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小桥流水人家。“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给我们描绘了一个令人迷醉的江南水乡之梦。苏州是一座清丽婉约的小城,四处可见小桥、流水、人家。人家临水而居,水上有着千姿百态的小石桥。那些石板桥、石拱桥大多构思精巧,形态各异,新颖别致,周庄的双桥古朴简洁,吴门桥高雅秀丽,江村桥如长虹卧波,宝带桥似柔软玉带……它们和岸边的那些树木花草相互映衬着倒映在水中,成为苏州最具特色的一景。</h3><h3> 苏州的园林。当年李白登上黄鹤楼,极目远眺,但见碧空浩渺,白云悠悠,无限风光,尽在眼底,不禁心旷神怡,感慨万千,但看到崔颢的题诗,说了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中学时读了叶圣陶先生的大作《苏州园林》,便对苏州的园林充满了无尽的向往,走进苏州园林,你就走进了一幅画卷,不论在哪个角度,哪个方位,你的眼前都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可谓是没有一处不用心,没有一处不尽美。“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我想,叶先生的这句话已经足够了。</h3> <h3> 拙政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据说当年文徵明设计拙政园时,在园内曾设计过一座塔,后来由于园主王献臣经费拮据,没能建成。文徵明于是在园的一角增添了一道回廊、几丛奇花,经过巧妙掩映,使人来此无不恍然觉得报恩寺中的北塔就在拙政园。文徵明这种园外借景的手法实在匠心独运、高明过人,而塔、园浑为一体,相得益彰,更加吸引了四方游客。怪不得古人要欣然诗赞曰:“巍然一塔逼云寒,绝顶登临眼界宽。浅谈湖山归杖底,参差楼阁出林端。”</h3> <h3>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很多人都吟咏过这首诗,都会从诗中记住了寒山寺的名字,正是唐人张继的这首诗,千百年穿越历史风霜,使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亘古回荡,引无数人心仪神往、魂牵梦绕,寒山寺因之而声名远扬。</h3> <h3>“盘门三景”是雄踞苏州西南的“盘门”水陆城门、横跨运河的“吴门桥”、临流照影的“瑞光寺塔”,由滔滔大运河把三景连结在一起,成为苏州古城的名胜区。“盘门”水陆城门并峙气势雄伟。陆城门分内外两重,内外两道城垣构成迷长约20米的方形瓮城。“吴门桥”傍近“盘门”,始建于北宋。“瑞光寺塔”始为三国时代吴国赤乌十年(公元247年)孙权在“普济禅院”内所建造。</h3> <h3>水陆城门</h3> <h3>吴门桥</h3> <h3>瑞光寺塔</h3> <h3>这张是随手拍的</h3> <h3>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为元代园林的代表。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内假山遍布,长廊环绕,楼台隐现,曲径通幽,有迷阵一般的感觉。狮子林中最值得欣赏的就是假山,这里的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中堆山最曲折,最复杂的实例之一。元末明初建园时,搜集了大量北宋“花石纲”的遗物,经过叠石名家的精妙构思,假山群气势磅礴,以“适、漏、瘦、皱”的太湖石堆叠的假山,玲珑俊秀,洞壑盘旋。像一座曲折迷离的大迷宫。假山上有石峰和石笋,石缝间长着古树和松柏。石笋上悬葛垂萝,富有野趣。我们沿着曲径磴道上下于岭、峰、谷、坳之间,时而穿洞,时而过桥,高高下下,左绕右拐,来回往复,奥妙无穷。</h3> <h3> 观前街,一片很现代化的街区,并没有世人所言那般热闹,但能找到很多特色食物和小物件。</h3> <h3> 平江路,深藏在老城里的一段颇具江南特色的街区,青石板铺就的道路有些狭窄,路旁是静静流淌的溪水以及横架在河面的古朴小桥。再加上伫立在其间的房屋皆是墨瓦和白墙的外表,让这里充满浪漫和温柔气息。而夜色到来,灯火朦胧里的它则会显得愈加神秘,尤其是空气里时不时飘来一股诱人的食物香气,更吸引得游人对它向往不已。《都挺好》曾在这里拍摄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