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之路—遇见[郸城一高Day 2]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遇见 状元</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状元桥,桃李苑</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郸城一高,乌苏一中</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状元桥上联通状元</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们带回力量</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遇见 温暖</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飞机 火车 滴滴</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校 会场 宾馆 </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路奔波一路学习</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路辛苦一路成长</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辛苦遇见最温暖,最执着遇见最卓越</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808080">遇见 权威</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语文 数学 英语</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理综 文综 实践</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权威专家 权威见解</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考命题组核心人物</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材编辑中心人物</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受益匪浅 收获良多</h3> <h3>语文:今天有幸听了陕西的廖蔚芬老师关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的讲座,主要包括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考作文写作和阅读课教学设计示例,大家收获颇丰。</h3><h3>1、大方向,小目标。廖蔚芬老师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核心素养背景下语文教学,进一步明确了高中教育的定位,进一步优化了课程结构。从宏观上去把握语文的教育教学。小目标就是让我们知道了整本书阅读的基本方法,基本原理。让学生真正感受阅读,必须自己要走进阅读,用深情去阅读。</h3><h3>2、指导阅读和写作势在必行。教师的指导很重要,教师的功底更重要。优秀的高考作文要求视野开阔、思想深刻、感情丰富。但由于生活经验、阅历的限制,学生很难站在历史和社会的大时空去思考现实中的某些问题,所以可以让阅读指导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h3><h3>3、阅读教学要扎实细致。整本书阅读,是新课标的亮点,同时也是全体语文教师后期要努力的方向,关于整本书需要学习的理论还很多,更需要老师们钻研整本书阅读的形式,内容,成果展示等。从读前推送词,到阅读过程指导问题设置,及读后专题研究、成果展示,设计要细致,注重实效。教师不止是阅读的设计导读者,还是阅读的先读者和陪伴者。</h3><h3>4、关于高考作文注重学生阅读积累,提升学生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要落实好阅读课与作文的关系,同时要关注热点,关注时事。</h3><h3>5、语文课的教学要注重与生活与实际的联系,全面地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共同落实语文核心素养。</h3><h3>6、高考不避熟。除了关注时事和社会热点,我们也不能忽视自认为很熟悉的人或事或文。比如,2019年高考,论述类文本与大家熟知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先生有关,而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未必关注到。</h3><h3>每一次学习都是我们教师专业化成长之旅的加油站和新起点,只有不间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成长,才能深刻感悟“大道至简,悟在天成”。</h3> <h3>数学:听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主任章建跃博士作了《基于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的报告。章建跃博士以《不等式的性质》和《概率》的课堂教学为例,从数学的育人价值,怎样挖掘数学的育人价值,怎样获取一个数学的研究对象,怎样构建一个研究数学对象的基本套路,怎样在套路的指导下为学生构建逻辑连贯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为我们解读新教材、新课标、答疑解惑。报告理论结合实际,高屋建瓴,深入剖析了数学教材的育人功能和工具性本质。章建跃博士指出了数学教学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数学老师最缺什么,由此导致的问题有哪些,一针见血,直击心灵。基于这些问题,章博士点拨引发教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探寻解决问题的规律。章博士在讲座中启发我们认识数学的育人价值,既为学生设计了一个逻辑连贯的学习过程,也为老师们设计了一个逻辑连贯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爱数学,会学数学。章博士的讲座让我们对今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和教学研究有了新的理解和思考。</h3> <h3>英语: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陈新忠专家对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版)核心概念的解析。使我们更清晰,更具体的了解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强调英语教学除了必修课程,还应增加文学阅读选修课程,让学生更好的感知语言的内涵。教师需要结合英语学科的特点,从听,说,读,看,写五个方面入手,既要学习英语语言,还要通过英语学习其它知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通过创设活动和情境,让学生主动学习,运用学习工具自己归纳,不要一味地代劳;在社会情境下,老师应培养学生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语言意识和语感,为了开阔学生的视野,不断增添地道的语料,提升学生的综合实力。在六要素整合的英语课程的指导下,让学生感知不同语篇的命题特点,了解不同的命题要素,更要做好主题意义的探究教学,运用思维导图梳理词汇,运用三维统一的原则让学生理解重要的语法知识,做好文本分析,形成英语学习活动观,在活动中实现学习的迁移,从而实现教育的意义。</h3> <h3>物理: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张玉峰老师从【如何整合使用高中物理新教材】着眼,使我们进一步深刻领会到了高中物理的核心素养: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科学态度与责任。陈老师更是从新教材的应用方面给我们做出了优秀的指导,深受感悟:</h3><h3>• 1、 高中物理新教材介绍 </h3><h3>• 2、. 围绕核心概念整合教学内容 </h3><h3>• 3、围绕深度学习转变教学方式 </h3><h3>• 4、. 在真实情境中孕育核心素养 </h3><h3>• 5、围绕经典模型整合习题 </h3><h3>• 6、. 充分挖掘教材各栏目的教学价值 </h3><h3>只有紧抓教材,深挖课本,弄清楚公式的来龙去脉才能理解和科学正确的运用物理公式和规律解题,在高考复习中,我们一定要深得其精髓!</h3> <h3>化学:今天荣幸的遇见了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专家吴明好老师零距离给我们进行了新课标的解读,让我们的教学思想又得到了升华!</h3><h3>1、关于“三新一旧高中化学教学策略”使我们化学在面临“三新”:新课程方案、新课程标准、新高考方案和“一旧”:原课标编辑的教材的现实问题,认真研读新课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将教育理念内化,用好旧教材,适应新课程。</h3><h3>2、专家引领,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引下,在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指导下,在课堂上将知识、技能、能力相互结合,将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教学设计中,现实情景引导学生从宏观现象思考微观本质,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最终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感!</h3> <h3>🍀幸运的遇见——生物组学习心得</h3><h3>在3日初见武汉教科院胡学军老师,学习了高考试卷的特点及2020备考策略之后,今天我们有幸遇见人教社的吴成军老师,他为我们解读了2017版高中新课标,并介绍了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教材编写解读。经过一天讲座的洗礼,我收益颇丰,突然充满了生物老师的幸福感!</h3><h3>课标学习让我们知道2017年版课程标准为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突出课程基础性和选择性,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在原有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基础上设置了选择性必修课程。高考要充分体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体现积极正确的育人导向,具体到生物学科,就是要紧紧围绕生物学核心素养命题,尽量在真实的情境中考查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选拔国家所需要的人才作出贡献。</h3><h3>新教材学习中,吴老师为我们解读了,新旧教材的内容差异,哪些章节体现了四大核心素养的哪几点,此外,吴老师教会我们如何利用好新教材在生物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习生物并不是为了高考,而是让学生做一个具备正确价值观,具备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是让我们去真正地实现学科育人的价值!</h3> <h3>政治:今天听了北京老师的讲座,老师主要讲了《新高考与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挑战与应对》高考改革的价值取向是立德树人,要明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现在的高考不会拘泥于教材,思政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的高考改革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谓核心素养是指当一个个体面对复杂问题情境时,能用综合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我们的核心素养是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而不是解题能力。我们高考的功能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展现出来,落实课程方案中培养全面个性的人。要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老师举的例子,要让学生转化为学科语言。</h3> <h3>历史:听取来自北京的历史教研员的《学科核心素养下新教材的教学》讲座。讲座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深刻理解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什么用。首先专家用大量的时间解释什么是历史,使用大量的原始史料古今中外学者对历史的不同的理解和解释,使我真正全面理解了什么是历史。其次专家详细的介绍高中历史学科5大核心素养,并对每一核心素养进行概念、目标、如何培养三方面讲起。第二,管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测评。专家围绕历史5大核心素养,运用大量实际教学,题例解释我们平时在教学中讲不好讲不透的历史知识,同时教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第三,基于学科素养的教学案例。专家以新教材的第一章为例从四个方面给我们展示了面对不熟悉的容量大的新教材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实用性很强。第四,深度教学之单元整体设计。在这部分专家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案例中教师围绕一个问题出示8短来自不同形式的史料,层层设疑,深挖,让学生最终明白什么是史料实证,怎么去伪存真,怎么用所学的历史方法解决未知的历史事件,实现历史教学的终极任务既对学生的终身发展的影响。</h3> <h3>地理:今天整天听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编辑高俊昌老师主讲的《聚焦地理素养的培养》为主题的讲座,分学生地理素养认知的发展、课程改革对学科的要求、教材对地理素养的落实、着眼地理素养的评价及其发展等七个方面来讲述,听后感触许多,对备考启示先梳理如下:</h3> <h3>感悟一:进一步明确了素养立意培养的实践途径。现在高考评价由知识立意、能力立意向素养立意的转变。核心素养是上位的,高高在上,是需要一步步由无数具体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积累而成的,明确了以前的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它们是不相矛盾的、是相统一的。但是,在备考复习中,不能只盯着具体知识,要跳出教材,要通过教材内容的学习与讨论,落实地理四大能力的培养,做到用教材教,用好教材。</h3><h3>感悟二:备考中要注重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避免学生考后说“学的不考、考的没学”现象,备考复习中,平时在用教材上的案例教学生如何获取与解读图表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描述与阐析地理事物等学科能力的同时,要补充教材上没有见过的新材料,训练学生学科能力,逐步让学生习得解题的经验与方法,这样才会水到渠成达到素养评价的要求,习惯高考试题。</h3>

素养

学生

教学

核心

高考

学习

教材

新教材

老师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