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军31师91团1营1连战友聚会(二、参观柯渡、重回部队)(2019.6.30~7.2)

念八

<h3>2019年6月30日下午,战友们到柯渡“红军长征纪念馆”进行了参观,接受了一次红军长征精神的深刻教育,又一次认识到只有毛泽东思想能够救中国的道理,再一次感受到新中国建立的来之不易。</h3> <h3>重访第二故乡<br>追忆军营生活<br><br>7月1日战友们从昆明安宁市驱车近300公里,来到了阔别多年的原1连宾川县炼洞驻地,面对昔日熟悉的荒坡、小路、营地,战友们在发自内心的呼唤:</h3> <h3>当年的连队驻地</h3> <h3>如今的连队遗址</h3> <h3>我来了,我年轻时代的生活、工作、训练、战斗过的军营;<br><br>我来了,我走向人生辉煌起步的摇篮;</h3> <h3>我来了,我、我们曾经摸爬滚打、刻苦训练的地方;<br><br>我来了,我、我们一生中最最难以忘怀的第二故乡……</h3> <h3>虽然经过40多年的变迁,老营房已经不在,但营房周围地形地貌依然未变,老连队的训练场地、营盘哨位、鱼塘菜地等等依然隐约可见。</h3> <h3>战友们似乎仍感觉到那训练场上整齐的脚步声,那射击场上的枪弹声,那“三五枪”“三五弹”热闹非凡的乒乓声,那短促有力的紧急集合哨子声,仍在耳边蹭蹭作响!</h3> <h3>战友们依稀看到那超越障碍时飞越的身影,那单兵战术时闪展腾挪的身姿,那五公里武装越野不断流淌的汗水,那拼刺杀时不服输的劲头。</h3> <h3>战友们清楚地记得,连队鱼塘的开挖过程,炼洞河堤坝的修筑过程,各个班菜地的苦心经营,出外砍柴的弯曲路径。</h3> <h3>战友们争先恐后地指出,这是连队去往团部小道,那是营的集合场;这是当年营部的位置,那是2连的方位;这是一炮连的营房位置,再往前是当年我们新兵连的房子……<br>还记得,<br>还记起,<br>还想起,<br>还想到,</h3> <h3>来自祖国各地的老战友们,南腔北调地讲着各自的方言,热闹非凡的寻找着各自年轻时在部队驻地生活、学习、训练、工作时的影子,表达着对第二故乡的亲情与热爱!</h3> <h3>在这片热土里,老战友们有聊不完的话题,扯不完的闲嗑,摆不完的龙门阵……</h3> <h3>7月2日上午,战友们来到原91团1连改编后的合成31旅1营坦克1连驻地参观,老战友们通过列队,以整齐的步伐进入部队营区,“一二三四”的呼号声震响了营区、响彻大理古城的天空。</h3> <h3>在部队营地,老兵们受到了合成1营营长秦鹏忠、教导员刘晓㬢和营部官兵等的热情欢迎,“真诚欢迎老首长、老战友前来传经送宝,为我们正在进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增添了丰富而生动的素材”。<br>他们认识到位,理解准确。为此,他们周密计划,热情周到,提前派出调整哨,引导搭载老战友们的车辆进入营区,并派出3营副教导员前来接洽、对接。</h3> <h3>战友们在引导下参观了原91团(装甲团)团史馆,又一次感受团队的光荣而辉煌的历史。</h3> <h3>一连于1965年春节在贵州安顺北兵营的集体合影。<br>贾营长在绵旗背后,贾营长左侧第二个是曹荣兴指导员。</h3> <h3>巧合的是,前来参观的战友中有5人(郑元宁、胡志明、吕登高、夏勇、张秦洞)的照片荣幸地上了墙,为团队的光辉添了彩。战友们发出赞叹,并纷纷合影留念。</h3> <h3>战友们参观了坦克1连荣誉室和营房装备,对1连光荣历史的情况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指导,对错漏给予了认真的校正,提出了相关意见和建议。</h3> <h3>光荣的1连连史,记载着几代军人的风与火的战斗历程与荣誉,承担着一次又一次1连新老军人历史对接重任。</h3> <h3>当事人的现场说法,采信度大为增强,为进一步完善连史作出了贡献。从连队列编装备中看到了我军现代化建设的快步发展与力量。</h3> <h3>原来的连队领导和从1连走出来的将军、专家学者,代表战友们在1连荣誉室的留言薄上签字留言,寄托了战友们对1连的情感和希冀。</h3> <h3>老战友们的亲临参观,从进入营房到惜别营房,一次次敬礼、握手与合影留念,都以军人的名誉,紧紧地把几代新老军人的雄姿与情感衔接到了新时代的空间里,镶嵌在连队的光荣连史中。</h3> <h3>指导:宋德光、郑元宁、胡志明<br><br>撰稿:杨彰成<br><br>制作:张秦洞<br><br>2019.8.1</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