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泰宁

雨落忘川

<h3> 图/文 寒梅</h3> <h3>  前不久,我和廖先生攀登了武夷山的天游峰,观望了崖壁上的大红袍、水帘洞;还去参观了永定土楼。这次,我们在小女的安排、引领下走进了福建泰宁。</h3> <h3>  泰宁是一座隐于喧嚣红尘的化外之都。步入古城,古街、古巷、古井、古宅随处可见,是我国江南地区保存最完好的明代民居建筑群。一碗擂茶,一曲梅林戏,泰和祥宁的古城生活令人神往。</h3> <h3>  由于这次在泰宁的旅程较短暂,我们仅选择了“尚书第”、“上清溪”、“明清园”三个主要景区观光游览。</h3> <h3>  尚书第是泰宁古城的核心所在,青砖黑瓦,静静矗立着,向过往的人们诉说着这座山城的历史。</h3> <h3> 尚书第又叫“五福堂”,是明代天启年间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府第。这是一座典型的泰宁传统“三厅九栋”建筑,占地面积为54OO平方米,十分大气开阔。</h3> <h3>  步入这座深宅大院,仿佛时间倒转400年。当年李春烨官运一路亨通,身在京城却念念不忘家乡,早早为退隐做好打算,建此豪宅伺奉老母,安享晚年。整座建筑由五栋主体建筑和甬道、仪仗厅、书院、辅房、马房、后花园等部分组成。沿着一条南北走向的宽大甬道,排列着坐西朝东的六栋廊院,走进一栋栋独立的主体院落,想象当年这户声名显赫的人家在此生话的一幕幕场景。然而岁月终将洗去繁华,砖墙上斑驳的水印、梁柱上脱落的油漆,显现出一种沧桑之美。每栋三进式,用封火墙相隔,有廊门和避弄相通,空间利用合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各个厅堂的匾额背后都藏着一段生动的故事,在尚书第,你随时都会发出由衷的赞叹!……</h3> <h3> 上清溪,它静静地藏在闽西北的深山之中。我们乘坐竹筏随溪流缓缓前行,艄公一边撑船,一边诙谐生动地跟乘客讲解沿途的景致:“鲤鱼跳龙门”、“金钟长鸣”、“五老看仙”、“孔雀开屏”、“海巿蜃楼”、“阳光三叠”……山石峭壁、沟壑洞穴有了自己的名字便瞬时“活”了起来,仿佛在与你交谈。在经过最后一处峡谷时,艄公用富有磁性的男中音给乘客唱起了客家山歌……眼前是奇幻的山谷、崖壁,耳畔是溪水潺潺、鸟语蝉鸣,经过千回百转,不知不觉间到达终点。</h3> <h3>  若不是来到泰宁,恐怕真不知道还有这样如梦般扑朔迷离,如诗般隽永凝练,如画般宁静幽远的溪流。上清溪的竹筏漂流,没有皮艇漂流那种激流勇进的惊心动魄,却也不似泛舟湖面那种平淡。九十九曲,八十八滩,六十六湾,真可谓:“转一景如闭一户,想一景如翻一梦,会一景如绎一封,复一景如逢一故人”。</h3> <h3>  明清园是一家大规模的收藏,展示全国各地明清时期各流派古建筑以及珍贵木雕艺术珍品的民间博物馆。</h3> <h3>  踏入明清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富丽堂皇的徽派建筑一一司马府第。这栋建筑所有的木结构都用鎏金装饰,工艺精湛。内设享厅及畅音台,内部可见多位书法大家的墨宝,集书法、戏曲、文学三大艺术殿堂于一体,是罕见的清代徽派建筑典范;另一栋建于光绪年间的德馨书屋,内有光绪帝亲题御匾“斯文在玆”,表达了对儒学创始人孔子的崇敬;耕读堂是福州一米商祠堂兼书院,属抢救性文物。在另外几个宽大的展厅中,陈列了体量庞大的珍稀木料古典家具:有长达十几米的照壁,也有巧夺天工的木雕;有几人高的金丝楠木衣柜,也有象征“连升三级”的拔步床……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金丝楠木雕的五百罗汉图,场面宏大,场景丰富,巧夺天工,此时只能用四个字形容一一叹为观止!</h3> <h3>  明清园内的徽派建筑、古典家具、名家书画……无不让人震惊! </h3> <h3>  旅游,就是“生活在别处”,去某个心仪的地方,享受不一样的生活,不仅仅是观光风景,品尝一道美食,甚至连晒太阳、发呆、看书、喝茶,也是一种惬意享受。福建泰宁,也许是下一站你最愿意让脚步和心灵驻足的地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