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赋 -----记梦

腹中诗书身外酒

序:年初就打算着阳历八月十九日左右,组织今年初中入学三十周年聚会的事情。很多同学真的是从毕业后就一直没见过,所以我认为这次聚会很有必要。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在已经八月了,聚会却是要推迟到至少国庆节以后了。很是遗憾。或许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前几天夜里梦到了现在我们已经举行了聚会。梦里景色很好、地点也很好、过程也很好,只是最后离别的时候突然醒了。醒来梦中的事情变得非常模糊,心中感慨。感念梦中的情景,写下这篇短文,期待着将来的聚会,希望每一个同学都能来。原秋兴赋是西晋潘岳写的,极为喜欢,借来用一下,“秋兴”在此作秋天聚会很高兴的意思。 <p>&nbsp; &nbsp; 大火〔1〕流,凉风历,炎夏乍过;薄露凝,微霜结,金秋初临。积雨收霖,浓淡霏拂〔2〕,望轻云之高邈;绕白纡青〔3〕,徘徊徙倚〔4〕,瞻长天之无垠。槿桂炫彩,造化写以丹青;蛐蜩叠鸣,自然奏以箫琴。</p><p>&nbsp; &nbsp;</p><p>注:〔1〕大火:星名,即心宿二。大火流,即西落,意味着秋天到来。《西游记》第二二回:"光阴迅速,历夏经秋,见了些寒蝉鸣败柳,大火向西流。"<br>〔2〕浓淡霏拂:浓淡不同的云气氤氲飘拂。<br>〔3〕绕白纡青:白雾青烟缭绕升腾。<br>〔4〕徘徊徙倚:徘徊流连不知所去。<br></p><p><br></p><p>译文:大火星西去,凉风历历,炎热的夏天刚刚过去;稀薄的露水凝结和轻微的白霜凝结,金秋刚刚到来。下了很长时间的雨停了,浓淡不同的云气氤氲飘拂,轻轻的云彩又高又远;白雾青烟缭绕升腾,徘徊流连不知所去,一眼望去天空广袤无垠。木槿花和桂花都炫耀着鲜艳的色彩,大自然画出这么好的图画;蟋蟀(蛐)和蝉(蜩)的叫声此起彼伏,大自然奏出这么好听的音乐。</p> <p></p><p>&nbsp; &nbsp; 志学〔5〕而别,校园桑叶〔6〕正青;不惑〔7〕方归,农家榴实初黄。前效王子猷夜访〔8〕,恨无轻舟;今仿张维城〔9〕雪遇,幸有明堂。久别重逢,互诉衷肠;执手相顾,喜带泪行。锦衣并芙蕖以斗艳,长歌齐鸿鹄而偕翔。女音清丽,袅莺燕鸾凤之婉转;男声刚健,鸣刀枪剑戟之铿锵。</p><p><br></p><p>注:〔5〕志学:为男子15岁。出自《论语·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p>〔6〕校园桑叶:卫东中学操场西南角的几棵桑树,树下有三四个乒乓球台,不知现在桑树和乒乓球台还有没有。<br>〔7〕不惑:四十岁。<br>〔8〕王子猷夜访:出自《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即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王徽之。原文: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也是“乘兴而行,兴尽而返”这个成语的由来。<br>〔9〕张维城:即张岱。雪遇,见张岱的《湖心雪亭看》。<p></p><p><br></p><p>译文:十五岁的时候(按1977年算的,1992年正好15周岁)我们分别,那时候校园操场上的桑树叶是最绿的时候;四十岁的时候,我们再次相聚,农家的石榴果已经开始长成了。以前,很想像王子猷那样看望同学们,可惜没有好的交通工具;现在,可以像张岱那样,在美景里相聚,而且幸福的是,还有美轮美奂的大厅。久别重逢,互相诉说着心里话;拉着手看着对方,禁不住流下喜悦的眼泪。华丽的衣服可以和正在盛开的荷花媲美,(愉快的)歌声飘到天上,和鸿鹄在一起飞翔。(歌声里)女生声音清丽,像夜莺、燕子、青鸾、凤凰一样婉转,男生声音像刀枪剑戟一样铿锵有力。</p> <p></p><p>春日花发,几多回忆;秋时叶落,更添相思。同窗涌其浓情,今朝重见;华节会此宝地,喜乐何极!群姝迤逦,逞兰荷菊樱之姿态;诸士耸伫,扬松梅竹柏之气概。缓带轻裘,含齐鲁之雅致;龙骧虎步,彰燕赵之慷慨〔10〕。流觞曲水,左右映带〔11〕,若兰亭雅集而无右军悲时之殇;胜友如云,高朋满座〔12〕,似洪都盛会而无朝散伤身之喟。情深意切,陈思王〔13〕未步成诗;良辰美景,文忠公〔14〕不饮已醉。</p><p><br></p><p>注:〔10〕馆陶古代是赵国和齐国的边界,现在是河北和山东的边界,河北称燕赵,山东称齐鲁。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是最富的诸侯国,鲁国是学风最盛的诸侯国,故称其雅致。赵国的军事力量仅次于秦国,燕国以荆轲为首的刺客而闻名,故称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p>〔11〕流觞曲水,左右映带:出自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王羲之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所以后世称其为王右军。<br>〔12〕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乾封元年(666年),王勃(当时约十六岁)通过李常伯上《宸游东岳颂》一篇,接着应幽素科试及第,授朝散郎,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命官,所以后世称其为王朝散。<br>〔13〕陈思王:即曹植,七步成诗<br>〔14〕文忠公:欧阳修,文忠公是他的谥号,有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p></p><p><br></p><p>译文:春天花开的时候,多少次回忆起初中的时光;秋天叶落的时候,更加怀念同学们。同学们都带着浓浓的感情,今天重新相见;这丰收的季节聚在这美丽的地方,我们是多么的开心!女生们一个挨一个的到来,像鲜花一样各擅胜场;男生们一个挨一个的站着,青松翠柏一样挺拔。既谈吐高雅,包含着齐鲁的雅致;又举止大方,兼具着燕赵的豪迈。(同学们)以 各种方式敬酒,就像兰亭集那样美好,却不会有王羲之对时光流逝的哀伤;宴席如此热闹,像南昌滕王阁那样的盛况,却不会有王勃怀才不遇的感慨。感情如此强烈,曹植不用迈步就能&nbsp; 作诗;景致如此美好,欧阳修不用饮酒就已经醉了。</p> <p>&nbsp; &nbsp; 忆昔初识,如在眼前。腹中千绪,何以尽言?回赐偃师〔15〕,九乡〔16〕聚斯一室;苏张孙庞,卌姓友此三年〔17〕。食卧俱比,无亲缘之昆仲;肝胆相照,未结拜之金兰。子渊靖如〔18〕,因乐道而安贫;昌黎眉山〔19〕,自好学以争前。</p><p><br></p><p>注:〔15〕回,颜回,鲁国人。赐,端木赐 字子贡,卫国人。偃,言偃 字子游,吴国人。师,颛孙师 字子张,陈国人。四人都是孔子的学生。<br>〔16〕九乡:以前馆陶县北部的七个乡镇魏僧寨镇、马头乡、路桥乡、王二厢乡、油寨乡、草厂乡、滩上乡,还有馆陶镇以及山东省的一个乡镇。<br>〔17〕苏,苏秦。张,张仪。庞,庞涓。孙,孙膑。传说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卌:和细一个读音,四十的意思。卌姓:本班同学共八十二人、三十七个姓。<br>〔18〕子渊即颜回,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极富学问。《论语·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靖如即陶潜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br>〔19〕昌黎即韩愈,眉山即苏轼苏东坡,二人皆是所在时代的文坛领袖。<br></p><p><br></p><p>译文:想起初中的时光,仿佛就在眼前。心里那么多的想法,这么能说得完呢!我们来自四面八方,从九个乡镇聚到一个教室里面;我们三十七个姓氏,友爱的共同度过了三年。吃饭睡觉都亲密的在一起,就像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团结互助,就像是没有举行结拜仪式的金兰之交。我们像颜回陶渊明那样,为了学习而根本不在乎当时学校简陋的条件;我们像韩愈苏轼那样,刻苦学习,争着抢着成绩的前几名。</p> <p>&nbsp; &nbsp; 吾等出生,板荡正炽:上结文化革命之终,下启改革开放之始。及至初中,四方聚来;坎坷三载,沧桑时代。入学恰八九暴乱,苏欧巨变倾刻而至;毕业正伟人南巡,华夏腾飞再起大势。然少年懵懂,无三事须入心;赤子上进,唯一声以充耳!〔20〕</p><p>注:板荡:《诗经·大雅》,其中有《板》《荡》两篇,写当时政治黑暗,人民生活贫苦,后来"板荡"便被用来形容天下大乱,局势动荡不安。</p><p>〔20〕此句出自明朝东林党领袖顾宪成在无锡创办东林书院时所撰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三事,即家事国事天下事。一声,即读书声。<br></p><p><br></p><p>译文:我们出生的年月,是社会最动荡的时候:文化大革命正好结束,改革开放正好开始。到了上初中的时候,我们聚在一起相识了。(校园里)虽然只有短短三年,社会上却是沧桑巨变:苏联和东欧剧变、伟人南巡讲话。然而那时候的我们,懵懵懂懂的,不需要为家事国事操心,一心扑在学习上。</p> <p>碧川易逝,红日难系;一朝别离,人生各异。面土背天,夫耘妇绩,其为农也;筹电备油,晨昏以继,其为工也;传道受业,遍植桃李,其为师也;执政为民,夙兴夜寐,其为政也;本小利薄,锱铢以积,其为商也。职虽异其志同,域虽分其心一。贫富困达,唯知足以常乐;俯仰褒贬,但笃行而无愧。人民幸福,我等亦为尽心;国家繁荣,我等也曾奋力。甘为石粒,铸强国之珠峰;愿作滴水,凝富民之瀚海。民以国安,吾命与国家一体;国以民立,国家因吾而更美。</p><p><br></p><p>译文:绿色的流水轻易的就从眼前流走了,红色的太阳我们却无法系住它、让它停下来。一朝别离,就走向了各自的人生轨迹。有的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有的成了电动机、发动机旁边的工人,有的成了传道受业、教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的老师,有的进了行政事业单位,有的成了商人。虽然职业不同,但我们的志向相同;虽然我们身在各地,但我们的心是在一起的。无论贫穷富贵、困窘显达,只要知足一样会快乐;俯仰天地之间,无论别人说我们好还是坏,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就无愧于任何事情。三十年来,国家昌盛、人民富足,也有我们的一份功劳,虽然我们像石粒之于珠穆朗玛峰和水滴之于太平洋一样渺小。我们的命运和国家连在一起,国家也因我们而变得更加美丽!</p> <p></p><p>三十年来,已收港澳,复安疆藏,南海靖平,台澎在望。三军出塞,追扬枚〔21〕赋咏之强汉;万国来朝,胜李杜〔22〕诗赞之盛唐。艰难困苦,三十载惊涛拍岸;玉汝于成,九万里风鹏正扬〔23〕。泱泱乎生兹上国,山河壮丽;浩浩兮逢此治世,既明且昌。</p><p><br></p><p>注:〔21〕扬枚:西汉的文学家扬雄和枚乘。</p>〔22〕李杜:李白和杜甫。<br>〔23〕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会议上的讲话,顺序和个别字有变动。<p></p><p><br></p><p>译文:三十年来,香港和澳门回归了,新疆和西藏也安定下来,南海岛屿收回来了,收复台湾也近在眼前。强大的军事力量,追上了扬雄和枚乘作赋咏颂的西汉;成功的外交政策,国势已经超过了李白和杜甫写诗赞扬的唐朝。过程艰难困苦,每一步都惊险无比;成果丰硕,就像鲲鹏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幸运的生在这个泱泱上国,山河如此多娇;有幸生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进步日新月异。</p> <p></p><p>铜雀〔24〕名台,金谷〔25〕华宴;西园〔26〕曲终,东皋〔27〕人散。人生如寄,岁月其驰〔28〕;黯然销魂,唯别而已〔29〕。樽前三万场〔30〕共饮,已慰今生;佛畔五百年〔31〕独求,还期来世。他日相逢,知是何时?且重身体,多加膳食〔32〕。</p><p><br></p><p>注:〔24〕铜雀:即铜雀台。赤壁之战两年后,曹操在邺城铜雀台曾举行巨大的盛会,曹丕在《又与吴质书》中回忆当时的盛况说:“昔日游处,行则连舆,止则连席,何曾须臾相失。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p>〔25〕金谷:即金谷园。西晋石崇建有一座别墅,因金谷水贯注园中,故名之曰“金谷园”。金谷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而成,郦道元《水经注》谓其:“清泉茂树,众果竹柏,药草蔽翳”,是当时最美的花园。石崇曾在金谷园中召集文人聚会,与当时的文人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结成诗社,史称“金谷二十四友”。他们畅游园林,饮酒赋诗,并将所作结为诗集,石崇为其作《金谷诗序》(今已亡佚),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齐名。<br>〔26〕西园:发生在北宋的一次聚会。一日,驸马王诜(字晋卿)在西园宴集以苏轼为首的16位文人高士,并一起谈禅论道,吟诗作画。他们是:苏东坡、王晋卿、蔡天启、李端叔、苏子由、黄鲁直、李伯时、秦少游、晁无咎、张文潜、郑靖老、秦碧虚、米芾、王仲至、圆通大师、刘巨济。米芾的《西园题记》记载这件事,更留下了名画《西园雅集图》。<br>〔27〕东皋:民国17年(1928)秋,余绍宋与马叙伦倡议成立“东皋雅集”,参加者有著名学者、书画家、诗人等江南名流。当年重阳节举行首次集会于杭州城东皋园(今金衙庄)。<br>〔28〕出自曹丕的《善哉行》。<br>〔29〕出自江淹的《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br>〔30〕三万场:出自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即指一年365日,百年即36500日。<br>〔31〕出自席慕蓉的诗: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br>〔32〕化自乐府诗《行行重行行》: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br><p></p><p><br></p><p>译文:我们聚会的地点和饮食,像铜雀台、金谷园、西园、东皋园一样好,可是到了离别的时候。我们只不过是暂时寄居在人间(任何事不要忧愁),岁月过去的真快。人生黯然魂殇的,最是离别了。这一生三万六千天有同学们陪伴,已经没有什么遗憾了。我在佛前祈求五百年,希望来生最美的年华,还能和大家做同学。下一次聚会,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大家保养好身体,多吃点饭。</p> <p>平素勤学,自诩用功;今到用时,方知稀松。轻薄而为文,见笑与群公。<br>时公元二零一九年八月三日,文栋作于陶山。<br></p><p><br></p><p>译文:平时自认为已经很用功学习了,今天写作的时候,才知道差得很远。没有准备充足就写了这篇文字,让大家见笑了。</p><p>2019年8月3日,文栋在馆陶写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