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共同的家《土地庙》

阳光老男孩

<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土地庙刘氏家谱序言</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国有国史,家有家谱。家谱即一个家族的历史,亦称宗谱、族谱。</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水有源、树有根,家谱是家族文明的源头,是同姓同宗同血脉的一类人群产生身份认同、找到亲情归依的凭证 。</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个伟大的中华民族,培育了一个勤劳勇敢、仁爱智慧的刘氏家族。刘氏家族是当今中华民族中的第四大族,数千年来探天人之道,穷古今之变,畅时事之运,励志自强,建功立业,英豪遍神州,美名扬天下。</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土地庙一支于清朝嘉庆年间,从郏县白庙乡西刘庄村迁居到而今的土地庙村居住,重孝悌、信仁义,温良恭俭,开创基业,繁衍至今已有族人二百多人,有近300年的历史。</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今逢盛世,国泰民安,人心思源。为晓宗族之谱系,传国学之大义,寻脉络,访长辈,汇众声,编制此幅《土地庙刘氏家谱》,宣扬家风,以正道义,实乃大有意义之为。此族谱不仅是刘氏族人智慧、力量与精神的继承和延续,更是刘氏一门家风、家魂的砥砺和升华,定能起到追思先人,启迪今生,激励后人,树君子之风,行仁义之举,开万世基业之功效。</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作为土地庙刘氏家族的后人,缓缓展阅我感厚重的刘姓家谱,探寻家族文明的源头与流程,祖先们慈爱的面容鲜活如在眼前。我仿佛看见,数百年来,土地庙刘氏家族的族人们在这片家乡热土上,与日寇浴血奋战,昂起不屈的头颅,挺起倔强的脊梁,燃起炽热的心,向着光明的未来,风里雨里一步一步艰难地走来,直至今日的初成基业。斗转星移,今天的土地庙刘氏后人们正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立志有为,奋发图强,代代风流写春秋,千秋万载耀荣光。</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忆先辈、看今朝,神圣自豪的情绪,扬鞭奋进的使命感,大格局、大担当的情怀激荡胸中。这是一部血脉相连、魂魄相依的基因脉络,这是一番壮怀激越、勇往直前的奋斗历程,这是一幅大爱盈胸的画卷、休戚与共的亲情诗篇。读着,看着,我的眼泪就情不自禁地掉了下来,掉在了喷发着细微墨香的字里行间,掉在了族人们共赴时艰、相濡以沫的大道途中。</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谨遵父命撰写此谱前言,我深感手中笔头的分量之重。拙浅文字不足以抒写对祖宗先辈恭敬、向往之万一,唯恐才疏学浅,有负重任。人生征程漫漫,唯有携家眷赵彦萍、以忠孝礼仪之心,行仁义礼智之举,创光大 家门、彪炳史册之业,上告祖宗,下慰族人,天地此心,日月可鉴。</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以此为序</b></p><p><b style="color: rgb(1, 1, 1); font-size: 18px;"> 撰文:刘英正</b></p> <p>&nbsp; 水有源、树有根 </p><p>土地庙刘氏起源于1796年,清.嘉庆元年,由先祖雨林从白庙乡西刘庄迁居到现在的土地庙村。土地庙又名雨林庄,有先祖雨林而得名。当时的地理状况是沼泽一片、茅草丛生。我们的先祖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开辟着这片贫瘠的土地,经过几代先辈们汗水的挥洒,使这片地处低洼的泽土变成了当今的肥沃良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对土地庙人的美好生活写照,繁衍至今八代。 &nbsp; &nbsp; &nbsp; &nbsp; &nbsp;</p> <h3>祖宗十八代的排序及称谓</h3><h3>所谓祖宗十八代是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从小到大分别为: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h3><h3>中文名祖宗十八代</h3><h3>外文名Eighteen&nbsp;generations&nbsp;of ancestors</h3><h3>指自己上下九代的宗族成员</h3><h3>拼音zǔ zōng shí bā dài</h3><h3>注音ㄗㄨˇ ㄗㄨㄙ ㄕㄧˊ ㄅㄚ ㄉㄞ</h3><h3>出处尔雅·释亲、春秋公羊传·庄公四年、汉语大辞典</h3><h3>次序</h3><h3>上序依次为:父亲,祖父,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h3><h3>下序依次为:儿子,孙子,曾孙,玄孙,来孙,晜孙[kūn],仍孙,云孙,耳孙。</h3><h3>从小到大为: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先辈们昔日风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先辈们昔日风采</font></h3> <h3>刘三怀</h3> 土地庙民众抗战<br>抗日战争期间,土地庙群众挺身而出,与日寇殊死搏斗,以血肉之躯抗击日本侵略者。<br>1944年5月, 日军侵占郏县后到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面对日军的暴行,郏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全民族抗战战略思想的影响下,怀着对侵略者的刻骨仇恨,奋起抗击,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br>6月18日,驻城东寨子据点的日军到土地庙村骚扰,用机枪扫射收麦群众,到村子里乱翻乱砸,群众有家不能回、麦焦不能收。<br>19日,3名日军又到土地庙村抢劫。村民刘胜武带领群众活捉了两名日本兵,投井溺死。<br>21日、25日,日军一小分队先后两次到土地庙村进行报复,刘胜武带领武装村民利用有利地形,奋勇抵抗,共击毙日军4人。<br>7月4日,土地庙村民联合白庙村、黑庙等村武装,主动攻击日军寨子据点,日军被拍撤走。<br> <h3><font color="#010101">郏县老城地图</font></h3> 河南开封山陕甘会馆<br> &nbsp;吉川贞佐(图片有开封市委党史研究室供图)<br><br>吉川贞佐,日本昭和天皇的亲外甥,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br>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被派往中国从事特务活动。<br>1939年出任华北五省特务机关长,授少将军衔。驻河南开封山陕甘会馆,负责派遣特务刺探华北地区各方面情报。<br>1940年5月17日,吉川贞佐在开封山陕甘会馆内被特工刘胜武、吴凤祥.王宝义、姚栓紧、张茂亭暗杀毙命。<br> <h3><font color="#010101">刘盛武文件袋现存郏县曹沟革命纪念馆</font></h3> 国营农场简介<br>  1950年,在马庄建立郏县农场,占地156亩。1956 年农业合作化,扩大农场规模,分别在县城西关筹地60亩,凤凰山筹地40亩,土地庙筹地700亩,建立农场,场部迁西关,改名地方国营郏县农场。主要工作是培育农作物良种、培植果树和繁育畜禽良种。<br>1958年,西关农场改为郏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凤凰山果园划归国营林场。场部迁至土地庙,对马庄和土地庙两场实行统一管理。 同年,土地庙农场吸收土地庙等大队人场,职工达260人,耕地2100 亩。实行农、林、牧、副全面发展。<br> <h3>打河坝</h3> 1960年春,对五里庙、贾坡、胡坡、谢招、前后寨子、东西岩等大队,实行以场带队。1962年,所带大队回归原公社领导。<br> <h3>当时比较先进的排灌系统(水拖车),我小时候浇菜园用的是提杆提水</h3> 图为1965年3月24日国营农场水利大会战竣工全体同志留影<br>为了响应号召兴修水利,让基本农田做到旱能浇、涝能排,农场全体职工对自然河道进行护堤建坝,简称“打河坝”,该段全长5公里,那时候没有任何机械设备可借助,只能靠人力,铁锨、抬筐,架子车,团结协作,夜以继日,从1965年元月开始,至1965年5月1日竣工。历时半年就完成了让别的生产队一年都完不成的艰巨任务,当时的干活景象是抢着干、争着干、偷着干,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无名英雄、先进标兵。因此,在土地庙村西河建桥立碑,该桥命名为五一跃进桥。<br>“挖水塘”又是一个壮举,也是按步骤紧张有序的进行,有打石头、运石头,挖土、运土,抽水排水,砌石头,参战人员每天都是一身汗水、一身泥、一手血泡、一层皮,又是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建成了南、北、东三大水塘。这两项水利工程全县人民有目共睹,大干快上,力争上游.同时,在农场青年突击队的艰苦奋斗下、勇往直前的精神中创造了郏县兴修水利的传奇!<br> <h3><font color="#010101">认真测绘</font></h3> 图为1965年3月24日国营农场水利大会战先进工作者留影<br><br>郏县国营农场水利大会战先进工作者名单:<br><br>第一排由左到右<br>靳秀英 李桂枝 林金华 李梅娥 刘耐军 <div><h3>耿庆斌 赵云 贾爱莲 张秀枝 张青环</h3><br>第二排由左到右<br>刘狗拽 刘成现 刘狗嗪 刘现廷 高岗 <div><h3>朱海林 张西房 岳浩然 刘录</h3><br>第三排由左到右<br>王电新 刘同现 郭富堂 刘全 刘二狗 刘国现 周富运 刘现斌 郭西恩 赵留顺<br><br>第四排由左到右<br><h3>郝怀斌 刘黑 刘现税 刘春 陈章保 贾栓稳 </h3><h3>如怀珍 周天要 潘永全 郭法 刘收 王发明</h3><div><br><h3>郝怀斌 白庙乡何庄村人 </h3><h3> 刘黑 白庙乡土地庙人</h3><h3>刘现税 白庙乡土地庙人 </h3><h3>刘春 白庙乡土地庙人</h3><h3>陈章保 广阔天地乡广阔天地村人 </h3><h3>贾栓稳 安良镇王平庄人</h3><h3>如怀珍 王集乡当铺庄人 </h3><h3>周天要 李口乡李口村人</h3><h3>潘永全 禹州县张得人 </h3><h3>郭法 凤凰山人</h3><h3>刘收 白庙乡土地庙人 </h3><h3> 王发明 漯河临颍县石桥乡王庄村人(原许昌)</h3><h3>王电新 安良镇王平庄人 </h3><h3> 刘同现 白庙乡土地庙人</h3><h3>郭富堂 安良镇东街 </h3><h3>刘全 白庙乡土地庙人</h3><h3>刘二狗 白庙乡后村人 </h3><h3>刘国现 白庙乡土地庙人</h3><h3>周富运 王集乡西岩人 </h3><h3>刘现斌 白庙乡土地庙人</h3><h3>郭西恩 白庙乡后村人 </h3><h3>赵留顺 白庙乡贾坡人</h3><h3>刘狗拽 白庙乡土地庙人 </h3><h3> 刘成现 白庙乡土地庙人</h3><h3>刘狗嗪 白庙乡土地庙人 </h3><h3>刘现廷 白庙乡土地庙人</h3><h3>高岗 安良镇高楼人 </h3><h3>朱海林 安良镇朱洼人</h3><h3>张西芳 安良镇段沟村人 </h3><h3>岳浩然 宝丰县岳寨人</h3><h3>刘录 白庙乡土地庙人 </h3><h3>靳秀英 冢头镇靳庄人</h3><h3>李桂枝 郏县县城人 </h3><h3>林金华 渣园乡林村人</h3><h3>李梅娥 白庙乡土地庙人 </h3><h3>刘耐军 白庙乡土地庙人</h3><h3>耿庆斌 郏县县城人 </h3><h3>赵云 王集乡西岩人 </h3><h3>贾爱莲 白庙乡土地庙人 </h3><h3>张秀枝 安良镇山头张人</h3><h3>张青环 安良镇水磨湾人</h3></div></div></div> <h3>农场机制瓦</h3> <h3>这样的犁地谁操作过</h3> <h3>绰子(割麦工具)是镰刀的代替品</h3> <h3>70年代的上学书包</h3> <h3>高级打火机</h3> <h3>怀申爷全家福</h3> <h3>刘现良全家福,摄于1970年。</h3><h3>三婶抱的是俊杰,三达抱的是俊娇。</h3> <h3>当时的这种二起脚(两响炮)可以用手捏着燃放</h3> <h3>三伯烤火</h3> <h3>当回忆起小时候什么都是美好的、新鲜的</h3><h3>前边是刘俊伟,后左一王红印,刘新昌,刘新锋</h3><h3><br></h3> <h3>线轱辘</h3> <h3>传统农具</h3> <h3>水志达蛋儿全家福</h3> <h3>发现哥的甜蜜回忆</h3> <h3>老公公转为正式前的装扮</h3> <h3>二定,占营联手</h3> <h3>刘迎昌全家福</h3> <h3>云雾缭绕的土地庙</h3> <h3>那时候留个小胡子觉得挺流行</h3> <h3>1997年3月8号留影</h3> <h3>1997年3月8号留影</h3> <h3>2000年7月7日,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淹没了全部庄稼,为了控制汛情,村民与农场职工全员参与防护,图为:分段巡视洪峰限位。</h3><h3><br></h3><h3>图片人员:刘国昌 刘国杰 刘英正</h3><h3>郭如义 刘朝阳 刘向飞</h3> <h3>为响应国家号召,农场全体职工舍小家、为大家,配合丹江口移民安置工作。</h3><h3>图为丹江口移民安置启动奠基仪式</h3> <h3>农场场部</h3> <h3>舍家的心情</h3> <h3>职工动员会</h3> <h3>老有所乐</h3> <h3>刘国现全家福</h3> <h3>刘柱全家福</h3> <h3>忘不了的传统取暖</h3> <h3>大母、大婶多么开心</h3> <h3>百善孝为先</h3> <h3>营哥打凉粉</h3> <h3>发现哥的笑荣</h3> <h3>2018年春,部分族人祭祖合影。</h3> <h3>土地庙</h3> <h3>刘胜武故居</h3> <h3>刘怀申故居</h3> <h3>少年时代我们的VIP游泳🏊中心,赤马肚式花样游泳,有钻濛的、站水的、玩马车里带的、豁仗的……洗不尽兴决不回家,洗澡歌谣☞拍拍,拍麻杆,这头不干那头干,冷了抱抱电线杆</h3> <h3>河.南老井</h3> <h3>驻军水塘</h3> <h3>土地庙姐妹花舞蹈队迎战首届郏县《红牛杯》广场舞大赛</h3> <h3>赛前预热</h3> <h3>奋发图强,报效祖国</h3> <h3>人山人海</h3> <h3>土地庙姐妹花舞蹈队全体队员及场领导合影。</h3> <h3>2018年二月初五土地庙村古刹大会。</h3> <h3>正是这片深情的黄土地、这座沧桑质朴的小村庄,含蓄而悉心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生命——从嗷嗷待哺的婴儿、调皮嬉戏的孩童,到莘莘学子、辛勤壮汉,还有在树荫下下棋的斑白老者,在墙根下烤火唠家长的妇人。回想过往,忆先辈,这个村庄,见证了我纯真的童年、奋斗的青年、思考的中年。这里的每一件事、每一件物,都是我生命河流中最美的记忆,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h3><h3>&nbsp;&nbsp;&nbsp;&nbsp;&nbsp; 她曾经经历过的归于历史,现在正在经历的依然恬静。也许,生活真的不需要轰轰烈烈,只需偶尔轻轻地踏着晨曦,用心去感受家乡的人文与智慧、古朴与厚重,你会发现家乡是那样的美丽。永远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人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