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非洲是多彩多姿的,又是多灾多难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辽阔的非洲大陆上,那苍茫的热带草原,那奇特的原始雨林,那秀丽的海滨风光,那奔放而激越的民族歌舞,以及那一件件凝结着人们劳动和智慧的文明成果....难道不是一幅“多彩多姿”的画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在长达四百多年的岁月中,西方殖民主义者对非洲人民的血腥统治,数千万“黑奴”被从非洲武装贩运到异国他乡,干旱、洪水、蝗虫、饥馑和瘟疫在非洲大地上此起彼伏,某些非洲国家和地区至今未能摆脱战乱和贫困....这难道不是一部“多灾多难”的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曾被称为非洲“水塔”的埃塞俄比亚扼守着青尼罗河的源头,这是由源头塔纳湖鱼贯而泻的急流在这里形成的瀑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我在飞机上拍摄的富饶美丽的尼罗河,它从埃塞俄比亚高原发源,流经非洲10个国家,全长6670公里,最后注入地中海。尼罗河流域面积达290万平方公里,是沿岸各国人民生产和生活的宝贵水源,哺育大约2.5亿人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肯尼亚境内的那库鲁湖区栖息着400多种约200多万只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世界少有的火烈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就是横贯非洲的东非大裂谷。在我没有见到大裂谷之前,原以为那里是一条狭长、陡峭险峻的深渊,当我置身在裂谷之处,展现在眼前的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据人们介绍,到肯尼亚不看东非大裂谷就像到北京不看万里长城——终生遗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是马塞族人。他们的外观装束特点很鲜明,男人披“束卡”,也就是红底黑条或大红色的两块布,一块遮羞,一块斜披在一边肩膀上。妇女身穿“坎噶”,颈上套一个大圆披肩,头顶戴一圈白色珠饰。耳朵眼很大,有的大耳垂肩,一只手指可以穿过耳朵眼。此外,马塞人都随身携带一根圆木棍或标枪,据说是用于防身和赶牛用的。由于长期形成的习惯,进城逛街也不离身。据说这是政府特许,其他部族的人没有这样的特权。陪同的同志向我们介绍说,马塞族的祖先是生活在北非尼罗河流域的游牧民族。传说他们是埃塞俄比亚高原上哈米特人的后裔。而今,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马塞族人仍保持自己的传统,过着游牧的生活,他们追随着雨带迁徙。牲畜是马塞人财富及地位的象征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当我乘坐的飞机一进入肯尼亚的上空,首先看到的是一条巍峨起伏的山脉,那便是穿透白云覆盖的非洲第二大高峰——肯尼亚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乌木雕刻和琳琅满目的木雕商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飞机飞过印度洋上空,美丽的非洲东海岸尽收眼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奔放而激越的民族歌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在埃塞俄比亚巴赫达市的农村,到处是泥泞的道路和低矮的茅屋,我特意看了看,几乎找不到一个穿鞋的人。满街是乞讨者,他们能得到一元埃币(相当一元人民币)就兴高采烈,据说可以过上一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被非洲人民誉为“自由之路”的坦赞铁路是中国最大的援非工程。为修建铁路而牺牲的中国烈士们长眠于异国他乡。看着这一座座墓碑和镌刻在碑上的一个个名字,我默默地鞠了三个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以上三张照片我是在同一个地点用不同的角度拍摄的,为的是让大家能更清楚地看到画面上的细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这曾经是欧洲殖民主义者从东非向美洲、印度和某些东方国家贩卖“黑奴”的转运站。黑奴到达沿海后,先是被挑选,选中后,黑奴被成串地用铁链子串起来,链子的一头用铁锁锁在这些铁柱子上,等待欧美奴隶贩子选购。买卖双方拍板成交后,奴隶贩子就用烧红的烙铁在黑奴的臂上和胸前打上带有公司纹章的烙印,等待装船运往目的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参观了奴隶市场后,我在利文斯顿博物馆附近一座古老的城堡遗址旁停了下来。据说这座城堡是当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后专门为奴隶贩子们修建的寝室。城堡是由又高又大的石块砌成的。如今,它已被牢牢地钉在历史的罪恶柱上了。</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60年岁月流逝,世事沧桑。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中非友好关系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中国和非洲是患难与共、情深意重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愿中非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源远流长。</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朋友们,以上这几组照片是我在行旅匆匆中拍摄的,它也不可能使您全面了解非洲,看了以后如果还能给您留下一点点印象,我就很知足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