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学校在大井

酒干淌卖无

<h3>  这是一个美丽的小山村,环腰一条美丽的小河,河边不见那美丽的古渡,村里人却手指着一个地方,坚持说那里有一叶古老的渡船泊着!</h3><h3> 村里人所指的地方就是一所小学,名字叫作大井小学。</h3> <h3><font color="#ed2308">这是一叶古老而又厚重的渡船</font></h3><h3> 大井小学,这是一个普通而又极不普通的小学。说普通,这个位于灵溪镇大井村村部的这所小学,正式教师1个,算上3岁娃娃学生11人,恢复办学不到一年。说不普通,这是一个已有110多年历史的小学。学校前身是建于1904年的时雨学堂。时雨学堂的第一任校长正是湖南省永顺县第一中学的首任校长彭施铎。</h3><h3> 1904年秋,彭施铎卸永顺府官立中学堂即現在的永顺县第一中学校长职务后,返乡发动族人集资办学,在其高祖肇桢创办的桂香书院基础上改办新学,取名"时雨学堂”。</h3><h3>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响应国家教育政策,改名"大井小学”。2005年,根据按县政府教育规划布局调整要求,暂停办学。2018年9月1日,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再次恢复办校,新命名为"永顺县灵溪镇镇大井村小学”。</h3> <h3><font color="#ed2308">这是一叶精巧而又美丽的渡船</font></h3><h3> 大井小学,历史悠久,书香鼎盛,人才辈出。自明朝彭泽贤赴辰州中秀才后,开创了文化先河。村中私塾文化兴盛,乾隆年间桂香书院名誉湖广,涌现出彭勇行、彭勇功、彭施涤、彭施铎、彭秀模、彭秀枢等文化名人。永顺县城郊国家不二门森林公园洗心池泉前题诗《洗心》,就是清同治年间进士、该村著民古诗人彭勇行所作;描绘永顺八百年土司居住地老司城的经典诗作“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诗的作者就是大井小学暨永顺一中首任校长、该村著名诗人、大井清光绪年间贡士彭施铎;还有参与“公车上书"“东京同盟会”,后任民国国会议员的光绪年间举人彭施涤;省立八师(即原永顺民师,现州第二民族中学)校长彭婠容;湘西州第一个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著名民族语言学家、吉首大学副教授彭秀模,以及著名学者彭秀佋、彭秀楦、彭秀仍、彭秀枢、彭秀相、彭秀棠、彭秀俨、彭秀芬、彭延辉、彭延烈等等,均启蒙于该校。</h3><h3> 用永顺县教育局原局长向琳同志的话说"没有大井教育就没有永顺教育!"</h3><h3><br></h3> <h3><font color="#ed2308">这是一叶继往开来的渡船</font>。</h3><h3> 新中国成立后的大井小学,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贡献才华"为校训,精心哺育,人才辈出,桃满天下,从此校启蒙的学子先后有380多人考入大中专院校,先后有1名考入清华大学,2名考入北京大学,5名考入复旦大学及国防科大。如清华大学的彭书刚,北京大学的彭秀芬、彭兰红,复旦大学的彭叶珊、彭敏芬,国防科大的彭昊、彭举、彭若昕,以及湘西民族职院院长彭延敏等等数不胜数,截2019年上半年,共有310名从此校毕业的原大井学子,通过求学这条路成为如今工作在卫生、教育、行政管理等各个岗位上的国家干部。</h3> <h3><font color="#ed2308">这是一叶朝气蓬勃整装启航的渡船</font></h3><h3> 大井小学,在县教育局的高度重视下,在县环保局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虽复校不足一年,但却茁壮成长,焕发出蓬勃生机:</h3><h3> 干净、整洁的校园</h3> <h3>简洁、大方的教室</h3> <h3>宽敞、明亮的图书室</h3> <h3>干净整洁的小食堂</h3> <h3><font color="#ed2308">这是一叶承载希望与未来的渡船</font></h3><h3> 今天的大井小学以"好学至美"作校训,以"好学、诚实、健康、崇美"作校风,以培养四种习惯(即让终身学习成为习惯、让守时守信成为习惯、让锻炼身体成为习惯、让知美爱美成为习惯)为核心,精神焕发,轻装启航,必定会航载着新一代的苗苗们,开启21新世一个更灿灿的未来!</h3> <h3>认真听课的孩子们</h3> <h3>爱卫生的小学生们</h3> <h3>爱看书的小朋友们</h3> <h3>爱跳舞的小学生们</h3> <h3>“六一儿童节"上受表彰的小学生们</h3> <h3>健康快乐的孩子们</h3> <h3>摇起这叶小渡船,愿大井的明天更美好!</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