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东北大小兴安岭时期的铁六师</h3><h3> 1963年,国家度过了3年困难时期,经济建设急需要大量木材,大兴安岭林区开发,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为此,决定铁道兵3、6、9师8万官兵,开进高寒林区,进行开发建设大会战。</h3><h3> 这年3月,正在鹰厦线进行战备施工的铁6师,奉命移师东北大、小兴安岭地区,先后承担了大、小兴安岭森林铁、公路、嫩林干线、呼中支线的建设任务。</h3><h3> 东北大、小兴安岭属严寒地区,每年有8个月被大雪覆盖,最低温度达零下50度。上世纪30年代,日本垦荒团曾4次来到这里,企图长期驻扎,都因天气恶劣而没有得逞。新中国成立后,一些林垦队也陆续开到这里,都因天气寒冷而在大雪封山前撤离了。如何在这生命禁区生存下来,是部队面临的第一大难题。为此,27团1营1连1班长杨学明,带领全班想方设法,借鉴在家乡烤烟时的原理,发明了“地火龙”取暖的办法,并在全区部队推广,使部队在这里扎下了根。</h3><h3> 但开工不久,新的难题又扑面而来。冰冻的林地 ,镐刨不动,炮炸不开。而且这里地冻冰封时间有半年之久,在永冻地区,到9月只能化到地表以下1米,10月又开始结冰。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广大指战员集思广议,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了一套“以冻治冻”的冬季施工方法。如在桥涵施工中,创造了低温早强,冷沙浆施工,及桥基冻结法开挖等。利用冰冻时期,集中抢修河流、绍泽地带的桥涵,变被动为主动,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h3><h3> 施工中碰到的又一个难题,就是化冰后道路泥泞难行,车辆无法开进。指战员们就靠肩扛人背,保证工程、生活物资的供应。</h3><h3> 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全师指战员发扬我军的优良传统,从实际出发,既创造了以艰苦为荣、劳动为荣、当铁道兵为荣的“三荣思想”,又摸索出了一套高寒林区冬季施工的经验,降低了工程造价,保证了质量,争取了时间,超额完成了各项任务。</h3> <h3> 从1963年3月到1968年1月,在近5年的施工中,部队先后投入26、27、28、29、30等5个团和师直属分队,计23000余人。先后完成了森林铁(公)路、独立大桥等110多个建设项目,参加了嫩林铁路大扬气至碧州段131公里、呼中支线116公里的施工。共计完成投资15115.3万元,建成铁路758.3公里(其中嫩林干线131公里、站线19.2公里,呼中支线干线116公里,站线21.9公里),公路188.2公里。完成土石方1515.7万立方,大桥19座、2023米,中小桥395座、2777米,涵洞1319座、9072米,隧道7座、3240.5米,房屋1.33万平方米。</h3><h3> 1968年1月,部队奉命进入四川后,嫩林干线和呼中支线剩余工程分别移交3师和9师。</h3> <h3><br></h3><h3> 大、小兴安岭地区森林铁、公路工程</h3><h3><br></h3><h3> 1963年3月,部队进入东北地区后,在小兴安岭林区承建了伊春、哈尔滨两个林业管理局的65个建设项目。在年底完成上述项目后,又在64年大小兴安岭地区完成了45个建设项目。</h3><h3> 上述地区和项目的特点是,土石方数量少,工程项目多,工点分散,长线多,桥梁多,而且大部分线路都要经过塔头、沼泽地带。根据这一特点,坚持合理部署和运用兵力,科学组织施工,既保证完成了各项任务,又保持了部队的高度机动。</h3><h3> 以上工程项目,共投入5个团,计有20400余人。完成投资4931.8万元。完成建设项目110项,其中有头青、丰林、塔源等铁路干、支、岔线和专用线77条,共575.7公里;浩良河、小古洞等公路23条,共188.2公里;密林、英山、五花等独立大桥9座,共983米;贮木场1个。主要工程数量,土石方504.1万立方;混凝土大桥6座,676.9米,中桥6座,223.7米;小桥327座,3315.6米;涵渠776座,2543米;铺道碴23.4万立方,通讯工程1646.7对公里,房屋1989平方,给水工程6处。共用工天415.2万个,平均出工率80%,综合完成施工定额达117%。全员劳动生产率为11.12元,全部盈余213.6万元。</h3> <h3><br></h3><h3> 嫩林铁路.大扬气至碧州段</h3><h3><br></h3><h3> 这段铁路全长131公里。从1964年7月起,师所属5个团陆续投入该线施工,投入兵力计有23000余人。施工已开始,师党委就提出了“初战必胜,战则必胜,打响会战第一炮”的号召,在每年有半年地冻冰封的大兴安岭地区,广大指战员冒着零下40多度的严寒施工。同时抓紧施工大好季节,加快工程进度。 </h3><h3> 至1966年9月,大部分工程完工后,26、27、28团转入呼中线施工,29团继续留该线施工。30团于67年3月奉中央军委之命,进入甘肃进行国防工程施工。<br></h3><h3> 本期工程,自64年9月开工至68年1月,共完成投资7006.6万元。正线铺轨153.5公里,站线铺轨19.2公里。完成主要工程数量,计有土石方645.5万立方;隧道2座,789米;大桥10座,3800.1米;中桥11座,356.8米;小桥21座,313米;涵渠176座,1836.4米;房屋1.04万平米,通讯线路801.5对公里。</h3> <h3><br></h3><h3> 呼 中 支 线</h3><h3><br></h3><h3> 该线全长116公里。1966年9月至10月,26、27、28团转入该线施工,到1968年1月,共完成投资3176.9万元。正线铺轨21.9公里,站线铺轨0.5公里。完全主要工程数量,计有土石方293.6万立方;隧道及明洞5座,2486米;大桥2座,165.4米;中桥9座,292.7米;小桥7座,108.8米;涵洞90座,959.9米。</h3> <h3><br></h3><h3> 三 荣 岗</h3><h3> 一一师机关驻地</h3><h3><br></h3><h3> 三荣岗,地处大兴安岭腹地,荒无人烟。原名西里尼,鄂伦春语,意思是人类难以生存的死地。</h3><h3> 1964年11月,27团先谴队向西里尼进军时,提出了“任务艰巨光荣,生活艰苦光荣,当铁道兵光荣”的口号,用斧剁镐刨的原始生产方式,24个昼夜开拓出34公里越岭公路。后来,这“三荣”衍化成铁道兵的“艰苦光荣,劳动光荣,当铁道兵光荣”的“三荣思想”。后来师机关进驻此地,遂将原西里尼改为“三荣岗”,并延续至今。</h3> <h3><br></h3><h3> 师 首 长</h3><h3><br></h3> <h3>师首长在三荣岗合影</h3><h3>前排左.宋瑞章.前任师长,后铁道兵副参谋长;中.兵部首长;右.王泽民.时任师长,后铁道兵工程学院副院长。</h3><h3>后排:左3.李英.副师长,后任师长;左4.张英.副政委,后任政委;左1.张锦如.参谋长,后铁道兵工程学院顾问;右1梁好学.政治部副主任,后铁道兵工程学院政治部主任。</h3> <h3>师首长在工地参加劳动</h3><h3>左1.徐诚之.政委,后任铁道兵政治部主任;</h3><h3>左3.王泽民.师长,后任铁道兵工程学院副院长。</h3> <h3>师长.王泽民</h3> <h3>政委.张 英</h3> <h3><br></h3><h3> 林海雪原中的指战员 </h3><h3><br></h3> <h3><br></h3><h3> 火车开进高寒林区</h3><h3><br></h3> <h3>衷心感谢原师作训科参谋朱杨树等战友,为本篇提供了珍贵的图片资料。</h3><h3><br></h3><h3> 2019.8.1于山东济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