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觅童年的足迹

禹辛

<p><b>  每个人都有欢乐的童年,童年是天真无邪的,有阳光里欢乐的奔跑,也有雨水中的调皮捣蛋。而随着时光飞逝,许多的故事、许多的情绪,渐渐褪去,只剩下淡淡的笔迹。</b></p><p><br></p><p><b> 童年是一首歌,</b>歌曲中有着我们许多的旋律,许多的乐章,都已淡忘,只留下歌儿的回音。</p><p><b> 童年是一帆船,</b>船中有着我们许多的岁月,许多的光阴,早已远逝,只留下船边的痕迹,</p><p><b> 童年是一本书,</b>书中有着我们许多的节章,许多的符号,悄悄流过,只留下轻轻的回录,在深深的回忆里、回忆中。</p><p><br></p><p><b> 童年里有你、有我、有笑、有泪,儿时的我们单纯如水,而如今一眨眼,童年又消逝在时光的河流里,多少次徘徊着,欲言又止,想留住你,但你却成为梦中的幻影。</b></p> <p><b>课堂上聆听老师的教诲。</b></p> <p><b>聚精会神。</b></p> <p><b>下课了还在研究难题。</b></p><p><b></b></p><p><b> 童年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童年里发生的事是让人难以忘怀的。童年里的事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多,它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b></p> <p><b>放学了,三三两两结伴回家。</b></p> <h3><b>弹弓我的最爱。</b></h3> 1、打家雀儿 <p class="ql-block">  麻雀在东北又称“家雀儿”、“老家贼”…,男同学都非常喜欢用弹弓打鸟,那个年代家雀儿被定性为“四害”之一,因为家雀儿喜欢吃粮食。学习之余男同学经常用弹弓打鸟玩。</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六年级毕业考试前一天,我正与好友拿着自制的弹弓,在校园西侧的树林里弯腰寻觅着小鸟儿的踪迹,我们两人拿着上了“子弹”的弹弓,蹑手蹑脚地走着,我眼尖,首先发现了一只家雀儿站在树梢上东张西望,叽叽喳喳的鸣叫着,我轻轻地举起弹弓,瞄准了那只小家雀儿,刚要放手射击,突然屁股上不知被谁重重地踹了一脚,我不由自主地向前踉跄了几步,险些趴下,家雀儿听到响声,扑棱着翅膀飞走了,我刚想对好友发火,回头一看竟是身材高大的陈老师,只见她瞪着两只大眼睛吼道:“考不上一中,你爸你妈踢你的就不是一脚了!”。此时的我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声不吭,乖乖的上缴了弹弓。</p><p class="ql-block"> 事隔多年后,陈老师遇见我还开玩笑地说:“你能考进市一中(本溪市重点中学)上学是我踢进去的哦!”,我真应该感谢陈老师的临门一脚,终身难忘啊!</p> 2、跳格子(房子) <p class="ql-block">  在那个年代,跳房子游戏女孩子爱玩的多,几乎无人不晓、无人不会,人们常以为这是女孩子玩的游戏。其实,在我们小时候,是没有多少男女界限或者男女性别意识的,大部分男孩子也喜欢玩这种游戏,一起玩的小伙伴男女都有,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既有纯粹由男孩子或女孩子组成的群体,也有男女混搭一起玩的。</p><p class="ql-block"> 跳之前,先在地上划格子,格子就是“房子”。那时,我们划“房子”大多是用尖角瓦片,或者直接用小棍子在地上划,但管不了好长时间,划的线就模糊了。要保持划线清晰而又好看,最好的办法是用彩色粉笔划。然而当时粉笔简直是老师的心肝宝贝,爱惜的很,哪能让你拿去划格子玩游戏?为了偷到彩色粉笔,我们常常辗转于各个教室,与老师打起游击战,趁老师不注意时,好不容易才偷到一支半截,正窃喜时,却突然被老师发现了。实在偷不到彩色粉笔,就等放学后在教室角落里寻找丢弃的白粉笔头。白粉笔头不够用时,我们只好找替代品,砸开废旧电池,用碳棒划格子,划出的线条虽然又黑又粗,但牢实经久,玩上个三五天,格子依然清晰。</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一到下课或课间休息,大家就一齐涌入操场去跳房子,那如蝴蝶般翩翩飞舞的柔美身姿,那掌声喝彩声不断的欢乐场面就不用提了。最有意思的是,有些女孩子初学时,显得笨腿笨脚,会引来小伙伴们的一片笑声。</p><p class="ql-block"> 跳房子是学龄前至小学低中年级玩的游戏,转眼间已过去六十年了。童年早已匆匆而去,而那段欢乐的时光却永远印刻在我们的脑海里,成为最美好的回忆。</p> 3、摔黄泥泡 <p class="ql-block">  摔黄泥炮游戏是男生喜爱的游戏,男生聚在一起掼黄泥炮,比赛谁掼的响。将黄泥捏成碗碟状,口朝下向青石板上用力摔去。碗碟口与平整光滑的青石板面瞬间粘合,封闭住了里面的空气,内部瞬间的气压涨爆了碗碟底,并发出不同程度的爆裂声。也有做得不成功而成为哑炮的,这是最为沮丧的时候之一,不过不要紧,可以重新来。手中高举黄泥炮时,嘴里还要念念有词,“黄泥炮、黄泥炮,你不响,我不要!”似乎这是一句有效的咒语,然后咬牙切齿,全神贯注,用尽吃奶力气狠命一摔——噗哧……——又是哑炮!哈哈!</p><p class="ql-block"> 做黄泥炮要把底儿做得薄而不漏气。摔黄泥炮儿要站起来,便于用力。扬手时注意手指齐并,小心手指把底儿顶破。摔下时口儿要正着落地,使一大股气流冲上黄泥炮的底部,冲击爆破。黄泥炮的物理原理,当年我们都不懂得,但心眼儿很细的孩子们都知道必须这样。玩黄泥炮的规则谁也不知道是谁制订的,但是大家都遵守得很好,从不发生纠纷。规则粗略得不像有规则,比如人家的黄泥炮儿炸开了洞,该谁赔,赔多少,没有规定。这也许正是为慷慨留下的空间,那炸开的洞总是补得厚厚的,高高的。</p> 4、跳橡皮筋儿 <p class="ql-block">  跳皮筋儿,也叫跳橡皮筋儿、跳橡皮绳、跳猴皮筋儿,是一种适宜于儿童的民间游戏,约流行在20世纪50至80年代。</p><p class="ql-block"> 皮筋儿是用橡胶制成的有弹性的细绳,长3米左右,皮筋儿被牵直固定之后,即可来回踏跳。可三人至五人一起玩,亦可分两组比赛,边跳边唱非常有趣。先由俩人各拿一端把皮筋儿抻长,其他人轮流跳,按规定动作,完成者为胜,中途跳错或没钩好皮筋儿时,就换另一人跳。</p> <h3><b> 你还记得跳皮筋的歌谣吗?</b></h3><h3> (1)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五六,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五六,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五六,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五六,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七五六,七五七,七八七九八十一,八五六,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九五六,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h3><h3> (2)学习李向阳,坚决不投降 ,敌人来抓我,赶快跳山墙,山墙没有用,赶快钻地洞,地洞有炸子,炸死小日本!</h3><h3> (3)鸭子咪咪叫,老牛蹦又跳。大马吃白菜,熊猫跑步快。白兔圆耳朵,老虎叫呱呱。老鼠比猪胖,公鸡会下蛋。</h3><h3> (4)一个毽儿,踢两半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h3> 5、打(尜)嘎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小时候,流行一种游戏----打嘎。东北、山东、河北、陕西、新疆、甘肃等地叫打尜(音ga,嘎),河南叫打苏,宁夏叫打梭或打苏。打嘎(ga)儿是一种最简单易行的游戏了。通常是2个以上的人玩儿,分成两队,每人自备一约2尺长、4厘米宽的木板。嘎儿是用长约4厘米粗2厘米的木段,两头削尖,形成橄榄状。</p><p class="ql-block"> 玩这种游戏事先选一宽阔场地,先用手中的木板敲击嘎儿的尖端令其跃起,然后乘嘎儿落下的瞬间,用木板将其抽打出去,打得越远越好。在嘎儿落地时,另一方的人可以接。因那嘎儿比较小,接嘎儿时,多是男孩子两手端着帽子、女孩子提起半边裙子,张张惶惶,判断着嘎儿坠落的地点预备着“捞”,要是被接着了,打嘎儿的人就输了,换下一个继续打,如此几个人轮流往返坐庄。</p><p class="ql-block"> 玩打嘎儿时很危险的,需注意安全,防止嘎儿嘣到脸上。所以,当我们孩子玩打嘎儿时,大人们都忘不了叮嘱一句:加小心,别嘣着!</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孩子们已有先进的玩具了,这种像打嘎儿的游戏早已成为了历史。</p> 6、抽陀螺(冰嘎) <p class="ql-block">  不论男女生都可以玩抽陀螺。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水平抽法,而第二种则是垂直抽法。一般我们玩陀螺有两种方式。</p><p class="ql-block"> 第一叫做分边法,是将参加的人分成两组,然后大家一起抽陀螺,看看那一组的陀螺先倒在地。倒在地上的陀螺,就称为「死陀螺」,只有任由对方劈击宰割了。赢的这一方,用自己的陀螺,高举过头,对准目标,向下猛击。</p><p class="ql-block"> 第二是画圈法,在地上画一个圆圈,圆圈的中央,再画一个小圆圈,各人轮流将自己的陀螺往圈子里打,使陀螺能旋转出来。如陀螺已固定在一点上旋转,这时,可用绳子将它圈出来,只要到达圈外还在旋转,都不算「死」。如果陀螺停止在圈内,或一抽下去就不动了,都算死了,要放在当中小圆圈内,任别人处罚。若处罚别人的陀螺也停在圈内,照样要放在小圆圈内,任人处罚。如果很幸运的没有被击到,或是被击到而没有被分解,可以拿出一个陀螺,用水平抽法,将自己那个小圆圈内待死的陀螺击出圈外。</p> <h3><b>女生也照样玩。</b></h3> 7、摔四角、三角 <p class="ql-block">  “四角”就是用纸叠成的四方形小方块,摔的时候两人各出一个四角,其中一只摆在地上,另一个人用自己手里的四角奋力向地上摔,靠四角的惯性和带动的风力,将地面上那个四角掀翻过来,这就赢了,那枚被掀翻的四角就可以据为己有。 </p><p class="ql-block"> 摔四角、三角,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没人玩了,那时候男孩子弄到废纸就叠这个,如果谁有杂志画报叠的四角,同学都非常羡慕。记得小时候,早早的去学校,带着十几个四角装到书包里,等回家的时候就半书包了,那时候赢的不少,好像有几编织袋。</p> 8、撞拐子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上小学时期,玩具相当的奇缺。天生好动的我们怎么耐得了那份寂寞?于是一种新的游戏产生了——撞拐子。</p><p class="ql-block"> 撞拐子不要任何器具,只要场地稍平坦即可。拐子撞得好,在同学们心目中就是英雄,是能人。有个别女生不甘示弱,也参加这种游戏。</p><p class="ql-block"> 撞拐子受到亲睐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不受人数限制,两个人可以一决高下;如果人多,就分组开展混战。</p><p class="ql-block"> 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情景。对撞双方一手紧紧抱住蜷起的右腿,左腿(或右腿)着地,眼睛死死地盯住对方,单腿不停地跳动,寻找合适战机,意欲一举将对方置于死地。紧张之情决不亚于两个拳击手决斗。难度更大的是,单脚着地几分钟不跳动。</p><p class="ql-block"> 有时候遇到双方实力相当,久撞不分胜负。你超上一撅,看看对方就要滚落时,他身子几晃,又凭着过人的弹跳力稳稳地落地;你超下一砸,眼见得他就要摔个跟头,几个踉跄后,又保持了平衡。这个时候,大家往往会惊呼不已,为进攻者叫好,更为接招者喝彩。就这样你来我往,只到一方累得挪不动身子,放腿认输。</p><p class="ql-block"> 有的同学个子不很高,但是非常机灵,先假意进攻,到了跟前时,虚晃一枪,等对方抬起的右腿拐子下落到一定程度时,迅速起抬右腿,尽全力居高临下砸向对方拐子,借着对方下降的势头,很容易让对手措手不及,在强大的撞击下右腿落地,乖乖地认输。或者瞅准机会,等对方拐子朝上撅高时,突袭到他拐下,猛用力超上一撅,将对方“挑落马下”。</p><p class="ql-block"> 那时侯,学校不提倡这项活动,但也不明令禁止。老师们知道孩子们天生爱动、好斗,加上确实没什么活动场地、器材,所以经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p><p class="ql-block"> 撞拐子游戏虽然有一定的危险性,但那时的同学们很泼辣,撞滚了摔在地上,不仅不哭鼻子,反而哈哈大笑,即使疼得倒抽冷气,但谁也不服输,揉一揉腿再战,一定要斗胜为止。即便撞得腿脚淤红青肿,甚至皮破血流,也毫不在意,任它结个痂,过几天一掉就又好了。</p><p class="ql-block"> 在撞拐子的伙伴中,没有谁会因为疼痛而结仇带怨,也不会出现家长吵骂的现象,大家反而在高强度地对撞中撞出了友谊的火花。</p> 9、弹玻璃球 <p class="ql-block">  打弹珠,又称“打玻璃珠”、“弹玻璃球”、“弹球儿”、“打弹子”、“弹溜溜”。即玩的人各出数枚,输者将丧失对玻璃珠的所有权。玩法通常是“出纲”或“打老虎洞”:在地上画线为界,谁的玻璃珠被打出去就输,叫“出纲”;或在地上挖5个小圆洞,谁先打完5个洞,就变老虎,然后打着谁,就把谁的玻璃珠吃掉,这叫“打老虎洞”。男生大多热衷这类纯技术性的游戏,在玩时彼此之间还常互相攀比谁的弹珠较多,对他们来说,那可是一笔值得炫耀的财富。</p><p class="ql-block"> 玻璃球分为两种:一种是嵌花玻璃球;一种是白玻璃球。嵌花玻璃球价格稍贵,白玻璃球次之。一颗嵌花玻璃球价格在一至二分钱左右。在那时孩子们手中有几个嵌花玻璃球就算是奢侈品了,都感到很自豪。</p><p class="ql-block"> 弹玻璃球玩法比较多,比较常见的是在地上划一条横线,然后两个孩子将玻璃球用力往墙上一磕,玻璃球滚动后,离线最近的为先,可拿起自己的玻璃球向离线较远的对方球击去,如果击中,对方的玻璃球就归自己了。</p><p class="ql-block"> 弹玻璃球也有“玩真的”和“玩假的”玩法。“玩真的”,输的一方可将自己的玻璃球送给赢的一方。“玩假的”比较普通,一方赢了,输的一方可将自己用红胶泥制作后晒干的球送给对方。这种泥球孩子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没有成本,输了也不心疼。</p> 10、老鹰抓小鸡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她跟在一名同学屁股后瞎跑的经历至今都还记得,同学们在“母鸡妈妈”的庇护下玩得像一个个小疯子。当鸡妈妈保护她的宝宝的时候,鸡妈妈就叫躲在身后的同学紧紧抓住鸡妈妈的衣角。防止鸡宝宝被老鹰捉去,每次玩完游戏总是满头大汗,都笑到不行。</p> 11、丢手绢游戏 <p class="ql-block">  “丢、丢、丢手绢,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面前,大家不要告诉他”。一首小时候做游戏的儿歌,现在回味起来都会让我们心头一暖。丢手绢估计没有人没玩过,蹲在地上,笑着看着小朋友在围着圈跑,那时的我们笑的那么肆无忌惮,那么纯真自然。每次我们都那么调皮,总是把手绢放在她的身后,让她来追我。看着她生气皱着眉头和抓到我后开心得洋洋得意的样子,那可是我们的整个童年啊。</p><p class="ql-block"> 开始前,大家利用“石头剪刀布”或其他的方法推选出一个丢手绢的小朋友,其余的人围成一个大圆圈蹲下。游戏开始,大家一起唱起《丢手绢》歌谣,被推选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外行走或跑步。在歌谣唱完之前,丢手绢的人要不知不觉地将手绢丢在其中一人的身后。被丢了手绢的人要迅速发现自己身后的手绢,然后迅速起身追逐丢手绢的人,丢手绢的人沿着圆圈奔跑,跑到被丢手绢人的位置时蹲下,如被抓住,则要表演一个节目,可表演跳舞、讲故事等。如果被丢手绢的人在歌谣唱完后仍未发现身后的手绢,而让丢手绢的人转了一圈后抓住的,就要做下一轮丢手绢的人,他的位置则由刚才丢手绢的人代替。</p><p class="ql-block"> 因此游戏是大家围成圆圈进行的,所以丢手绢的人和被丢手绢的人跑动时圈数不能太多,防止因跑动圈数太多而头晕跌倒。</p> 12、自制的爬犁 <p class="ql-block">  滑爬犁,是我们东北小朋友,在冬天喜欢的游戏,找几块木板,做成小爬犁,在爬犁下面,加上铁丝,也有在下边安装上粗钢筋,这样的雪爬犁滑行更快,有的还在爬犁前边连接一个可以控制方向的脚蹬。那时本溪的冬天经常下大雪,山城本溪坡路多,路上的汽车寥寥无几,找一个有大下坡的地方,与小朋友比赛,看谁滑得快、滑得远,滑到坡下,再将爬犁拉上来,反复操作,一玩就可以玩一天,因为北方冬天,只吃两顿饭,所以每次都是妈妈叫回家吃饭,才不情愿回家的,真是东北冬天不可少的玩具。</p> <p>  脚滑子就是找两块和脚一样大的木板,在木板下面钉两条粗铁丝,再在木板两边钉几个钉子,拴上绳子,绳子把脚绷住,我们就可以用这块木板当做滑板,满街滑雪滑冰了。小时候,冬天到处都是冰雪,上学放学的路上也是冰雪铺路,所以男孩子脚上成天缠着脚滑子,是代步工具,又是玩具。</p><p><br></p><p> 大街上仍留有厚厚的积雪。由于人踩车轧,松软雪白的积雪变成又滑又硬的雪橇板。孩子们各尽所能找来一些长短宽与脚板相同的木板,在木板上安上两根8号铁线,脚滑子前侧木板上再釘上两颗铁钉,滑雪起步奔跑时,两颗铁钉帽可以起到蹬雪地助滑的作用。遇到弯道坡陡处,脚滑子就会偏离方向,飞出去老远,摔个屁股墩儿是常有的事。不过不必担心,决对不会受伤。摔倒后绝不沮丧,反尔跟着大家一起哈哈大笑,似乎摔倒比滑雪更有乐趣,这叫自娱自乐充满幽默。那时候大街上没有几辆汽车,即使偶尔有汽车开来,稍等一会儿就行了。可现在不同了,不仅无雪可滑,而且汽车比行人还多,别说滑雪了,就连在街上行走都不怎么安全,要想滑雪还得到滑雪场去。</p> <h3><b>打出溜滑。</b></h3> 13、溜铁环 <p class="ql-block">  铁环虽然家家都有,但每家孩子手里的却不一样,条件殷实的家庭会到铁匠铺里给打造一个,用现在的话叫“定制”,稍差点儿的,会托人到周围厂矿里找段废弃的钢圈给孩子用,这两类家的孩子最是神气。条件不济的,挨不过孩子苦苦纠缠,索性将家里箍木桶的粗铁丝拆下来,铁丝上面有结,滚动时不但不利索,而且不能发出孩子们最在意的金属声,溜起来,总免不了被嘲笑,但只要能加入游戏的队伍,也就顾不上许多了。</p><p class="ql-block"> 一大早,还没抹掉嘴边的饭粒,上学的孩子就急匆匆地抓起书包奔出门去,有的趁父母不注意,顺手拿上铁环,三步并作两步,到了马路边上就溜开了。几个孩子低头滚动着铁环穿梭在街巷、菜市和弄堂间,闪躲着来往的行人,活像泥潭的泥鳅,铁环声从远处隐隐而来,一转眼,就只能瞧见小书包跃动的背影了。</p><p class="ql-block"> 一茬茬的孩子们就这样一天天长大起来。60年后,当年的小孩子都已步入古稀之年,童年的记忆渐行渐远了。 </p> 14、跳山羊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当山羊,其他人助跑一段后,撑住山羊的背或双肩,双腿分开从山羊头上越过。山羊会越长越高,先是手撑脚背或小腿,然后手撑膝盖,再站直。跳好了,完美落地,一片掌声;跳不好,两个人一起人仰马翻,一片嘘声。</p> 15、翻绳 <p class="ql-block">  翻绳是拿一根毛线,两边接起来,在手中经过一定的变换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是儿童热爱的一种游戏,名称不一,有的地方叫翻棉条、 翻牛槽、翻桄子、翻绳、翻线、攀撑子、挑花线。两人游戏,只需三尺左右的线绳一根,一人用两手撑线圈,通过勾线挑转,可翻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最常见的有:棋子 块、两扇门、鸡腚眼、十字花、井字、房子、剪子股、面条、老牛槽、花手绢等。</p> 16、丟沙包 <p class="ql-block">  丢沙包是打仗扔石头的变种。找几块小碎布,缝成小口袋,中间装上细沙再封口,就是沙包了。玩的时候人越多越好,分成两组,一组站中间,一组分成两队分别站两边,朝中间这组人身上扔沙包。中间的人若被沙包打中算死,直到同伴能用手抓住打手扔过来的沙包,一个沙包换一条人命,下场者才能够起死回生。</p> 17、小人书摊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60年代前后,“小人书”又称连环画的书摊十分盛行。小人书摊一般都摆设在街头巷尾及公园、电影院广场和学校的附近,只要有孩子多的地方常常有小人书摊,在本钢一小附近的十字路口树荫下就有几个这样的书摊。因为它受孩子们的喜欢而有一定的市场,因此,小人书摊那时在我们本溪也成了一个行当。 </p><p class="ql-block"> 书摊前一般放上几张大小且长短不一的板凳供借书人坐,有时借书的人多,也会有坐不下的时候,孩子们就会自觉地找一个地方席地而坐,聚精会神地翻阅,小书摊上那些《英雄儿女》、《红岩》、《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和《西游记》等许许多多的小人书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这些露天书摊,在天热或下雨时,就会支起简易的大尼龙布作为遮阳或防雨。</p><p class="ql-block"> 那时的小人书摊大多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在守摊,在小人书摊上看一本书只需一两分钱且一般只能看一遍,并不能多人一起“共享”,看完后也不能互相传阅。但也有些擅于经营的书摊摊主,他们对一些经常光顾借书的小孩,会额外地赠阅一两本小书以作“奖励”。对一些熟识的老顾客,即便没带现钱也能先记账以后再付钱。有时还有的小孩粘在别的小孩身边蹭书看,摊主也不会狠心地撵他走。更有些调皮的小孩几个人来一起借书,看完后偷偷地相互交换着再看,摊主有时装作没看见或是不以为意地笑着看上几眼以示“警告”。摊主用这些适当放宽“规定”的方法吸引顾客,这样小孩都喜欢到他的书摊借书看。</p><p class="ql-block"> 那年代物质匮乏儿童读物少得可怜,可以说那时散落在大小城镇街头巷尾的小人书摊,在一定的程度上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增长了孩子们的知识。</p> 18、水泥乒乓球台 <p class="ql-block">  1959年,中国发生两件大事,一个是共和国十周年华诞,另一个是容国团夺得世乒赛冠军。这两件事在当时都是普天同庆的大事。据说周恩来总理还特意将中国首次生产的乒乓球命名为“红双喜”,一时间,乒乓球热迅速在全国兴起,即便是辽宁本溪这样的小地方,也概莫能外。那个时候国内很多校园里都配置了乒乓球台和拍子,虽然只是砖块水泥简单的搭建,但足以让孩子们玩得忘乎所以。同学们的乒乓球拍绝大多数都是没有胶皮的,球拍没有缓冲导致球速都很快,久而久之,大家都普遍养成了快速凶狠的打法。</p><p class="ql-block"> 每当学校下课铃声响起,乒乓球爱好者顾不上去厕所,手握乒乓球拍冲向球台,找来两块砖头,搭上一根木棍就开战了。</p> 19、嘎啦哈 <p class="ql-block">  嘎啦哈,呈长方体,有四个面,我们老家管它叫“挣儿”、“轮儿”、“肚儿”、“背儿”。</p><p class="ql-block"> 嘎啦哈大致玩法是先抛起口袋,在布口袋呈抛物线自由落体的时间里,按游戏规则将嘎啦哈一个个扒拉(东北话,调整的意思)到规定的面(向上的朝向),极快速地抓起来,多多益善(手大就合算了),反手再接到落下的布口袋,算作成功,计算得分。没抓起嘎啦哈,或没接住布口袋,都算失败。另一个人轮替着玩儿。</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候,人小,手小,偏偏是嘎啦哈大,多是猪嘎啦哈。羊嘎啦哈小巧精致,但很少见。小伙伴里,谁要是有几只羊嘎啦哈,不得了了,宝贝一般,牛气得很。</p> 20、下五子儿 <p class="ql-block">  下五字棋,又叫下五子儿。是棋类的一种,取材方便,每人只需五颗石子,或草棍等,双方区别开,地上划上三田字格即可厮杀,老少皆宜,现在仍流行。</p> 21、 斗蟋蟀 <p class="ql-block">  斗蟋蟀又叫斗蛐蛐儿,谁的蛐蛐儿要是得胜,蛐蛐儿主人的脸上会光彩无比。 </p><p class="ql-block"> 儿时的我,特别钟爱蟋蟀,因为它们善斗,使我觉得非常好玩。每逢秋天,我和伙伴便在天黑时刻去石堆、墙缝处捉蟋蟀。</p><p class="ql-block">  秋的夜空,清澈透明,星星满天。我拿着手电筒和同伴屏住呼吸,轻手轻脚,侧耳徐行,一闻其声,只听得“琴声”缓慢、略带沙哑,一个伙伴轻声说:“这是一只大虫”。我轻声问:“为什么?”他说:“琴声急促,其声清脆者、个儿必小,声音缓慢、沙哑才是苍老蟋蟀。午夜后是大虫弹琴时刻。”正说着,虫声停止,我用口哨模仿着虫的叫声逗它再鸣,侧耳细听,此时又鸣叫起来。我猫着腰轻步向前蹲下,拨开草丛,只见一个人头骷髅,吓得我倒退几步。定下神来一看,一虫伏在里面,我用纱布罩,轻轻地罩住洞口、轻吹一口气,这只“白龙驹”便跳进罩子。我们欣喜若狂,如获至宝。斗蟋蟀时,我还会使用一种“蟋蟀草”(蟋蟀草一般指牛筋草)来挑逗蟋蟀争斗。</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邻家一个玩伴带罐来挑战。启盖观看,这虫紫头皮、金眉额线、青黄厚翅、黑脸蓝牙、腰圆背厚、鸣声如锣,颇具英武之气。入盒后,刚一落草即张牙鼓翅,哪里把我的“玉龙驹”放在眼里,此时“玉龙驹”已张开牙板,贴着地皮等待攻击。他的“紫青头”抢先下手,蹿上一口把“玉龙驹”两牙紧紧咬住,其来势凶猛。这时“玉龙驹”微加气力,只是一夹一丢,像摔跤中的“背包”竟把来将摔至自己的尾后,对方还未清醒,回身直追过来,再次如法炮制,几个回合便轻取对方,因用力过猛、消耗体力过大,几日后这只可怜的小虫累死了。我含着泪水,用杨树叶将它包扎起来,放进几粒黄豆,在乐园一棵柳树下挖了一个小坑把它埋了。</p><p class="ql-block">  时过50年了,沧桑巨变,乐园那片树林已经不复存在了,每到此地或看到“蛐蛐草”总能忆起儿时的事情。</p> 22、童年学习小组 <p class="ql-block">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那个时候我们上学放学,根本不用父母接送的。学生基本都是就近入学的,学生大都在学校附近住。中午,学校大都放学了,同学们纷纷回家吃过午饭,下午就轮流在指定的学习小组写作业了。</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记得,当时五、六个同学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中午放学了,吃过午饭,我们不约而同的来到家住北地工字楼郑莉莉的家。郑莉莉的母亲是一位慈祥可亲的日籍阿姨,我们都称呼她为郑妈妈。那天,郑妈妈正系着围裙在厨房忙碌着,我们一个个认真的趴在桌子上写着作业,没有一人打打闹闹的,很快完成了作业。有同学提出玩“过家家”游戏吧,大伙一致响应,还把一个家庭的爸爸、妈妈、孩子的角色都做了安排,郑莉莉还找来道具装扮一番,像模像样,非常逼真有趣,玩耍中龙鈺文跳上学习桌子上,舞起了木制大刀片,结果不小心碰碎了头上的白炽灯泡,正在尴尬茫然不知所措之时,恰巧郑妈妈进到屋内取东西,这名同学见状,竟惊慌失措的躲进桌子底下,不知如何是好,忘记了向郑妈妈道歉,逗得同学们哈哈大笑,郑妈妈听说后也露出了笑容。</p><p class="ql-block"><b>&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现在的学习小组早已经没有了,那个年代的小小上学郎,背着书包上学堂的景象历历在目,童年的点点快乐,如璀璨的星河,至今难忘。</b></p> 23、画手表 <p class="ql-block">  童年,我们在手腕上画过手表,缠着爸爸妈妈给我们画,小伙伴们互相画或自己给自己画,那时,手腕上画上手表也是一种时尚。</p> 24、搅糖稀 <p class="ql-block">  童年,糖稀好吃,搅糖稀好玩,糖稀有好多种颜色,花几分钱就能买到,买糖稀时小贩给两根竹棍,我们就两手搅着糖稀、拉着丝,边玩边舔,直到玩够了, 糖稀也被吃光了。</p> 25、划木船 <p class="ql-block"><b>  </b>快快划呀,小船飘荡,苏啦巴亚就在那前方,你可忘记美丽的衣裳,但你不要把我遗忘……。</p> 26、糊信封 <p class="ql-block"><b>  </b>童年,因为穷,在家几乎都帮大人们做过,糊信封呀,包糖纸呀,捡废铜废铁呀,扫树叶用来烧炕呀,劈瓣子呀、做煤球呀………</p><p class="ql-block"> 糊信封价钱非常便宜,糊几十个也就挣几分钱,这也算是当时的家庭副业吧,以补家庭钱不够。</p> 27、锔锅锔碗,磨剪子戗菜刀 <p class="ql-block"><b> </b>童年,常常见到挑着担子,在街头巷尾锔锅、锔碗、磨剪子、戗菜刀,补破锅漏水缸的民间手艺人,他们挑着担子颤悠悠的,边走边吆喝:"磨剪子唻戗菜刀"、"锔锅,锔碗锔大缸!" 这情景早已远离啦。</p> 28、踩影子 <p class="ql-block"><b>  </b>童年,踩影子,他跑,我追他的影子,他会拼命的躲开跑掉,我一直转圈追,追得我晕,踩上影子,交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p> 29、搭马架 <p class="ql-block"><b>  </b>童年,还有个游戏叫做搭马架子。这是男孩子们玩得最嗨的游戏,一个人从后面抱住一个人,被抱的人把两只脚搭在另一个人的两个肩膀上,由他抱紧了,再挺直了腰,三个人就成为一辆战车。还有一种就是两个人拉着手 ,一个人坐在这两只手上,也是一辆战车,冲击对方,两个战车相互冲击,多半是一双脚和另一双脚相撞。这种游戏玩起来很凶,常常会被撞翻,那时候在街面上玩,常常深更半夜我们才会散尽。</p> 30、煽啪唧 <p class="ql-block"><b>  </b>童年,煽啪唧和打宝(拍纸牌)是有区别的,前者是用啪唧煽啪唧,后者是用手拍纸牌,煽啪唧就是把啪唧放在地上,图案冲下,谁把"啪唧"有图案的那一面"煽"过来谁就赢了,那张被"煽"过来的"啪唧"就属于谁了。</p><p class="ql-block"> 当年,大小商店都有卖"啪唧"画片的,一张"啪唧"画片纸,也要一、二毛钱,能剪出二、三十张"啪唧",那时候虽然穷也有穷办法,还有不用花钱的自制啪唧,用厚纸叠成三角状或正方形状的啪唧。</p> 31、编花 <p class="ql-block"><b>  </b>童年,姑娘家最喜欢编花篮了。编花篮最好是四个人参加。A曲弯向后抬起一条腿,把脚架在B的手上。C也如势抬起一条腿,将脚架在A的膝弯处。D则将脚架在C的膝弯处,B再将自己的脚腕架在D的膝弯处。并将手擎的A的脚小心架到自己的膝弯上,然后将各自的右手搭在前一人的右肩上,左手则叉在自己腰间,如此 一个错落有致的花篮就编好了。</p> 32、堆雪人 <p class="ql-block"><b>  </b>童年,最喜欢下雪天到户外堆雪人,还记得那时的欢乐时光吗?还拥有那时的天真和浪漫,稚嫩和纯洁的玩心吗?让我们回到童年,感受有雪的日子的无限快乐和从容吧。</p> 33、放小鞭 <p class="ql-block"><b>  </b>童年,盼过年,过年可以放小鞭。放鞭时都拆开放,要不一下放完就没的玩了,有时候把鞭炮放到盒子或什么东西下面,一响鞭上面的东西就被炸飞了,有时候也会把几个小鞭的捻儿拧到一起放,一些鞭会同时爆响 增加爆炸能量,成挂的鞭炮放完后,还要去拾翻一下,找到那些哑火的,再把他撅断了放呲花……,用于点燃小鞭的"点火器",有鞋带或绳子、香,还有偷爸爸的香烟作为"点火器",很多男士很早就学会了吸烟,和过年时偷爸爸的烟放小鞭有很大关系,放小鞭,太多的快乐记忆。</p> 34、糖葫芦串 <p class="ql-block"><b>  </b>童年,一串冰糖葫芦,那甜与酸永远回味不完,每当听到卖糖葫芦的吆喝声,都会引得院里小孩子跑出家门,围绕着插满糖葫芦草架子,眼馋那红彤彤的冰糖葫芦串。</p> 35、吹泡泡 <p class="ql-block"><b>  </b>童年,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水,搅拌搅拌,使它溶化,然后用一支竹笔的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起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p> 36、爆米花 <p class="ql-block"><b>  </b>童年,一个黑乎乎的锅放在火上,一个人轻轻地摇动着手柄,旁边排着队,不一会儿就听"咚"的一声巨响,如炸雷一般,米被爆开成为"爆米花",爆米花的米有玉米粒,大碴子粒、高粱米粒和大米粒,这种传统的爆米花,常常能够勾起儿时美好的回忆。</p> 37、冰棍儿 <p class="ql-block">  童年,冰棍3、5分钱一根,冰多的3分,奶多的5分。记忆中,大院外的十字路口的电线杆子下,一个老奶奶每天都推着木制轱辘车,来到路口电线杆子下,坐在一高腿木制板凳上"上班",轱辘车载有个小木箱,装着好多大口老式暖水瓶,暖水瓶里装的是冰棍,经常拿着攒下的零钱买根冰棍,那时,冰棍冰多奶少,但能吃出童年的味道,可惜再也无法拥有当时那种单纯简单的快乐了。</p> 38、耍自行车 <p class="ql-block"><b>  </b>童年,自行车是现在的家里的汽车,大家骑着自行车玩耍。垮裆骑、撒把骑、站在座位上骑……,三三两两,你追我赶,在大马路上撒了欢儿地"狂飙"。</p> 39、露天电影 <p class="ql-block"><b>  </b>童年,我们没有电视电脑和WiFi,但有最喜欢的露天电影。放露天电影的时候 ,基本上都是重大节日,五一呀,十一呀什么的,场面十分喜庆 ,现在是找不回那个感觉啰,电影开始放的时候,附近的墙头、树上全是人。我们都自己带着小板凳去,露天电影最好玩的是银幕两面都能看。</p> 40、年夜饭 <p class="ql-block"><b>  </b>童年,关于年味的回忆总是美好的,不管是压在枕头下的压岁钱,还是那此起彼伏的鞭炮声,记忆中的年味当然更离不开那顿年夜饭,全家老少围坐一起,吃着一年里最好吃的一顿饭,幸福而快乐着呢。</p> 41、结伴上学 <p class="ql-block"><b>  </b>童年 ,睡得早 ,听得到鸡打鸣, 听到的时候天就亮了, 早饭也做好了,匆匆吃完, 我们就上这个院、那个院找同学一块去学校上学,上学、放学的路上一起嬉闹,非常快活,没有家长接送过。</p> 42、捉迷藏 <p class="ql-block"><b>  </b>捉迷藏也是我们儿时常玩的一个游戏,两个人可以玩,多个人也可以玩。多人的玩法是:首先划定一个区域范围,大家分成两队,由选出的队长经过猜拳或一定规则之后,选定哪一队人先蒙上眼睛或背着大家大声数数,而另一队人必须在数数结束时找到一个地方躲藏,数数结束后开始找躲藏的人,在事先规定的时间内找到所有躲藏者,两队交换角色。找人者每当发现目标时都会大声的通告:“某某人被我找到了!”有时也会有人用诈语:“谁谁我看到你了,出来吧!”哄骗对方自己暴露目标。捉迷藏叫嚷与欢笑声一片。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找到所有人,下一轮角色不变,游戏继续。捉迷藏游戏伴随着我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给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留下了快乐的回忆。</p> <h3><b>快乐童年</b></h3> <h3>  童年,总是和游戏联系在一起,谈起儿时各种喜欢的游戏,总有说不完的快乐,无尽的回忆,那时,是我们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虽然我们什么都没有,但我们不觉得苦,我们记住的只有快乐和思恋着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h3> <p class="ql-block"><b>  金色的童年是快乐的,回忆金色童年是兴奋的。童年像一条船,装满了糖果,装满了玩具,装满了欢笑,也装满了快乐。童年像一个五彩斑斓的梦,使人留恋,使人向往。童年生活中发生的一件件趣事常常把我们带入美好的回忆里。</b></p><p class="ql-block"><b> 童年的美好时刻使我们无法忘怀,我们一定会好好丰富我们的童年,让童年的相册,一张接一张,开启我们美好的人生。</b></p><p class="ql-block"><b> 那个年代的顺口溜:</b></p><p class="ql-block"> 老师老师您别生气,</p><p class="ql-block"> 您的学生有志气。</p><p class="ql-block"> 跳皮筋,打沙包,</p><p class="ql-block"> 头顶一定出大包。</p><p class="ql-block"> 飞机房,打雪仗,</p><p class="ql-block"> 打着打着变打仗。</p><p class="ql-block"> 弹溜溜,打啪叽,</p><p class="ql-block"> 半夜三更砸玻璃。</p><p class="ql-block"><b> </b>滚铁环、放风筝、捏泥人、滑冰爬犁、翻花绳、老鹰抓小鸡、斗蟋蟀、抽陀螺、跳房子、抓骨拐、扔沙包、踢毽子、拍洋画、打弹珠、跳皮筋、打水漂……无数经典的老游戏伴随着我们度过了快乐的童年。<b> </b></p><p class="ql-block"><b> 50、60、70后的伙伴们,还能记得这些游戏吗?再次看到这些图片时候,总能勾起无数的童年记忆,回忆自己小时侯那些快乐时光。不论你现在年龄大与小,每个人都有一段属于自己的童年记忆,当我们再次眷顾这些事情时候,却只能是回忆与幻想。</b></p><p class="ql-block"><b> 童年,是人生旅途中最绚丽多彩的一段生活。幼稚的心灵像一叶纯洁无暇的白帆在浩瀚的大海上冲浪,引发了一件又一件的童年趣事,然而,随着岁月长河的洗刷,许许多多的事情已经淡忘……</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