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給中共軍官授予軍銜了嗎?

八一⭐老黑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佩带國軍上將軍銜的周副主席</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佩戴國軍中將軍銜的周副主席</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副主席与新四軍重要将领合影</h5> <h5>朱德 (左四)、乔茂材(朱德左手边)、彭德怀 (左一)、刘伯承 (右二)、左权(右一)</h5><h3></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朱總司令、彭德怀等人合影</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佩戴中將軍衔的新四軍叶挺軍長</h5> <h3>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纳入国民革命军战斗序列,部队编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服装、标志基本都与国民党军队相同,据说当时八路军、新四军的高、中级軍官均有军衔。</h3><h3><br></h3><h3>说具体一点,就是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屏弃前嫌第二次携手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开始谈判红军改编问题。</h3><h3><br></h3><h3>1937年8月22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由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而成“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下辖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三个師。每师辖2个旅,每旅辖2个团,每师定员为15000人。</h3><h3><br></h3><h3>红军整编后的番号是桂系空出的第八路军,3个师的番号则是連吃败仗被撤销的东北军115师、120师、129师。</h3><h3><br></h3><h3>9月11日,国民政府按中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改编之需要,“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编入第二战区序列,战区长官为阎锡山。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以后,由于八路军名声远扬,因此,在一定的范围内仍沿用八路军番号,人民群众亦习惯称这支部队为八路军。</h3><h3><br></h3><h3>改编后的第十八集团军,包括总司令朱德、副总司令彭德怀在内的绝大多数军官均无大礼服和毛呢料制服(叶挺、林彪等中共高层军官例外)。</h3><h3><br></h3><h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北上,留在南方八省进行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在1937年10月12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为副军长,张云逸为参谋长,袁国平为政治部主任,邓子恢为副主任。</h3><h3><br></h3><h3>改编之初,全军只有1.03万人,编为4个支队:第1支队司令员陈毅,副司令员傅秋涛;第2支队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第3支队司令员张云逸,副司令员谭震林;第4支队司令员高敬亭,副司令员杜平。</h3><h3><br></h3><h3>需要说明的是,新四军是正面战场上共产党的主力部队,装备相对于八路军要好些,军装为德式军装,军帽上有青天白日徽,新四军军官服饰与其他国民革命军服饰基本相同,部分军服由国民革命军提供。到抗日战争结束时,新四军已经有七个師,已达到了30多万人。</h3><h3><br></h3><h3>网络上传说,1937年9月至1938年初,由国民政府授予將軍军衔的共产党领导干部有32位,中将加上将军衔1名(朱德);中将10名(周恩来、郭沫若、宣侠父、彭德怀、叶剑英、林彪、贺龙、刘伯承、叶挺、萧克);少将21名(左权、聂荣臻、周昆、陈光、周建屏、徐海东、黄克诚、周士第、卢冬生、张宗逊、彭绍辉、陈伯钧、王震、徐向前、倪志亮、王宏坤、王维舟、陈赓、陈锡联、项英、彭雪楓)。</h3><h3><br></h3><h3>老黑考证: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将领,并没有得到国民政府的正式铨叙,在获得委任状时,也未象其他国军将领一样明确职务军衔。只有一些军官在担负驻各地办事处主任或驻外高级参谋的职务时,才有佩戴军衔的情况,也只是仅仅根据资历参考其他部队对等佩戴。网络上流传的种种关于八路军将领军衔的记载,是没有确实出处的。其中流传较广的一份如下:<br></h3><h3><br></h3><h3><b>一、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b></h3><h3><br></h3><h3>周恩来:中将。时任中华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h3><h3><br></h3><h3>郭沫若:中将。时任中华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h3><h3><br></h3><h3><b>二、八路军(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b></h3><h3></h3><h3>朱 德:中将加上将衔。时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h3><h3><br></h3><h3>彭德怀:中将,时任第十八路集团军副总司令。</h3><h3><br></h3><h3>叶剑英:中将,时任第十八路集团军参谋长</h3><h3><br></h3><h3>林 彪:中将,时任第十八路集团军115师师长。</h3><h3><br></h3><h3>贺 龙:中将,时任第十八路集团军120师师长。</h3><h3><br></h3><h3>刘伯承:中将,时任第十八路集团军129师师长。</h3><h3><br></h3><h3>萧 克:中将,时任第十八路集团军120师副师长。</h3><h3><br></h3><h3>宣侠父:中将,时任第十八路集团军总参议。</h3><h3><br></h3><h3>左 权:少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副参谋长。</h3><h3><br></h3><h3>徐向前:少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9师副师长。</h3><h3><br></h3><h3>聂荣臻:少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15师副师长。</h3><h3><br></h3><h3>周 昆:少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15师参谋长。</h3><h3><br></h3><h3>周士第:少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0师参谋长。</h3><h3><br></h3><h3>倪志亮:少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9师参谋长。</h3><h3><br></h3><h3>陈 光:少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15师343旅旅长。</h3><h3><br></h3><h3>周建屏:少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15师343旅副旅长。</h3><h3><br></h3><h3>徐海东:少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15师344旅旅长。</h3><h3><br></h3><h3>黄克诚:少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15师344旅副旅长。</h3><h3><br></h3><h3>卢冬生:少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0师358旅旅长。</h3><h3><br></h3><h3>张宗逊:少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0师358旅副旅长(后为旅长)。</h3><h3><br></h3><h3>彭绍辉:少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0师358旅旅长。</h3><h3><br></h3><h3>陈伯钧:少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0师359旅旅长(后任129师385旅副旅长)。</h3><h3><br></h3><h3>王 震:少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0师359旅副旅长。</h3><h3><br></h3><h3>王宏坤:少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9师385旅旅长。</h3><h3><br></h3><h3>王维舟:少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q路集团军129师385旅副旅长。</h3><h3><br></h3><h3>陈 赓:少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9师386旅旅长。</h3><h3><br></h3><h3>陈锡联:少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29师386旅副旅长(后任385旅旅长)。</h3><h3><br></h3><h3>彭雪枫:少将,时任国民革命军八路军总部参谋处长。</h3><h3><br></h3><h3><b>三、新四军(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b></h3><h3></h3><h3>叶 挺:中将,时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h3><h3><br></h3><h3>项 英:少将,时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副军长。</h3><h3><br></h3><h3>周恩来那时是中共中央副主席、长江局书记、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的首席代表。抗战爆发后的1937年9月,蒋介石为笼络人心,除了邀请周恩来出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还授给他中将军衔,享受上将待遇,并被特准享受每月240块大洋的上将待遇。</h3><h3><br></h3><h3>周恩来将这笔“巨款”都一文不留地作为党费上缴。</h3><h3><br></h3><h3>1938年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武汉召开了全国师以上参谋长、政治部主任联席会议,八路军总部派出了8人参加这次会议,他们是彭雪枫(八路军总部参谋处长、代表八路军总部,少将衔)、周昆(八路军115师参谋长,少将衔)、边章五(代表八路军120师,少将衔)、张经武(代表八路军129师,少将衔)参加参谋长会议;罗瑞卿(以八路军总部政治部组织部长名义,上校衔)、张爱萍(以八路军115师政治部副主任名义,上校衔。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国防部长)、欧阳毅(以八路军120师政治部副主任名义,上校衔)、谭政(以八路军129师政治部副主任身份,上校衔)参加政治部会议。</h3><h3><br></h3><h3>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日战争时期获得过军衔的高级将领只是少数人,此外还有部分人由于需要经常与国民党打交道或搞统战工作,也被中共自己临时授予了相应的军衔或以相应军衔的身份。</h3><h3><br></h3><h3>他们中有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议:周素园(少将衔)、童陆生(少将衔)、张克威(少将衔)等。 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李克农(少将衔)、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主任张云逸(少将衔)、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主任钱之光(少将衔)、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主任王凌波(上校衔)、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主任伍修权(上校衔)等。</h3><h3><br></h3><h3>在抗战期间,还有一位德国女性获得了国民革命军的军衔,她名叫王安娜,和王炳南结了婚,并双双来到中国。1939年4月,周恩来亲自任命王安娜为八路军少校,负责从重庆到贵阳这条八路军接受国际红十字会药品和补给物资的“红色交通线”。王安娜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军衔的外国女性。<br></h3><h3><br></h3><h3>1945年底,中共派出代表参加军事调停处执行部工作,为便于同国民党军隊的协调,也都授予了军衔。</h3><h3><br></h3><h3>如中共代表团首席代表叶剑英、中共代表团参谋长罗瑞卿为中将;驻四平代表耿飙、驻本溪代表许光达、驻太原代表陈赓等为少将;驻淮阳代表韩念龙、驻德州代表符浩等为上校。</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