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庄镇“千泉之旅 崮乡行”——沙地村驿站(6)

治宝根雕艺术

<h3>指导:张瑞宝 会长:李春祯</h3><h3>编辑、图文:杨治宝</h3> <h3>  在泉庄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泉庄镇文化站展开了“千泉之旅 崮乡行”探泉志愿者活动。</h3> <h3>  沙地村孙书记在志愿者活动旗帜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今后利用村工作之余积极投入到“千泉之旅 崮乡行”探泉志愿者活动中来。</h3> <h3>沙地村简介:</h3><h3> 沙地推位于泉庄镇政府驻地偏东南方5km处,总面积约6000亩,可耕面积2250亩下有人口1680人,80岁以上老人50人,占总人口的3%。主要经济来源林果、粮油。</h3><h3> 该村始建于大明嘉靖年间(1522年至1566年)。相传有张姓、纪姓、李姓来此定居建村,因沙土地占总面积的80%以上,故取名沙地村。上世纪战争年代,这里是红色革命根据地。</h3><h3> 1936年10月,本村村民孙学起在本村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该村的第一名共产党员,1937年6月成立党小组,孙学起任负责人,成员有:孙泉儒、陈自现。是泉庄镇较早的党小组。1940年11月11日,孙学起在王庄院庄被顽固派杀害。时任沙地村党支部书记,沂水县抗日大队三营营长。</h3><h3> 1939年8月山东分局工作团指导员傅骥(二十一岁),团员刘干(十九)到王庄山东分局汇报工作,途经沙地村指导反扫荡工作被地方反动武装杀害。1945年沂中县政府将烈士遗骸迁葬王庄烈士陵园。</h3><h3> 民国三十年,(1941年)4月12日。农历(3月16日)凌晨,沂水县委、沂水青年干部训练班,县大队两个连,在韩峪村被日本侵略军及汉奸突然包围,县委书记王韩卿、宣传部长刘滋全、组织部长郝新昌,分别组织有关人员分三路突围,刘滋全与一个连在沙地村东与敌人遭遇,伤亡惨重。包括宣传部长刘滋全在内的二十多名同志牺牲。其中有三位逃到了马德清大娘家,这位沂蒙山区伟大的母亲不顾生死冒着生命危险巧装打扮把三位战士装成自己的儿子,用独轮车推着她,三个战士一推两拉,硬是从敌人的眼皮底下安全突围出去,我们将永远记住这位泉庄的红嫂,伟大的母亲。</h3><h3>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村里有志青年为了祖国、为了人民的解放,舍生忘死,不怕牺牲,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我们将永远牢记他们的名字:孙学起、孙全旺、孙全成、陈德春、陈自成。1941年农历3月16日,有四位村民给51军送给养,再去沂源县周家上庄的途中被日本兵抓捕,第二天在今诸葛镇店子村被杀害。此时国共合作抗日时期。他们是:孙学伦、孙全文、孙成兴、陈尚梦。</h3><h3>该村现有400年以上的古树五棵,分别是:七角枫、银杏、枫杨(枰柳)等。</h3><h3> (2019.8.5春祯撰文)</h3> <h3>(和谐的家园)</h3> <h3>(走在探泉的路上……)</h3> <h3>(唐王泉)</h3> <h3>(携手与老人赴下一个泉)</h3> <h3>(清池泉)</h3> <h3>(崖窟窿泉)</h3> <h3>(古树五角枫)</h3> <h3>(古银杏树)</h3> <h3>(古枫杨树一对)</h3> <h3>(古七角枫一棵)</h3> <h3>(雨后菇伞)</h3> <h3>(路上美丽的屋檐)</h3> <h3>(牛望古井两眼情)</h3> <h3>(沉睡的石碾)</h3> <h3>(石磨双双对)</h3> <p class="ql-block">  村史馆的落成,留住乡愁,在这里展开了思绪……</p> <h3>(崮故乡的根)</h3> <h3>  在泉庄崮韵全域AAA景区小镇,独特的世界第五大地质地貌——岱崮地貌,以及特殊的地理构造环境,造就了这里泉多、水多、植被茂盛、村庄幽静舒适的生存、居住、旅游慢城环境。由此,这里的人们生活舒适:绿色低碳、有机康养!这里的长寿老人居多,远远超过了世界长寿之乡的标准!在沙地村90岁以上老人7位,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长寿老人吧!</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right;">(文字正在整理中)</h3></font></h3> <h3>泉庄镇文化站</h3><h3>泉庄镇民俗研究会</h3><h3>2019.8.2</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