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阳书院孵化班观纪录片《家风》感悟精彩分享

朱阳书院明礼班

<h3><b><i>重家庭、重家教、重家风,家是最小国责在其中</i></b></h3><h3><b><i>壮国风、壮国威、壮国魂,国是最大家爱蕴心内</i></b></h3><h3><br></h3><h3>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h3><h3>家风,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对家族的传承,民族的发展都起到重要影响。</h3><h3>“家风”,一般指一种由父母或祖辈提倡并能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用以约束和规范家庭成员的风尚和作风。家风是一个家庭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种文化和道德氛围,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伦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体现。家风是家庭成员道德水平的集中体现。家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约束其成员,又能促使家庭成员在一种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发展。</h3> <h3><b><i>84号张烽炜家长</i></b></h3><h3><br></h3><h3>看纪录片《家风》有感:家训丶家风是中华民族文化内容的一部分,是前人自身所感所悟总结的经验教训留给子孙后代用来借鉴,明志净心修身养性,平天下的名言警句。好的家风对个人社会都有正能量的影响,能促进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家国兴旺。清代曾国藩当代习仲勋的家风主要体现在“勤俭"两字上,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代代传承下去。</h3><h3><br></h3><h3><b><i>56魏福辰妈妈《家风》观后感 </i></b></h3><h3> </h3><h3>《家风》的记录片使我们明白了,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 </h3><h3>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见,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赫长久的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教和家训!为后世学习的典范。《颜氏家训》、《曾国藩家训》、《钱氏家训》等都显出家风、家教、家训的精神。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今天社会发展的情况下,家风这个自古就有中国特色文化,变得越来越隐晦!剧烈的社会流动性,传统的家风伦理规范逐渐被淡化。现在的我们很少去追根溯源,比从前战乱迁徏时代,实际上带来了更加剧烈的社会流动性,也很少去体会家族的渊源!但我相信,随着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逐步深入对传统文化保护的意识也会逐渐家强!那么对于家风的理解与重视肯定也逐渐恢复。家是小国,每个家庭都应该构建起具有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责无旁贷应该担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社会风尚进步发展,千万个家庭组和成一段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h3> <h3><b><i>55号王一家长</i></b></h3><h3><b><i> 《家风》观后感</i></b></h3><h3>《家风》这部纪录片以古代世家家族家训为切入口,讲述中国著名家族的家风历史,以及一个个家族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体现家族凝聚力与责任感。</h3><h3>从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规,家教不同,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和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h3><h3>对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风。</h3><h3>家风影响着一个家庭的每一代人的成长。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的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风,家风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因此,家风家教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h3><h3>家风,中华文化的缩影,文明的延续。</h3><h3><br></h3><h3><b><i>80号周钰斐家长</i></b></h3><h3><br></h3><h3>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尤其珍贵,古往今来,家风家教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弘扬中华文化首先就是弘扬优秀的家风文化,现在很多家庭都没有形成良好的家庭风气,读书修身,勤俭持家,在现在孩子的身上,很少能体现的出来,父母的言传身教真的非常重要,可是现在的很多家长,都不太注重这一方面教育,宠孩子,什么事情都是大人干,不让孩子身体力行,养成孩子懒惰的毛病,父母总是有事没事抱着手机在那里玩,都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这样环境下的孩子,也是每天抱着手机在那里,何谈读书学习。我们应该给孩子树立准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良好的家风是体现在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上。只有父母能够做到身体力行和言传身教,才能约束和规范孩子的作风,家风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说你希望孩子是什么样的,首先家长就应该做到是什么样的,来以此引导孩子,良好的家风要互相帮助团结与共,吃苦耐劳,是有规矩的,要想着不能自私自利,诚实守信,崇尚道德,做事讲诚信诚实才能和人友好相处,是勤俭节约,自强自立,是和人友好相处,尊老爱幼与人为善,只有形成了良好的家庭作风才能形成一种强大的感染力来影响自己家庭的成员和身边的人。我希望给孩子树立孝顺父母,勤俭持家,真诚待人,向善好学,团结友爱的家风,我会以此为目标来努力。</h3> <h3><b><i>73号张禹赫+刘娜</i></b></h3><h3><b><i> 观《家风》有感</i></b></h3><h3> 什么是家风家训?一个家庭(家族)家风的形成,是需要代代积累的,必须要有一个标杆式的人物,这个人要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影响后代。从《颜氏家训》到《曾国藩家书》再到《朱子家训》《钱氏家训》等等这些流传后世的家风家训,不仅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更成为中华传世家教之经典。</h3><h3> 千百年来家风家训潜移默化地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在家风家训的影响下,下起士庶,上至宰相乃至帝王之家多有自定的家训,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h3><h3> 古人的家训甚至是比学校更重要的教育形式,国有法,乡有约,家有训。古人流传下来的家风家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h3><h3>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大家族,也没有了家族中标杆式的人物,现代社会基本上都是三口之家,四口之家,所以顺应时代的发展,读书做人才是家风的核心。</h3><h3> 观看了纪录片,我的心里就在思考,我们要学习圣贤,学习经典,多读圣贤之书,从而确立自己的价值观,所以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不求达于庭,但愿做个有用之人!</h3><h3> </h3><h3><b><i>1曹家硕妈妈《家风》</i></b></h3><h3><b><i>观后感</i></b></h3><h3>在传统中国,“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家风上集讲述曾国藩的家风,印象非常深刻。曾国藩家书中出现做多的两个字就是“勤”与“俭”,他留下的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成为曾家突出的家风文化。</h3><h3>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我们做人的行为准则。</h3><h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弘扬中国文化首先要弘扬优秀的家风文化,家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家族绵延不断的教育形成的家庭风气。</h3><h3>有好的家风才能培养优秀的子女,要让孩子“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别人。</h3><h3>这部纪录片,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它是正能量的传播,我们要用正确的方式,将好的家风传承下去!</h3> <h3><b><i>53号王玮袆</i></b></h3><h3><b><i>观《家风》有感</i></b></h3><h3><b><i><br></i></b></h3><h3> 央视纪录片《家风》,从清代曾国藩的家风讲起,接着跨越到南北朝,追溯《颜氏家训》,然后讲述《钱氏家训》、《朱子家训》,讲述中国著名家族的优良家风传承、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彰显了中华儿女超越时代的家庭凝聚力、国家责任感。我们的家风在一个共性家风文化的影响下,每个家族又有其鲜明的家风特征。</h3><h3> 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学会做人、走向社会的“始发站”。家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家族绵延不断的教育形成的家庭风气。</h3><h3> 我们要重视家的建设,以小家的美满祥和促成国家的安定和睦、繁荣昌盛,弘扬中华文化首先要弘扬优秀的家风文化,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h3><h3><br></h3><h3><b><i>59+徐怿泽+妈妈《家风》有感</i></b></h3><h3><br></h3><h3> 通过观看《家风》,我感到感触颇多,在这里我想说说家风对我的影响,我庆幸生活在这样一个简单朴素的家庭,家里人文凭都不高,但他们教会了我很多人生大道理,正是他们从小的教育培养成了现在的我起码不成为社会的累赘,有道德,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讲话,努力工作,做更好的自己。</h3><h3> 从世族大家文字化的家训、家谱,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规、家教形式不同,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h3><h3> 家风也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风气,国家就是人民的家,这家风就更为重要了。它要靠人民的努力,遵纪守法,互帮互助,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丰富。更重要的是她的风气,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风气决定了它的衰与盛,只有社会风气好的国家,才能国盛民强,才真正算上一个强国。</h3><h3> 所以我们要做到人前人后,人生人熟都按规矩办事,把自己的家风搞好,努力建设廉洁型家庭。</h3> <h3><b><i>48田恒溢妈妈</i></b></h3><h3><b><i>观纪录片《家风》有感</i></b></h3><h3><b><i><br></i></b></h3><h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弘扬中华文化首先要弘扬优秀的家风文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家规家风是我们立身做人的准则,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的家风熏陶下,才能有所作为。</h3><h3><b><i><br></i></b></h3><h3><b><i>77+赵煜鑫</i></b></h3><h3><b><i>《家风》观后感</i></b></h3><h3><b><i><br></i></b></h3><h3> 常说:国为家所建,有着悠久文化的中国也是如此。</h3><h3> 我的家虽然不是书香世家,但有着“忠后传家久,百善孝为先”的理念。</h3><h3> 无形的家风,必须有有形的家教,我觉的自己挺荣幸,因为我的60后爸和妈虽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们在族辈留下的财富下,潜移默化的受到了影响,他常告诉我,触犯法律的事情咱不做,因为国有国法、乡有乡约、但咱们家讲“孝”“诚”“信”。老爸没有华丽的语言来给我们讲道理,但他经常用我们的国粹文化戏曲来说教。说:要做一个有品位之人,以诚为本,来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h3><h3>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教育是场马拉松,圣训谈时易,做时难。人之气之,天生很难改变,唯有多读圣贤,向代代相传的历史人物曾国藩,身体力行其中,让我们的00后也像“颜氏”,“钱氏”……一样人才辈出,心中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关注祖国利益,无视家庭利益,“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的家”。</h3> <h3><b><i>81号朱麒安妈妈</i></b></h3><h3><b><i>观后感</i></b></h3><h3><b><i><br></i></b></h3><h3> 就像片中所说的那样,现在我们的家庭大部分是小家庭。在生活中教育孩子要从小做起,像习仲勋老前辈说的那样在生活中随手关灯,节约用纸,拧紧水龙头,长辈不动筷,晚辈就不能动,不浪费一粒粮食等。长辈这样做了后辈在潜移默化中就受到了熏陶。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美德,美德靠长辈的言传身教,用润物细无声的形式进入孩子的心灵。家是我们内心最深处的根。每逢假日,家人团聚,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让家风在温情中传递熏染,家风好,社会才好。</h3><h3><b><i><br></i></b></h3><h3><b><i>34号李雨欣家长</i></b></h3><h3><b><i> 《家风》有感</i></b></h3><h3><b><i><br></i></b></h3><h3> 看完这段视频后,才知道家风对一个国家、一个家庭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只要有家就有家风,家风是家族绵延不断的教育形成的家庭风气。曾国藩说到: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这是曾家的突出的家风文化。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把这种美德好好的传承下去,只有家风好了,这个社会才会更好!</h3><h3><br></h3><h3><b><i>42+米保兴妈妈</i></b></h3><h3><b><i>《家风》观后感</i></b></h3><h3> </h3><h3>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好的家风是祖先对后代的希望和鞭策,也是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看过《家风》我深深的感受到诚实,孝道,诚恳等优秀家风的熏陶。我觉得每个家庭都会有自己的家风,家规。家风,家规不一定都写在纸上,明文要求怎么做。在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就是我们家的家规。我的父母对我的教育就是以孝为先,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真诚待人,与人为善。认真对待每一件事。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遵纪守法。我现在也是同样来要求我的孩子。</h3><h3> 一个家庭家风正,则子孙受益,家风不正,则祸及子孙。家是一个小国,国是一个大家。每个家庭都有责任重整家风,从我做起,从平凡事做起,让好家风代代相传,一代影响一代,一代胜过一代,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h3> <h3><b><i>60号杨舒涵+61杨意涵</i></b></h3><h3><b><i>《家风》观后感</i></b></h3><h3><br></h3><h3> 《家风》中讲到曾国藩9岁就已经读完了四书五经,并在家书中写到“勤”和“俭”俩字,并留下了十六字箴言,其家风家训一直影响着子孙后代,可见好的家风家训是多么的重要,从现在起,我要以身作则,秉承良好的家风家训,一定要从小培养孩子,不能好吃懒惰,奢华浪费 ,一定要养成好习惯,方能成大器成大事,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h3><h3> “家风”中还讲到百善孝为先,想要做一个成功的人,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诚信待人,做一个正直的人,给孩子树立榜样,建立好的家风家训,使其伴随并影响一生。最后还讲到的“朱子家训” 此家训写的非常好,我一定要让孩子好好诵读并牢记,久而久之定能理解其中的意思,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 </h3><h3> 不好的家风家训是要不得的,他小到毁掉一个人,大到会毁掉一个家庭,我们一定要树立好的家风,为子孙后代造福,把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h3><h3><b><i><br></i></b></h3><h3><b><i>9号高瑜灿8岁</i></b></h3><h3><b><i>《家风》观后感</i></b></h3><h3><br></h3><h3>纪录片《家风》从曾国藩的家风家教、颜氏家训、钱氏家训、朱子家训、叶氏家训等古今著名家训为切入口,讲述了一个个家族对传统美德的执着追求,从而说明在传统中国家风家教已被提高到关于社稷兴衰与天下存亡受到了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百姓的高度重视。</h3><h3>家是中国人内心最深处的根,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对人格的养成、培养荣誉感、责任感有积极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好的家风对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起重要作用。</h3><h3>我们应该以圣人、圣言、经典为先导,重新树立我们中国传统好的家风家训,尊师重教,身教重于言教,尊老爱幼,勤俭持家。一个国家风气好,国家才能兴旺;一个家庭风气好,家族才能兴旺。</h3> <h3><b><i>46号史伊+妈妈</i></b></h3><h3><b><i>《家风》观后感</i></b></h3><h3><b><i><br></i></b></h3><h3> 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中国教育家孔子在其《中庸》中着重论述过此道理,家作为一个国家最基本的组成单位,影响着国家的未来与发展。</h3><h3> 所以要想国家人才济济,繁荣昌盛,那么对于国家基本组成单位的“家”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古往今来,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大多都成长在有着敦厚家风的家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尤显重要。因此,中国家庭留下了不少“家教联”,令晚辈耳濡目染,成为“言传”和“身教”的典范。</h3><h3> 作为一名家长,我认为我有必要有责任培养家风,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孩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h3><h3> 千年家风,“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中国古代名人留下来的家风家教,底蕴厚重,韵味深长。于家,这是风范;于国,那是脊梁。</h3><h3> 我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家风,家教,给孩子们做一个榜样,言传身教,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也让孩子把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h3><h3><br></h3><h3><b><i>83号杨童舒 </i></b></h3><h3><b><i> 家风观后感 </i></b> </h3><h3> 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风的潜移默化,家风直接影响人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家风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好的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处事之道,是先祖历经世事后的经验总结,古往今来,所有好的家风必让孩子以德高望重者为榜样。良好的家风教人做人德善、待人诚信、行事勤俭,不良的家风让人追求物质、追求欲望、追求攀比;良好的家风教人吃亏是福、大智若愚、小胜靠胜、大胜靠德,不良的家风让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良好的家风教人毁身每是作恶日,成名皆在行善时,不良的家风使人庸懒任性、无情无义。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往小看是修身齐家,往大看是治国平天下,因为家风汇聚即成社风,而社风则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十年种树,百年育人早已是社会的共识。</h3> <h3><b><i>78郑易明妈妈</i></b></h3><h3><b><i>《家风》观后感:</i></b></h3><h3><b><i><br></i></b></h3><h3>“”国有法,乡有约,家有训”一个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家就应该有家训。从记录片中我们知道,古人家训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一致推崇。</h3><h3> 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好像忘记了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有很多家庭不再强调家风家训,对家庭子女实行散养方式,这样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往往成不了大才,不能吃苦,不懂得感恩,更不懂的服务社会,造福社会。再看看记录片中那些家训严的家族,他们的后代都能成就事业,报效祖国。</h3><h3> 家风要靠长辈的言传身教,要带孩子们去诵读经典,教育孩子怎样去处理各种关系,要感恩,要诚信,要对家庭负责,对社会服务,并用自己的行动去带动身边的人。</h3><h3> 让我们一起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h3><h3><br></h3><h3><b><i>57号魏照清妈妈王秀丽</i></b></h3><h3><b><i>《观家风有感》</i></b></h3><h3><b><i><br></i></b></h3><h3>通过家风的学习,家风是一个优良传统,好的家风对孩子的成长,以及家庭建设极其有利,坏的家风对孩子成长,以及家庭建设极其不利,所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家风中最重要的,我们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孩子的榜样。在中国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敬老师,长辈,同学,和任何有残疾的人,勤俭节约,懂得持家,远亲不如近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希望我的家规,家训,家风能世世代代传承下去,有朝一日,实现幸福的四大标准,和谐,文明,健康,富有!</h3> <h3><b><i>65号张博皓66号张译丹</i></b></h3><h3><b><i><br></i></b></h3><h3> 家风好,社会才好,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小细胞,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首先要弘扬家风。家风影响着每一个家族每一代人的成长,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础。 </h3><h3> 纪录片通过讲解几个有代表性家族来诠释家风文化和家风传承,在讲到京剧世家的家风故事,年近90岁的谭元寿每天吊嗓子,这是对孙子谭正岩最好的身教。家长的一次身教胜于百次说教,反之家长的一次谎言会粉碎对孩子的百次的诚信教育。我们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和孩子一起诵读经典,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h3><h3><br></h3><h3><b><i>76号赵悦名 </i></b></h3><h3><b><i> 观看家风有感</i></b></h3><h3><b><i><br></i></b></h3><h3> 看了曾国潘的家风家训,自己感悟很深,一代伟人也是从小时候的四书五经开始学习的,坚定了我们一家学习传统文化的信心。家风家教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说的多么入我心,教育孩子,都忘了让她多劳动,多么朴素的道理都没教给孩子,所以孩子的吃饭,上学都不怎么省事,勤快起来,爱做家务,劳动让身心愉悦。从中国领导人身上也学习到很多简单的道理,勤俭持家是每一位领导人修身养性的根本,也是我们普通小家学习的精髓。</h3> <h3><b><i>38号李子浩妈妈</i></b></h3><h3><b><i>家风观后感</i></b></h3><h3><br></h3><h3>看完这段视频深深的感觉到家风、家教的重要性。家风家训在家庭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因为它连接着家庭里的每一个人。同时又通向社会,通向天下。对于教育孩子,凡事都要从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健康良好的家风家教,则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十分重要的环节。要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并要重德行,尊教化,才能立身处世。家长要成为子女的楷模,家风必然以自己的言传身教,自己的一言一行必将影响后代。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曾国藩家书中出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勤”与“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成为曾家突出的家风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育要勤俭节约,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勤快、善良要时常提醒孩子。劳动对于孩子还说也是一种真实的历练。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继续发扬光大。和孩子一起成长。</h3><h3><br></h3><h3><b><i>11号 韩昊辰 妈妈</i></b></h3><h3><b><i>观《家风》有感</i></b></h3><h3> </h3><h3> 看过这部记录片之后深深感受到一个家的家风对于后人的影响是深远的,传统文化的教育是在历史的积淀显的自然和谐。我们父母要身体力行,这样才能把好的教育带给孩子,不是一遍一遍的说,这样才会让孩子学到你想要教的礼貌,感恩,努力等重要的品质。</h3> <h3><b><i>68号张硕嘉妈妈</i></b></h3><h3><b><i>读《家风》有感</i></b></h3><h3> </h3><h3> 今天观看了风《家风》,在传统中国,“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常言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弘扬中华文化首先要弘扬优秀的家风文化。家庭对孩子成长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我们常言“养不教,父之过”。通过事例证明,其家风文化的核心是“勤”与“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成为曾家的传统文化。勤俭持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h3><h3><b><i><br></i></b></h3><h3><b><i>7号豆雨彤+妈妈</i></b></h3><h3><b><i><br></i></b></h3><h3>今天看完《家风》感慨颇多,我深深的感到家庭教育对孩子多么重要,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如果家长不会孝敬老人,将来孩子也不会孝敬自己!如果家长天天坐在麻将桌上,那么孩子会无师自通。如果家长习惯带脏字口头禅,那么孩子潜移默化也很快学会。如果家长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再对孩子严格要求,孩子必然会成为有用的人才。古人把家族的教育制成一条一条的古训,告诫祖孙一定要做到。现在的成年人和孩子,都缺发这种教育,部分成年人都是巨婴儿,又养了个婴儿!也不知道体谅父母的难处。现在大部分人都缺发这种教育。愿我和孩子在朱阳书院的引领下一起进步!加油!</h3> <h3><b><i>67号张瀞元 妈妈 </i></b></h3><h3><b><i> 纪录片《家风》 观后感</i></b></h3><h3><b><i><br></i></b></h3><h3><b><i></i></b>这部纪录片巧妙地将名将典故,风土人情和现代教育融为一体,逐步感受从“孕育”到“传承”的生命气息。 《家风》上集向观众讲述《曾国藩家书》中的平实道理,无论富足安康,还是颠沛流离,士人君子都要遵道而行。曾国藩教育子侄家人,从不诱以功名利禄,而是告诫大家掌握生存技能,学以明理,报效国家。 《家风》下集中讲述了重庆江津区中山古镇方家药铺九龄堂的职业操守,扶危济困,施药救人,诚信经营,惠及邻里。方联海是方家药铺第十二代传人,身上担负着悬壶济世,童叟无欺的家业。片中还列举了吴越王钱镠的后人如何在《钱氏家训》的感召下取得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仅在宋朝就出现了三百五十名进士,近代以来在五十多个国家有将近两百位院士。 良好的家风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和积淀,应该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注重养成。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今天,我们要正视理解“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争做家规好,家风正,带动好的社会风气。使孩子受益终生!</h3><h3><br></h3> <h3><b><i>四号崔善博</i></b></h3><h3><b><i>读家风有感</i></b></h3><h3><b><i><br></i></b></h3><h3>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h3><h3>通过学习家风中的内容后,看到家风家训对一个家族代代相传的教育和影响,我深深感到从小给孩子树立好的家风家训是多么的重要。</h3><h3> 1、 百善孝为先是教育子女的根本家训,一个孩子不知感恩,不孝顺父母即使拥有再多知识也是徒劳,德才兼备才是成功的教育。第二,让孩子养成有自制力。在现在社会,鱼龙混杂,各种花花绿绿的东西数不胜数,如果孩子有良好的自制力,能够心明几净,独善其身,这样孩子才能出淤泥而不染,不被一些不良的恶习所侵染。最后,身教胜于言教。家长一定做事严于律己,给孩子起到一个模范带头作用,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印件,所以父母做好自己很重要。</h3><h3>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 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让每个孩子在好的家风家训中健康成长,严于律己,努力进取,让中华文化容入到他们的心中,表现在行动上,为祖国的美好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h3> <h3><b><i>29号刘一妈妈</i></b></h3><h3><b><i>观看《家风》感悟</i></b></h3><h3> </h3><h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看过《家风》我深深的感受到诚实,孝道,诚恳等优秀家风对家人、孩子的熏陶。我觉得每个家庭都应该有自己的家风,家规。家风,家规不一定都写在纸上,明文要求怎么做。在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的教育就是我们家的家规。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要遵纪守法。我现在也是同样来要求我的孩子。</h3><h3> 一个家庭家风正,则子孙受益,家风不正,则祸及子孙。家是一个小国,国是一个大家。每个家庭都有责任重整家风,从我做起,从平凡事做起,让好家风代代相传,一代影响一代,一代胜过一代,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对于教育孩子,凡事都要从不起眼的小事做起,健康良好的家风家教,则是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十分重要的环节。要学有所长,学以致用,并要重德行,尊教化,才能立身处世。家长要成为子女的楷模,家风必然以自己的言传身教,自己的一言一行必将影响后代。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条件。曾国藩家书中出现最多的两个字就是“勤”与“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成为曾家突出的家风文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教育要勤俭节约,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勤快、善良要时常提醒孩子。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继续发扬光大。</h3> <h3>家训二十四条</h3><h3>举止行为</h3><h3>一.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此四语,当终身服膺。</h3><h3>二.举止要安和,毋急遽怠缓;言语要诚实,毋欺妄躁率。</h3><h3>三.见人之善扬之,见人之恶掩之。彼之于我,亦如是矣。</h3><h3>四.内外亲族,无论尊长同列,皆当以礼接之。毋得简傲笑谑,不恭不敬。</h3><h3>交友治家</h3><h3>五.交友,所以辅德也。须亲直谅、多闻者,远便僻、柔佞者。</h3><h3>六.治家之余,日取经史传记三五百言读之,以养德性,以长识见。毋博弈嬉戏,虚费时日。</h3><h3>七.作家,但得衣食、祭祀、宾客之费无缺,足矣。毋过求赢余,为世所讥。</h3><h3>八.凡邻里亲故,平昔善良,倘有婚姻丧疾应助者,即量力助之。毋慕豪侠之名,轻意肆志,贻忧父母。其无赖之人,当敬而远之,一与交游,为患不小。</h3><h3>九.人之生死,秉于有生之初。世俗愚昧,多倾家荡产听于巫祝,深可悯笑。神聪明正直,岂邀人祭祀,以为祸福?戒之戒之!</h3><h3>十.田亩差役,承事官府,必诚必信。如有所费量,于人户均取。毋损人利己,暴敛多科。本户钱粮,尤当蚤为完纳。</h3><h3>为人处事</h3><h3>十一.世之生事诈人者,亦必伺人有过,然后起衅。我若无缺,彼虽凶恶,岂敢凌我谨守礼法之人。</h3><h3>十二.不可习学吏事,为人写状害人,以干阴谴。</h3><h3>十三.饮酒随量,不可过度,以灭德丧仪。</h3><h3>十四.待奴仆小过,宜以理谴责,毋轻出恶言,非理挞辱。若有故犯,则重惩不恕。</h3><h3>十五.讨租讨债,宜善言催取。彼贫民岂无羞恶?遽出恶言,在我亦有所不忍。</h3><h3>十六.蚤起夜眠,闻犬吠声即起。有盗徐逐之,勿急追。</h3><h3>十七.日逐衣食及冠婚丧祭、亲故往来,量入为出,务从节俭。毋暗举债息,外示有余。</h3><h3>十八.书画要时时收拾,毋轻假人,俾狼藉毁失。</h3><h3>十九.买田,须择有水有佃户处,否则抛荒赔税,贻患子孙。至于卖田之人,定因缺乏,田价宜公平,勿用轻等色银,使其亏损。</h3><h3>二十.营造房屋,先须打点物料完备,又量我衣食有余,方可鸠工。如轻信他人言,遽兴土木,室成而用竭,悔不可追。大厦尤不可妄建。</h3><h3>二十一.四门面湖背海,田亩无多,岁尝缺三月之食。今于秋成时,不拘谷麦,尽力收贮。俟布种时,族党有不足者,平粜与之,免其高价远买。而吾仍不失本资,又可为来年储备之计。二十二.种田养蚕,及一切裨益家务者,皆宜留心整理。勤则有余,怠则不足,不能备述,当随时处置。</h3><h3>二十三.凡造一应器皿,务从朴素。毋雕刻花卉,擅用朱砂,违法费财。</h3><h3>二十四.陶朱公云:若要富,养十牝。勤种不如杂养,此之.</h3><h3>二泗门谢氏八世祖明赠少傅谢莹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