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本文作者黄国钧</h3> <h3> 《那时我们正年青》 </h3><h3> 作者:黄国钧 </h3><h3> 人常说:“年青爱梦想,老年爱回忆”,不知步入夕阳的战友们是否有同感 !感谢光辉在微信创建的二连战友群, 把天南海北战友重新聚到一起,很亲切!看到两鬓斑白,略显生疏的头像,百感交集, 脑海里在努力寻觅战友年青时的模样, 思绪很快回到那红旗飘飘,战歌嘹亮的火红年代。 </h3><h3> 四十多年前的七十年代初,我们这批原铁道部第二铁路工程局第十四工程处的职工子女, 告别学校,远离家门,来到了贵州的大山深处,当时脸上还透着孩子般的稚气 ,便参加了湘黔铁路会战。 数月后,大多数战友参加了由处里在酉阳组织的学习,后对大家进行重新安排,都分到了基层连队。 我没参加学习,在当时麻江、龙角的十三连劳动段练,后被卡车接上,直接送到营盘山二连驻地,同行的还有刘坪,报到之后,我被分到了一排。 上班第一天,智广去摆弄隧道旁一台硕大的鼓风机,被风叶夹破了手指, 帆布手套都染红了,后赶忙送医务室包扎,唉,都是好奇惹的祸。 感觉在营盘山沒呆多长时间,人还沒搞清楚,二连队就转战到贵大复线, 攻打五里桥隧道。</h3><h3> 连队驻扎在五里桥与麻芝铺之间, 住的是油毡顶,泥草抹的简陋工棚,通铺、上下两层,一排紧临一条黄泥巴马路,这条马路睛天保养的溜光,打个滚都不带沾灰的。 到新工地来了有些日子,我发现分到一排的战友并不少,除了李智广,还有刘华全、刘长生、鲁南宁、马庆祥、 张玉宝、谷留堂、李文杰、沈喜建、黄殿阁等人。 还有许多的战友,虽不在一个排, 但我们相逢相知,虽不懂人情世故,却也共同经历了人生最纯洁、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大家都在为祖国的铁路建设奉献自己的青春。 </h3><h3> 战友们可曾记得五里桥隧道的战斗情景,只见洞门上方彩旗飞扬,宣传标语牌醒目的竖立在洞门两旁,空压机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机修房传来阵阵砂轮的声响,小轨道由洞内向外延伸。 洞里硝烟弥漫,风枪怒吼,人工操盘的铁锹在口哨的指挥下,整齐划一的在铁盘上发出雄浑有力的声响,出碴的斗车在电瓶车的牵引下沿着小轨道向洞 外驶去,司机不时的用手拽动铃铛的绳索,发出宏亮的铛、铛声……。我们一排负责上导坑的开挖掘进任务,其工作是把掌子面,上一班放炮崩下石块、碎石耙拉到漏斗里,漏斗下的斗车装滿后,推到弃碴场倾卸,然后立排架、 备顶、打眼、放炮,记得最难熬的是零点班,只见零点班下来,人人无精打彩,步履蹒跚,面如土色, 眼球布滿血丝,非常辛劳。 </h3><h3> 很怀念那些曾经和我们共同生活、战斗的工人师傅,周维万、李辉忠、杨祖祥、 杨厚德、莫老小等人……。 正是他们的关心、愛护才使我们能够平安的度过那段岁月。 不知他们现在过得还好吗!衷心祝愿他们健康、幸福! 战友们可曾记得,那年月物资匮乏,伙房也沒啥花样,早上老一套,“一稀一干”或“一稀二干”,这名词估计只有参加过三线建设的人才搞得懂,但是伙房有道菜却让人赞不绝口,那就是“呛溜莲花白”麻、辣、香俱全,吃后让人胃口大开、食欲大增,且难以忘怀。 </h3><h3> 战友们可曾记得,那年月政治氛围很浓,几乎晚上都要围在火炉旁组织学习文件或读报纸,沒啥娱乐活动,但青春年少的我们,再苦再累也阻止不了对外面的世界好奇、新鲜和渴望,利用 “倒班”或“大礼拜的机会,结伴或跟工人师傅徒步到龙里、麻芝铺、6914去看电影,有时爬火车到贵阳去玩,带给我们无比的快乐和滿足。 印象很深的一次,我排的工人师傅杨祖祥带我去贵阳玩,因第一次到贵阳很兴奋,转了大半天,下午返回时跟着他徒步到贵阳南站,悄悄地爬上了一趟货车,等了个把小时火车终于开了,车轮开始滚动,看着徐徐向后倒去的树木、房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天渐渐黑了下来,到处亮 起了灯光,很快五里桥隧道工地的灯火映入了我们的眼帘,接着麻芝铺车站也一闪而过,杨祖祥着急了!他说:“快爬到车尾好跳车”,接着惊心动魄的攀爬开始了,借着微弱的月光,从这趟车的中部开始,也不知攀爬了多少节高低不一、而且颤动不已的车皮,终于攀爬到最后一节的守车,犹如铁道游击队一般,我俩一左一右,抓紧扶手,脚踏在最低的阶梯上, 只听杨祖祥不知死活的大喊一声“跳”, 那时也沒多想,傻乎乎的纵身一跃,一屁股跌坐在了道碴上,列车很快消失在夜幕中,黑暗中只听到杨祖祥在焦急地大声呼唤我的名字,还好我俩并无大碍,只是裤子被擦破而已,会合后非常激动,庆幸安全着陆,现在回想起过去的莽撞行为而感到后怕,不过年青时谁都有过犯错的事儿。 </h3><h3> 随着时间的流逝,最后战友们都相继分手调离了二连,转眼四十多年过去了,战友们对二连的印象并没淡忘、感情还是深厚的,因为二连是哺育我们成长的摇篮,它是我们踏向人生征途的里程碑 , 战友们有许多的眷恋和回忆……</h3><h3><br></h3><h3> </h3> <h3>我们曾经参建的湘黔线龙里五里桥隧道</h3> <h3>曾经战斗的地方一一五里桥</h3> <h3>这个小站是我们曾出行上下车的地方,四十多年过去了,小站的面貌依然如故。</h3> <h3>这里留下我们无数的脚印</h3> <h3>梦</h3> <h3>梦</h3> <h3>从二连调电站的张国富/刘华全/杜广州/杨芳财/胡光辉</h3> <h3>调局汽车四大队部分人员</h3> <h3>青春年华</h3> <h3>李建生</h3> <h3>李克胜</h3> <h3>胡光辉/芦文义</h3> <h3>2016年10月二连部分战友在长沙</h3> <h3>风华正茂时的郭建欣</h3> <h3>黄国钧青春时代</h3> <h3>胡光辉 现住四川成都</h3> <h3>李克胜 现住四川成都</h3> <h3>黄国钧 现住湖南长沙</h3> <h3>薛伟民 现住湖南湘西</h3> <h3>李光治 现住四川简阳</h3> <h3>王文艺 现住四川成都</h3> <h3>沈喜建 现住陕西西安</h3> <h3>杜广州 现住河南新乡</h3> <h3>雷震陆 现住湖南郴州</h3> <h3>司福 现住四川成都</h3> <h3>余方明 现住四川成都</h3> <h3>马厚文 现住四川成都</h3> <h3>马存太 现住湖南长沙</h3> <h3>芦文义 现住河北保定</h3> <h3>张国富 现住河南洛阳</h3> <h3>向志秦 现住湖南长沙</h3> <h3>裴云杰 现住山东泰安</h3> <h3>青新华 现住四川成都</h3> <h3>黎明 现住四川成都</h3> <h3>胡树湘 现住湖南长沙</h3> <h3>冯维明 现住四川成都</h3> <h3>王宝成 现住广东广州</h3> <h3>刘华全 现住四川成都</h3> <h3>赵建河 现住陕西宝鸡</h3> <h3>杨芳财 现住四川简阳</h3> <h3>何江忠 现住上海</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