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之路——初见 [郸城一高Day 1]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8月3号我校九大学科老师在左主任和于主任的带领下来到高考奇迹之一的郸城县第一中学开始了我们的求学取经之路!</h3></font></h3> <p style="text-align: right;"></h3><ul><li>老师们认真学习各专家对教材及高考方向独到见解以及前沿的思想理论!</li></ul> <p style="text-align: center;"></h3><ul><li>夜幕降临,老师们及时总结今天的所学,展开积极的讨论,阐明自己观点!<br></li></ul> <h3>语文:一、重点落实语文的常规阅读,明确教师不是阅读的监督者,而是阅读的陪伴者。在阅读教学中,明确作品具体的阅读要求,规划学生阅读时间,在课内为学生的课外名著阅读搭台。二、认真研读北京卷,作文教学避免程式化。高三作文落实核心素养要求,联系政史地综合强化。坚持微作文练笔坚持进行。三、关注学生思维能力训练,能力训练要及早进行,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有规划落实18个学习任务群。以审高考真题为切入点,理解高考真题里的潜要求,训练学生思辨能力、逻辑能力、论证能力,讲练结合,关注学习效果。</h3> <h3>数学:深圳教育科学院魏显峰老师从2019年数学全国卷解析、命题新举措、2020年高考复习备考建议、浅谈压轴题的一些破解之道四个方面展开。<br></h3><h3> 聆听之后认识到高考数学命题已全面落实了立德树人的任务,突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鉴于此,在高考一轮备考中我们要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平时的教学中,利用好教材,认真研究教材中的例题习题。加大研究高考真题的力度,准确把握考试大纲等文件精神,精选高质量的模拟试题,讲基本概念,公式,定理,讲数学问题的本质,讲考试的重点难点考点,讲数学思想方法,讲数学技能技巧的复习,讲解题策略。</h3> <h3>英语:郸城一高巴灵芝老师从语音、词汇、语法、阅读、写作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h3><h3>语音词汇教学 </h3><h3>1.注重语音教学在词汇教学中的作用,逐层推进,层层深入。</h3><h3>2.词汇教学多样化多元化,注重词汇在名篇中的运用。</h3><h3>3.按六要素整合词汇,注重词汇的语境牵引。</h3><h3>4.落实记忆词汇必不可少。严抓词汇基础。</h3><h3>语法阅读教学</h3><h3>1.注重语境中的运用。语法要注重三维动态,着重强调形式、作用、和意义。</h3><h3>2.找语篇中存在的句子,让学生感知。</h3><h3>3.阅读关注语篇,注重问题设置,要有层次。</h3><h3>写作</h3><h3> 1.注重范文积累。范文中重复出现的语法要掌握。</h3><h3>2.高一高二夯实词汇和语法为高三做好基础。</h3><h3>3.注重学生的英语书写。</h3><h3>注重五年真题的研究。要做到一遍做、二遍读、三遍提炼美句词汇。</h3> <h3>化学:1.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化学学科为例,信息获取与加工能力,证据推断能力,模型构建与知识能力,实验操作与探究能力。这是我们今后应该重点突破的方向。</h3><h3>2.基于核心素养的高考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应用学过的知识来预测实验现象,然后设计并选择最佳实验方案,进而动手实验,验证预测,接下来分析讨论实验现象差异的原因并用学过的知识进行解释,最终得到正确的实验结果。</h3><h3>3.在高考备考一轮复习中,通过学科体系知识体系的知识整合,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升能力后,通过强化训练,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能力。最后及时反馈和校正,消弥知识盲点和能力缺陷,达到反馈校正的目的,从而快速提升成绩。</h3> <h3>生物:重点解析高考试题</h3><h3>一、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一点四面”。</h3><h3>  试题非常新颖,既传承了近几年高考题的基本特点,又体现了教育部的有关文件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深化“一点四面”的考查,并特别重视“一点四面”中提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的考查。</h3><h3>二、突出理性思维和实验探究。</h3><h3>  “理性思维”和“实验探究”是当今高中生物学科新课程改革中重新提出的重要核心素养,今年高考试题中充分突出了这二方面的考查。</h3><h3>三、试题难度略有提升,可能存在重点中学满意普通中学不满意现象。由于这套题对创新能力考查的意向非常明确,所以,对好学生来说是好题,对机械性“刷题”的学生来说是打击,体现了较强的选拔性。</h3> <h3>政治: 西安交大附属中学张康军老师以《基础于核心素养的政治教学与高考备考建议》为题,强调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要把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贯穿到教学中,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真实情景,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活动设计,把我们的讲堂变成学堂。让学生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由学生来进行时政评析,通过关注时政,聚焦热点,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能助力高考!强调做主观题时首先一定要审题,其次要带着设问去找材料的关键词,最后要联系材料的关键词去对接教材的知识点来组织答案。</h3> <h3>历史:</h3><h3>一、邹老师强调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具体表现在:1.“四个自信”2为社会主义培优人才3站稳意识形态阵地。</h3><h3>二“怎么为评价而教”</h3><h3>邹老师讲到命题的两个关键是:立意和核心素养。</h3><h3>1.基于历史认识的试题立意,评价学生学科素养的达成度。</h3><h3>2.基于主干知识的变式设计,评价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度。</h3><h3>指导老师下一步教学从以下方面:1研究课程内容,将知识结构化2突破程式化认识,整合多角化认识3研究学科素养,学习深度化4研究学生思维,指导精准化。她认为:“历史是国之重器,历史教育要有情怀”;“历史学的本质是求真”;“历史课能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方面承担重任,因此历史课应该建构正确的历史知识,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另外,邹樱老师又用自己具体的历史教学课例和案例生动地向在座老师阐明历史学科应该“怎么教”?她认为:历史科教学要理解课标,确立心存高远的教育目标;要有具体明确的主题。</h3> <h3>地理:</h3><h3>首先,教师要熟知地理学科考查的四项能力和“一核四层四翼”是什么,明确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要牢记于心。其中“一核”回答的是为什么考: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领教学;“四层”回答了考什么,即考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翼”回答了怎么考,即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h3><h3>其次,在平常备考复习中有意识地渗透四项能力的培养和明确每章每节内容考查的必备知识和可能渗透的关键能力,如讲题中可举例说明,告诉学生如何审题干、如何审图文材料去最大限度地获取与解读信息的方法,并让学生交流与讨论解题心得,来提高学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描述与阐析地理事物等四项地理学科能力,并通过让学生画概念图的形式,归纳章节内容,构建地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落实综合性等核心素养。</h3>

学生

教学

素养

高考

知识

词汇

能力

学科

立德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