尔齐斯河流淌千里,最终在俄罗斯北部注入北冰洋。</h1> <h1> 雅丹地貌</h1> <h1>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h1><h3></h3> <h1> 正宗的新疆家常拌面——超实惠,亚克西!</h1><h3></h3> <h1> 布尔津县已成为特色旅游县</h1><h3></h3> <h1> 每家酒店门口都是这样的戒备</h1><h3></h3> <h1> 早起迎着朝阳出发</h1><h3></h3> <h1> 新疆古称西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这里远离海洋,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百分之九十为沙漠和戈壁,绿洲大概只占百分之七。好不容易见到的葵花田还让人有些惊喜。</h1><h3></h3> <h1> 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h1><h3></h3> <h1> 一路上,沙漠、戈壁是最常见的景致,辽阔而又苍凉。</h1><h3></h3> <h1> 十三个小时,行驶在216 国道上,让人再次感受西域的博大、宽阔。不过真的让人坐得有点晕啊😱!好在导游人不错,动情地讲述建设兵团的故事,让人们对西部开拓者、建设者心生敬畏,对“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有了更深的理解。</h1> <h1> 驻守在祖国边疆的人们的确不容易,条件艰苦,责任重大,真的是“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h1><h3></h3> <h1> 终于赶在七点半之前,到达乌鲁木齐,自助餐过后,观看大型实景民族歌舞——《丝路秀》,虽然和其他地方的表演还是有差距的,但也有自己的民族风情。</h1> <h1> 乌鲁木齐是新疆的心脏,也是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从前的名字叫迪化(乾隆皇帝取的),以城市而言,它只有200多年的历史,没法和中国别的大城市相比,但是生活在这里的游牧民族早就看上了这片绿洲,在这儿放牧生活,乌鲁木齐就是准葛尔蒙古人给它起的“优美的牧场”的意思。</h1><h3></h3> <h1> 第五天,来到热情似火的,最热、最低、最甜、最干的吐鲁番。</h1><h3></h3> <h1> 这是什么?是水井?是战壕?是炮弹坑?是土灶?原来是传说中的坎尔井——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约有1600多条,光吐鲁番就有1100多条,目前还在用的有300多。<br></h1> <h1> 火州第一大道</h1> <h1> 晾房</h1> <h1> 站在火焰山下的戈壁滩,感受到这里的温度,炙热难耐,的确是中国最热的地方。虽然今天并没有红日当空,但也让人热得得喘不过气,受不了啊。<br></h1><h3></h3> <h1> 当天地表温度72℃,虽然因为《西游记》,大家都心生向往,但到了实地,片刻都不想逗留,手机都快热爆了(好几个手机都预警无法拍照了) !</h1> <h1> 葡萄是吐鲁番的象征,人们也把这叫做葡萄城。当葡萄成熟的时候,手持大铜环羊皮手鼓的维吾尔族姑娘们载歌载舞地跳了起来,这是当地一年中最欢乐的时刻。可惜的是我们来得有点早了。</h1><h3></h3> <h1> 第六天,来到乌鲁木齐西北的昌吉县境内的天山天池,是冰蚀作用所形成的冰石斛,即使是盛夏,湖水温度也相当低,登上游艇在湖面上行驶,一阵阵凉风吹来,暑气全消。有人说,到新疆,没有到过天池,那就白来新疆喽。</h1> <h1> 有人说,不到新疆,不知道“大地”的含义。这里,从东到西,相当于北京到香港,从南到北,相当于上海到成都,总面积约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span style="font-size: 17px;">相当于3个法国、4个日本、7个英国、11个山东、16个韩国、40个台湾,99个北京的面积。</span>占据了我国陆地面积的1/6。有47个民族在这里生活,用一周的时间去亲近它是远远不够的……</h1><h1></h1> <h1> 临别时分</h1> <h1> 一个小时的✈️替代了十三个小时的车程,让我们有幸再次回到布尔津,回味喀纳斯的美。</h1> <h1> 车窗外一闪即逝的风景,是眼眸交会时的刹那美丽。匆匆而过,但却在心里烙下抹不去的美好印记,大概这也是新疆自然风光最核心的美之所在吧。</h1> <h1> 一路走来,我们无法猜测接下来会迎接什么样的风景,但前进的脚步却始终不能停下,因为时间不允许我们在任何地方停留,只有在行进中不断学会选择,学会体会,学会欣赏……</h1><h3></h3> <h1> 都说看景不如听景,但只有亲身走过,才能把优美的文字写入心里,变成梦中的回忆……</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