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文字: 江山(占荣)</p><p>图片 :网络 </p><p> 很长时间一直想通读《资治通鉴》,但难下决心,第一恐其难,惧文言文的艰涩;第二恐其长,三百多万字,皆古文,工程浩瀚,可想而知,几次曾有阅读的冲动,但面对二十本厚厚的原著和艰涩的文字,又望而却步。退休后压力骤减,时间充裕,总觉的应找点事去做,但又不愿受制于人,于是就读点书籍,主要是文学、历史类,由浅入深,由短至长,由易而难,又读了几本文言小说,之后注意力便转向《资治通鉴》,想乘身体尚可,完成夙愿。在排除了各种干扰之后,终于鼓足勇气,于去年底捧起这部历史巨著。</p> <h3> 起初难入角色,犹如雾里看花,水中观月,继续坚持,则渐入佳境。司马光优美的文字、渊博的知识、顽强的毅力和书中丰富的内容及动人的情节,时时鼓励着我;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朝代更替、宫廷斗争、诸侯争霸,所引发的血腥场面,常让人惊心动魄。虽已暮年,本该颐养天年,但此书让我爱不释手,还常宵衣旰食,历时八个月,终于完成了任务,通读了经典之作《资治通鉴》。</h3> <h3>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总其大成,刘恕、刘攽、范祖禹等三人协修,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历时十九年。书成之后,六十六岁的司马光已经是“骸骨癯瘁,目视昏近,齿牙无几,神识衰耗”的病态老人,两年后便与世长辞,可见司马光是用毕生精力和心血完成这部旷世之作。</h3> <h3> 《资治通鉴》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总计三百多万字,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十国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是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与司马迁的纪传体通史——《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亦称史学双璧。</h3> <h3> 《资治通鉴》 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和老道的政治经验,全面总结了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规律和经验,250个皇帝的治国经验与教训 ,是历代皇帝与太子必读书籍,毛泽东曾经十七遍阅读此书,故有“帝王教科书”之称。它的内容以军事、政治、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的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政策描述,来警示后人。</h3> <h3> 合书深思,思绪万千,几分劳动,几分收获。 现将收获总结如下:</h3> <h3> 上有明君,下有直臣;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忠臣以社稷为重,奸臣以君王为重;明者无不见,圣者无不闻;物不极则不返,恶不极则不亡;世事有成必有败,为人有兴必有衰;家贫思贤妻,国乱思良臣;强梁者不得其死,好胜者必遇其敌;面之不饰,愚者谓之丑;心之不饰,贤者谓之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佼佼者易污,尧尧者易折,至刚至公,不可长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