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甘南

<h3>路在脚下,放飞,逐梦。</h3> <h3> 与朋友相邀,逐梦甘南,自驾领略九色甘南旖旎,绚丽风光。</h3><h3> 第一站——卓尼县。跨入卓尼县界,一条醒目的横幅夺人眼眶:欢迎来到九色甘南。起初,我理解为甘南只有九种色彩的自然风光。于是和朋友一起细数:天空蓝色,白云白色,草原绿色,牦牛黑色,怎么也数不出九色来。不懂就问,查询“度娘”。哦~,九色甘南并不是指自然风光为九种颜色,而是指甘南各种旅游资源多样性,包括植物区系、动物区系、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地址地貌、地形景观、气候、河流、矿产资源、史前文明等多样性的描述。具体可用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来概括甘南的各种资源。</h3><h3> 卓尼县城并不大,一纵两横三条主街道。县城依傍洮河水而建。由于去的前天此地刚下过一场暴雨,所以水流浑浊,涛声震震。县城虽然不大,但给人一种清淡,舒爽感觉。 净。走在街道上,到处干干净净。商铺规划整齐,商品琳琅满目,县城的建筑风格融合了藏汉文化特点,城市氛围正如卓尼大桥围栏里竞相开放的喇叭花一样,虽不名贵,娇艳,但给人亲切,舒爽的感觉。</h3><h3> 静。整个县城没有喧嚣,嘈杂声,聒噪声。一切给人一种秩序感。也许是我老了,爱清静无为,所以喜欢这种平淡,朴实的环境。另外,卓尼盛产洮砚,是洮砚的故乡。街上买卖洮砚,自产手工砚台的商铺比较多,不由自主地让人感受到一种墨香,一种文化的底蕴。路人不管是藏民还是汉民,脸上神情娴静,质朴,平和,这难道不是相由心生,心静则神静吗?</h3><h3> 境。卓尼县海拔2500多米,属于高寒地区年平均气温6.4度。一年无霜期只有四个月左右。所以,这次正赶上油菜花盛开的场景。漫山遍野的油菜花,从山头倾斜而下,放眼望去,整座山被绚丽夺目的黄色浸染。在阳光的照射下,山峦在明黄,暗黄,绿黄之间错落有致,形成一道壮丽的景观。</h3><h3> </h3><h3> </h3><h3><br></h3> <h3>漫山遍野的油菜花。车道穿行环绕其间,真是车行花海中,人在画中游!</h3> <h3>  卓尼县的藏族妇女服饰和我们印象中藏民服饰完全不一样。起初我以为是云南那边的少数民族,询问后才知她们是卓尼县的藏民,与其它地区的藏民服饰完全不同。尤其是她们的头饰——帽子,很精致。我悄悄地跟在后面,观察了一下。红色缎面缝制的瓦罐形四角帽,没有帽檐,帽子前面掉着红色珠子,后面镶嵌两条黑色穗带,依据头型完全吻合的扣在头上,很是漂亮,充满了美学。在店铺中找寻是否有卖的,也没找到。路遇一位藏族妇女,想了解一下他们的民俗服饰有什么内涵,可是交流困难,只能放弃了想法。此图片是从网上下载的。因为怕骂,不敢拍照,只能如此了。</h3> <h3>  卓尼县内最大寺庙——禅定寺。距今有几百年历史,文革中遭破坏,现为重新修建。寺庙群依山而建,高大恢宏。寺庙为三进式布局,依山式缓缓而建。鸽群时而在寺庙的上空盘旋,时而停歇在院亭里咕咕咕咕地闲庭信步,给肃穆的寺院带来了一些小浪漫。由于我们是赶早进去的,沿着寺院院落里里外外走了一圈,很是干净整洁。统一的大门,统一的外墙色,统一的屋顶,庄严,素静,没有商业化味道,真像个修行者恬静的居所。</h3> <h3>  寺院的建筑充满藏式特点。红色墙体,金色房顶,房梁三座小金塔直立,屋檐四角凤凰鸟挑檐,显得大气,金碧辉煌。由于海拔高,紫外线强,寺院房檐垂挂厚重的棕褐色挂毯,以此遮挡阳光。此庙堂信奉喇嘛教中最大的教派黄教——格鲁派宗喀巴大师。</h3> <h3>金色的大门,红色的廊柱,宝石蓝的屋顶,加上各种彩绘的图案,雕梁画栋。是不是很绚丽?</h3> <h3>寺院门前的广场两边,绕着栏杆栽种着一排月季花,造型温婉,拍照留念了。</h3> <h3>第二站:甘南藏族自治州州府——合作市。</h3><h3> 行至合作市界就遇上堵车。人车拥堵,警察极力疏通,还是等了四十分钟才通车。一问才知道,原来无巧不成书,今天赶上了甘南第四届丝绸之路旅游节开幕。街道上男女老少穿着华丽藏服,活动结束后人群拥挤造成人车拥堵。由于节会期间人流量大,酒店住宿也爆满。找了将近一个小时,终于找到落脚点。舟车劳顿,歇息片刻,吃饭解决肚子问题。</h3><h3> 傍晚遛弯逛了合作的商业街,时尚繁华。由于昼夜温差大,橱窗里夏装少,大部分是春秋季服饰。我观察了一下,街上穿夏装的大部分是游人。换上保暖一点的衣服后继续闲逛合作市的中心——香巴拉广场。哇!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藏式风情的音乐响彻云霄。原来,为庆祝旅游节开幕广场正在进行千人齐跳锅庄舞。人群被分成几个板块纷纷穿着民族服装和着音乐踏歌而舞。好喜庆啊!惹得我也想加入进去舞一舞,乐一乐。广场四周的大屏幕上转播今天的开幕式:绿草如茵的草地上,藏族同胞手擎彩旗群马疾驰,身穿节日盛装的老人手捧哈达敬献,群众演员在草坪上整齐划一地舞者跳着。尽管我没身临其境,但那种豪迈,祥和,喜庆还是感染了我。</h3><h3><br></h3><h3><br></h3><h3> </h3> <h3>位于合作市的“安多合作米拉日巴佛阁”。为合作第一旅游景点。早上八点多到达,乘游人少细细游赏。米拉日巴佛阁是人们为了纪念米拉日巴佛而修建的。他是喇嘛教之一白教的创始人。 偷拍了一张大门前的信奉者。他们虔诚,固执地磕着长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烦,不燥,不紧,不慢周而复始地重复一个动作。这是一种怎样的执念,在他们心中扎根?真为之感动啊!</h3> <h3>米拉日巴佛阁共有九层。外墙是石头堆砌而成,看不见一根木头,里层是木质结构看不到一块土石,可见构造设计之独特。游人进门游览必须拖鞋,这也是对佛祖的一种敬仰吧。拾阶而上,发现每层楼供奉不同的佛祖。白教,黄教,红教以及释迦摩尼,弥勒佛等佛。涵盖了喇嘛教的教史和分支。我们边游边数楼层数,发现只有八层并不是九层。下楼后询问喇嘛,才知第九层要抬头看,在八层的基础上修建的佛阁。</h3> <h3>佛阁外的走廊,全是木质结构,没有一个铁钉钉和土块石头。墙体彩绘图案,色彩明艳,和谐,绚丽夺目。</h3> <h3>僧侣住的房屋,大门木质结构,造型方方正正,门头不像我们汉族风格(门楣写有耕地读等字),而是层叠镂空地雕刻各种图案、神兽。既有图腾崇拜又有立体美学。我看见工艺好看,顺手拍了一张。</h3> <h3>墙外偷拍了一张藏族美女的背影,美吧!女人都爱美,所以我留心观察她们服饰。发现藏袍设计合理完美,尤其是妇女的藏袍,拉长了身形,依据身形上紧下宽,下袍A 字型,特别显瘦显腰身,老少穿上皆不臃肿,银色腰带扎腰,女性的婀娜身姿尽显,很好看!路遇一穿藏袍的藏族妇女,由于迷恋情不自禁夸她们的服饰漂亮,结果此人一张嘴漏出两颗大金牙。哇~,一定是个大金主呀!</h3> <h3>去往冶力关的路上,经过经幡大道,很有特色,看到经幡随风飘荡,我想佛祖在保佑一方平安吧!</h3> <h3>看,云卷云舒;享,天地静谧。</h3> <h3>途径美丽的美仁草原。天地茫茫,一碧千里,到处翠色欲流。草原上盛开的叫不上名字的各色小花,紫色,黄色,白色……。停车玩玩,放飞张狂一下。</h3> <h3><font color="#010101">天地在尽头重合直通云际,似乎要走到天边啦。嘻嘻嘻嘻……</font></h3> <h3>远看草原,白色的羊群,犹如绿毯上绣上的白色大花,黑黝黝的牦牛似一个个黑色珍珠镶嵌。白,黑,绿色彩的融合,性灵的祥和,天地间创造的万物自然美,和谐美!</h3> <h3>第三站:冶力关国家森林公园。属于AAAA 级国家森林公园。从合作沿着旅游专线,历经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冶力关。在冶力关镇稍作休息,在饭馆看见有浆水面,擀面皮。哇塞,好亲切哟,赶快吃一碗解解馋。出门几天了还是很想念家乡的味道。</h3> <h3>整座山松柏森森,林木茂密。走到最高处是海拔2950米。</h3> <h3>冶力关树木葱茏,水流涌动,有点“金沙水拍云崖暖”的气势。有水的地方总是充满灵性,给人一种温润如玉感。</h3> <h3>树木参天,只露一方天空。静谧,荫凉笼罩着整座山,如若一人独行还是有点怕哟。</h3> <h3>  走在林中,忽然想起徐霞客快意恩仇地行走在山川河流间,那又是一种怎样的执念?怎样的气魄?古人伟大!我们选择坐车上去,单程从山上走下来需要一个半小时,歇歇脚,拍个背包客的形象以至留念。</h3> <h3>第四站:夏河拉卜楞寺。从合作到夏河大约走了两个小时的车程。晚上入住后第二天一早直奔拉卜楞寺。夏河县城不大,围绕拉卜楞寺而建并出名。街道宽阔,两边店铺都是藏式风格设计,出售藏服,工艺品,祭祀品……街上的藏民几乎每人手中拿一串菩提子佛珠,口中念念有词。</h3> <h3>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走进拉卜楞寺多少有点让人失望,商业气息隐隐可见。拉卜楞寺的地位仅此于塔尔寺,信奉格鲁派黄教。僧侣大约有四百人在修行。喇嘛导游走马观花讲解,让人有点意犹未尽不舒服。导游让我们自主参观喇嘛学经的大殿。梵音低沉深远,不由让你放轻脚步,浅浅而行。可能是职业病的毛病,一会儿就发现有个别喇嘛交头接耳的,打瞌睡的,嘻嘻嘻嘻……与朋友戏说可能起得早太累了,中途不休息的缘故吧。</h3> <h3>寺院内酥油花琳琅满目,色彩明丽,都是根据喇嘛教的教义典故捏塑历史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导游说,每年寺院都要进行酥油花比赛,所以捏造手艺越来越精湛。</h3> <h3>酥油花是酥油做成的,遇热会融化,保存它有什么秘密呢?我从网上查了一下,酥油花要在零下5度——零上8度区间,保存期一般在三年之内。</h3> <h3>最让我感动的一幕。拉卜楞寺有世界上最长的转经筒,大约有两千个,走一圈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我看见藏族老阿妈一手拄着拐杖,一手转着经桶,口中喃喃念着经文。那份虔诚,执念让人感动。信仰力量太伟大,扎根于心,根深蒂固。</h3> <h3>男女老少的转经者们,左手拿菩提子佛珠,口中默默地念着,右手快速地转着经桶,步伐稳健,坚定,毫不被外界游人噪杂影响,专注虔诚地走着转着。在如今物欲横流,利字当头,人性禁不起考验的社会环境里,能守护住心灵的一方虔诚一方净土,这需要怎样的定力?这也许就是植入心田的信仰的力量——忠贞不二。为信仰点赞!</h3> <h3>我也学学转经者们,体会那份真,那份情,那份执念,那份力量。</h3> <h3>第五站:玛曲县。途径四个小时车程来到玛曲县游览黄河第一湾。玛曲,藏语意为“黄河”,是全国唯一一座以中华民族母亲河命名的县,玛曲黄河桥是黄河上游的第一座桥。黄河浑浊宽阔,缓缓流淌,养育沿河两岸的儿女。由于日暮西山,随手一拍,还是挺有日暮仓山远的感觉。</h3> <h3>玛曲县广场——格萨尔广场。夜幕笼罩下灯光璀璨,市民大致分两拨。一部分中老年人围着广场中心宝马塑像手拿佛珠有序地走着念着,似乎是转经;一部分人围着篝火跳着锅庄。尤其是那些孩童,小小年纪跟在大人后面有模有样地学着跳,节拍吻合,韵律感极强。这也许就是一种民族的传承吧!</h3> <h3>路遇牛🐮警察,牛司令,怕它碰瓷,只能等着其骄傲缓缓走过才敢驱车前行。惹不起啊!嘻嘻嘻嘻……</h3> <h3>玛曲县草原风光。远山,羊群,绿草,黄河水道迂回。</h3> <h3>第六站:花湖。花湖属于四川省若尔盖县,川甘交界处,是热尔大坝草原上天然形成的海子,热尔大坝草原是我国仅次于呼伦贝尔草原第二大草原。顾名思义,起初以为是湖中鲜花盛开之意。身临其境后恍然大悟,原来是草如花一样与湖水相依相随。</h3> <h3>美吧,水天一色,悠远缥缈。湖水映衬着蓝天,水在动,云在动,相依相随。天地间穿插着茵茵团团绿草,似如一朵朵绿色的大花盛开。由于我们去当天早晨下雨,天色阴沉,湖光的潋滟,与天地间映衬体会不到,艳阳高照中的景色应该与茶卡盐湖相媲美。</h3> <h3>有点美中不足吧。有点像红军当年长征时过的草地,沼泽地。想象红军战士高一脚,低一脚,湿一脚,干一脚,一不小心陷入沼泽中不能自拔。还是让人心疼恐惧。栈道边沿没人敢挑战,景区也多次出现警示牌。红军精神是用血泪凝成的,再次为红军精神点赞!</h3> <h3>花湖中草色入帘青,水流清潺动。栖息着许多鸟类。捕捉到海鸥在空中觅食的瞬间,拍下了。</h3> <h3>花湖之眼。看来是根据其形而命名的。中间的草色葱绿,四周围绕着一圈盛开的小白花,似眼目,画龙点睛。不由触景生情想起一句词: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h3> <h3>第七站:石匣子——扎尕那。当时不知道有乡路,根据导航走的313国道,由于修路,一路颠簸如坐针毡,三个半小时到达迭部县的扎尕那。它是一座完整的天然“石城”俗有“阎王殿”之称。地形既像一座规模宏大的巨型宫殿,又似天然岩壁构筑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正北是巍峨恢弘、雄伟壮观、璀璨生辉的光盖山石峰,古称“石镜山”因灰白色岩石易反光而有其名;东边耸峙壁立的俊俏岩壁,凌空入云,云雾缭绕;南边两座石峰拔地而起,相峙并立成石门;山势奇峻、景色优美,犹如一座规模宏大的石头宫殿,这片世外桃源虽然早在近百年前就被洛克誉为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如今由于明星电视节目《爸爸去哪儿》的热播成了网红之地。慕名而来的人真多,幸亏提前预定,要不酒店不好找。</h3> <h3>傍晚黄昏后的扎尕那,很灰暗。蓝天云轻下树木葱绿,山色如黛。</h3> <h3>坐电瓶车来到山脚下,徒步前行。全是石头小路,高一脚低一脚,瘸瘸拐拐而行,路上马粪一堆堆,路难行啊!我们本就是大山里的人,所以走了一段路后觉得此景没有特别引人之处,看导游图只走了五分之一的路,太吃力了,走到瀑布之处(瀑布气势不大)后折回。</h3> <h3>扎尕那的瀑布——灰白色石崖山中流淌的一条瀑布,远看水势不大,流到山底还是激流涌动,水声阵阵。</h3> <h3>从山路折回后,在仙女滩景点拍了一张阳光下的扎尕那全貌。石山环绕中的小村庄,没开发前可想像真是一块处女地,天如镜,云如雪,树葱绿,人淳朴,碧野良田,男耕女织。一切都是那么本真。可如今商业化的变了很多味道,多少有点失望。</h3> <h3>继续前行!第八站:郎木寺。</h3><h3>郎木寺有两座规模较大的寺院,分别属于四川和甘肃两省管辖,人们总爱望文生义的将郎木寺理解为寺院的名称,加之近年来郎木寺的两个寺院都将各自的寺名冠以“郎木寺”来对外宣传,于是概念上的混乱就在所难免。郎木寺是地名,不是当地哪座寺院的名字。一条小溪分界又联结了甘肃,四川两个省份,融合了藏、回两个和平共处的民族;喇嘛寺院、清真寺各据一方地存在着;晒大佛,做礼拜,小溪两边的人们各自用不同的方式传达着对信仰的执著。</h3> <h3>郎木寺的藏传佛教,依然还是浓厚的藏式文化。在藏族小伙导游的讲解下,观看了祭祀时的“法会”舞,与电视中的藏戏有相似之处;了解了每座大殿的功用。大金瓦殿,辩经殿等等。殿内四周彩色艳丽的唐卡画着教义中的历史人物,酥油花供奉在佛前。殿内一座金碧辉煌的宝塔形殿阁模型引人瞩目,导游介绍说这是以前活佛居所沙盘,真华丽气派,形如皇宫!他们依然信奉的黄教宗喀巴大师。第五代转世活佛肉身舍利在殿堂玻璃塔内。只能通过小玻璃窗口看见活佛照片,听导游说第六代活佛还在找寻中。他们对信仰的执着,传承真让人感叹,佩服!郎木寺也有天葬台,要在早晨七八点中才能看到。一是路远,步行需要一个多小时,二是太血腥了,还是放弃为好吧。</h3> <h3>浓郁的藏情风格建筑。鎏金房顶,白色墙体,朱红色边马草的墙围,明黄色遮帘中掩映着红色的窗格。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庄重、肃穆、明丽。</h3> <h3>第九站:尕海湖。</h3><h3> 到甘南旅游不能不到碌曲,来到碌曲,不能错过尕海湖。夏日的尕海湖,野花铺盖着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烟波浩淼的神湖万鸟聚会,这里是雪域高原真正的香巴拉,是甘南碌曲境内的高原明镜。海拔3480米,不仅是候鸟自然保护区,也是甘南第一大淡水湖,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块重要湿地,被誉为高原上的一颗明珠。</h3> <h3>  尕海草原的天空深邃如井,云如画卷。镶嵌于草原之中的圣湖像一面明净的镜子,倒映着蓝色的天,白色的云。近处的湖面上,鸟飞鱼跃,波澜壮阔。柔风夹杂着湖畔的花香扑面而来,顿感心旷神怡。</h3> <h3>一切都是那么纯,静,美……</h3> <h3> 这次草原之行,最大的感受就是宽广与辽阔,天地悠悠,过客有情。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成群结队的牛羊在蓝天白云间嬉戏,耳边不时传来阵阵鸟鸣,让人忘却了城市的拥挤,喧嚣,沉醉在天地之辽阔,纯粹,本真中,真有种回归返璞归真的感情。一路上酣畅淋漓随心所欲,逍遥自在游。和对的人懂你的人一起海阔天空恣意江湖真是快乐幸福的!感谢我的朋友! </h3><h3> 能力有限,有许多感受不能入木三分地表达,万望海涵。继续努力,加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