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湿乃是万病之源,阳气足百病消。

柳暗花明

<h3>湿寒多因脾虚引起。</h3><h3>长期生活压力、熬夜不注重休息、饮食不规律等均能造成脾胃虚弱。</h3><h3>夏季雨水多,人们吹空调、喝冷饮,体外空气潮湿寒冷入侵人体,便会导致人体脾虚并且出现湿寒之证,人体内就会有湿寒之邪!</h3><h3>中医讲“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意为寒湿更伤身体。</h3><h3>寒湿乃是万病之源,是引起很多病症的起因,认识到了这一点,再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你的疾病就有了希望。</h3><h3>为了身体健康,摆脱寒湿带来的困扰,相信每个人都想祛除它!</h3><h3>可是很多人在喊着祛寒湿的同时,却依然在做一些让“寒邪”、“湿邪”再度侵袭的事情,犯了祛湿的大忌。</h3><h3><br></h3><h3>祛湿寒5大禁忌</h3><h3><br></h3><h3>1 吃寒凉食物</h3><h3>“湿邪”与“寒邪”都属于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体质寒湿,脾胃湿寒的人最忌寒凉食物,吃了寒凉食物,只会“寒上加寒,湿上加湿”,脾胃更加虚弱。</h3><h3>常见的寒凉食物有</h3><h3>a 冷饮</h3><h3>到了夏季,很多人为了消热避暑,会饮用大量的冷饮,男性会大量地饮用冰镇啤酒,女孩则嗜食冰激凌、喝冰镇饮料,一般人又都有吃冰镇西瓜等的习惯。</h3><h3>湿寒两阴邪之气进入人体后,人体需要耗用更多的阳气与之对抗,脾胃虚弱的人将更加虚弱。</h3><h3>b 海鲜</h3><h3>在海鲜类产品中,除鱼、虾、鲍鱼等极少数属于温热之性,大部分均是寒凉的,像螃蟹、蛤蜊、生蚝等。</h3><h3>所以,像螃蟹类的海鲜,一是不能吃太多,二是吃的时候一定要蘸着姜汁食用才行,用姜汁的温热制约它的寒凉之气。</h3><h3>某些寒湿体质的人一吃螃蟹,就会出现胃痛,原因就是螃蟹的寒凉之性,损伤了胃阳。</h3><h3>c 寒性蔬果</h3><h3>很多脾虚、湿寒的女孩子,有虚胖症状,为了减肥,她们在吃着祛湿食疗方“红豆薏米粥”的同时,又为了减肥不吃主食,而以水果、蔬菜沙拉作为主要食品。</h3><h3>须不知水果蔬菜大多是属于凉性的,诸如西瓜、梨、脐橙、黄花菜、绿豆芽、黄瓜、丝瓜、冬瓜、西瓜皮、地瓜等。</h3><h3>没有五谷、肉类补充阳气,人体的阳气得不到补充,且大量的水果、蔬菜又会不断损伤人体的阳气,最后发生阳虚寒盛,这种寒邪留滞于子宫内,形成“宫寒”,出现一系列的月经失调的病症。</h3><h3>因此,水果蔬菜沙拉也不是吃得越多越健康,水果的食用也要有节制,空腹时不要食用,最好在饭后吃。</h3><h3>注意:这里强调的是蔬菜沙拉,是生的蔬菜不能多吃,建议食用方式是烹饪炒熟、与肉一起炒,或者在炒的过程中加一些蒜、姜等温热食物中和一下,一起食用比较好。</h3><h3>d 寒性谷物</h3><h3>比如生薏米。薏米有分生薏米和熟薏米,都有很强大的祛湿作用,可生薏米性甘、淡、凉,长食容易伤胃,不宜长期食用。</h3><h3>若想吃“红豆薏米粥”祛湿,那就一定要选择熟薏米,经过炒制后的薏仁药性偏于平和,且它的利湿效果并没有减弱,更适合健脾祛湿。</h3><h3>e 凉茶</h3><h3>同样是茶,红茶的性质偏温热,而绿茶的性质偏寒凉。绿茶有清热去火的作用,适度饮用可以使人的咽喉、口腔、头目等清爽舒适。</h3><h3>建议寒湿体质的人不要喝绿茶,绿茶喝得太多,就会削伐人体的阳气,导致阳气的不足。这种饮茶方式,弊大于利的。</h3><h3>此外,苦丁茶、金银花茶、苦瓜茶也是寒凉的茶饮,尽量少喝。</h3><h3><br></h3><h3>2 猛吹空调、穿衣露腰腹</h3><h3>空调吹出的冷风为外寒,寒邪入侵,对脾胃极其不利。</h3><h3>裸露腰腹会让神阙穴和命门穴这两个重要穴位受到寒邪侵袭,不仅伤脾胃,还会伤肾、伤骨头。</h3><h3><br></h3><h3>3 沉迷麻辣重口味</h3><h3>吃太多麻辣口味的食物会刺激口腔、食道和胃的黏膜,容易引起胃火、长口疮,脾胃本就虚弱的人,若是还这样吃,胃炎、胃溃疡、胃癌就离你不远了!!!</h3><h3><br></h3><h3>4 饥一顿饱一顿</h3><h3>如果经常饥一顿饱一顿、边走边吃或吃饭中谈事,时间长了必然导致脾胃虚弱,容易患上胃炎、胃溃疡等疾病。</h3><h3><br></h3><h3>5 熬夜</h3><h3>熬夜伤阴,容易引起阴虚、气虚,不仅伤害脾胃,五脏都很受伤。要想养生,必须睡好“子午觉”,即晚上睡觉不能晚于11点,中午再睡半个小时,才有益于健康。</h3><h3><br></h3><h3>祛寒湿4大招</h3><h3><br></h3><h3>(一)血足是祛寒湿的根本</h3><h3>只有身体内血液充足,肾气充足,才能保证血液循环的通畅,全身就会感到温暖舒适。寒湿在充足的血液、流动畅快的血流面前是无立足之地了。</h3><h3>最简单的补血法——晚上泡脚</h3><h3>脚是阴血的大本营,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等三条阴经都汇集于此,肾生血、肝藏血、脾统血。晚上热水泡脚,能活血化淤,疏通肾、肝、脾三条阴经。</h3><h3><br></h3><h3>(二)运动后全身感到温暖,可祛寒湿</h3><h3>运动出汗与泡脚出汗一样,都能起到驱散寒湿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只是注重运动而忽略了体内的血液不足,运动后就身体会疲乏,抵抗力下降,寒湿会乘虚而入,身体仍会虚弱多病,后果可能会更严重。</h3><h3><br></h3><h3>(三)中医祛湿妙招——针灸或按摩穴位、拔罐、艾灸</h3><h3>丰隆穴:属于足阳明胃经,它既是胃经的络穴,又联络脾经,对脾胃两大脏腑都有很好的调理作用,是除湿祛痰的要穴。</h3><h3>承山穴:足太阳膀胱经主人体一身之阳气,而承山穴就在足太阳膀胱经上,点按承山穴可以振奋人体阳气,起到祛除水湿、固化脾土、缓解疲劳的作用。</h3><h3>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上的穴位,它是治疗消化系统病的常用穴,具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的功效。</h3><h3>拔罐: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等,一般拔罐时间15分钟为宜。身体不好的老人、体瘦者,拔罐时间应该减半。</h3><h3>艾灸: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通过艾灸祛除体内湿气效果较明显,同时也可以起到预防各种疾病的作用。</h3><h3><br></h3><h3>(四)食疗“祛寒湿”</h3><h3>前面提到,大多数寒湿都是因为脾胃虚弱导致的,所以饮食调理应该做到”健脾祛寒湿“。而祛湿食疗也不仅仅只有红豆薏米粥,还有这些:</h3><h3>(1)生姜大枣茶</h3><h3>食材:大枣25~30克,生姜10克,红茶0.5~1.5克。</h3><h3>做法:</h3><h3>将大枣加水煮熟晾干;</h3><h3>生姜切片炒干,加入蜂蜜炒至微黄;</h3><h3>再将大枣、生姜和红茶叶用沸水冲泡5分钟即成。</h3><h3>食用方法:每日1剂,分3次温饮食枣。</h3><h3>功效:生姜驱寒,红枣补血,姜枣健脾养胃疗效很好,适用于体寒脾弱者。</h3><h3>(2)补气固脾八宝粥</h3><h3>食材:大米(紫米)(50克) 桂圆(5颗) 红枣(7颗) 红豆(20克) 黑豆(20克) 花生红衣(10克) 薏仁(10克) 莲子(10克) 芡实或茯苓(10克) 核桃(10克)</h3><h3>做法:</h3><h3>将除红枣,桂圆,核桃外的食材全部分类泡水,3小时以上;</h3><h3>将大砂锅中放入一半的水,加入红豆,黑豆,芡实煮开;</h3><h3>半小时后倒入大米,紫米,连同泡好的水一同倒入;</h3><h3>大火煮开转小火焖煮一小时后,倒入莲子,花生,红枣继续同煮;</h3><h3>煮到粥非常粘稠后,加入核桃,再继续小火熬至软烂,最后加冰糖或红糖调味即可。</h3><h3>功效:补血补气、固脾,祛寒湿。</h3> <h3><br></h3><h3>阳气足百病消,九个方法,让你阳气十足,远离寒湿</h3><h3><br></h3><h3>在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中,阴是指人的身体,阳是指人体具有的能量。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h3><h3>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h3><h3>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生长。</h3><h3>一、太阳</h3><h3>你害怕阳光吗?你知道万物生长都需要阳光提供的纯洁无污的能量吗?你知道身体如何利用太阳的能量吗?太,盛大,洪大的意思。太阳就是天地间最大的阳气来源。所以善加利用阳光是排寒气的窍门,借天地宇宙之力驱除自身的病。</h3><h3>二、早晨</h3><h3>早晨是阳气升发的时候,万物随着太阳升起开始苏醒。早睡可补肾阴,早起晨练可补肾阳。所以身体不大好的人,万不可跟着别人锻炼,更不可晚上锻炼,白白损耗阳气。当然,若你掌握了一些道家的静功,那些功法只要身体允许随时可以练。</h3><h3>前面指的锻炼是指我们平时接触的那种锻炼方法--有氧运动。那种运动损耗很大,运动之后要及时培补。并且早晨的太阳光是非常纯净自然的,对体弱的人尤其适合。</h3><h3>三、睡眠</h3><h3>道医讲人养生要睡子午觉,从子午流注来看,子时和午时是胆经和心经运行活跃的时间,也是培补正气,阳气的最佳时间。子时就是23点到1点,午时就是11点到1点。</h3><h3>我们大家可能都有体会,早上起来精神最好,上了一上午的班,到中午精神就开始有些疲惫了,这个时候休息一下打个小盹,20分钟到30分钟即可,睡不着也行,就可以培补身体。</h3><h3>四、夏天</h3><h3>道医讲“冬病夏治”,中午是一天里阳气最盛的时候,夏天则是一年四季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有的人一到夏天就要躲避太阳,说晒太阳要流汗,很不舒服。岂不知,流汗是宝啊。尤其对身体积寒很深的人来说,夏天简直是我们的黄金季节。</h3><h3>夏天属火,对应五脏属心。夏天每个人心火都盛,这个时候不用运动也会流汗,而这个汗都是心火逼出来的,排毒的作用最大(这里的毒泛指一切外邪,包括寒)。对于体寒的人来说,夏天也会非常难受,因为体内心火复苏,开始推动寒气向外走。</h3><h3>所以夏天晒太阳是最好、最便捷和天然的方法,若你想排寒气,每天利用工作学习之余晒晒太阳,时间因人而异。这个方法外借太阳之力,内借心火之力,然每个人心火毕竟有限,若觉力不从心,则需要休息了。切忌心急。</h3><h3>还有的人说晒太阳要得皮肤病,其实皮肤病也是排毒的表现。是你的经络不通,毒素不能随正常渠道排出,为了不伤及内脏,只好从皮肤出来。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况,注意皮肤病出现的部位,查找相应的经络把它打通。具体方法我会在文章最后向大家推荐一些。</h3><h3>聪明的朋友们可能想到了,夏天可以借心火之力排寒,那我能不能培补心火使得排寒气更快呢?可以,方法在哪里?老话大家都听过“冬吃萝卜夏吃姜”,早晨起来,切两三片生姜,加红枣三五个,捏破用水来煮,如果你体质很寒,还可以加红糖(体质很热则不适宜)。</h3><h3>如前所说,早晨阳气升发,早晨喝姜枣茶帮助身体提升阳气。但是下午就不要喝了,从中午开始一天的阳气开始往下走,至日落完全消失。老话也讲“晚上吃姜,如饮砒霜”,当然若感了风寒需要喝姜汤发汗则不受此限,吃姜培补身体的人则要注意。</h3><h3>有人说天这么热,让我喝热姜汤,不是要我命吗?我体内寒气不重,可以这样培补吗?体热的人,叫做“热药凉喝”。把姜枣茶放在冰箱里冰好(如果你胃寒不要这么做了),然后拿出来喝,虽然喝下去是凉的,但是药性是热的。</h3><h3>想排寒气的人要注意避寒,尤其是空调为害甚大。</h3><h3>你在外面晒了太阳本来要出汗的,一进到屋里空调一吹,本来用于发汗的心火,马上转去防寒,本来要排出来的寒气又被逼了回去,这个时候如果吹了空调,寒气反而会走的更深。</h3><h3>五、寒气向外走的渠道</h3><h3>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明明外面很热,却感觉身体某个部位很凉,明明没有风吹却觉得凉嗖嗖的。不要怕,这就是排寒气的表现,另外还有几个排寒气的渠道,都是大家熟悉的。打喷嚏,打嗝,流汗,大小二便……</h3><h3>不要小看这些生理现象,都是人护卫自身的法宝啊,比任何灵丹妙药都要好。其实吃药也无非是辅助身体排病,排病的是身体而不是药。所以各位朋友留心观察一下自己,你有多久没有打嗝了?不瞒大家,我每天早上都会排气排的很厉害,上下通畅,身心舒泰。</h3><h3>六、拍打</h3><h3>有些人寒气累积了十几年,厚厚的垒在背部,感觉比较紧,各种不舒服。夏天外边的太阳晒不进,里面的心火顶不出。这种体质叫做“冰包火”,这个时候就要在拍打后背来“破冰”了。用体验营专用拍痧掌把肩膀,后背上的痧毒排出来,顺便把寒湿也排出来了。拍打效果极快,拍完就感觉舒服多了。</h3><h3>七、功法</h3><h3>督脉乃诸阳之海,意思是人身体的阳气的通道在督脉,督脉运行的地方就是脊柱这一条。所以锻炼督脉是我们培补阳气的最佳方法。</h3><h3>有很多养生排病的方法,最适合排寒气的是“揉脐”“站桩”“拉筋”等。这些都是适合体弱之人的锻炼方法,练的时候最好能心神合一,则只补不损,借心灵之力无损身体。</h3><h3>八、心灵的阳光</h3><h3>道家讲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那么我们自己身体里有没有太阳呢?有的,就是自信心。为什么我们说人要挺直脊梁呢?</h3><h3>现在大家知道了,脊梁就是督脉,脊梁挺的直就是一身正气的表现。我们都是天的儿子,为什么要低头弓腰,觉得事事低人一头呢。希望有缘人都能找到自己心灵的阳光,找回自我,重拾自信。</h3><h3>九、睡觉补阳气</h3><h3>如果您经常感到手脚冰凉、腰背发冷,这是由于肾阳不足所引起的。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门,如果肾阳虚衰,温煦人体的功能下降,就会出现以上症状。</h3><h3>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说到底,睡眠是补肾良药!人们在劳动、工作、学习中消耗的大量能量,除了靠饮食来补偿外,还需要靠睡眠来补偿。古人有“服药百裹,不如独卧”的说法,意思就是安稳地睡个好觉胜过服补药。</h3><h3>一个人假若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往往会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涣散、头痛、眩晕、肌肉酸痛,甚感疲劳。一个人如果长期缺乏睡眠,处于过度劳倦的状态中,机体就会产生耗气伤血的病理变化,损及五脏。心劳则血损、肝劳则神损、脾劳则食损、肺劳则气损、肾劳则精损,进而为许多疾病埋下祸根。</h3><h3>如果每天子时(相当于晚上11点--次日凌晨1点)前不睡觉,看病时很多老道医就会说:“不给你治了。”其实不是不给治,而是治不好了。</h3><h3>长年熬夜的人,无论男女,直接伤肝,日久伤肾,逐步造成身体气血双亏,每天照镜子时,会觉得脸色灰土一片。这时候就是天天营养品,天天锻炼身体,也不能挽回睡眠不足或者睡眠不好带来的伤害。</h3><h3>因此,早起没关系,但晚睡绝对不行。许多精神不振的人,多有晚睡的习惯,这往往容易伤肝伤精伤胆。这样的人,眼睛往往也不好使,心情多抑郁,快乐的时候不多(肺气也受影响,长期得不到有效宣发的原因)。</h3><h3>还有人认为晚上睡得晚了,白天可以补回来,其实根本补不回来,要么睡不着,要么睡不够,即使感觉补过来了,其实身体气血已经损伤大半了。</h3><h3>中医三人行所发图文仅作公益性分享,意在分享积极健康的内容供大家学习参考。涉及治疗需要,请联系中医师诊治指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