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之路-再见![郸城一高Third day]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疆-河南</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乌苏一中——郸城一高</h3><h3> 在各自的地域,我们匆匆行走,一直未曾停留。因为共同的梦想——教书育人!我们在八月的郸城初见,温暖相遇,满满收获,然后挥手再见……</h3><h3> 给昨天一个温柔的怀抱,给明天一个坚定的眼神。人生的奔跑,不在于瞬间爆发,而在于不断地坚守,感谢于郸城一中的真诚分享,感动于志同道合同事的乐学精神。学习积淀智慧的光芒,汗水见证奋斗的脚步,再见可期,一路前行……</h3> <h3>语文: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我们不仅要低头赶路,也要抬头看路。专家从高考改革的宏观背景入手,从国家意志、学生发展和学术走向三方面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h3><h3> 结合教学来看,一、核心素养是高考的硬核,必须将其贯穿知识考点。 二、我们不能只关注“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还需要关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等。要关注点要有时效性,及时性和深刻性。 三、阅读需要深入思考,练习要避免碎片化,具体怎样做,需要发挥集备的力量,老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四、教师备课要能力透纸背,能备出文字背后作者要展现的画面,说明的道理,表达的感情。语文教师的课堂要有语文味,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h3><h3> 结合学情来看,一、立足实际生活,呼唤学生综合能力。教师必须高瞻远瞩,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稳定性,实践性和社会性。二、学生训练要注重系统性,注重知识间的紧密联系,注重文体间联系,题目间联系,能力间联系。将语文打通真正实现大语文教学,学生能高屋建瓴的认识语文,热爱语文,做一个有涵养,有情怀的真人。</h3> <h3>数学:聆听了特级教师、湖北省教学研究室中学数学教研员周远方带来《素养导向的高考数学命题趋势与备考策略及教材为本的高考数学备考策略》专题讲座。他从高考数学“三维、三并、三本”命题策略和“六字方针”命题特点入手,分析了“等级、要素、多重”的多维评价细则,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实现绿色备考与经济复习的“三变”策略是:一变“脱离教材”为“基于课本”,以变求通;二变“题型套路”为“功能题组”,以变求实;三变“过度训练”为“有效综合”,以变求胜。他表示只要实施好绿色备考与经济复习观,让课本在复习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就能改进教师辛苦和学生痛苦的复习现状,促进高中数学教学从“育分”回归到“育人”。</h3> <h3>英语:在郸城一中聆听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附中魏绍成的讲座,魏老师幽默风趣十分接地气的讲座,让我们对高三复习有了一个全新的的认识。他从大纲到高考题的各个题型的阶梯思路和技巧都做了全面精准的解析,以大纲和新课标指引考题文体和话题的方向。抓住阅读抓住高考,抓住细节抓住阅读。阅读注重逻辑思维和长难句的指导等一语道破的技巧解开了我们在教学中的很多疑惑。对于我们五个人来说,这是一次彻底洗脑的学习经历。</h3> <h3>物理:闫海云、王鹤峰在郸城一高综合楼206室聆听了汤玉林老师的【2019年高考试题分析及2020备考点滴体会】讲座,以下是我们的一点点收获:</h3><h3>1.高考试题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h3><h3>2.高考物理试题对于计算要求相比较以前有所降低</h3><h3>3.在备考中要注重国家发展中的大事件</h3><h3>4.对于实验要注重实验原理,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要求比较高</h3><h3>5.对于图像信息处理能力要求越来高</h3><h3>6.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景分析能力</h3><h3>7.整理试卷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h3><h3>8.高考试题与体育运动,生产劳动,科学发展等联系明显增加</h3><h3>9.高考物理有效衔接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h3><h3>10.避开套路和技巧有利于遏制教学中机械训练的不良影响</h3><h3>11.在备考中重视考试研究</h3><h3>12.在一轮复习中教的少一点,慢一点,浅一点</h3> <h3>化学:再次见到北京教研室化学教研员李伏刚老师,再次的教学思想的碰撞,收获满满:</h3><h3>1.化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发展、创新和能力的提升,在化学课堂上要将知识活化,知识由简单到难螺旋上升,思维由点到面无限拓展。</h3><h3>2.化学教学中有限的方法却有无限的表达形式,但教师要选取适合自己的方式熟练化,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注重概念产生的过程,教师每节课的目标就是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注重学生解决试题的方法,那么我们也不会缺清华北大的学生!</h3> <h3>生物:再见了郸城!今天是我们抵达郸城一高第三天,我们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北京教科院中学生物教研员乔文军老师关于普通高中生物学教学建议:《从”三新一旧”走向”全新”》的专题讲座。乔文军老师幽默风趣,充满激情,讲解深入浅出。在他的整个讲解过程中,我们都被深深地吸引着。他主要为我们解答了四个棘手问题:</h3><h3>1.新教材”新”在哪里?</h3><h3>2.生物课时为什么不够用?</h3><h3>3.生物到底是文科还是理科?</h3><h3>4.”素养”怎么教,怎么考?</h3><h3>通过学习,我们深知生物属于科学课程,高考命题和生物教学均要体现科学的实证和理性思维。此外,人乔老师从生物教师本位主义视角告诫我们,务必要重视生物实验的开设率,务必重视理科思维的开发和运用,务必要通过生物教学吸引学生,让学生觉得生物属于理科,有科学味。</h3><h3>最后,还告诉我们”试题千万道,真题第一条,备考没方向,学生两行泪!”重视真题的情境训练,在真实情境下分析.推理判断,解决问题,少而精的典例训练,让学生做一道题,学会一种思维方式!</h3> <h3>政治:郸城一高高三备课组长韩老师重点讲解了高考得分的技巧。韩老师提出现在的高考题的情境越来越复杂,虽然情境复杂,且都是小切口设问,但是这并不是意味着考试会弱化基础知识。在高考备考中尤其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要加大对学生背诵和默写的力度。在平时的备考中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尤其是要培养孩子做题的思考能力。有很多大题只有起点,只有终点,但是没有中间的过程,我们要注意中间的推导,从而提高学生大题的得分,也能让学生在大题上多得分,得高分!</h3> <h3>历史:聆听首都师大张汉林老师《做高考的研究者之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特征分析及备考建议》,张老师从应对考试的6个策略入手讲解,并结合高考真题逐一分析。其中六个对策是:</h3><h3>1.知识:考查时代特征</h3><h3>2.技能:考查基本技能(历史主观题比较,概括,特点题型)</h3><h3>3.材料:新材料新情景(突破教材的视角,观点)</h3><h3>4.方法:重视史学方法和史学视角</h3><h3>5.品位:坚持学术引领</h3><h3>6.能力:考查历史解释能力</h3><h3>张老师展开分析每种策略,并结合高考题展开,找出客观题和主观题的落脚点,并培养学生求真的严谨思维,让学生明白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并根据新材料的新情景创设,进行作答,跳出教材束缚,并学会研究材料的时代背景,意图,阶级立场,史学视角客观看待历史,张老师语言幽默。</h3> <h3>地理:今天听取了湖南省教科院地理教研员、新课程国培核心成员邹邵林老师主讲的“高考怎么考、高考怎么答”讲座,讲述了研究高考地理命题人员、研究高考试题、研究高考试题答案和研究学生答卷,明确如何去感知高考命题方向、命题内容、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答题认知结构,如何精讲精练提供了一般模式。这三天听取了三位专家的讲座,需要后期扎实践行的工作列举如下:</h3><h3>1.开展民居与地理环境关系微专题:从课程标准条目梳理相关考点、高考相关试题收集、学生精练、教师答疑与归纳规律等环节来进行。</h3><h3>2.要重视要素综合训练与培养,从而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首先将课程标准中有关要素综合的条目梳理出来,整理出常见要素间内在逻辑联系,其次,将近几年考查要素综合相关试题梳理出来,供学生针对性训练,强化其习得能力。</h3><h3>3.精讲精练高考题工作实施。先精选典型高考题让学生精练,让学生讨论,产生疑惑后,教师再精讲,最后归纳总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