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哪吒魔童降世》以其恢宏大气的画风,个性鲜明的人物,立体丰富的主题,一开映就受到漫迷青睐。影片探讨的命运与抗争,人性的善恶的主题,让每一个观影者在跌宕起伏的视觉冲击中,不自觉地沉思,省悟。作为一名教师,我更多地关注了哪吒的成长逆袭与教育的关系。</h3><h3> 元始天尊从能量巨大的混元珠里提取了魔丸和灵珠。因盗梦空间般的交错,本该是灵珠转世的哪吒,因太乙真人的疏忽而成为魔丸投胎的顽劣魔童。可见我们的出身是无从选择的,连天尊都难以左右。既然只能随机,从某个意义上讲,它就没有高低贵贱,良莠长短之分,因而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的,都应得到尊重和善待,都应得到受教育的机会。</h3><h3> 先哲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在这个基础上又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我理解的就是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且时时处处都有教育的契机。我认为影片中哪吒的成长就是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被执行得比较好的成功案例。我们来看看哪吒师傅太乙真人是怎么做的。</h3> <h3>一、正确引导和尊重家长给孩子定位<br></h3><h3> 殷夫人三年怀胎,痛苦分娩,生下哪吒。哪吒一睁开眼睛,就戾气十足,暴躁非常。太乙真人想要用乾坤圈镇住这个魔童,免得日后涂炭生灵。可是世上没有任何一位父母可以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带走,殷夫人极力阻止,李靖也极力担保。太乙真人给这对爱子如命的夫妇讲清楚了哪吒的魔性后,接受了李靖夫妇留下哪吒的决定,并答应做哪吒的师傅,决定跟李靖一起助哪吒走上正道。</h3><h5></h5><h3></h3><h3> 不鄙视,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太乙引导李靖夫妇准确定位哪吒的魔性,虽然其间有善意的谎言,至少让李靖夫妇心里清楚自己孩子的秉性,才会一直在为改变他的魔性而奔波劳碌。</h3><h3> 我们现实生活中,家长要准确定位自己的孩子,实属不易。家长们常常会受外界诸多影响,陷于各种焦虑,从而用自己盲目的标准和期待模糊甚至错误地定位自己的孩子。总认为自己孩子天资聪颖,乖巧伶俐,不用吃苦就可以平步青云。 </h3><h3> 此时老师唯一可做的就是如太乙一样正确引导,并尊重家长对孩子的定位,当然这并非一朝一夕之功。</h3><h3> <b>只有定位准确之后,才可能因材施教。不同的</b><b>兴趣爱好,不同的性格特点,再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才可以有的放矢,各尽其能,扬长避短。</b></h3><h3> 正如孔子在教育弟子时,遵循“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论语。雍也篇》对每一名弟子施加不同的教育方法。而片中太乙对哪吒的教育也抓住了哪吒虽天性顽劣,但天生自带神力,并且天资过人,内心又渴望被人们认同的特性,带着哪吒一步一步朝着降妖除魔,义领天下的方向前进。</h3><h3> 不得不说孔大圣人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沉淀了几千年的岁月,我们在该影片中,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可以感受到它的万丈光芒。</h3> <h3>二、相信并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善意<br></h3><h3> 哪吒最初是中土印度传过来的梵语,他是一个佛教守护神。后来渐渐被人们改编成道教守护神,哪吒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成了道教佛教阐教都认可的守护神。明刻本《三教搜神大全》就记载“父怒,哪吒遂割肉刻骨还父,而到真灵求全于世尊之侧”,可见哪吒在神话传说中的原型也还算一个孝顺的孩子。所以传统文化中的哪吒的善的形象也绵延在了影片中,只是还比较隐蔽,还需要被唤醒。</h3><h3> 该片中哪吒出生后,得到殷夫人庇护,免遭太乙真人收服,躺在妈妈的怀里,露出了孩童该有的赤子的微笑,虽然只有一瞬,我相信被太乙真人捕捉到了。超越太乙真人的川普和他的外形,我们可以窥见他心底汩汩流淌的爱意。他陪着哪吒玩耍,尤其是他拿着神奇毛笔,在山河社稷图里,带着哪吒乘着桠槎之舟和莲花宝座,穿梭于奇花异草,山川河岗,天河寰宇,简直就是一个宇宙水上乐园。那缠绕的水路,如素练狂舞,光怪陆离,新奇刺激,这样的玩耍,哪个孩子不喜欢,哪个孩子不高兴?<b>孩子高兴了,心情就轻松了,心轻松就柔软,就有阳光渗进,有了阳光就温暖,人性的善意便慢慢复苏了</b>。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打开世界的方式,我们只有找到他们内心与世界的联结点,并让这个点变成钥匙,而不是用简单粗暴的言行掩盖这个点,那么孩子的内心便会慢慢敞亮,隐蔽的善意也许会慢慢苏醒。</h3><h3> 在哪吒生日宴上,太乙把一整套装备都送给了哪吒,可见他之用心良苦。哪吒与敖丙共同对付天雷,太乙用自己辛苦修行几百年换来的莲花宝盒的法力,去帮助他们,最终保住了哪吒的魂魄。道行没了,徒弟保住了,这难道不是更高意义的修行?</h3><h3> <b>唯有爱心才能抵达爱心,用善良才能唤醒善良。太</b>乙不仅有爱,还有甘愿牺牲自我的的勇气与决绝。为师如此,孩子内心再冰封的僵土也会温暖复苏吧,这才是真正的仙风道骨吧!</h3> <h3>三、教给孩子自立自强的本事<br></h3><h3> 作为师傅的太乙真人,原型是《封神演义》以及评书《群仙破天门》中的虚拟人物,是阐教元始天尊的弟子之一,昆仑十二金仙排名第五位。清微教的教主,道行高深,仙法高强,修行于乾元山金光洞。据《太乙真人书》描绘,他侍天颜之咫尺,额广足圆,眉清目秀,还提到眉如一字,鼻如悬胆,唇若含丹。而影片中太乙的形象虽不够有仙气,可是他<b>仁慈宽厚,善良进取的内质依然清晰可感。师傅的自强不息,学而不厌,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励志教育。太乙对哪吒做到了方向坚定,诲人不倦。</b></h3><h3> 首先是立德。“人心都是肉长的,若你把百姓当亲人,善用自己的神力为他们斩妖除魔,他们又岂会把你当妖怪?”殷夫人这句朴实话语其实是隐含民心向背的深刻道理。太乙与李靖夫妇齐心协力,尤其是在哪吒看不到的地方暗暗相助,目的是引导哪吒勿以百姓为敌,百姓的本性是善良敦厚的,故要有恭敬谦虚之心对待百姓。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即做人要立志于求道,要立足于德行。“修养自己,保持恭敬谦逊的态度”,即是有“德”。太乙一不小心把孔子的这个教育思想用到了教育徒弟身上,事实证明先有德,然后才有道。哪吒最后幡然醒悟,为了陈塘关百姓奋力大战敖丙与申公豹,不得不说是他之前受到的心系百姓的德育的实践。</h3><h3> 其次立身。“人是否能够改变命运,我不晓得。我只晓得,不认命是哪吒的命”不认命,强化的是一种生命的责任感,勇于进取,永不言弃的抗争精神。如若不是太乙的相助,哪吒也难逃天劫。可是正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一样,人活在世上,追求的不是长度,而是生命本身的厚度和奋斗的过程。太乙想要教给哪吒不认命的精神。可是光有想法还不行,还得有实力。哪吒第一次进入山河社稷图的遨游仙境时,掉入水中被莲花托起,开始露出笑容,接受这个世界,于是在图里修炼斩妖除魔之法两年。并叫了太乙一声师傅,这一声师傅是饱含哪吒对太乙的认可和接纳,这一声师傅等了“千年”,太不容易!</h3><h3> 孔子主张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士”,而“士”的标准就是“君子”。要有“使亲族朋友以及老百姓都得到安乐”的治国安民之术。太乙正是教给哪吒治国安民之术,这是立世之依托,可见太乙眼光长远,识见宏大。这又暗合了孔子的教育思想。</h3> <h3> 正是对哪吒的不离不弃,诲人不倦,让他立德立身,才让这个魔童完成了成长逆袭,成长不易!反观平常我与学生的相处,也许家校合作还不够彻底,也许还在给孩子贴上各种标签,也许还没教给孩子关爱众生,胸怀天下的格局,看完电影,我的脑海清晰地浮现出四个字:有教无类。此时虽蝉噪高树,可我心宁静。<br></h3><h3> 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有教无类,教育者抓住任何一个契机,因势利导,诲人不倦,那么一定会点燃受教者内心的星星之火。成长即涅槃,浴火而后生!成长不易,日月同生。<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