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明刚过,回五十年前下放地修水,车到县城安顿好住地,心在想,她还是哪样吗?</p><p class="ql-block"> 思绪里渐渐有了赤江印象:东路进村,两边有旱地,到村口就是那头盖上有七个黑点的七星鱼水塘。南边河流,一股碧水从上倾泄而来。西北有山,莽莽苍苍,时隐时现。房屋居中,街里地面鹅卵石铺垫,两边都是干打垒的木板瓦房,路呈S型向西北方伸出,南北边各有一栋带天井的豪宅,据说是有钱人家。鲶鱼山村口守候。桑树在周边一簇簇,一丛丛,养蚕是村民们生活部份。</p><p class="ql-block"> 上小学时也养过蚕,那是小伙伴给的蚕子,密密麻麻洒在白纸上,像小米粒那样呈黄颜色,上学前用干净布包好,放在肉体和内衣中间,这样就有体温给它个外部条件,每次放学拿出来看一下,蚕卵由黄变黑就是小蚕要出壳了。再看卵壳变白就是蚕宝宝出来了,这个过程要两三天时间。</p> <p class="ql-block"> 春蚕刚从蚕卵中钻出来的时候又细又小,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赤褐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象蚂蚁,所以叫蚁蚕。蚁蚕长约2毫米,体宽约0.5毫米,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后,经过2~3小时就会进食桑叶。只要你将桑叶盖在它们的上方,它们就会“循味而至”地慢慢蠕到桑叶上面……经过几天努力的成长,绒线般的小蚕宝宝渐渐脱皮后变成了灰白色。开始我还在疑惑,为什么春蚕的小脚上有吸盘?后来我才明白,原来那些吸盘是为了固定在叶杆上,更好得吃桑叶。又过了几天,灰白色的蚕宝宝身子又大了许多,几乎有我的小手指那么粗了,它的食量也开始大得惊人,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吃桑叶,站在它们身边,就会隐约听到“嚓嚓嚓…“不停的细小声,是在为了自己日后结茧时积累足够的精力。再过了几天,我更惊奇的发现蚕宝宝的身体几乎透明了,而且还有一根根银白色的丝从它的嘴里不停地吐出来。哦,是蚕宝宝要吐丝结茧了吧。我把它们分捡出来,只一个晚上时间,那些蚕已经全部变成了一个个洁白、可爱的茧宝宝了,原来这就是丝绸厂用来纺织丝绸的材料啊!春蚕到死丝方尽,它的一生是那么短暂,用40天时间把自己的全部生命奉献给了丝茧。</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下着小雨,乘开往山口方向的班车,上车了解去来的返程时间,心里有数。快到时原来汽车过河人工摆渡已新建水泥桥。在赤江路口下车,仔细瓣认,进村路已拓宽,两边杨树,整齐排列一直向前。来到村口,老樟树凸显它的身姿存在,鲶鱼山上树木高大叶綠,水塘已被新楼房占居,沿着靠河边房屋小路进村,各式楼房错落有至,琉璃瓦被雨水冲洗显得崭新耀眼,古旧景象已无痕迹,换然一新才是真正容颜,村路是水泥铺垫。转半圈到街中商店,旁边有二男一女,说明来意,他们都很热情,其中一男性,曾在一起玩过,这时陆续有人过来述说:69年春节的时候,南昌来的三个医生住在村前大祠堂里,为周边村民看病送医送药……如数家珍。扑实话语是真情流露,热心表示为不忘过去。好客赤江人要留吃饭,我惋言谢诀,短暂逗留告辞。阳光照射在路边桑树上,碧绿缀满的桑叶显得嫩滑清脆。脚步冲冲,来到赤江水轮泵站,增经用蚕卵到这钓红眼鱼,也是其中玩项。据说这泵站是六十年代福州军区司令员皮定均在赤江搞社教运动援建的,还给了一台丰收牌拖拉机。水轮泵站给周边村民脫谷机米还每晚供照明二小时(7点至9点)大大方便生活。如今泵站往上游移建数十米,还在运作发挥巨大效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桑叶是桑科植物,干燥的叶,它可以疏风解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凉血止血,用于风热感冒中的恶寒、头痛、发热、头晕,以及肺热咳嗽。另外目赤肿痛、血热妄行之吐血、便血的患者也可以用桑叶。在五.六月份和小伙伴们在桑林里嘻嘻打闹,摘黑的油亮桑葚吃,满嘴变成暗紫色个个喜笑颜开。我爱桑叶,它可以防病治病,我喜欢蚕茧,它通过加工,就有了靓丽服装,温暖的被子,这就是桑蚕的奉献。</p><p class="ql-block"> 今天,村民们正在养蚕,用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奋小康,树"青山绿水″观念编织美好篮图。桑蚕精神一直在激励赤江人,富足生活是努力奋斗的源泉,弃旧开新是始终不渝的动力。</p> <h3> 赤江村口</h3> <p class="ql-block"> 我返回的脚步匆匆再次路过村口时,依恋之情由然而升,在渐行渐远的路上数次回眸,想留住这山这水,这已不可能,但一定铭记赤江给于绪多认知:大山情怀,河水甘甜,村民挚爱,山路历练,稻花飘香。</p><p class="ql-block"> 春风伴我重回故地赤江</p><p class="ql-block"> 蚕织万缕了且梦幻千绕</p> <h3> 鲶鱼山</h3> <h3>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出土五千年前牙雕蚕,见证丝绸之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