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酒话

骆先生

<h3>兰城酒话 <br> ·骆一平<br><br><br> 酒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兰溪为水城商埠,日夜都有往来船舶停靠,卸货载物,时时有南北客商登岸,寻花问柳,春风一度。民国时期,城内的大街小巷,酒旗迎风,流莺遍布,酒徒满地,一片虚荣繁华景象。<br><br>追踪溯源,南宋时,兰溪酒即扬名于京城临安。有南宋大诗人陆游诗为证:“一榼兰溪自献酬,俎年不肯为人留。”“一酌兰溪遗万事,时看墙底卧长瓶。”<br> <br><br>据《西湖志余》记,南宋时杭州有兰溪所产之酒名“瀫溪春”,《光绪兰溪县志•物产》亦载有“瀫溪春”酒。但都只记了酒名,是黄酒还是白酒,制法如何,均不得而知。倒是民国十九年(1930)修的《寿昌县志》,在特产章有较详的记载。文曰:红酒,出常乐区,又名“无灰酒”,冬月酿者良。其不渗水者俗名“干生”。愈陈愈妙,味比绍酒更美,即兰邑所谓“瀫溪春”者也。该区与兰邑交界,故亦有之。“红酒”是否就是“红曲酒”呢?尚不敢肯定。<br> <br><br>但说“瀫溪春”比绍兴酒更佳,倒不是诳话。因为南宋《武林旧事》上也是这么说的。据此,宋代兰溪的酒已享盛名,则可确信无疑。<br> 到了明代,金华府属各县所产的土酒通称“金华酒”。王士性著的《广志绎》把金华酒和绍兴酒列为杭州畅销的土特产。小说《金瓶梅》也多处提及了金华酒。<br> <br>“瀫溪春”后来失传了,1985年由兰溪酒厂恢复生产,在华东地区酒类评比和首届中国黄酒节上都获了奖。<br><br>民国十八年(1929),杭州举行盛大的西湖博览会,兰溪庆余号的京方五加皮酒、老万有的药酒,以及陈酒、甜酒,均获优等奖。<br><br>资料记载,民国三十二年(1943),兰溪县城的酒店有39家,抗战后的1948年,城里酒店多到了71家。旧小说上说:“花是春博士,酒是色媒人。”旧时兰溪城区酒店,有雇女招待侑酒陪客的,俗称“花酒店”,介于“茭白船”与“花茶店”之间。<br> <br><br>建国初,兰城有大小酒店69家。1956年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次年,全县黄酒销售量达129.7万公斤。1966年达192.3万公斤,文革期间有所下降,但1978年达278.5万公斤,啤酒销售5.1万公斤。<br><br> 老牌的省重点综合性酿酒厂“兰溪酒厂”(已改制为芥子园酒业有限公司)主要产品有黄酒、啤酒、白酒、竹叶青和其他花色酒以及食用酒精。近年生产的“枸杞红黄酒”,既保健又兴奋,早已声名远播。<br> <br>兰溪北乡多地盛产杨梅,尤以马涧最为著名。用其浸酒,俗称“杨梅烧”,夏天饮之据说可治中暑腹泻,冬日饮之暖胸提神。白高粱(芦 禾祭ji)烧以北乡的“梅江烧”最有名,荞麦烧、番薯烧、小麦烧,甚或金刚刺、野果,也可用来做酒。至于甜酒酿,更是城乡男女老幼皆宜的食品。<br><br> 传说西乡有个老叟,嗜酒如命,一日进城,在老城喝酒,回村大醉跌睡在塘边。一觉醒来后,意外发现好几只大小鳖被他的吐物醉昏了。老汉大喜过望,踉踉跄跄,提鳖返家。老婆子见后,高兴地骂道:“死尸!你明天索性再到那塘边去醉一回呀!”<br> <br><br>我从年轻时起就喜欢到老城的酒家去买酒,一半是觉得那儿的酒正宗,味道好,另一半还因为那儿有个美女当垆(记得好像是姓马,或者姓牛),每次去沽酒,都可以免费看到她嫣然一笑,心情一下子就好了许多。有时候,在雨雪的天气里去,还不知不觉会想起发配到沧州看管草料场,提壶沽酒,以慰愁烦的林教头。<br>  <br><br>前几天,在店里碰到个买野荞麦烧的老太太,见她从容不迫,15元一斤的酒,一下就装了5斤,交谈后才知道,原来是给80多岁老伴买的,“老头子喜欢这儿的货,半夜里也会起来咪一口,饭倒可以不吃,过过(嚼)几片饼干就好了。”<br>  <br><br>  ----- 兰溪 骆一平于骑驴斋 2019.8.2</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