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陈师曾只画人物和花鸟?那是因为你没有见过他的山水画

文藏

陈师曾作为京派绘画的代表艺术家之一,其人物画、花鸟画多为世人所称道,然而他在山水画方面的尝试与创举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山水画作为中国画之大宗,却在近现代中国艺术的现代转型中被逐渐边缘化。陈师曾、齐白石等诸多有识之士从中国传统出发,师法造化,融会贯通,希望寻找到一条中国传统山水画在二十世纪的发展正道。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师曾像</h5> <b>对明代文人画传统的借鉴与吸收<br></b><br>陈师曾对元代和明代的文人画传统十分推崇,尤其是对吴镇、黄公望、倪瓒、沈周等人的作品尤为属意。在陈师曾的眼中,元代和明代继承发扬了中国文人画的精神,进一步奠定了中国文人画的基础,是他自己研习文人画的典范。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师曾 槐堂读书图 54cm×20cm 中国美术馆藏</h5> 例如在中国美术馆藏的作品《槐堂读书图》,可以说是陈师曾对于倪瓒的《狮子林图》的一种致敬,尤其仿照了倪云林的幽秀旷逸、笔简意远的风格。在一张北京市文物公司所藏的山水扇面中,可以看到陈师曾以简率之笔勾勒山林与小屋,上书『梅花道人墨气酣畅,惟石田能得其法』。从中可以看出陈师曾认为沈周是继承了吴镇的画风,他正是通过沈周上溯吴镇的。陈师曾所喜爱的另外一位元代画家是黄公望,并曾多次拟笔黄公望的画风,其干笔山水画中总是能看到黄公望的影子。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师曾 山水 53cm×19cm 北京市文物公司藏</h5> 明代文人山水画的传统中,沈周对陈师曾的影响最大。沈周代表着中国文人对于生活状态和艺术状态的普遍理想,是隐逸生活与文人画的结合,实现了画家行为与艺术、人品与画品的完美统一。陈师曾对于沈周心追笔随,数次仿沈周的作品。如一九一五年作《拟沈周〈夏日山居图〉》和一九二○年《仿沈周〈山水图〉轴》。前者有沈周的苍润的画风,而后者有沈周的简淡,却也略显潦草。陈师曾的几张书斋图颇具沈周遗风,例如荣宝斋藏的《怀园归憩图》等,既平淡天真、潇洒旷达,却又不孤寂。沈氏的依仁游艺、超凡脱俗的书斋生活可能是陈师曾的梦想吧。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师曾 拟沈周《夏日山居图》 64cm×133cm 1915 北京市文物公司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师曾 仿沈周《山水图》40cm×140.5cm 1920 故宫博物院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师曾 怀园归憩图 42.3cm×31.5cm 荣宝斋藏</h5> 作为一位二十世纪的知识分子,陈师曾并不满足于传统文人画的固有面貌,他在一张山水扇面的题跋中写道:『几曲阴山淡墨皴,大痴家法太陈陈。何人破壁能飞去?始仰金刚笔有神。』可见陈师曾虽然对大痴道人心有追慕,但是他更加希望能够走出沈周、黄公望、吴镇等大师的影子,希望能够破壁而飞,创造出自己的艺术价值,画出具有自己艺术特色的作品。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师曾 山水 52cm×24cm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师曾 山水册页之秋岩晚翠图18cm×26.8cm 1909 中国美术馆藏</h5> 虽然陈师曾的山水画有『四王』为底,然而真正激励陈师曾另辟蹊径,走出『四王』面目的却是金陵画家龚贤。作于一九一六年九月十四日的《山水扇面》明显受到了龚贤的『黑龚』的影响,扇面中面积最大的是密不透风的山林,只在右侧留有空隙,让人能看到林后的屋宇。这样的构图不仅是对于龚贤艺术的继承,而且这种以险制胜的大胆构图具有相当的现代性,整个画面呈现一种扁平化,而扁平化正是西方现代艺术的重要特点之一。另一张《深山古寺》更是陈师曾师法龚贤的另一典型作品,通过『守黑』而增加作品的丰富内涵。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师曾 山水 54cm×19cm 1916 中国美术馆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师曾 深山古寺 38cm×69cm 1917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h5> 梅清是另一位对陈师曾山水画有着颇多影响的艺术家。梅清式的牛毛细皴法和山水立意在陈师曾的山水画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陈师曾艺术生命的最后。作于一九二○年的《拟梅清山水图》着意于松树的画法,从这件作品看来,陈师曾对于梅氏山水的皴法和布局已经谙熟于心。陈师曾学梅清时规避了梅清山水中经常出现的一峰突起的奇诡构图,将梅清高古的意趣与平实的山水结合。如一九一八年的《深山秋烟》之皴法和点苔都是脱于梅清,然山势布局并不是梅清诡谲奇险的风格。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师曾 拟梅清山水 34cm×133cm 1920 上海朵云轩藏</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师曾 深山秋烟 44cm×135cm 1918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h5> 石涛与梅清同属于『黄山画派』,二人在艺术上颇有交集,陈师曾也十分欣赏石涛的绘画,曾拟石涛笔意作《仿石涛山水图》等作品。石涛的山水风格很多,对石涛的再次发现不仅仅是对其绘画技艺的敬佩,更是对其『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的写实精神的肯定和对『笔墨当随时代』的革新精神的继承。石涛的『师造化』和变革思想在二十世纪的陈师曾笔下得到继承并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除了上述的梅清、石涛等人,陈师曾也十分欣赏髡残等人的作品。可见陈师曾学习的笔路十分宽泛。 陈师曾 仿石涛山水图 47cm×34cm 1921 北京市文物公司藏 <b>同时代的各家的相互影响:齐白石、姚茫父、萧谦中等</b><br><br>陈师曾在书画借鉴方面并不厚古薄今,只要有令其钦佩的作品,他往往兼收并蓄。陈师曾与其同时代的大师交往深厚,在艺术切磋之中经常相互借鉴,在山水画方面,陈师曾受到齐白石、姚茫父、萧谦中等人影响颇深。<br><br>关于陈师曾和齐白石之交往和相互影响,有两处文献可见陈师曾与齐白石交往之深,一是齐白石的一则题诗《题陈师曾画幅》:『人人夸誉妙徐黄,画出花枝满纸香。造物有才天欲嫉,翻教老泪哭槐堂。』从诗中可见齐白石对于陈师曾的绘画的认可。<br><br>二是画于一九一七年的一张《石与蟹》上题跋有云『余寄萍堂后,石侧有井,井上余地,平铺秋苔。苍绿错杂,尝有肥蟹横行其上。余细视之,蟹行其足一举一践,其足虽多,不乱规矩,世之画此者不能知。』这件作品中有『陈师曾、郭保生最以余言之不妄』。可见陈师曾和齐白石都是细心观察生活之人,二人的艺术见解十分契合。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师曾 石与蟹 1917</h5> 陈师曾与姚茫父并称北京画坛领袖,当时即有『姚陈』之说。二人学术背景十分相似,家学也都十分深厚,姚华为进士出生,由于他不仅对文学、书法等多有研究,而且对音韵学、戏曲也十分精通,所以被认为是『民国初期誉满京华的一代通人』。姚华和陈师曾还都有留日背景,而且同为『宣南画会』的成员,二人不仅艺术主张上十分接近,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交往密切。<br><br>姚茫父的山水画做派与陈师曾山水画极为相似,既十分看重传统,又极不愿落古人窠臼,陈师曾的许多记游山水画,也是将真情实景与文学情境相结合,亦真亦幻,个性十足,十分耐人寻味,真是不知二人究竟是谁先影响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