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巴彦查干乡

打油人

<h3><font color="#010101"><p>路线:创业城—胡吉吐莫—永珍王府新村—绰六大坝(巴彦查干乡至六家子段)—六家子—他拉哈—水源路—创业城</p><p>全程:247.3公里</p></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油32线</font></h3> <br>敖林西伯乡的草原与湿地,这里的草很杂。 <h3><font color="#010101">敖林西伯乡的黄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环巴彦查干乡是我每年都进行的骑行线路,不过今年的骑行线路与往年不同。最初的想法是走巴乡的三棵树村,这个村子在王府大山之西,不与其它村子相连,显得很孤立。王府大山与村子之间是一大片湿地,湿地中鸟儿飞翔,想必是这片湿地之侧、掩映在树木丛中的村子应该别有一番风光的。从这里到公屯再上到绰六大坝东行,同时放弃往年的大庙村,以完成巴乡的环线骑行。可惜今年雨大,得知从三棵树到公屯的土路,已被辗压的不成样子,四处是泥坑与积水,不用说骑行,即使机动车都难以行走,为此只好放弃这段的路程。最后路线选定如下:创业城—油31—油32—巴乡—绰六嫩江大坝七公里处东行—六家子—昌平-他位哈镇—胡镇—水源路—创业城 估计公里数在220至240之间,实际247.3公里。</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巴彦查干乡在嫩江左岸,巴彦查干是富裕洁白之意,辖内有两座大山,当年杜尔伯特旗的旗府与旗寺都设立在这里。这里还有98年抗洪纪念馆,乡政府所在的永珍王府新村是水灾后重新建立起来的。巴乡中的太和村是当年清代在大庆辖区内最后一个驿站,叫多耐站,清代有些诗人曾经吟诵过这里。巴乡的水资源相当的丰富,乌双水系进入杜尔伯特后散成为湿地,然而到巴乡后又聚拢,在太和闸进入嫩江。界内的喇嘛寺泡是杜尔伯特县第二大湖并有人工渠与嫩江相连。为此巴乡稻花万亩,万鱼汇集,可谓是鱼米之乡。每当秋季到来,各种颜色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有着独特的风韵,为此我叫它秋天的调色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王府大山的风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9.08.03,起来的较晚,出发时已快六点,刚过七点天便闷热起来,加上顶风,骑行很艰难,三个小时才行70公里,比正常少了至少10公里以上。到胡镇(胡吉吐莫)已是九点来钟,早餐中连喝两大碗的豆浆,又让老板打包一份豆浆并且加糖,作为路上的备用。还没进入巴乡地界就见右前方王府大山上在葱笼之中屹立于白云之中的风车。巴乡颇有丘陵之势,路左稍平,右侧略急,随着山势形成高低不同、大小不一的坡,不高的绿草与树木形成一条条优美的弧度让人留连忘返。喜欢巴乡的草原,草不高、不杂、颜色纯正,远远的看去就像绿茵场一般。王府大山有杜尔伯特旗的敖包,初敖包建的非常简陋,后在前几年重建,新建的敖包很气派并伴有一个大广场,有展示蒙古文化的浮雕墙。巴乡是大庆最早有风力发电的地方,山的最北侧建有一个风边发电站,扇叶排在草原之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光。进入巴彦乡,西是98抗洪纪念馆,东侧呈缓下坡,坡的中间北部是王府,它坐落于喇嘛寺泡之岸,泡在最低之处。喇嘛寺泡在地图上看颇家一头坐着的熊,不过这熊的脑袋有点尖,哈哈。在熊腿形成的那个曲弯处是大庙村,此村三面环水,一面临路,临路向南颇高,估计可能是巴乡另一座大山延伸部分,可能因种地给铲了不少。古榆沿泡岸而立,幽静、美丽而又古朴,迎风处的泡水在大风之时波浪翻滚、老远就能听到咆哮之声,有大海之势。最初杜尔伯特旗的旗寺——富裕正洁寺就设立在这里,人们叫它大庙,村名也缘于此。庙的规模有多大,我不清楚,他拉哈的喇嘛个地方据说当年是庙的仓库。如今富裕正洁寺已搬至寿山旅游度假区,这里已成为遗址,长方形的石碑叙说着当年的盛况、古榆仍就顽强守护在这里,从这里村民的房屋或者院墙还能够看到当年建庙的青砖。路往南是杜尔伯特旗的图腾雕塑——鹰,鹰的背面记载着98洪水之后重建家乡捐款人的名单,排第一位是港商,她就是巴彦查干乡人,相关的内容在右侧的98抗洪纪念馆内有介绍。</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鹰雕后面的捐建名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骑行至十字路,向西(右)而行,这条是奔往太和村的,上坝还得向左拐,几下坡后,新村已在身后,一条路沿穿稻田向南而去。上到大坝不到11点,这处是绰六坝的七公里处。</font></h3> <br>绰六大坝,巴彦查干乡至六家子段的起始部分。 <h3><font color="#010101">杜蒙共有四条大坝,分别是大排排、马场、绰六与拉海,其中前三条建于1943后。绰六当初没有18公里这么长,据与我聊天的老百姓说,当初这条坝只有王府那么一段。坝上的风明显的大了起来,然而风却是热的,不想在这种闷热的天气呈能,表现那种英雄主义,于是放慢骑行速度,将挑战变成一种休闲。行路不在于速度多快,而在于欣赏与品味;行路不在于路有多长,而在于你得到什么,得到了多少。在我的眼里,骑行之路不仅仅是长度,更要有宽度与厚度,它是立体的。人生就如同在行路,偶尔停下来或者慢行,就能够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景色。</font></h3> <h3>嫩江至喇嘛寺泡的人工渠,从渠边的可至巴乡。</h3> <h3><font color="#010101">大坝同水泥公路没有什么区别,两侧开始是稻田,满眸田园几光。过两个闸口后到六家子大山,一侧土山拔地而起,它先呈东西走向,之后在西侧向北来个大甩尾,形成一个倒L形。山上资源丰富有桑树、有山里红,向北那段是杏树。山前是一片水域,水域成不规则形状,水边牛羊在悠闲的散步,万鸟飞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坝内这段叫大金泡,水中有绿地,绿地中有碧水,两者交融,一滩一滩的,大小不一,形状不一,深浅不同,第一眼我便被它的野性美而吸引。百姓们说每当春季这里成为人们采摘野货的最佳去处。这里山清水秀,这里的村民更加的纯朴,我们就如老朋友一样的聊着,见我对这里如此的熟悉,他门竟然把我当成了本地人。一位小伙子同我刚聊两句便从蔸中掏出仅有三个西红柿,给我两个,现在香味仍在嘴边环绕,这香不仅仅是西红柿的本身味道,更是一份纯朴的味道。</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当地百姓叫它荷花,那种开着黄花,很小的荷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下坝,左侧林中一块碑吸引了我,因为在我跟前有文物保护界碑的提示。看到是自己找而没有找到的六家子遗址后,心中大喜。几年前曾领大猛与庆子找过这个,但没有找到。初认为我记错了或者根本没有这个新时器遗址,因为我并非专业人士。然而在看到眼前立碑的时间后,我才恍然大悟,全是时间惹的祸,立碑时间是2014,而我们找寻的时间却是立碑时间的两年之前,是我们太超前了,还是其它,不想再说了。不过看到碑心中还是欢喜的,毕竟重视起来。</font></h3><h3><br></h3> <h3>站在碑前我想起了很多,想起了当年骑行杜蒙嫩江段的征程。那年把我所知道的,连成一串形成不算太厚的路书并叫上大猛与庆子,骑着公路车在这里驰骋,庆子叫它探密之旅。我们走遍了六家子往上的大部分村庄,在泥泞中骑行、在山顶的毛道上奔驰、在被水淹的庄稼地中抗车、三个人接力从数米深的大坑中把单车运送出去;走过多少闸口已经记不清楚,走过多少冤枉路也没有统计;成群结队的蚊子在后面追着我们,又有成群结队的蚊子在前面等待着我们;在子夜和在石人沟钓鱼的人聊天,在半夜中举杯而庆;在清晨看饥不择食的老母鸡吃着干辣椒,随后飞速的去找水源;从大救驾到巴尔等、从喇嘛仓至官渡、从夹口到钓鱼岛,我们找到了一个个代表着历史与文明的遗迹;站在半拉山上,望着脚下滚滚的湖水,我们引亢高歌;在那片红色的土地之上,我们聆听当地居民述说节日的习俗;看着夹着一层层贝壳直立几十米的山壁,我们感受着这片土地的神奇与厚重;在杜蒙的土地上,我们接收到的手机信号却是吉林的,在那个鱼亮子处,我们饿的看见什么吃什么;大救驾处很荒凉,十多公里的路全是沙土形成的滩涂,每走一步都要从没过脚脖子的沙土中把脚拔出来,这一推车就是三个多少小时,当看到远方那片黄色沙土上由绿树形成的美景风光,我们感受着生命力的旺盛与坚强,那苦与累也随之抛置脑后;这里的乌鸦也是寂寞的,看见我们来它们飞起,之后像向导一样在前面开路,随后在不远处又等着我们。端午节那天,在那个村庄,仅有的两家饭店全部关门过节,我们只好自己出去买菜,这时已是下午,几乎没有什么新鲜蔬菜,之后在一家还开着的馒头铺借电炒勺炒菜;忘不了帮助我们的村民,忘不了那路上的坎坎坷坷.....三天的骑行之旅,让我们记享受终生。</h3> 过六家子村奔往他拉哈,经过常年机动车轮的碾压这条砖路骑起来没有那么颠簸,路先穿庄稼而行,后天又过草原,终于在昌平前上到水泥路。水泥路不宽,向西走是山湾子,可至石人沟。向东奔往去他拉哈,一弯后十五里岗村展现在眼前,不愧为“十五里岗子”这个名字,望着前方相连的大坡,毫不犹豫的冲了上去。下午一点多钟进入他拉哈,在一家饭店中边吃边喝边玩,与老板和食客们聊天,终于把时间靠到下午三点半左右,此时温度低了下来,加足马力踏上回程。到他拉哈骑132公里,到晚上八点已变成247.3公里,时速也从20.1变成了22.1,望着眼前的数据,回味着当天的骑行之旅,感慨万分。<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