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清迈、清莱自由行(十二)走进清迈长颈族村寨

宜欣斋

<h3>到泰国清迈旅游,长颈族村寨是必去之处。我们在饭店报了参观长颈族村寨的半日游。每人500泰铢合人民币100元。我们吃过早餐登车向长颈族村寨而去。</h3><h3><br></h3><h3>关于世界上的长颈族,虽早有耳闻,但从没有亲眼看到,也许出于好奇,我们对这项安排非常期待。导游带着我们去 清迈长颈村,到了一个看上去树林密密的地方,先得买门票,这是导游的事,也忘记问门票多少钱一张。据说长颈村从中分到的并不是很多。据介绍,长颈村其实类似一个难民营。长颈族为避战难从缅甸逃到泰北,泰国没有采取驱赶,而是在清迈划定了一块区域,设立长颈村,结果被打造成了泰国旅游业招揽世界游客的一处重要景点。这些长颈族人也不知是回不去还是觉得现在这种状况比在缅甸的日子好过,总之尽管没有国籍,仍在长颈村定居下来了。</h3> <h3>刚一进长颈族村寨就看到了不少男人在地里拔秧苗,据说泰国的粮食是一年四季。</h3> <h3>走进村落,中间是一条几米宽的泥巴路,路两边全是出售旅游纪念品和带有民族特色的衣物的小摊子,看上去设施极为简陋。进村即看到一个小女孩,脖子上套着好几个亮晃晃的铜圈圈。当游客对着她拍照的时候,小女孩似乎没有任何感觉。亲眼见到,才明白所谓“长颈”,不过是在脖子上逐渐增加铜圈圈而已,如此残害身体并以此为美,我们对此很不理解。</h3> <h3>长颈族妇女日常的工作主要是织布,靠着这样的劳动换取衣食。我想,长颈族人的生活应当是比较穷苦的。我问导游,长颈族人被圈在这里,他们的生活费用怎么解决呢?导游说,安理会!不知导游是随口应声还是开玩笑,不过缅甸的长颈部落逃难到泰国,联合国为解决国际难民问题,也有可能会发放救济金。</h3> <h3>长颈小女孩长得很可爱,眉清目秀的,脸上涂着长颈族人喜欢用的颜料。但从小女孩的表情看,无奈而无助。多看了几位长颈族女人后,我已经失去了好奇心,忽然感觉这与我们中国封建时代的缠小脚颇为类似。</h3> <h3>长颈村的女人们,无论老小,几乎都是静静地坐着或站立。对游客没有主动吆喝的,看到游客观看她们的衣物也没有像其他地方的摊主那样,马上赶过来推销的。她们连同她们的货物似乎都只是展览品。与她们合影也不会拒绝,有的游客给她们小费,她们接受但并不是一副喜形于色的样子。凭此一点,我感觉长颈族人很淳朴善良,可能还保存着她们在缅甸原始部落时候的品格与习俗。</h3> <h3>她们卖的旅游商品,每个摊子都大同小异。只有少数衣服围巾等,是她们自己纺织制作的。她们的商品对于见多识广的游客来说,完全没有吸引力,能招揽游客的仅仅是她们的“长颈子”而已。大概也正因为如此,泰国有关部门看到了她们的旅游价值,所以才辟出一块地方把她们圈起来,搞了这么一个“长颈村”。</h3> <h3>长颈族人的板壁房,屋顶铺着一层层树叶。而这种树叶就出自村子里的树上。缅甸的长颈族人在泰北,混成这样了,可是给小女孩套铜圈圈,人为制造“长颈女人”的习俗居然还在顽固坚持,真的是不可思议!从长颈村出来,我和团友们都兴奋不起来,开始的猎奇心理早已经没有了,都说那些小女孩太可怜了。“长颈族”被圈着供观赏也无人道可言。</h3> <h3></h3><h3>长颈村,除了商品摊子,就是长颈族人居住的房子。这些房子大多紧挨着摊子,全是树叶屋顶的木板或竹片搭盖的“吊脚楼”或者平房。不看不知道,一看真的是吓一跳!见过我国山区的穷困农家,家里啥也没有,屋子还破破烂烂。那种穷困,让城里人感叹不已。可是看了长颈族的“住宅”,屋子到处透风不说,房间里简直就是一堆垃圾。比我看到的中国穷困山区的农家更惨!幸而清迈气温高,长颈族人不至于遭遇寒冷,但森林里的蚊子或者各种虫子甚至毒蛇,该怎么对付?</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尹新斋</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编辑于泰国清迈长颈族村寨</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