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目光

张耀轩

<h1>  奶奶去世距今快三十年了。但我总觉得她没有走,她就在不远处时刻注视着我。<br> 三十年在生命的长河里是如此的短暂,三十年在我的人生历程中是如此的慢长。三十年来,我多次试图写点东西来表达对奶奶的怀念之情,但由于种种原因始终未能如愿。近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孙子的出生,写作的冲动愈来愈强烈,时常搅得我食不甘味,寝不安席……<br> 写什么呢?要写的东西太多,一时竟无从下笔。奶奶是美丽的:她面容姣好,身材修长,一举手一投足都掩饰不住大美女的风采。奶奶是善良的:她乐善好施,济贫扶弱。从我记事起,我们家里就非常穷,经常缺吃少穿,但邻里之间谁家要是遇上个有灾有病的,她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送去最温暖的慰籍,哪怕只剩一瓢米,也要拿出半瓢来。我们家住在大路边,但凡遇到饭点或天色向晚,无论男女老幼,无论认识或不认识的,既便是要饭的叫花子,她都邀请到家中,热情相待,与我们同吃同住。奶奶是仗义的:邻里之间,夫妻之间只要发生点 小矛盾、小磨擦,她总是主动上门从中调和涡旋,往往三言两语就让当事人和好如初了。奶奶眼里从来揉不下沙子,如果遇到不公平的事,遇到不讲道理的人,她总要不依不饶地去据理力争,不达到目的决不罢休。奶奶是勤劳的:她从小裹了小脚,行走非常不便,但她每天总是第一个起床,最后一个睡下,操持全家人的柴米油盐,洗浆补琏,打里又打外,像个陀螺一样不停的转。脸上总是挂着浅浅的微笑,从没有半点报怨……<br> 奶奶是位伟大而完美的女性,她的美好我无法用语言来描绘,奶奶留给我的精神财富我终身享用不尽。有关奶奶的记忆,随着岁月的流逝,有些已变得琐碎和模糊了,而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并时时震撼我的却是她那如炬的目光,这目光有太多太多的内容……<br> 奶奶的目光是慈爱而温暖的。<br> 其实奶奶并不是我的亲奶奶,但比亲奶奶还要亲。我母亲是我奶奶的养女 ,父亲是我奶奶招赘上门的女婿。我一岁零三个月时,父母要分家另住,奶奶为栓住父亲不让其返回原籍,便强行把我留了下来,不承想,幸运之神就这样降临了。<br> 我从小是在奶奶的襁褓中长大的。奶奶把不能生育的遗憾化作浓浓的爱河向我尽情的泼洒。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放在手里怕掉了。每年的夏夜,为了防止蚊虫叮咬,她总是不厌其烦的用蒲扇不停的驱赶,有时整夜都不合眼。冬天里她把我紧紧的搂在怀里,用体温御寒,如果哭闹起来了就把她那干瘪的乳头放进我的嘴里吸吮,直到进入香甜的梦乡。奶奶是我们当地十里八乡有名的巧妇,针线茶饭堪称一绝。虽然当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各方面的条件非常差,物质严重短缺,遇到灾荒,啃树皮草根是常事,但奶奶总是变着戏法,让我穿最好的,吃最好的。那时,买布要布票,有了布票还要有钱,缺一不可。到了年底,奶奶总要举全家之力,人人为我让路,年年都给我添置一套新衣服。那时我家每两年只能杀一头猪,杀后分成若干块,按月匀着吃,平时沾不到荤腥,吃肉如同过年。但每次家里煮肉时,奶奶总会悄悄地从锅里撕下一大块塞给我,那个透入骨髓的香,至今让人难以忘怀。每次打豆腐,起锅的第一根豆油筋,第一碗豆腐脑,都是让我先尝为快……上小学五年级时,我不小心被生锈的钉子扎了脚,引起感染,高烧不退。奶奶听说后,掂着小脚,过河趟水,往返二十余里把我背回家,双脚打满了血泡,然后又一瘸一拐地四处求医买药,喂水喂饭,无微不至……我静静地躺在床上,迎着奶奶那无限怜爱的目光,似有一股暖流涌遍我的全身,我在心里傻傻的想:要是我一直这样病着该多好啊!<br> 奶奶的目光是敏锐而严厉的。<br> 从我记事开始, 她对我的要求就非常严。她经常说:做人要行得端,走得正。做事要细心,要公道无私。好事再小常常做,坏事再小不可为。她一生从不在别人面前打马虎眼,也不允许别人在他面前打马虎眼。对我犯下的“小错”,从不包庇坦护,姑息迁就,有时达到不近情理的地步。<br> 一次,我在发小家玩耍,发现他们家的火柴很奇特,火柴梗又粗又长,火柴盒图案五彩缤纷,就偷偷拿了一盒回来,奶奶发现后大发雷霆,不依不饶。 不就是一盒火柴吗?这是何必呢?我感到非常委屈。奶奶说:小洞不补,大了一尺五;儿时偷针,成人了偷金,这不是小事,硬是拉着我带上火柴到发小家登门赔礼道歉。<br> 又一次,是暑假期间我参加生产队里 劳动休息时,我幺喝了几个小伙伴,将队里的一个傻子按到地上把上衣脱了,然后用钢笔在他后背画了个大大的乌龟,惹得当场的观众哈哈大笑。我当时感到很得意,那晓得奶奶知道后勃然大怒,喝令我靠墙跪下,目光像刀子一样直视着我说:“你知道他们笑你什么吗?他们不是笑你有本事,而是笑你没知识,没德性,没教养。你要知道傻子也是人啊!”一席话骂得我面红耳赤,羞愧难当。她扬起的手虽然没落下来,但那逼人的目光却像无情的鞭子抽打在我的心上。<br> 奶奶的目光是高远而期待的。<br> 奶奶虽然在吃穿上惯着我,但从小锻炼我自食其力。她鼓励我说:小娃勤爱死人,小娃懒愁煞人;气力是奴才,去了又回来。每次放学回家,她不是让我参加队里生产劳动,就是让我挑水,打柴,做菜园,遇到星期天还让我背木炭到二十里外的土城镇卖了挣学费 。我知道,她这样做,是让我懂得珍惜、懂得艰难辛苦。<br> 奶奶一生没上过一天学,可她目光深远。她特别敬重读书人,特别看好读书人,特别鼓励读书人。 认为读书能改变人的命运,所以她把所有的希望和寄托都放在我身上。一方面她竭尽所能、倾其所有为我创造读书条件。另一方面无论多大的雨,无论多大的雪,从不允许我偷懒、逃课、落作业,从小学到高中一直都是如此。<br> 一九七八年的夏天,我第一次参加高考,以一分之差名落孙山。我非常沮丧,一时心灰意冷打算在农村干一辈子。奶奶没给我讲大道理,只是拍拍我的肩头说:”人的一生就像走路,总会遇到弯弯曲曲的路、沟沟坎坎的路,不会一直都顺着。但只要你不怕摔跤,不怕磕碰,顺着认定的路一直往前走,就会越走越宽敞,越走越亮堂。”奶奶的话如同一针强心济,使我顿时振作起来。冬去春来,花开花落,经过一年的潜心苦读,我终于考出了全县文科第二名的好成绩。当我第一时间把录取通知书交给奶奶时,她那已混浊的双眼顿时明亮起来,已爬满皱纹的老脸像盛开的桃花,笑得是那么香甜……那一刻,我感到自己是这个世界最幸福的人。<br>  参加工作后,每次回家,奶奶总要拉着我问长问短,目不转睛地把我看了又看,胖了瘦了,黑了白了,甚至脸上长个小痘痘她都要打探个究竟。她常说:吃苦是福,吃亏不亏。年轻人要多做少说,要听领导的话,要和同事处理好关系,要多做好事,要有上进心。我句句记在心里,条条按她说的去做,使我终身受益。<br>  我家屋后有一道高坎,站在高坎上,可以一直望到出谷的尽头。我每次离家,奶奶总要噙着眼泪跟出来,伫立在高坎上 目送我走出谷口,直到看不见为止。闪闪的泪光里面,饱含的是眷恋、不舍、嘱托和希冀。<br>  奶奶一生无欲无求,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 我儿子出生的那年八月,奶奶得了重病。她知道剩下的日子不多了,为了省钱,她拒绝检查、拒绝打针、拒绝吃药、拒绝进食。只要求家人把她架到屋后的高坎,躺在椅子上,望着从县城回来的路说:“我要等我的大孙回来,他快要回来了!”弥留之际,她口中还在含糊不清地喊着我的小名。而那时我恰巧在外地出差,通讯阻隔,没能及时赶回来陪伴她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这是我心中永远的痛……<br>  在奶奶走后的这三十年里,我经历了太多。有过失意的迷茫,有过挣扎的痛苦,有过重压下的徬徨,也有过成功的喜悦,每每在最困难的时候,奶奶的目光,给我点燃了新的希望,给我增添了力量。这目光照亮了过去、成就了现在、也指引了灿烂的未来……</h1><h3></h3><h1></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