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天下叫高市的地方很多,时常从我记忆深处跳跃出来的高市,是六八河畔的一方小镇。</h3><h3> 高市座落于群山环抱的盆地中央,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交通便利。</h3><h3> </h3> <p class="ql-block"> 陆路向南通往遂川的双桥、衙前、新江、五斗江等地,向西通到碧溪、井冈山、永新,向东北直达桥头、泰和。</p><p class="ql-block"> 发源于罗霄山脉黄洋界一带的六八河自西向东蜿蜒而下,流经井冈山、碧溪,在高市逗留片刻拐向东北,于桥头湛口村携六七河合为牛吼河,穿过早禾市、三都、庐陵等地直奔赣江而去。</p><p class="ql-block"> 古时,身处大山里的高市(湖州)属于高行乡68都(这也是六八河名称的由来),凭借着通畅的水路,占据中心的位置,渐渐商贾云集,成了商品的小集散地,商铺和小旅店在六八河南岸的小街上渐次铺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月亮的晚上,借宿小旅店的客人耐不住寂寞,便和店主天南海北闲聊打发时光。</p><p class="ql-block"> 店主不厌其烦向客人们讲述着本地的逸闻趣事:天子地山顶石崖刻字“阿弥陀佛”的来源;龟、龙、蛇三山戏水的典故;大石拱桥“集善桥”的来历;高家屋场大户人家豪宅的排场……客人们饶有兴致地听着,盼着天明,趁着空档,前去实地探个虚实。</p><p class="ql-block"> 东方露白,天亮晨起,客人们起了个大早准备在高市走走看看,不枉到此一游。</p><p class="ql-block"> 天子地山巍然屹立于高市的东方,起伏连绵。不急于赶路的旅人相互邀约着前去揽胜。出发前,店家好心提醒着他们备足干粮山高路陡注意安全云云。</p><p class="ql-block"> </p> <h3> 一行人来到天子地山下的大坑村,恰巧有村人要去山那边走亲戚,便结伴同行。<br></h3><h3> 一路上树木郁郁葱葱,高耸入云,遮天蔽日,山涧溪水从高处落下,发出汩汩的响声。</h3><h3> 愈往高处,山路愈陡,客人们累并快乐着,沿途的风景和“阿弥陀佛”的传说,坚定了继续爬行的信心!</h3><h3> 同行的村民说,很久以前,山那边一女子要嫁高市。出嫁那日,轿夫们小小心心抬着花轿一上一下颠簸着行走在山间陡路中。谁料,一脚踏空,轿子倾覆,新娘魂断悬崖。后人哀叹于山路之难走,在出事的路边石壁上凿刻了“阿弥陀佛”字样以示警醒。</h3><h3> 快到山顶时,村民指着一处陡峭石壁说,字就在那!众人忙凑上眼去,或因年代久远遭雨水冲刷侵蚀,抑或位置有误,终没有在爬满青苔的石壁上找到文字的痕迹。</h3> <p> 不想去登天子地山的客人则来到高市街边,果然看到了三山戏水的奇观:龟山静卧南边,仰头向西南边的蛇山打着招呼,龙山紧随龟后,仿佛在水中相互戏谑着,时刻守护着高市这方圣土。</p><p> 三山之间,龟山最为神似,客人们感叹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忽然来了兴致,好动的人径直爬上龟山,一览高市全景。</p><p> </p> <p class="ql-block"> 横卧六八河上的大石拱桥贯通南北,是高市标志性建筑。全桥设计为三个圆孔两座三角形桥墩,稳固雄伟,当地人以此为傲,这种心情不亚于今天港珠澳大桥的修建。</p><p class="ql-block"> 相传,清末期间, 高家人为方便南来北往的行人,捐钱修建了这座大桥。古人云捐钱铺路修桥积善成德,故而,高市大石拱桥又叫“集善桥”。</p><p class="ql-block"> 来到高市的游人必上桥头走走,或远观或近视,胆大的人甚至趴在桥中央的边缘想一睹“集善桥”三个大字的真容。</p> <h3> 以“高”为姓氏的高家屋场就在高市街西南边,隔一小爿田垅。</h3><h3> 说话间,游人就站在了屋场的巷子边。</h3><h3> 小巷深深,一道又一道,两旁立着青砖黛瓦房,高高低低的马头墙错落有致,显现着历史的厚重和高家大户人家家底的殷实。</h3><h3> 游人行走于屋场中,寻问着乡民高市地名的由来,乡人笑着说,高市就是我们高家人的街市!闻者不辨真假,心想:高市地名或真与高家姓氏有关。</h3> <p> 斗转星移,时光如梭。</p><p> 时间迈入上世纪50年代,高市迎来了新的春天。</p><p> 河对岸一座现代化的制材厂拨地而起,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泰和分校在天子山脚下开班招生,泰和火柴厂、雪山林场、春和林场等厂矿企业在附近渐次兴起,人流物流的涌动带起高市经济的飞跃。</p><p> 铺着青石的老街拓展成了两条东西和南北交错的十字街。</p><p> 那个年代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头兵——供销社,几乎占据了街东北部分的全部,雄据街中心的高大尚建筑意味着高市走在了时代的前沿。布匹、百货和农机五金三个大门面呈扇形妆点着这个街市前所未有的范。店里摆放着各色商品,人们可以在那里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高市人感受着,自己就是城里人!</p><p> 不用等太久,高市人更惊奇地发现 ,无须走出大山就能在龟山下的学校实现自己的读书梦;有了积蓄便可在街东头的银行存钱赚利息;有个病痛就到街西边的医院求诊问药;写封信件发个电报找城南的邮局就能通联天下;贵客来访就上街中心的高市饭店品尝美食;逢年过节,街东南角的大礼堂有大戏上演,乡里人便奔走相告;小情侣趁着夜色走过高市大拱桥,还能在共大的电影院里秀恩爱……,高市人觉着生活原来可以如此简单,日子可以如此享受!</p><p> 每遇高市的逢圩日,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街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普通话土话南腔北调混响其间,或买或卖,各取所需,热闹非凡。 </p><p> 因之繁华,当地人自豪地称高市为“小香港”。</p><p> </p> <p>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p><p> 1990年代,修建南车水库(也称白鹭湖),高市属于淹没区,高市人舍小家顾大家离开故土,寻找新的家园。</p><p> 如今,高市就如同搁浅在白鹭湖尾的一艘故船,丰水期沉入湖底,枯水期露出真容。</p><p> 一切都将归于清零,恢复到她原始的初貌,只有那些横卧四野的残断基石似乎还在向人们诉说着过往的繁华,勾起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旧人的不尽思念。</p><p> 逝者如斯夫!时时归来的游子,站在六八河岸,深深叩问:</p><p> 高市,你,还好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