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遇,结一段民族团结友谊

朱梦莹

<h3>2019年8月1日,我踏上前往吐鲁番市参加“吐鲁番市2019年中小学校(幼儿园)书记、校长第二期培训班”培训的大巴车。吐鲁番的骄阳、焚风,还有那宿舍分配表上的舍友让我焦躁不已,汗流浃背。</h3><h3><br></h3> <h3>从前也出过差,也与维吾尔族同事同宿过,但那都是熟人,没有隔阂、没有陌生感,这次分配了一位陌生的维吾尔族女子与我一间宿舍,多少有些忐忑。</h3> <h3>我先到一步,办理完入住手续,提着行李进了宿舍,两张床、两把椅子、一张桌子就是未来几天生活的全部家当。我小心地选了靠里的一张床,把包放地上、把日用品放床头、鞋子靠墙边,尽量不占用其他公共空间。</h3> <h3>舍友来了,原来是位与我年龄相仿的美丽女子,妆容精致、满脸友善,我早已知道她的名字与职务,不由脱口叫出:“热孜万古丽,你来了,我是鄯善县一中的,我叫朱梦莹!”</h3> <h3>帮她铺床、整理衣物,一起动手把宿舍擦拭一遍,相互配合接好了热水器,拧好了洗脸池下水管,边干边聊,收拾停当相约出门吃饭,我俩已俨然一副好闺蜜状。</h3> <h3>短短两天时间,共用的桌子上已摆满了我俩的稿纸、水杯、化妆品、镜子,还有各类零食。早起,爱美的她总要询问我妆容是否妥帖?衣饰是否搭配?不由使我想起那句“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h3> <h3>紧张的学习生活,依然改不掉女人家长里短的坏毛病,每晚筋疲力尽躺到床上,我俩总会围绕课程、学校、学生、女儿等聊半天。</h3> <h3>我出生在鄯善县鲁克沁镇木卡姆村,是典型的“疆二代”,会说一口流利的维吾尔语。长期与维吾尔族群众一起生活,相互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父辈的支边故事,在我心里种下友好的种子。</h3> <h3>此次培训,吐鲁番市教育工委用心良苦,旨在通过民汉混合编班、混合住宿,使大家在相互交往沟通中增进友谊,踏着父辈的足迹延续水乳交融的感情。</h3> <h3>我想,这次偶遇,我们做到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