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erry Bank Farm是位于加拿大阿尔伯塔省Ponoka的一个German colony,拥有7000英亩土地,17户人家,主要由三个姓氏85口人组成的共产公社。公社内部实行共产主义制度,公社对社员从出生到死亡免费负责到底。每个社员们除了享受加拿大公立免费医疗外,公社还给每个社员买医疗保险,大家都可以享受免费吃药的待遇。公社免费分配住房,免费分配衣服,免费吃集体食堂,免费教育,免费分配家具等等, 一切生活必须品都是免费分配。当然社员也无偿劳动。总之这是一个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小共产主义社会。</h3><h3>我有个朋友叫Paul Wipf, 我知道他是在农场长大的,至于他从什么样的农场出来的,以前我没多问过。他的穿衣打扮完全和大部分人一样,没有引起我格外注意。早在7,8年前Paul带他的弟弟到我的诊所,后来他的弟弟又带他的夫人和女儿来我诊所几次。他们的穿衣打扮引起了我的注意。小女孩和妈妈都总是穿碎花布连衣裙, 而且头发都围着黑头巾,Paul弟弟每次到我这来都是穿黑背带裤子格衬衫带黑色鸭舌帽。给人的感觉仿佛他们从欧洲中世纪走来。后来Paul又带过他另一个弟弟到我诊所来过,他这个弟弟也是这样打扮。这下我就更好奇了。于是我就同他们闲聊,话题从他们为什么着装这么特殊开始。他们告诉我他们生活在German colony. 我很惊讶,什么German colony?加拿大还有德国的殖民地?因为他们都有医疗保险,我只在网上申请他们的治疗费用就可以了。他们不用付我现金。他们也没给我小费。他们没有现金在身上。他们告诉我他们生活在供给制社会,一切由colony供给,他们的衣服是统一发布料,他们自己家做的。他们穿他们自己传统服装。他们生活的一切都是colony给的。从与他们的聊天中我得知他们的孩子在自己colony内上学,不仅学文化,还学习生活技能。十几岁的女孩子都会做衣服,做饭。这些信息引起我极大兴趣,我很想进一步了解这个社会。我的朋友Paul 保罗说他们农场一般不接待外面人,你自己去不了。需要有内部人与他们沟通。我想让保罗与他们沟通,但我因为忙总也没有机会去采访参观。</h3><h3>机会终于来了!我所在的农场肉蛋团购微信群的群主多年从一个German colony农场采购肉蛋,与公社社长很熟悉。今年7月30日群主带几个群友去参观Ferry Bank Farm. 我很幸运得到这个机会。</h3><h3><br></h3> <h3>蔚蓝色的天空挂着几朵白云,微风徐徐。尽管还没到立秋节气,靠近北极圈的埃德蒙顿已经进入初秋。郊外黄艳艳的油菜花和狗几草毛荣荣的种子都在招示着初秋来了。马上就要进入秋收大忙季节。对于农夫来说只有这几天略有时间接待我们。</h3><h3>30日下午我们坐着群主的车,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抵达Ferry Bank Farm。对于来至于社会主义国家,受过多年共产党教育的我,一路我一直在想他们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什么样?这个共产主义小社会和我下乡时的中国的人民公社一样吗?中国的人民公社据说因为吃大锅饭,农民出工不出力,劳动生产效率低,贫穷,为了提高劳动效率,为了解放生产力而解散了,已经分田到户,各自为战了。这个小共产主义的社会是否贫穷落后?他们怎么在北美这样的资本主义社会中维持下去的?他们为什么要实行共产主义,他们怎么开始?他们的成员就没有想自己发家致富的吗?集体能满足每个人的欲望吗?他们的成员就没有私心吗?他们是怎么教育的?他们的领导就不出现腐败吗?公共资金分配不均怎么办?等等一系列问号出现在我脑海里,我很想得到解答。</h3> <p class="ql-block">我们的车停在一排屋前,加拿大把这种房子叫做town house, 即城市屋。首先进入我眼帘的是几个4,5岁小孩子在一个充气池里戏水。男孩子一律穿着黑色背带裤,格衬衫,黑鸭舌帽,女孩碎花布衣服和裙子。孩子们玩得兴高采烈。然后看到是眼前的排屋。加拿大把这种房子叫做城市屋。故名思义,城市人口密集,住这种房子。农村人通常住的都是独立屋,一家一户一个独立屋。农场很大,居住很分散。可我们来到的是农村,农民也住城市屋!我有些惊讶!我又看到每个门上都有夫妇的名字,多像部队营房!在我固有的印象中只有集体宿舍才有这样的排屋,只有集体宿舍才在门上写着居住者姓名。而眼前所见的显然不同与个体农场。一个多月前我刚参观过个体农场,我知道个体农场是什么样子。眼前这个农庄令人耳目一新!</p> <h3>这是排屋后院。他们有两排这样的房子。</h3><h3>中国农村一家一户一个院子,来了陌生人鸡飞鹅鸣狗叫,猪哼马啼羊咩。而这里孩子嬉戏,彩蝶飞舞,鲜花点头,绿草茵茵像铺就的地毯,连体排屋像宾馆或度假村。周围是广阔无垠的农田,令人心旷神疑!</h3> <h3>排屋后院</h3> <h3>看看这漂亮整齐的院落以及他们的住宅环境。</h3> <h3>在来这个农场之前,我一直以为German colony就是德国殖民地的意思。参观完这个农场之后,我觉得应该译为德裔人民公社。German德国人,这里应是德裔。colony殖民地,动物栖息地。殖民地应该指国家政府行为。而这些人是加拿大国籍的德裔。所以这里应该是集中居住地的意思。而他们实行的是共产主义公社制度,所以我觉得German colony应该翻译成德裔人民公社。那么这里的president应该翻译成社长。有些华人叫他为农场主,我觉得不合适。因为农场主是这块土地主人的意思。而这里的土地是集体所有,每一个成员都是土地的所有人。所以president不能翻译成农场主。应该翻译成社长。</h3><h3>我们到达后,群主给社长打了电话,通知我们到了。这个情节告诉我他们使用手机。</h3><h3>由于他们自觉隔离社会,生活在封闭式群体里,网上很少有他们的信息,他们不愿意让外界了解他们。所以我不知道这个社长的姓名。事后我在网上查到ferry bank farm有限公司的联系方式,有个名字出现在网上,叫Danny Gross。我估计这是社长的名字。</h3><h3>我们下车后借上厕所之机,进入社长家,参观了社长家室内。我看到客厅里有两个样式比较考究三人沙发,两个单人沙发,复合地板上的地毯样式也很考究。落地灯样式也很时髦。窗帘除了百叶窗还有漂亮的窗帘。据说这些家具及装饰品都是集体做的,然后发给每户。每家都一样。餐厅有电热咖啡壶,洗碗机,没有做饭的炉灶。因为他们自己家不做饭,要么到食堂吃,要么打回家吃。一进门迎面架子上摆放电话和传真机。主层有2个卧室和一个卫生间。客厅有吊灯,敞开式餐厅有吊灯和中央空调。还有壁炉。总之,城市中产人家有的他们都有。样式都很讲究,现代化。他的家比我的家漂亮多了。说明他们比我富有。</h3><h3>社长及家人热情接待我们,我们也给孩子们买些礼物。拿到我们的糖果礼物,孩子们非常高兴。我没有问公社平时是否给孩子们买零食吃,大人们如果也想吃点零食怎么办。</h3><h3>Gross社长及他的弟弟接待了我们。群主组织我们来参观农场,而不是来开座谈会的。所以社长及他的弟弟直接带我们参观他们的农场。我心中的那些疑问只能在参观走路过程见逢插针小心问几句。</h3> <h3>我偷着录下了他们的室内情况。</h3> <h3>这是鹅舍</h3><h3>Gross兄弟俩一个人开着类似敞篷的四轮摩托车,另一个人步行带我们去看大鹅。小山坡野花铺就,孩子蹦跳,白鹅屈颈向天歌,一副生动美丽的田园画面。</h3> <h3>我们首先参观的是鹅饲养场。</h3><h3>鹅,英文叫goose。加拿大雁英语叫Canada goose. 社长说带我们去看goose, 我们还以为他们人工饲养加拿大雁呢。结果看到的是大白鹅。社长解释说加拿大雁是野生的,肉是黑色的,这种鹅是饲养的,肉是白色的。走近看原来是与我们中国人饲养的家鹅一样的。但是加拿大没有这种鹅,他们是在其他国家买回来养大的。这是给他们社员自己食用的,不是为了卖的。他们养了200只大白鹅。鹅场建在一个小池塘旁边。</h3> <h3>去养鹅场</h3> <h3>养鸡场。这是幼雏饲养场。</h3> <p class="ql-block">养鸡场</p><p class="ql-block">社长带我们参观了养鸡场,鸡屠宰场,养牛场及挤牛奶的设备,参观了肉食品的冷冻库和蔬菜冷藏库,参观了菜园子。社长说养猪场味太大就没领我们参观。</p><p class="ql-block">在鸡舍里,小鸡仔满屋跑,幼鸡也是散养在屋里,只有下蛋鸡是圈养在笼子里。一个圈养的鸡舍有4000只鸡,他们有4,5个这样的鸡舍。</p><p class="ql-block">鸡肉加工完全是机械化,蒸汽退毛,机器脱骨。</p><p class="ql-block">他们只有三头奶牛,不对外卖牛奶及奶制品,是给社员自己吃的。这三头奶牛也是采用机器挤奶,而不是人工挤奶。他们用自产牛奶自己做奶油和奶酪。</p><p class="ql-block">参观菜地时,我看到地里有西兰花,青葱,洋葱,水萝卜,西红柿,大头菜,大蒜,布留克等西人日常吃的蔬菜。社长家的小姑娘像个小主人,挑成熟的布留克,大的洋葱拔出来送给我们。她自己也拔出一棵,拨了皮像吃萝卜似的生吃起来,还让我也试试。来到加拿大这么多年,经常看到他们吃生蔬菜,我至今也没习惯这种吃法。小姑娘还给我拔了两颗小西兰花,让我回家栽上。7,8岁左右的小姑娘就什么都懂了。菜地边上停放一辆拖拉机,小女孩一下就跳上去,然后社长的儿子,大约5,6岁的小男孩也跳到驾驶坐上,有模有样地摸着方向盘。农民的孩子早早就懂得这些技能。</p><p class="ql-block">社长告诉我们这些菜社员自己吃不了就拿到各个农夫市场去卖。</p><p class="ql-block">我心里疑问,去卖蔬菜都是现金交易。一磅卖了多少钱是不固定的,是随行就市的。称高一点,称低一点,卖了多少菜这是卖菜的人自己心里知道的。去卖菜的人,能很诚实的把钱交到公社吗?我在这个农场买了一些蔬菜。开始时我问蒜毫多少钱一磅?芸豆多少钱一磅?蔬菜仓库里的那个人告诉我芸豆三dollar一磅。他给我抓了三把,我以为要去上秤上称呢。后来他又告诉我,这一塑料袋的蔬菜,5个dollar。也没有称,就是按照包装的。我把钱现金交给了他。他装到兜里了。后来社长过来,我又买了一些鸡脖子和一只鸡,也是把现金交给了社长。我没有看到他们记账,都是把现金装到兜里的。不是我们想象的一个是卖的,一个是收款记账的。可见在现金管理上,他们的制度并不是很严格。我想这个事如果发生在中国,一定会出现贪污的问题。我没好意思当面问他们,这样的管理能不能出问题。带着这个疑问,我后来在网上搜索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是关于德裔公社的,其中讲了这样一个例子。以前他们把钱现金就放到厨房的抽屉里。每个人都可以自由的去抽屉里拿现金,拿了多少钱干什么用,自己写到抽屉里的账本上。后来年底发现有几千块钱对不上账了。以后他们就把现金放到了财务管理的人员手里,谁需要钱就跟会计说 ,到会计那里去拿,记上账。有个叫西蒙娜的人对记者说,从集体账户中偷钱,就是偷自己的钱。这个例子说明,他们视集体为家。所以我的疑问是多余的,他们会把卖菜的现金如实交到会计手里的。在走路时我问社长,你们有财务公开制度吗?他说这是必须的,我们每月都财务公开。我问社长,有没有出现过贪污现象,社长说没有过。如果出现贪污的,我们就把他赶出公社。然后他做了一个动作,把他踩到脚底下。我问社长,有没有领导干部腐败的问题,社长不明白什么叫腐败。可见没有发生过腐败的事。说明他们的人很单纯。社长说,要那么多钱干什么呢?我们什么都是免费分配的。要钱没有用。我说比如说社员想出去旅游,怎么办呢?社长回答说,我们公社给付款呀。</p><p class="ql-block">我看到一篇文章说有两名公社社员,各自宣布想去度假,然而他们招致了强烈的反对。很多社员说坐飞机去旅行,这是很奢侈的,是对公社共同利益的一种亵渎。在协商的最后,有一个人放弃了他的旅行计划,另一个人却坚持去了。现如今,那个放弃旅行的人还生活在公社中,而那个坚持去旅行的人,如今已离开了公社。社长告诉我,他们的社员没有自己的账户,只有公社一个集体账户,一张信用卡,谁需要钱谁就去花。公社内的社员没有自己的私人财产。也不允许个人有现金在身上。我看到的那篇文章说,西蒙娜加入公社的时候,身上带有9000欧元,她加入公社以后,这些钱全部流入了公社的账户,如果西蒙娜想上街喝咖啡,就去管理处拿10欧元,再将自己的名字及用途写到账户中。文章介绍说,西蒙娜有一次想为自己的布艇买一个超过 150欧元的浆,她必须在公示板上写下自己的需求,如果有成员不同意,那么大家有一周的时间对她抱怨。西蒙娜不能违反其他人的意愿挥霍钱财,其他人也不能禁止她要买的新浆。也就是说,这种协商没有明确的规定什么行,什么不行,也没有规定该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只能靠自觉。写到这里,我想起中国有一首歌曲《社员都是向阳花》。公社是棵长青藤,社员都是藤上的瓜。瓜儿连着藤,藤儿牵着瓜。藤儿越肥瓜越甜,藤儿越壮瓜越大。公社的青藤连万家,齐心合力种庄稼。手勤庄稼好,心齐力量大,集体经济大发展,社员心里乐开花。,,,。</p> <h3>这个小女孩坐的凳子是木匠师傅做的,这是用来卖的。</h3><h3>德裔公社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小社会。公社培养各种人才。诸如电工木工机械师。我们参观了木工房。看见木匠师傅自己做的小木屋和木椅子。小木屋和椅子是用来卖的。在木工房里,我看到了他们使用电锯。说明他们很现代化。在机械车间里我看到很多的工具,摆放的很整齐。小到换零件,大到大型设备的大型维修,他们都是自己做的。在农场里我看到很多大型的现代化的设备和农业机械。</h3> <h3>这是挤牛奶的地方。</h3> <h3>这是奶牛饲养场。</h3> <h3>这是他们种的西兰花。</h3> <h3>小女孩在给我们拔不留克。</h3> <h3>各种大型机械设备。</h3> <h3>这是公共洗衣房。他们排好秩序,轮流到这里来洗衣服。这种做法充分提高了洗衣机的使用效率。像我们一家一个洗衣机,洗衣机的使用率很低。我想不用担心洗衣机的卫生情况,因为可以买带消毒功能的洗衣粉。这样就可以避免传染病。</h3> <h3>走在去学校和教堂的路上。</h3> <h3>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公立学校和他们自己的德语学校。这个公社有两个公立学校的教室,有两个公立老师。一共有12个孩子在上学。课堂上实行复制式的教学。社长告诉我,孩子们可以在公社内从小学一直读到十二年级。如果孩子愿意读到十二年级可以读到十二年级。听到社长这样的介绍,我先生当时跟我说可想而知他们的教育质量该怎么样,一个老师从一年级教到十二年级,能保证教育质量吗?以前我也曾有过这样的疑问。因为加拿大地广人稀,一个家庭的农场,就有我们中国一个公社的大小,农夫的孩子上学怎么办?我曾经询问过我的一个女病人,她是来自农场的。她告诉我,他们实行的是家庭教育制度。什么叫家庭教育制度呢?就是父母要参加教师资格的考试,然后在家里按照省教学大纲,在家教自己的孩子。孩子每学期要参加全市或者区域的统一考试。考试及格了,才可以继续升上一个年级。所以我想,这样分散的公社学校,也是按照统一教学大纲教学,他们也一定是要参加统一的考试的。在参观学校时,我看到了学校的校车,我想这个学校的校车,应该是用来接送孩子们去参加统一考试用的。</h3><h3>社长告诉我们孩子们白天全日制在公立学校,由政府派的英语老师讲课,晚上到他们公社自己办的德语学校来学习德语。每天大约一个半小时。德语学校老师是公社自己的老师。</h3><h3>我在网上看到一个介绍,说哈特人在1918年来加拿大时,曾和当时的阿尔伯塔省政府签订了一个教育协议。目前德裔公社儿童的义务教育还是按照那个协议执行的。为了不受外界影响,又不与义务教育法冲突,他们请公立学校的英语老师到公社来讲授全省教学大纲指定的课程。既“请进来”,而不是“走出去”。公社内部,真正的教育是由他们自己的德语老师来讲课。德语老师在公社享有很高的地位,承担儿童社会化和信仰传承的重大责任,是维系隔离外界保留传统的重要职位。德语课堂上教学,以德语和哈特宗教历史文化为主。大部分哈特儿童到15岁就结束了义务教育,结束了正规教育。他们中大部分人对高等教育不屑一顾。从1990年以后,有很多的公社学校教到12年。最近很多公社都有电脑,也有一些公社社员,离开公社的学校,到公立学校去接受高等教育。去学习例如营养学,蔬菜科学,教育学等,有些人拿到了毕业证,然后又返回到公社。现在他们也有很多合格的教师。可见他们也在与时俱进,逐渐改变一些传统的习惯。我还看到过一篇文章,是关于在美国的德裔公社义务教育问题的法案。这个法案讲的是,美国的义务教育法是12年,而德裔公社内部学校孩子只读到8年就结束了,家长们不让孩子去参加12年的义务教育,也就是高中阶段的教育。因为他们觉得高中阶段的教育内容1,教育孩子去竞争,这种精神与他们的宗教与他们的文化相冲突。后来这个法案决定,如果孩子愿意去接受12年的高中阶段的教育,那么家长不得阻止孩子去参加高中教育。但事实上,由于孩子从小就接受了他们的宗教教育,很少有孩子愿意出去读高中教育。</h3><h3>由于他们独特的文化和独特的宗教教育,所有的公社里都不存在社会治安问题。有一个报道说在美国的公社,他们拒绝交治安税。他们说我们的公社不存在治安问题,不需要社会的警察来为我们服务。</h3><h3>关于宗教问题我问社长他们信仰的是什么教?社长两次重复的说lutheran,我又重复了一遍lutheran这个单词,社长没有纠正我的发音,说明我说对了。这一段我做了录音,回家后我反复多次地听录音,也觉得社长就是说的lutheran这个单词。lutheran是路德宗派。可是社长告诉我他们的宗教是成人后到21岁才接受洗礼。社长说,婴儿就接受洗礼,婴儿懂什么呀?只有成年了才知道什么是信仰。这说明他们是再洗礼派。而lutheran路德宗不是再洗礼派。路德宗教派接受婴儿洗礼。我在网上看到ferry bank colony是 viking colony的Mother colony.就是说viking公社是ferry bank 公社的子公社。而viking colony的信仰是hutterites。hutterites是再洗礼派。怎么出现了子公社和母公社的信仰不一样呢?我想也许是由于讲德语的人的发音和英语发音有区别的原因吧。根据他们的习俗以及母子的关系,我认为ferry bank farm他们的信仰仍然是hutterites.他们都是哈特人。到底为什么社长说是rutheran,是教会的名字?我始终没弄明白。下次如果还有机会再去,我一定再问清楚。</h3> <h3>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公共食堂,晚上公社在食堂招待了我们。社长介绍说女人主持家务和饮食服务等事宜。男士在公社参加劳动和工作。在厨房里,我看到三个妇女在做饭。社长介绍说,每两周轮换,两个人来做饭。我问,那么做什么饭谁来决定呢?社长说他们有伙食长,伙食长决定做什么饭。我问伙食长是怎么产生的,大家选的吗?社长说,伙食长是大家选的。伙食长一旦产生后就一直工作到她老了不能工作为止。伙食长每天到厨房工作,其她的两个帮手是轮流的。看来伙食长是一个全职的固定的职务。</h3><h3>据说公社还设有幼儿园和养老院,但我们没去参观。按照加拿大政府的政策,每一个在加拿大生活满十年的公民和永久居民,到65岁时都享受联邦政府的退休金待遇。我问社长他们的社员这笔政府发的退休金是否属于个人的,社长告诉我要交到公社,个人不能留。这真是彻底的共产主义社会。他们的社员到70岁退休,不劳动了。我看到过的那篇文章介绍说,如果社员退休后要求搬出公社,公社给在外面买房子,并且每月发大约近5000欧元的生活费。</h3> <h3>我们在他们的公共食堂就餐。到了吃饭的时间,每家每户来打饭,可以在食堂吃,也可以拿回家里去吃。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我听到他们的女社员来打饭在厨房唱歌,这大概是唱祈祷歌,感谢主的恩典。</h3> <h3>参观的时间很短暂,走马观花地看了外部情况。接触的社员也不多。总的感觉,公社社员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环境和谐安详。</h3><h3>由于时间短暂,再加上他们的自我封闭,不愿意让外界更多的了解他们的公社内部运作情况,所以还有很多问题我并不完全明白,只能回家后上网搜索,但是由于他们的自我封闭,网上也很少有报道他们的信息。我只看到过三篇关于他们公社的文章。2英1中。根据仅有的资料,我理清楚了下面几个问题。</h3><h3>第一个问题是他们为什么信仰共产生活,他们的宗教信仰是什么样的?是怎样开始的?</h3><h3>什么是再洗礼派?</h3><h3>再洗礼派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时期,新教中的一个激进派。产生于1520年。16世纪20-30年代流行于德意志和瑞士。该教派认为婴儿受洗,不算洗礼,孩子成年后,心智成熟必须再次受洗,故名再洗礼派。这个派的参加者,主要是城市平民和农民。他们要求恢复早期基督教教义,承认人的灵魂能和神直接交往,无需中间环节。主张用武力推翻封建制度,实行财产公有,“把天国在现世建立起来”。1525年举行农民起义,惨遭镇压而失败。再洗礼派一般流行于下层社会,当今仍然在一些地区传播。再洗礼派的主要派别有,茨维考先知,瑞士兄弟会,赫脱派,霍夫曼派,门诺派,阿米什人,严谨派,雅克布 阿满独立于门诺派,在移民美国后发起的德国裔宗教团体,兄弟教会,哈特派,即固执派,由遭罗马教士火刑处决的雅克亚克布. 哈特发起,主张与世隔绝的生活,固执于信仰和固有的文化,包括阿菲利加独立教会。在这些派别里,主张和平主义的教会,主要有上述的兄弟教会,门诺派和哈特派三派。</h3><h3>再洗礼派,除了反对婴儿受洗之外,还认为教会与政治之间应该划分清楚界限;教会不应该用阶级把个人与上帝分开,阶级使得人缺乏直接面对上帝的机会,也使得宗教失去了意义。再洗礼派反对死刑和拒绝服兵役,相信圣经新约对于基督信徒及真正基督徒群体的组织都有清楚的指示。他们认为所有的好人都是被圣灵指引的,以这个为前提,他们达到了共产主义。再洗礼派也被称为宗教改革的左翼,或宗教改革的布尔什维克。再洗礼派,初创期那些成员在婴儿时期都受洗过,主张成年后洗礼是真正的洗礼,接受成人洗礼,所以被反对派称为再洗礼派。他们对封建制度以及天主教会极度仇恨,从圣经中关于千年王国的说法汲取思想资料,热烈希望在现世的社会实现公平社会。</h3><h3>第二,哈特人他们的信条是什么?他们怎么来到加拿大的?</h3><h3>哈特人是再洗礼派主张和平主义的三大宗教派别之一,其他的是Mennonite and Amish门诺派和阿米什人。1528年,200个讲德国语的人在摩拉维亚建立了共产社会,也就是现在的捷克共和国,以逃避宗教迫害。在起义的领导人Jacob Hatter领导下,建立了Hutterian的 信仰信条。这些信条包括共产生活方式,财产共有,非暴力,反对战争,成人受洗。哈特人保留传统服装习俗,语言以及祖传的简朴生活方式。</h3><h3>因为他们的信仰,导致受迫害,他们从捷克斯洛伐克迁移到匈牙利,罗马尼亚,沙俄, 美国最终到达了加拿大。</h3><h3>在第1次世界大战后,由于他们是德国人的身份,受到其他国家怀疑。而加拿大政府却允许他们工作自由,免服兵役,以换得他们来加拿大对土地开发。1918年以后,50个哈特家庭移民到加拿大。起初他们居住在Alberta, Manitoba阿尔伯塔和曼尼托巴两省。后来到Saskatchewan萨斯卡彻温省。到1940年,他们在加拿大建立了52个colonies公社。到1995年北美共有大约3万哈特人。其中66%住在曼尼托巴省,萨斯卡彻温省和阿尔伯塔省。其余的住在美国。在曼尼托巴省平均一个公社大约有1800公顷土地。但是在萨斯卡彻温省和阿尔伯塔省,每个公社平均大约有3600公顷土地。相比典型的草原省的个人家庭农场,哈特人一家占有面积,仅是私人农场的50%的面积。平均每个公社大约有13户人家,90口人。当人口达到125~150人时,他们就新建一个公社,大约每16年就分出一个公社。到1995年曼尼托巴省有93个公社,萨斯卡彻温省有54个公社,阿尔伯塔省有138个。到2011年,在这三个草原省共有345个公社,增长了21%。</h3><h3>尽管在公社之间有合作,有些是母公社和子公社的关系,但每一个公社都是独立的经济体。</h3><h3>他们都住排屋,即town house,小孩从两岁或两岁半开始上幼儿园,在公社内读到12年。</h3><h3>100多年来哈特人从几百人增长到几万人,人口增长率高于加拿大全国的平均增长率。他们的死亡率也很低,只有4‰。而加拿大全国平均死亡率是7‰。他们的出生率极高,1950年时是千分之四十六,加拿大全国平均是千分十五。哈特人反对一切避孕措施,一对夫妻平均生10~11个孩子。哈特人鼓励结婚,很少有40岁还独守空房的。哈特公社的特点是年轻人多。到2010年,在北美共有哈特公社460个,其中125个在美国,其他335个在加拿大,目前统计在北美人口大约在五万人左右。</h3><h3>当今的这些哈特人来源于德国。经过400多年的迁途,已经有2/3的人离开了公社,建立了自己的农场。剩下的哈特人在南达科他州定居。接受旧世界教会old world congregation的领导,最终形成三个支派:Hutterites, Schmiedeleut Dariulsleut and Lehrerleut.我们参观的是Hutterites公社。</h3><h3>在北美还有两个再洗礼派,一个是门诺派,一个是阿米什派。阿米什派穿统一的黑色服饰,过农耕公社式生活,观点极端的保守。</h3><h3>美国的阿米什人彻底保持着原始生活状态,拒绝现代文明。主要靠农耕生活,他们不使用现代化农业机械,不用信用卡,甚至家里不用电话电灯,不看电视录像,不用汽车而用马车当交通工具。家长们仅让孩子上公立小学,而不让他们上中学。因为他们认为这是让后代保持传统生活方式的根本办法。</h3><h3>这三大派别使用的语言叫做“宾夕法尼亚荷兰语”,实际上是德语的一种方言,叫做低地德语方言。之所以叫宾夕法尼亚荷兰语,是因为他们中的 一个创始人在宾夕法尼亚给他们一块土地让他们生存下来。尽管后来他们又迁移到其他地方,但仍然保留他们生活在宾夕法尼亚时讲的德语。</h3><h3>第三个问题,哈特公社的组织结构是怎样的?</h3><h3>我们的参观是走马观花,没有深入的问这些问题,他们也不愿意回答我这样的问题。我只能在网上搜索。我搜索到一个记者采访我那个朋友Paul Wipf哥哥的报道。Paul哥哥是Viking公社社长,也叫Paul wipf,和我朋友同一个名字。他回答了我的一些疑问。</h3><h3>Viking colony management team includes a president, vice president , financial manager and farm steward.他们的领导机构包括社长,副社长,会计,顾问和农场主。这些人是由公社社员选举产生的。这些职位选出几组候选人,然后候选人再选举产生最后的领导班子。</h3><h3>Paul没有说这个领导班子是任期制还是终身制,但是我在参观时问ferry bank farm的社长,他说是终身制的。</h3><h3>领导班子产生后,要制定公社的长远发展规划,交给社员讨论,然后再投票表决。在哈特公社里,女人没有表决权,没有投票权,只有全体成年男子投票决定公社事宜。这是一个男权社会。</h3><h3>领导班子每天早晨要开晨会,讨论生产经营情况,以及公社的各项事宜。如果有的社员提出新的建议,领导集团也要讨论。讨论成本利润,市场,边际效益。社长的主要任务,除了要考虑这些事情以外,还要考虑社会发展趋势,考虑公社的品牌影响,还有思想工作。Paul说,思想工作是社长的一个主要的工作。</h3><h3>在北美只有在共产主义公社里人们不挣工资,所以思想工作,精神教育工作尤为重要。对于出工不出力的人,或者出勤迟到的人,一般情况下,工友会提醒。如果还不改正的话,他们的办法是社长单独个别谈话,再不改就把这样的人送到牧师和顾问那里去,让牧师和顾问找他谈话。牧师和顾问的教育,还没有效的话,公社就要发通告。如果发通告还不改正的话,Paul说,那只能让生活实践去教育他们。这叫做自我教育。此外德语学校和教会也担当了思想教育的责任。在公社里,男孩子从十五六岁开始就在公社工作,这个时候也是十几岁孩子成长要面临很多问题的年龄。无论是生长在公社里,还是生活在多伦多这样的大城市,十几岁的孩子都有成长痛的问题,每个家庭都面临着孩子成长的压力。Paul说,要保证孩子健康成长,基督教很有帮助。社长要成为每一个新加入到公社的社员第1个最好的朋友。有的新社员来自别的公社,社长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使人尽其才。</h3><h3>社长除了做思想工作之外,还要为公社的长远发展着想。普通社员,每天到食堂有饭吃,不挨饿,不想其他的问题,而作为社长就必须考虑不仅要满足公社现有社员的生存需要,还要有足够的积累资金,帮助建立未来的子公社,就像父母要为子女的未来着想一样。母公社要为未来的子公社制定远景规划。这个规划既要给他们买地,建好公共设施,基础设施,一直到公社成长运营才完成任务。从Paul Wipf谈话中,我才知道Ferry bank farm是母公社,它的子公社是Warburg colony, Warburg colony 又是Viking colony的母公社。当公社人口达到120~150人的时候,公社领导班子要把这些人按照技能,年龄,男女性别平均分成两组,然后抽签决定哪组人分出去。所以每一个公社都要有足够的积累资金为将来分出子公社准备。</h3><h3>第四个问题哈特公社怎样生存下来的?</h3><h3>哈特人是一个来自欧洲的移民群体,他们的信仰经历和生活方式,使他们保持了独特的文化。他们不与大社会接触,在封闭的环境里生存繁衍延续自己的文化体系。加拿大政府实行多元化的文化政策,保护了他们的选择权。</h3><h3>哈特人有很高超的农业技术。他们除了保持了原有的农耕技术外,也接受了现代科技。哈特派的人不同于有些阿米什派人那样保守,他们更先进些。他们接受现代科技,接受使用现代非常先进的大型机械设备。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我看到他们有很多大型的先进的设备。他们有雄厚的资金去购买这些先进设备,这是个体农场所无法比拟的。个体农场我也参观过,他们也有大型先进设备,但是没有hutterites哈特公社的这么多。</h3><h3>Paul说,和个体农场比,我们有人力优势,我们人多,智慧多,点子也就多,这就是人多力量大。</h3><h3>因为好的管理模式和大规模的操作,他们生产的农产品,超过与他们土地规模一样的农场产出比例。例如1991年在曼尼托巴省哈特人拥有144920公顷土地,占曼尼托巴省农田的1.9%,但他们的产值达到曼尼托巴省农业人口的9.5%。1991年哈特人饲养的下蛋鸡,在曼尼托巴省占25%,火鸡占25%,猪占35%。</h3><h3>我在网上查到ferry bank farming公司每年的交税大约1,553,920加元。他们有成年劳力大约10几人。仅税他们就交这么多,这是相当高的数额。我听朋友说因为他们是宗教团体,他们不交土地税。他们交的这些钱仅仅是收入税。可见他们的收入多高啊!</h3><h3>在参观中社长介绍说他们的公社达到120人口时,就分离出一个子公社。120人这是个什么数字?为什么到120人就要分出子公社?</h3><h3>这是邓巴数字定律。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 .邓巴,Robin Dunbar 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150定律。该定律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邓巴做过调查,让大都市的人们列出一张与自己有交往的所有人名单。结果这些人列出的名单大约都在150名左右,邓巴认为人的大脑新皮层大小有限,提供的认知能力只能使一个人维持与大约150人的稳定的人际关系。这一数字是人们拥有的与自己有私人关系的朋友数量。你可能拥有更多的网络好友,但一年内,至少联系一次的人只能是150人,这些人是内部圈子。邓巴的这一理论,被认为是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社交网络的理论基础。Facebook社区用户的平均好友人数是120人,与邓巴理论不谋而合。巴特人的公社控制人口在120~150人之间也正好与邓巴理论相吻合。邓巴理论告诉我们,平衡的人事关系才会带给你幸福生活。</h3><h3>如果说邓巴理论是维持德裔共产公社百年存在的组织上结构上的原因的话,他们的信仰则是德裔共产公社得以存在的思想原因。</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h3><br></h3> <p class="ql-block">第五个问题,哈特人式的共产主义社会,这样的路还能走多久?</p><p class="ql-block">哈特派是北美现存最古老的公有制团体之一。他们已经走过了几百年的路。由于农耕生活以及封闭的环境,在过去能够得以生存。但是当今是全球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像阿米什人拒绝现代化,生活在封闭式的环境里,我感觉他们的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p><p class="ql-block">由于网络的渗透,冲击着哈特人固有的文化和价值观。给哈特人这样的公有制的社会带来了挑战。哈特人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Paul 说我们的故事什么时结束,让未来的年轻代们去决定吧。目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多种经营,努力创造财富,为年轻代,为未来的子公社积累财富。所以他们的公社不仅仅再是以前的传统的农业,还有养猪养鸡养鸭养鹅养牛,木工产品,还有工业服务。Paul说,阿尔巴塔省的石油工业需要很多大型设备,现在他们的这些设备缺少服务,缺少人维修服务。Viking农场可以承担这些服务。可见,当今的哈特人,眼光更长远,眼界更宽广。他们在与时俱进,不断地探索新的发展途径。为子孙后代寻找生存空间。</p><p class="ql-block">哈特式的公社有令人向往的一面。我看的那篇文章中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教师放弃了他的职业,回到了公社,甘心做一个社员。他说在职场上打拼竞争压力很大,回到公社感到生活很愉快,没有压力。在历史上也有个别离经叛道的哈特人开小差,离开了公有制的公社。总的来说哈特人开小差的不多。有文献记载,从1880年到1951年,总共有269人自愿脱离公社,但大部分又返回公社。永久脱离的只有114人。当今脱离公社的人,只是非常的少数。我的朋友paul,就是脱离公社的一个例子。他离开公社,现在在爱德蒙顿的某一个公司做长途汽车的司机。他的那些兄弟留在公社里,每个人都有一个像样的家庭,有老婆孩子。而他今年已经接近50岁,还没有正式的家庭。因为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只能和一个比他大16岁的黑人女人同居。没有自己的孩子,帮助这个黑人女人抚养孙子。至今还在为还房贷奋斗。如果他没有出来,还留在公社里,绝对不会是现在这种情况。</p><p class="ql-block">有些人说,凡是走公有制的道路最终都会失败,而哈特公社的成功只是一个例外。但是我却知道,在中国也有一些农村走公有化道路非常成功,比如南街村,华西村,刘庄等。</p><p class="ql-block">共产公社的社员们,反对暴力,拥护和平,崇尚自然,简朴率真,不被物欲横流社会所污染,不懈的追求和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很令人肃然起敬。</p><p class="ql-block">韦伯曾说,人们必须一再为不可能的东西而奋斗,否则他就不可能达到可能的东西了。</p><p class="ql-block">曼海姆警告说,如果摒弃了乌托邦,人类将失去塑造历史的愿望,从而也失去了理解它的能力。</p><p class="ql-block">充满劳绩, 但愿诗意地栖息居住在这片大地上。</p><p class="ql-block">这应该是对那些生活在共产公社里的哈特人们的生活写照吧。</p><p class="ql-block">由于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没能与社员们深入的接触,很多深层次的东西还了解的不多。有些问题涉及的课题很大,我还没有完全弄明白。比如说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与存在北美大地上的这种共产主义性质的粗糙的平均主义公社有哪些差别呢?除了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差别之外,在制度上有哪些差别呢?这些只能慢慢地去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