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b style="font-size: 20px;"> 从军路上的好事成双</b></p><p><br></p><p> 岁月如歌,回忆是梦,本已封存的往事被战友一兵的《艺海拾贝》勾起幽幽思绪,竹桑、门里虫、兵姐、铁吧客、老兵等众多战友对过去岁月生动的渲染,将我带入遥远的回忆之中,细细梳理从军的岁月,静静打开记忆的闸门,放飞心灵遥远的追思,穿过时间的长长隧道,再次用心穿起从军路上的点滴往事。那是我们青春释放的年代,那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那里记载着我们永远抹不去的足迹;那里留下了我们纯真的情谊;以至30多年过去了,它仍是我们凝聚友爱的主旋律。在人生的漫长岁月中,总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事情,有些已随时光一起消失,有些已从记忆的空间中淡忘,而有些确是刻骨铭心的留在了脑海中,挥不去抹不掉,时时想起都会令我心动难平。今天我想讲给大家从军路上的“好事成双和祸不单行”的故事,请战友们与我一起分享时光的多姿与绚丽,共同感受光荣与惊险的时刻。请战友们随我一起回到军营回到从前,慢慢品味曾有的一切! </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 好事成双》 </b></p><p><br></p><p> 参军五年,没有遇到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战争年代的轰轰烈烈,但很荣幸的赶上了两次“光荣”的任务。说它光荣是因为机会难得,既使机会来了还要看运气,不是人人都能遇到的,可谓“千载难逢”的好事,当兵的年代是短暂的,能赶上一次是机会,遇到两次就是幸运,正所谓“好事成双” 。</p><p><br></p><p>记得75年3月底在即将结束了三个月的新兵集训的时候,一天训练基地来了几位首长,径直进了训练指挥部,约莫过了一个小时,基地吹起了集合号,只听指挥员说刚接到铁道兵司令部的命令,我念到名字的女兵出列在指挥部办公室门前集合,兵部首长叫到谁谁就进去。被点名的十多个女兵和留在原地的新兵都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大家一头雾水,你看我我看看你,那站出来的女兵更是不知所措,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谁也搞不清楚……</p><p><br></p><p>其他新兵没事了都解散了,我们十几个女兵乖乖的站在指定的地方,等候首长的“接见”,我不安的左顾右盼着,只听从刚开的门中有人叫我的名字,我下意识的回应了一声“到”,我怀着一颗忐忑的心走进指挥部,看到面前坐着好几位首长,我顾不上紧张了赶紧立正敬了一个礼。这时坐在中间的一位首长,可能是官最大吧,他冲我点一下头,微笑着说,你不要紧张,放松些,听我的口令做动作就可以了。我随着首长的口令一会齐步走,一会正步走,反反复复走了好几圈,才让停下,只听首长说:好了你可以出去了,叫下一个进来。</p><p><br></p><p>走出考场,我没了紧张却多了担心,心想该不会是个高要遣送回家吧?怎么我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p><p><br></p><p>第二天训练基地的新兵开始陆续的被分配各师起程出发了,我和另外两个北京女兵晓丽、小罗都分在了九师,但暂不让走,要等命令。整个新兵基地由几百人一下子就剩我们十几个女兵了,冷清的基地使我们心里更是没了底。</p><p><br></p><p>直到第三天才传来确切的消息,原来是军委命令从铁道兵全军各新兵团抽调50名女兵,到北京设在海淀区田村附近的训练营,进行5个月封闭式的集训,准备参加75年9月的全军第三届运动会,担任开幕式前导队的光荣任务,要求女兵身高在1.65米以上。</p><p><br></p><p>原来如此呀!我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由担心变成了说不出的高兴,这将是我离开北京离开父母,经过艰苦的新兵训练之后,第一次回北京啊!兴奋的我一夜没合眼。刚参军就赶上如此光荣的使命,真的是太幸运了! </p><p><br></p><p>我们一路高兴的开进了北京,谁也不会想到艰苦残酷的训练在等着我们呢!在北京集训队,要比新兵训练更严格更艰苦,每天除了三顿饭基本就是训练,不过我们的伙食还是相当不错的,按运动员标准就餐,比新兵连那真是天壤之别;每天早5点起床,长跑;平时一个动作要反复练一天甚至好几天,胳膊抬到什么位置,前后摆到什么高度;腿踢多高,步子迈多长都有标准尺度,差一毫米也不行要重练,操场上划好了间距尺寸,每天集体练了,单个练,天不黑不收兵,虽然大家都是18—19岁的少女兵,虽然经过了新兵团的艰苦磨练,但是这种高强度的近乎魔鬼式的训练,还是让女兵们着实尝到了苦头。</p><p><br></p><p>不管是苦是累,女兵们还是咬牙坚持住了,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清楚,在全军几百个女兵中能荣幸的被选来“吃苦罪”,那可是天大的好事,而且是代表铁道兵执行如此光荣的任务,不仅要在全军运动会上向全军向党中央展示铁道兵的威武和斗志,还要走出铁军的刚强和士气;在我们身上寄予着铁军首长和战友们的莫大期望呢,所以谁都知道肩上的重担和责任的重大,即使腰酸腿疼、苦累难挨,但没有一个人喊累叫苦,更没有一个人退缩掉队;特别是临近运动会召开的最后一个月,训练进入一级战备状态,晚上也开始训练,以至累的连洗脸的力气都没了,倒下便睡;更苦的是练站,这是运动会开幕式上关键环节,前导队实际是女兵方阵,中间由8名男兵扛着会徽,入场时我们的方阵紧随旗手排在第二,走到会场中间时要文丝不动站立,等所有运动员队伍全部进场,还要等大会最后结束,2个小时要一动不动双眼紧盯前面的战友后脑勺,队伍始终要横平竖直,要知道场上2个多小时的站立,我们就练了1个多月啊?</p><p><br></p> <p>红旗后面的就是前导队的女兵们</p> <p>前导队的女兵们,英姿飒爽。</p> <h1><br></h1><h1> <b>爸爸寄来“一斤小孩”</b></h1><p><br></p><p> 说来还真挺难为情的,记得是我当兵的第二年,一天通讯员来到总机班,跟班长说叫你们班北京兵M到连部去下,连长、指导员找她。</p><p><br></p><p>那天我正在机房值班,只听班长说M你去连部一下,让S替你一会,快点啊。我不知干什么叫我,也不敢怠慢,麻利的去了连部,里面三人,连长、指导员还有通讯员。</p><p><br></p><p>我笑着问“找我有事吗?”,话音还没落就听大胡子连长说,严肃点,没事就不能找你吗?老实说你让家里给你寄什么了?</p><p><br></p><p>我赶紧说,报告连长我没有让家里寄任何吃的,违反纪律的事我不会做的,我敢保证的。</p><p><br></p><p>这时指导员说,真的没让家里寄吃的吗?我斩钉截铁的说:绝对没有!站在一边的通讯员走过来冲我挤挤眼递给我一张包裹单,我一看内容心里这叫一个苦啊,心想这下完了,暗自埋怨起父母不听我的话非冒险给我寄吃的,咳!</p><p><br></p><p>正在我低头胡思乱想的时候,就听连长和指导员大笑起来,通讯员也跟着冲我坏笑,还没等我回过神来,只听连长说,你真行啊,让你爸爸千里迢迢从北京给你寄“一斤小孩”来,还不快去取啊,也让我们见识一下。</p><p><br></p><p>我急忙看手中的单子,也扑哧笑出了声。后来此事一直是全连茶余饭后的乐趣。从小我就爱吃北京的一种糖果“小孩酥”,当兵在外没有机会吃了,爸爸心疼我就不顾我的劝说,还是给我寄来了最爱吃的糖果,确又偏偏把关键的字丢了,闹出如此笑话。如今我的父亲离开了我,可我每每想起这件事,在笑过之后总是心里甜甜的暖暖的。</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没有规则的球赛 </b></p><p><br></p><p> 特务连在辽阳驻守时,与司令部在同一个大院里,不仅能经常沾光与首长们看电影,每天几乎都能听到从耳机传来的操着南腔北调的首长们的声音,还能够时常见到首长们的进出的身影,近距离的与首长们打招呼,首长一般叫我们小鬼,到也听着亲切顺耳。</p><p><br></p><p> 一天,连长通知总机班长,晚饭后挑几个会打篮球的,首长想跟你们女兵比赛,做好准备啊。班长把消息传达给我们,大家一听炸了窝,唧唧喳喳争着参加,最后班长指定了几个多少会打球的,我是其中的一员,心里那个高兴,就跟要去参加什么大赛似的。</p><p><br></p><p> 挑好队员后,班长又做起了赛前动员,让不上场的都去当拉拉队员,现场鼓劲去,又对参赛的我们强调友谊第一,重在参与;能抢就抢,但要注意别伤着首长,比赛重要,可也要注意让首长高兴。大家不管理解没理解班长的动员讲话,异口同声的说,知道了! </p><p><br></p><p> 晚饭后,天渐渐黑下来,大院的篮球场那天是灯火通明,早早的就围满了人,特务连女兵队要与司令部的首长队举行篮球比赛的消息在当时文体活动匮乏的时期,无疑是很轰动的一件比赛盛事,自然是奔走相告了,其实看热闹的要远比看比赛的多,可毕竟是难得的快乐啊!</p><p><br></p><p> 这次球赛两大看点,一是老少组队对抗赛闻所未闻;二是男女同场较量其性别和年龄的差悬殊实乃罕见;难怪场外观众多人气指数高啊。大家最担心的是裁判,不好吹啊。好象裁判是首长指示特务连和司令部各出一名担任,记不请我连是谁了,其实是谁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这注定是一场没有输赢结果的比赛,与其说是比赛,不如叫和平友谊赛。 </p><p><br></p><p> 比赛就要开始了,只见场上的男女队员个个表情严肃,多少透着些要比赛的气氛,首长们还真象是赛场老战士,全都身穿运动短衣裤,女兵一水的军裤高挽,着白短衣,队员们道也泾渭分明。这时,裁判举起篮球,男女各一代表争抢发球权,只听哨声一响,女兵唐丽占着1.72米的身高抢到发球权,比赛开始了。</p><p><br></p><p> 首长们跑跳娴熟,运球、接传很是在行,配合默契,开局就占了绝对优势,场外掌声阵阵,开赛没几分钟,比分已是8:0了,本来我们平时很少有机会打球练球,更没有集体配合打过比赛,我们在场上还没有适应局面,正在找感觉呢,谁知一不留神,已被对手压着打,我们一点还手的机会都没有,比分差距的拉大,更是让女兵乱了阵脚,场下我连的我班的战友拼命的喊:总机班加油啊!</p><p><br></p><p> 突然传来连长的声音,暂停!班长和连里的战友都跑过来,你一嘴他一句的给我们出主意,指毛病,讲策略的都有,我们也不知该听谁的,就又匆忙的上场了。我们几个一嘀咕,甭管怎样,也要拼命盯住每一个首长,不能在让他们轻易得分了,要给女兵和咱连争气,这回是人盯人,群围攻的战略,再看场上,打着打着就没了规则,女兵们只要看到球在哪个首长手里,就会呼啦围过去4—5个人,举手拦截的,抱腰的,拽胳膊的,想将球传出或投出那是没门了,这招不用说是严重的犯规啊,虽然裁判在那使劲的吹哨,没用。</p><p><br></p><p> 就听场外是笑声一片,尖叫的,拍手的,吹口哨的,好不热闹啊!场上确是严肃紧张,被围的首长开始还试图抽空冲出包围呢,可怎么也动弹不得,无奈高喊犯规了快吹哨,到最后就僵持着,还是首长顶不了,笑着松了手,求终于被女兵抢到了并稳稳的被投进了蓝筐,我们也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女兵们高兴的互相拥抱。</p><p><br></p><p> 到后边的比赛裁判已自动下岗了,真的成了没有规则的比赛,不过打的很轻松很热闹,哄的首长们也没了脾气,比赛也变成了笑赛,场上场下笑成一片,给寂静的夜晚平添了无限的乐趣!也给严肃的军营带来了难得的快乐!</p><p><br></p><p>( 特务连格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