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离开黑河,大家一致的意见是去瑗晖古城。因为《瑷珲条约》,我们很早就知道了瑷珲这个地名。行进途中,公路旁看见了“瑷珲”与“爱辉”的不同路牌。是书写不规范?还是两个地名?不得而知。瑗珲的地名承载了一段历史,它是与中国近代史上一段屈辱历史分开的。</p> <p class="ql-block"> 瑷珲的名称源于瑷珲河。瑷珲又有“艾辉”“爱乎”“艾虎”“艾浒”等多种称谓,皆为达斡尔语音译。翻译成汉语,就是“可畏”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 资料显示,最早的瑷珲城,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永乐皇帝为适应对元朝残余势力斗争的需要,在黑龙江左岸,精奇里江与黑龙江汇合处的下游,即今天的俄罗斯境内维笑勒伊村一带,建了瑷珲城。到了清朝,瑷珲成为第一任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的驻地。因地处江东,与内地的交往颇为不便。1685年,清政府同意将黑龙江将军驻地由江左岸迁往江右岸,即今天的瑷珲城的位置,重新建城筑寨,名字仍为瑷珲,这就是现在的瑷珲古城。从建城时起,瑷珲城一直见证着沙俄吞并中国东北的野心。</p> <p class="ql-block"> 瑷珲城人杰地灵,先后出过9位将军。关于这9位将军,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建瑷珲城时,有一位风水先生看到这里山清水秀,江面笔直,艳阳下犹如宝镜熠熠放光,便告诉人们,瑷珲是块宝地,十里大江要出十位将军。但是,要镇住这里的风水必须修座塔。人们照风水先生的意见办了。不料,在挖塔基时,突然从地下飞出一只蝴蝶。风水先生闻讯后,便连声感叹:风水破了,出不了十位将军了,只能出9位将军。</p><p class="ql-block"> 然而,最终毁坏瑷珲风水的不是那只蝴蝶,而是沙俄侵略者。1900年8月3日,沙俄侵略军从南、北、东三面夹攻瑷珲城,瑷珲军民在瑷珲副都统北路翼长凤翔的率领下,用鲜血和生命谱写出抗击沙俄的壮丽篇章,最后因寡不敌众,瑷晖城失陷。沙俄侵略者将这座200多年历史的古城,付之一炬,幸存的只有一座魁星阁。</p><p class="ql-block"> </p> <p> 1906年春,黑龙江将军程德全派遣副都统姚富升接收瑷珲。姚富升到任后,遍访村民,赈济百姓,又赴海兰泡(今俄布拉戈维申斯克)与沙俄交涉,终于迫使俄军于1907年5月撤出瑷珲。瑷珲收复后,姚富升亲率善后司旗各员进行勘查,在一片瓦砾上,重建了瑷珲新城。</p><p> 45年后的1945年8月,苏联红军的炮火又正正当当的击中了魁星阁,致使阁顶塌陷。1950年,当地居民又将伤痕累累的魁星阁拆毁,只剩下了长条基石。1975年6月,动工修建瑷珲历史陈列馆时,才在原地竖起了“魁星楼遗址”的标牌。</p> <p> 我们在瑷晖陈列馆观看了海兰泡惨案的全景演示。海兰泡惨案又称海兰泡事件、海兰泡大屠杀,是1900年7月16日至21日沙皇俄国对居住于海兰泡的中国居民进行屠杀的事件,该事件共造成6000多名中国人死亡。在海兰泡惨案发生的第二天,1900年7月17日,又发生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沙皇俄国对居住于江东六十四屯的中国居民进行大规模屠杀,共造成2000多名中国人死亡。这两起惨案是沙俄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历史上称为“庚子俄难”。</p><p><br></p> <p> 对于沙皇侵占中国领土一事,列宁在自己的著作中一针见血地指责:“沙皇政府在对待邻邦中国时,总是力图不付出战争费用,不冒战争风险而获得成功,他们总是趁中国局势混乱时疯狂讹诈中国领土,这是帝国主义最丑陋的行径”(列宁:《致捷尔任斯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全集》第38卷,第171页。)</p><p>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曾正式宣布:“以前俄国历届政府同中国定立的一切条约全部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一切俄国租界,并将沙俄政府和俄国资本家阶级从中国夺得的一切,都无偿地永久归还中国”。</p> <p> 毛泽东主席对中国领土无端被沙俄抢夺更是怒不可遏。在珍宝岛矛盾升级之前,1964年7月10日,他曾毫不客气地提出:“大约一百年以前,贝加尔湖以东地区才成为俄国领土,于是,海参崴、伯力、堪察加等地却也就是苏联领土了。这是什么道理?沙皇政府这笔账我们还没有算”!</p> <p> 参观了瑷晖陈列馆,你会进一步明白,沙俄是怎样一步步紧逼,抢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国土的。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列强都侵略过中国,有的占领土地,有的开设租界,有的强迫赔款。但最终都没从中国拿走一寸土地。唯独沙俄是个例外。瑷珲古城的变迁史在时时警示后人:落后必然挨打,强国强军才能保卫国土,维护国家主权。</p> <p class="ql-block"> 再来说一下本文开头时碰到的疑惑吧。原来,“瑷珲”与“爱辉”地名是有过一段时间变更的。瑷珲”为大多数人所知晓,是缘于160多年前1858年清政府与沙俄签署的《瑷珲条约》。但并不了解“瑷珲”和“爱辉”的关系。自清代至民国,地名及公文,使用的都是“瑷珲”这两个字。1956年,根据国务院简化生僻字的要求,瑷珲简化成了“爱辉”。 “瑷珲”承载了一段历史,是一笔无形的文化遗产。如果没有‘瑷珲’,从历史角度看是可怕的,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无法找寻‘瑷珲’的意义”。在有关专家的奔走呼吁下,2009年,当地申报将“爱辉”恢复为“瑷珲”,但未获通过。直到2015年,瑷珲才恢复了它的本名,使这个具有400多年历史的地名重载史册。5月18日《黑龙江日报》头版头条刋登的消息称,省政府批准将黑河市爱辉区爱辉镇政区名称用字恢复为瑷珲。之所以要恢复这个具有400多年历史的称谓,是因为它承载着历史、蕴含着文化,可以让世人永远铭记惨痛的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