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古刹

老张

<h3>  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部。古名太一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是秦岭西自武功县境,东至蓝田县境的总称。秦岭主峰之一。包括翠华山(古名太乙山)、南五台、圭峰山。自古以来,终南山一直是华夏宗教文化中心,是宗教文化圣地。</h3><h3> 终南山自古为中国土生宗教道教圣地,被道教奉为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道教最核心的经典《道德经》源于楼观台,也正因为如此,终南山成为中国道家和道教思想的发源地,老子讲经的楼观台成为道教的总祖庭;道教主流全真教祖师王重阳长期在终南山修道,创立了流传至今的全真道,其墓地所在的重阳宫已成为天下公认的全真总祖庭。</h3><h3> 中国最盛行的佛教八大宗派中五大宗派的祖庭在终南山,即三论宗祖庭草堂寺、净土宗祖庭香积寺和悟真寺、华严宗祖庭至相寺、律宗祖庭净业寺、唯识宗祖庭兴教寺;中国最早官方钦定的观音道场在南五台;最早最流行的菩萨(观音)修建的佛塔在圣寿寺;全国规模最大的佛教泥塑群在水陆庵;被喻为佛教第九大宗派三阶教的祖庭在百塔寺以及白居易撰写长恨歌的地方在终南山仙游寺;中国最早的佛经译场在草堂寺。大量威震东方的著名经典译自于此;众多流芳百世的高僧大德驻锡于终南山,中国佛教顶尖大师鸠摩罗什,善导大师,玄奘法师圆寂后舍利、灵骨分别供奉在终南山草堂寺、香积寺和兴教寺。终南山从古到今佛教寺院众多,影响深远。</h3><h3> 从儒家来看,东汉大儒马融少时即在终南山师从著名学者挚恂,研习儒家经典,后来在关中传播儒家思想,常随弟子达四百多人,著名儒家大师郑玄也是通过这里的学习而奠定了其在儒家历史上的地位;宋代的张载在终南山麓聚徒倡儒,成为一代儒学大师,为中国儒学思想增添了灿烂的一页。</h3><h3> 从民间信仰来看,中国最流行的主财神赵公明的故乡在周至南山下,他修道获得成就的地方也在终南山;中国药王孙思邈也长期活动在终南山;中国民间最著名的驱鬼逐邪之神钟馗也为终南修道的终南山人。</h3><h3> 从基督教来说,全国仅存的基督教最早传入中国的空间遗迹在终南山大秦寺,这里发现的叙述古代基督教(古称景教)在中国流传过程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被世界公认为"天下第一名碑"。这里成为现存最早的基督教遗迹;</h3><h3> 从文学来说,终南山更是历代特别是唐代文人学士巡礼、居住、创作的圣地,留下了极其丰富而影响全国的文学作品,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别墅区就在辋川,其他著名诗人特别是李白、白居易等几乎都与终南山结下不解之缘。“寿比南山”、“终南捷径”等成语皆缘于此。</h3><h3> 终南山文化历史辉煌,地位显赫。如此大量集中、高质的历史遗存、人文景观世上难见第二。但因长久风蚀雨淋、战乱损毁而残败,特别是文革的浩劫,更是首当其冲。改革开放后,政府整修重建了大批寺庙,但仍有不少声名显赫的寺院境况堪忧。</h3><h3> 本人热爱古代的历史文化,并为终南山宗教文化的蕴含所震憾,也为其现状和未来担忧。为宣传保存传统文化,择优选取保护状况好、影响大的佛寺、道覌18座,将其照片编成《终南古刹》像册,供大家收藏和分享。其中照片均为本人原创,除有本人肖像的照片慎用外,其他照片欢迎转载分享。</h3> <h3>1.楼覌台</h3><h3> 楼观台位于秦岭北麓西安周至县境内,据西安70公里。是道教最早的重要圣地。号为道家七十二福地之首。</h3><h3> 楼观台是著名哲学家李耳(老子)著书立说,讲经传道的发祥地。谓道教祖庭,天下第一福地 。</h3><h3> 楼观台得名于西周,古代圣哲老子曾在此著《道德经》五千言,并在楼南高岗筑台授经。楼观台既有周秦遗迹、汉唐古迹,又有山青水绿的自然风光:古迹主要有老子说经台、尹喜观星楼、秦始皇清庙、汉武帝望仙宫、大秦寺塔以及炼丹炉、吕祖洞、上善池等60余处;自然风光以森林见长,这里山岭倚山背水,茂林修竹,融自然人文于一体,是人们避暑度假的理想之地。</h3> <h3>楼覌台为道教圣地,史称"仙都"</h3> <h3>观内建有老子祠</h3> <h3>上善池</h3> <h3>观前有宗圣宮,为尹喜观象和老子讲经之处。</h3> <h3>立在山顶的老子塑像。</h3> <h3></h3><h3>附近由曲江旅游集团投资建设了一个道文化景区。景区规模宏大,殿堂巍峨。充分展现了道教各流派和诸元素是了解道教文化和旅游休闲的好地方。</h3> <h3>2.重阳宮</h3><h3> 重阳宫位于西安市鄠邑区祖庵镇,距西安40公里。重阳宫是天下道教祖庭,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圣地</h3><h3> 重阳宮又称重阳万寿宫,祖庵,中国著名道教宫观</h3><h3> 是全真派三大祖庭之首(另为北京白云观山西永乐宫)。为全真道祖师王重阳修道和葬骨之地</h3><h3> 距重阳官4公里处有一重阳成道宫。宫旁有一活死人墓,据说是王重阳闭关修道炼功的地方。</h3><h3><br></h3> <h3>王重阳墓瑩</h3> <h3>宮内碑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离重阳宮四公里外有一"重阳成道宫″</h3> <h3>旁边有一"活死人墓",传说是王重阳闭关修炼之地</h3> <h3>3.兴教寺</h3><h3> 兴教寺位于西安南20公里少陵原畔,终南山下。是唐“樊川八大寺”之首,佛教法相宗祖庭之一。是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长眠之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h3> <h3>大殿</h3> <h3>玄奘法师灵骨塔</h3> <h3>玄奘纪念堂"三藏院"</h3> <h3>4.香积寺</h3><h3> 香积寺寺位于长安区郭杜村镇香积寺村。是佛教八宗之一“净土宗”祖庭,寺内有“净土宗”创始人之一善导大师供养塔。日本净土宗向来把善导尊为祖,把香积寺尊为祖庭。据《隆禅法师碑》载,唐永隆二年(681),净土宗的创始人善导和尚入寂,弟子怀恽为其崇灵塔于神禾原。“其地前终(南山)峰之南镇,后帝城之北里”。环境清幽,寺宇雅致,寺院建成后,不仅成了净土宗祖师的塔院,而且成了弘扬净土宗的中心道场。由于善导正式创立了净土宗,香积寺也因此成为该宗的祖庭。国家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重点寺庙</h3> <h3>善导大师崇灵塔</h3> <h3>5.草堂寺</h3><h3> 草堂寺位于西安市户县圭锋山北麓,寺建于东晋,乞今己1600多年,寺为佛教八宗之一“三论宗”祖庭,第一座国立佛经译场。,始建于西晋,姚秦时称为“大寺”。弘始三年(401)至十三年(413),龟兹高僧鸠摩罗什应秦主姚兴之请,在逍遥园大寺建立中国第一个国立译经场。由于该宗依“三论”而立宗,推鸠摩罗什为本宗初祖,大寺也便成了该宗的祖庭。魏周之际,大寺分为草堂、常住、京兆王寺、大乘等四寺,独草堂寺存留至今。被中国佛教三论宗华严宗和日本佛教日莲宗奉祖庭。<br></h3> <h3>古代石雕</h3> <h3>大雄宝殿</h3> <h3>大悲殿</h3> <h3>鸠摩罗什舍粒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草堂烟雾″为关中八景之一。即指此井不断喷出的烟雾。</h3> <h3>藏经楼</h3> <h3>6.净业寺:</h3><h3> 位于长安区终南山北麓,距西安约35公里。净业寺为佛教律宗祖庭。始建于隋末。唐初,道宣律师常住此寺,潜心研习弘扬律学。麟德二年(665),奉诏于此寺内创设戒坛授戒。因此寺地处南山,故道宣律师依《四分律》而创立的律宗亦称南山宗。师寂后,门徒于寺后峰起舍利塔供养。唐因宣扬律宗盛,后衰损。文革浩劫,寺院尽废经象尽失,76年后政府才拨款整修。现己焕然一新。</h3> <h3>7.古观音禅寺</h3><h3> 观音禅寺位于长安区罗汉洞村,距西安35公里,寺建于唐贞观年间(628)年。寺内有一棵距今1400年的银杏树,称为李世民所栽。深秋,银杏树上下一片金黄,堪称奇观,参观人山人海。</h3> <h3>大殿</h3> <h3>一千四百多年前的古银杏树,传说李世民手植</h3> <h3>航拍</h3> <h3>8.圣寿寺</h3><h3> 圣寿寺位于南五台塔寺沟。创建于隋仁寿年间(601—604),至今遗存隋代砖塔一座。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寺院鼎盛于唐代,嵩山普寂禅师的弟子惟政奉唐文宗敕住此寺弘法。《陕西通志》载: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 夏,岱顶前后六现圆光,宋太宗敕额为"五台山圆光之寺",因其为观音化迹之地,又有隋文帝建,宋太祖赦额之誉,故受到各个时期大德信士的重视。南五台庙宇曾为其下院。唐以后,寺院历经沧桑。现存寺宇有普通人字披大殿三间、僧房两间、隋塔一座、印光法师舍利塔一座,山脚沟旁又有五佛殿一座、山门三间。对面山上原有竹林寺,也属于圣寿寺,现仅存遗址。1972年,中日两国建交,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赠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赠送落叶松八十株给中国,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栽种于此寺,现已蔚然成林。<br></h3> <h3>大殿</h3> <h3>圣寿寺塔, 相传建于隋文帝仁寿年间(601~604),原名为"应身大士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br></h3> <h3>寺傍种植八十颗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1972年赠送的日本落叶松,枝叶繁密。</h3> <h3>寿寺门前有两棵唐代古槐,全国屈指可数,巍然挺拔,与圣寿寺塔合称隋塔唐槐。</h3> <h3>9.弥陀古寺:</h3><h3> 位于南五台山口。创建于隋,后屡建屡毁。20世纪80年代以后相继修复。现有山门、大雄宝殿、中殿、罗汉堂、僧房等主要建筑。罗汉堂内正中放置一座木雕宝塔,六角,五层,通高五米有余。上四层供奉石雕佛、菩萨像共六尊;木塔之外,还有五百尊石雕罗汉像,雕刻有特色,陕西少见。</h3> <h3>大雄宝殿</h3> <h3>院落</h3> <h3>10.终南观音禅院</h3><h3>终南山观音禅院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滦镇原二道桥村的陕西鹏豪大观园内,观音禅院由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观音阁、放生池、禅房、流通处、廊轩、素斋馆等主体建筑组成,整体建筑雄浑大气,金碧辉煌,大雄宝殿内塑像圣洁庄严,佛法僧三宝具足。历代皆有修行人在此隐居修道,历史上有名的八仙之一的韩湘子就曾在此修仙。禅院周围之山峰如八瓣莲花围绕,禅院就坐落在中央之莲台上,放眼望去,满目奇峰秀石,青山绿水,令人俗虑顿消,心旷神怡。禅院后面的观音山上供奉着一尊十六米高的汉白玉三面观音宝像,神态圣洁庄严,三面观音宝像为目前陕西之最,现已成为终南山佛教之标志。</h3> <h3>天王殿</h3> <h3>大雄宝殿</h3> <h3>佛院后山供奉的三面观音宝像高达16米。</h3> <h3>11.南五台寺院群</h3><h3>南五台位于西安南约30公里,海拔1688米,为终南山支脉,南五台古称太乙山,是中国佛教圣地之一,现为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一部分,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组成部分。南五台寺院群为佛教寺院群。南五台是唐代四大佛南教灵境之一。因山上有大台,文殊,清凉,灵应,舍身五个山峰,称为南五台,五台均建有寺。南五台山形峻峭,峰峦重叠,森林茂密,风景极为秀丽。原山上寺庙数百座,历经战乱,大都荒废,现有观音寺、五佛殿、圆光寺、西林寺、圣寿寺塔,弥陀古寺等。圣寿寺塔建于隋代,方形七层,高23米。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h3> <h3>灵应台</h3> <h3>远望灵应台</h3> <h3>从灵应台望关中平原</h3> <h3>文殊台</h3> <h3>清凉台</h3> <h3>圆光寺位于南五台大台,传说此台为观音菩萨应身之处,故称“观音台”。隋仁寿年间(601—604)在这里建寺,属塔寺沟圣寿寺下院,五代时毁坏。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因台上有五色圆光出现,于是大兴土木,庄严佛像,取名为“圆光寺”。后代进一步扩建,殿堂多在四十余间,民国4年(1915)被火,不久后修复。1953年再被火,仅剩僧房数间。寺内遗存有明万历年间(1573—1620)所铸铁瓦。</h3> <h3>紫竹林:位于南五台半山腰。创建年代无考。原分上、下两院,今合而为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寺中现存建筑主要有大雄宝殿五间、钟楼、鼓楼各一、灵光殿三间、佛光轩五间二层、紫微阁五间二层,是南五台较大的寺院。</h3> <h3>黑虎殿</h3> <h3>12.至相寺</h3><h3> 又名国清寺,位于终南山天子峪,是我国佛教华严宗的发祥地之一。隋文帝开皇初年,由静渊法师始建,唐朝曾予重建。至相寺在隋唐时极盛,高僧辈出,后渐凌夷。宋元明三代兴衰无考。清代称国清禅寺。华严宗的初祖法顺、二祖智俨、三祖贤首国师法藏都曾在此研习、弘扬《华严经》义。</h3> <h3>大雄宝殿</h3> <h3>13.百塔寺</h3><h3> 位于终南山天子峪。开皇十四年(594),三阶教创始人信行和尚入寂后葬于此,因成塔院。后代僧人慕其德行,死后亦多建塔于此。唐大历六年(771),正式更名百塔寺,宋以后称兴教院。为三阶教祖庭。現仅存一大殿。内存一颗一千五百年前古银杏树。</h3> <h3>寺内仅存一大殿</h3> <h3>寺内有一颗古银杏树,据今己有一千五百年历史。</h3> <h3>14.悟真寺</h3><h3> 悟真寺在西安市蓝田县,其历史可追溯至西晋以前。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高僧净业奉诏兴建,正式称名“悟真寺”。隋唐时代,善导大师正是在悟真寺开创了净土宗,所以这里是是闻名中外的净土宗祖庭。现有上、下二座悟真寺。下悟真寺在水陆庵对靣,上悟真寺位于悟真岭西边山崖上,相距3公里。悟真寺的文化底蕴十分深厚,题咏悟真寺的唐宋诗歌多达40余首,著名诗人白居易、王维、王缙、韦应物、钱起、卢纶、张籍、张九龄、储光羲、孟郊、鲍溶、贾岛、张乔、魏野、王安石、苏舜钦等都有作品传世。特别是白居易的《游悟真寺》130韵长诗,堪称中国古代描写寺院长诗之最</h3><h3><br></h3><h3><br></h3> <h3>悟真寺在唐代最鼎盛时期拥有南北上下两院,寺庙面积超过了5000亩,也是唐代的皇家寺院。悟真寺的第一任住持是日本和尚敬业,他为研修佛法,自幼来到当时的唐朝学习,创立了悟真寺,十多年后学成返回日本,在当时的日本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到了现代这个寺庙在日本依然有着非常崇高的地。</h3> <h3>下悟真寺大殿内有一大卧佛,长十八米,据说是世界第二大泥胎卧佛。</h3> <h3>上悟真寺</h3> <h3>古塔</h3> <h3>上悟真寺山脚下的山门</h3> <h3>15.水陆庵</h3><h3> 水陆庵古建筑群是唐代悟真寺建筑群的一个组成部分,水陆庵位于蓝田县城东10公里的普化镇王顺山下,为六朝名刹,以保存古代精巧罕见的彩塑而闻名。它三面环水,形似孤岛,帝有青山耸立,周有河水环流,故称水陆庵。南依悟真寺北口的凤凰山,蓝水流出悟真寺北口一分为二,环绕水陆庵一周于庵后又合二为一,水陆庵正好位于这个鱼形小岛尾部。水陆庵由大殿、中殿、前殿和厢房配殿组成:大殿是主体建筑,保存有明代壁塑群;中殿原是弥勒殿,为清末明初建筑;前殿于1983年按原貌修复,前殿檐中挂有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所提“水陆庵”匾额;厢房配殿共26间。水陆庵以琳琅满目的泥质彩塑、壁塑、悬塑著称于世,共有泥塑3700多尊,享有“中国第二敦煌”之美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br></h3><h3><br></h3> <h3>精美的明代泥塑</h3> <h3>共有泥塑3700多尊</h3> <h3>享有“中国第二敦煌”之美誉。</h3> <h3>16.仙游寺</h3><h3> 仙游寺位于周至县城南17公里的黑水峪口。相传秦穆公之女弄玉与萧史的爱情故事发生在这里。</h3><h3> 寺始建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原名“仙游宫”,系隋文帝行宫。仁寿元年(601),现存隋代“法王塔”。是国内现存为数不多的隋塔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方形砖塔。白居易曾在这里创作了不朽名篇《长恨歌》。</h3><h3> 仙游寺原座落在現法王寺塔2公里外的黑河峪口,1998年因配合黑河水库建设迁移于此,迁移工程因种种原至今尚未完成。法王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现存仙游寺法王塔。是中国现存唯一一座隋代砖塔,塔7层,高35米。塔底层8.7米见方,塔身各层南面有券门,塔身逐层收分减高,叠涩出檐,形制属密檐式塔。1998年10月,因修建黑河水利工程,法王塔被整体迁移至原址北侧2公里的金盆村北梁上。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新建寺院殿堂正在修建中</h3> <h3>法王塔附近有一个仙游寺博物馆</h3> <h3>寺前为黑河水库,为西安最大的饮用水源</h3> <h3>17.大秦寺</h3><h3> 大秦寺位于中国西安周至县城东南20公里的终南山北麓,它是历史上基督教传入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公元7世纪中叶,罗马基督教传入中国内地,当时称为“景教”,称景教寺院为“大秦寺”。唐德宗于长安大秦寺建立‘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此系研究唐代景教史实之唯一资料。誉为“天下第一碑”(注:“世界四大名碑”有:《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罗赛塔双语碑》、《希伯来文碑》和《授时碑》)。</h3><h3> 会昌五年(845),武宗灭佛时祸及景教,传教士全部被驱逐出境,各地之景教寺均被关闭,周至大秦寺也不例外,风雨沧桑,千年古寺曾三易其主,景教之后,道教、佛教都曾占据过,但寺名一直沿用至今。清嘉庆年间(1796—1820),白莲教义军转战周至,该寺焚于兵火,唯有大秦古塔幸存。该塔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产物和中西文化交流之见证,已经受到国际学术界的关注和有关国际组织的重视,2000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大秦寺的保护纳入“中国丝绸之路保护项目”。2001年10月,世界纪念性建筑基金会将大秦宝塔及大秦寺列入《世界建筑遗产名录》,大秦寺也因此而闻名海内外。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原寺己毁,仅存一砖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塔傍立天下第一名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仿制品,(原碑存碑林博物馆)。</h3> <h3>現己开发成大秦寺景区,景区内新建一基督教教堂</h3> <h3>还有许多古时基督教徒宗教活动的雕塑</h3> <h3>18.卧佛寺</h3><h3> 卧佛寺建于唐朝武德初年(即公元618年),地处西安市正南方的秦岭北麓,在青华山正顶,距西安闹市区约30公里,</h3><h3><h3> </h3></h3> <h3>  卧佛寺原名摩崖石刻、岱顶、五层楼,是由凌空盘旋在悬崖峭壁上的五层转角楼而得名,五层楼四周凌空悬起,楼内楼梯回旋,石洞层层相连,进入殿内很难找到出口,简直就象进了一座迷宫,加之各路神仙神像庄严,气氛十分森严。</h3> <h3>卧佛得名来自底层的如来佛,他以石壁雕凿而成,侧躺在四拱石洞之中,身长十三米多,为全国室内四大石佛之一。关于卧佛创于何年何月已无法考证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