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走出机场,阳光普照,虽有些凉意,但猜想应该是个好天气。于是跟随行的司机师傅要求,在一个服务区停下来,在卫生间简单洗漱,并换上好看的花花连衣裙,想着参观温莎温莎城堡,拍照好看。结果城堡内不让拍照,城堡外雨绵绵,我们对英国的体验,是从天气开始的,地中海气候?阴晴不定,温度不定,冷然模式自由切换,夏秋不分,任性发挥,换上裙子没半个小时,天阴了,下雨了,降温了,于是又开箱拿出风衣,哦,这,不是我想象中沉稳的大英帝国模式!第一天,我们在太阳与阴雨中有点体感上的不适应,但,这就是旅游啊!(预定的酒店要下午才入住,于是就开始旅游,一点都不耽搁)</h3> <h3> 第一站居然是伊顿公学!</h3><h3> 用“居然”,是因为这是不在行程中的访问。其实,行程是怎样安排的我也没关心,想着弟子们会做好,我把所有的行程都当做偶遇,给自己惊喜。所以不做功课,不看攻略,一切顺其自然。</h3><h3> 英国叫“公学”的一般都是私立学校,更是贵族学校。这里的“贵族学校”在气质和理念上跟我们的理解上有些不一样。在排练上,我先说气质,就说理念,是因为我是从气质上去感受理念的。</h3><h3> 进了两个院子,走了一圈,远观、近看,没有找到伊顿公学的大门。学校放假了,静静的校园。到我们快离开时,有学生来参观,估计这也是个旅游项目,但孩子们会看到什么呢?</h3> <h3> 看到伊顿公学的校训?<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Floreat Etona”(愿伊顿辉煌),每一个学子都希望为母校争光,但“辉煌”还真的属于伊顿!</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由亨利六世于1440年创办。作为英国最著名的贵族中学,深红色的砖墙静静的述说着历史,优秀的学子,杰出的人物,在伊顿公学的荣誉墙上应该有很多,百度一下,我们就可以知道,除了皇家子弟入学就读,更有“</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这里曾造就过20位英国首相,培养出了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演员汤姆·希德勒斯顿、埃迪·雷德梅恩、休·劳瑞,《1984》作者乔治·奥威尔,还有“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男人”贝尔·格里尔斯”这样的记录,每年250个学生入学,70%进入牛津大学这样的名校,但这都不是我想说的,我想说的是下面这个话题。</span></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战中英国男子在沙场上战死率约为11%,而从伊顿公学毕业的男子的战死率则约为20.6%。其中骑士精神可见一斑。”</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据记载,一战时有5619个伊顿人参加,其中1157人牺牲,战死率为20.6%。当时,英国男子在沙场的战死率约为11%。</span></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这段话我很早以前就听说过,正是这段话,引起我对“贵族”的思考,也正是这段话,或者说这样的“精神”,让我对伊顿公学的“气质”产生一点思考。</h3> <h3> 听说伊顿公学每年只招收250名学生,能到这所学校学习的孩子过去都是家有爵位,贵族的子弟,现在也是精英人家的孩子才能进入,是真正的贵族学校。这所学校的学生,可以只升剑桥和牛津大学,当然不是全部,但所有学生进入世界名校是肯定的。</h3><h3> 这所成立于1440年的学校,培养出很多学生,这些学生都成为了社会各界精英,积极上进,吃苦耐劳,英勇奉献,应该是其最突出的外在表现,而内在气质呢?</h3><h3> 内在有什么气质?</h3><h3> 我曾经不止一次的跟学生分享过我的关于“富贵”一词的体会,我告诉学生,“富贵”二字是要拆开来体会的,比如我们用组词的方式区别,我们就可以发现,“富贵”,“富人”,“富态”,与“贵人”,“贵气”之间有外与内的区别,“态”是一个外在表现,“气”是一种内涵,态可观,气却只能感受,这是不同境界的。这样一来,“富人”和“贵人”就有了很大的区别。生活中遇到“富人”,也许只是看到他的外表,跟你不会有什么交集,但是一遇到“贵人”,那就比然跟你关联,并且影响你的生活,甚至改变命运,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差别。</h3><h3> 所以,贵族学校不是“富人”学校,这里的学生能让“愿伊顿辉煌”,是源于伊顿的教育理念,源于它几百年的坚守!</h3><h3> 信念与责任,勇敢与坚强,热情饱满,是一个人“贵气”养成的基础,做一个这样的人,做“贵人”而不是“富人”,这样才能够真正成为社会精英。</h3><h3> 但是,“富”与“贵”的界限在很多时候是模糊的,关键看我们如何去体会,怎样去认识。</h3><h3> </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