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02年秋季,我如愿以偿,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应县四中,开始了我的高中生涯。<br> 高中的环境和初中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校园特别大,而且干净整洁,花草繁茂,绿树成荫。想到以后能在高大的教学楼里上课,在公寓楼里睡觉,心里十分激动。学校的设备也很齐全,各种功能教室都是生平第一次见到,感觉自己一下子进入了天堂。<br> 我来应县四中的时候,这所学校还很年轻,才建校四年,充满了朝气。那一年,我们同一届招了12个班,每个班都有70人左右,整个校园里到处是人。</h3><h1></h1><h3> 来学校的第一天,学校给我们新生安排了宿舍,我住的是339宿舍,八个人,每人一张床,长这么大,第一次不用和别人挤着睡,也就是从那一天起,我彻底告别了困扰多年的虱子。</h3><h3> 舍友们十分友好,对我很关照,想起农职中的校园欺凌,倍感四中的温馨。</h3><h3></h3> <h3> 很快我认识了班里的其他同学。突然发现,我是班里个子最矮的男生,比我高的女生都一大片,我当时只有1.55米,同学们都把我当成了小弟弟,都叫我“小武宇”,有几个大个子男生动不动就把我抱起来玩一玩。<br> 新生要进行为期十天的军训,每天练各种动作,最难熬的就是站军姿,一站就是半个小时,有一次我实在熬不行了,居然晕倒了,教官就让我回宿舍休息。</h3><h1></h1><h3></h3><h3><br></h3> <h3> 军训结束后,我们拍了集体合影,我是被王忠孝老师搂着照的,好尴尬啊!</h3> <h3> 在军训的时候,认识了高中生活的第一个好朋友——李旭才,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外号“老汉”,其实他一点也不老,跟我一般大。刚开始认识他的时候,是在军训期间,他在我后排,齐步走的时候,他总是故意伸长腿,踩我鞋子,我跟他理论,他就嬉皮笑脸,像个无赖一样,我当时对他没有好感。</h3> <h3> 军训结束后,我们正式开始了上课,高中的课程很多,八门主科,每天的作业也很辛苦。但苦中也有乐,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吃饭。一到饭点,同学们的神经就绷紧了,竖起耳朵,等待着铃声,眼睛则死死盯着老师的嘴唇。当铃声响起,“下课”的命令从老师嘴里发出的时候,同学们“哗”得一声,像离弦之箭冲出了教室。<br> 我坐在第一排,所以总能冲在最前面,我们教室的位置比较偏,在三楼最里面,但是我一般能在十几秒内就冲出教学楼。出了教学楼,同学们就不敢狂奔了,此刻,政教处的几员悍将正严阵以待,时刻准备在半道拦截“不法分子”,于是同学们将“狂奔”切换为“跨步快走”模式。由于我本身腿短,所以我基本是“扯步走”,不然一点优势也没有。进了餐厅就好了,没有人管,马上又开始狂奔,直奔自己最喜欢的窗口。虽然有四十多个窗口,但是面对几千大军,显然供不应求。<br> 不过我跑得很快,经常能排在前五名,有几次还拿到了第一名。我去的窗口也很固定,就是为了能吃上限量版的葱花饼、西红柿炒鸡蛋、烧茄子和宫保鸡丁,这些美味,稍微慢点就卖完了。<br> 由于每天三次的磨练,导致我平时走路都是跨步走,自己却浑然不知。有一次进教室,前脚刚进门,后脚就已经迈到了讲台上,惹得一位女生哈哈大笑。</h3><h1></h1><h1><h3> 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有一次奔跑的途中,没有来得及切换成跨步模式,被政教处的刘汉军老师逮住了,扣了二分,罚我把宿舍楼的大厅玻璃擦干净,最后还是在全体舍友的帮助下才干完。</h3></h1> <h3> 这是我的同桌王海叶,他学习比我好,是班主任的课代表。我以前普通话很不标准,连基本的平舌和翘舌都分不清,“三”居然能读成“shan”,平时自习课朗读的时候,经常被王海叶纠正。</h3> <h3> 这是赵慧同学,座位离我很近,性格活泼奔放,经常和同学们开玩笑。有一次,她跑到我跟前,睁着大乎乎的眼睛,深情地看着我,对我说:“武宇,我眼睛好看不?”惊得我脸都红了,我可从来没当面夸过女生,一时不知所措,最后傻傻地说:“我也不知道!”<br> 赵慧又转向我的同桌王海叶,“海叶,我眼睛好看不?”王海叶同学居然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好看!”当时觉得他真不害臊。<br> 再后来,王海叶和赵慧同学谈恋爱了。多年后,他俩结婚了,哎!</h3><h1></h1><h3></h3> <h3> 这是石川波同学,也是我的好朋友,他长得特别高,1.85米,但是他一点架子也没有,没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他学习不好,但是很用功,平时有什么好吃的就给我,对我很好。</h3> <h3> 苏华是我的英语老师,那个时候苏老师充满朝气,每天穿着西裤,衬衫,显得又精干又帅气。苏老师是山东人,普通话带着浓重的山东味,他为人特别亲和,在课堂上十分幽默,私下里和同学们的关系非常好。我记得苏老师曾经在课堂上夸奖我:“武宇是个单纯的孩子。”</h3> <h3> 记得高一那年拔河比赛,由于刚下完雪,地上有了结冰,其中有一侧的结冰更明显,导致前几场比赛,只要在这一侧就会失利。轮到我班的时候,我们对战的是34班,第一局我们赢了,第二局换场,我们换到了结冰严重的那一侧,结果输了。第三局投硬币决定,结果我们又不幸选中了地势不利的那一侧,同学们都忐忑不安,却又不知所措。眼看败局无法挽回,我突发奇想,立刻跑到不远处的沙堆上,捧了一大堆沙子,直奔场地,迅速把沙子撒在冰上。同学们见状,也投入到了投沙队伍中,在奔跑过程中,我摔倒在地,手也磨破了,但我顾不了那么多,站起来继续奔跑。很快,冰面就盖满了沙子。比赛开始了,没用多久,我们就赢得了比赛。同学们顿时狂欢起来,我成了班里的大明星,同学们都过来夸我。晚自习的时候,同学们把买的糖果给我抓了一大把,慰劳我今天的表现。</h3> <h1><h3> 2003年春天,全国爆发了“非典”疫情,学校也开始展开了防疫工作。刚开始给每位同学发大蒜,让我们每天吃一瓣,提高免疫力。后来每天给教室里喷洒醋杀毒。学校也开始严格限制学生的出入,家长来探视学生,也不允许进校门,只能隔着铁栅栏。新闻里不断播报着全国各地的疫情,疫情扩散很快,一种恐慌开始蔓延。</h3><h3> 为了防止感冒,染上疫病,同学们在生活上也开始了一些防范措施,比如大量喝水,加强身体锻炼等。我每天都去操场锻炼身体,拉单杠,回宿舍做仰卧起坐,以前我骨瘦如柴,从那以后慢慢有了肌肉,后来成了同学们眼中羡慕的肌肉男。</h3><h3> 再后来,学校在五月一日就提前放假了,开学时间另行通知。记得那年的假期很长,一直到七月份才开学。</h3></h1><h3></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3年“非典”期间写的《二十年后的社会》</h3></font></h3> <h1><h3> 短暂而幸福的高一生活很快就结束了,高二刚开学,我们就面临文理分科的抉择。全班大部分同学选择了理科,只有四五个人准备学文,我就是其中一个。我的理科成绩和文科成绩不相上下,但是我更喜欢文科,尤其是历史,所以早早就定下了目标。</h3><h3> 当时决定学文时,不仅同学们很吃惊,老师也不理解,因为没有一个成绩好的学生选择学文,我就是个另类。记得分别的时候,我们几个人,在全班同学的目送下,默默搬着桌凳,离开了共同生活一年的38班,心里感觉特别不舍。</h3></h1><h3></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一38班同学录</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38班任课教师</h3></font></h3> <h3> 我被分到了39班,班主任是张科秀。进教室的第一天,我就见到了我的初中同学——伊卫政,那个强壮而又正义的汉子。班主任把我和他分到了一个座位——第一排。<br> 伊卫政学习不好,上课总是搞小动作。记得那会儿文科生也学生物,只不过是副科。生物老师是个刚毕业的年轻女孩儿,长得很漂亮。每当上生物课的时候,伊卫政就特别开心。老师在上面讲课,他就在下面窃窃私语,点评女老师的容貌和身材,有一次不小心让老师听到了,老师的脸刷就红了。</h3><h1></h1><h3></h3> <h3> 虽然分了班,但是我的心一直还停留在38班,每天吃饭也是和38班的同学在一起。他们还经常邀请我回原来的宿舍坐坐,老汉(李旭才)一有好吃的就给我。</h3> <h3> 花了很长时间才慢慢融入了新集体,在新的班级,我又认识了很多好朋友。</h3> <h3> 这是我的好哥们儿门国雄,他走路八叉着胳膊和腿,特别像熊,同学们就叫他“大熊”。老门基础很差,但是学习很用功,只不过方法不得当,总是事倍功半。记得补习班的时候,他每天早出晚归,不停地在学习。但是他问完的题,不能举一反三,下一次又不会做了。临近高考时,老门居然还在学习音标,我劝他别学了,赶紧训练阅读理解吧。<br> 由于勤学苦练,缺乏运动,老门经常感冒,最严重的时候,天天吃感冒药。有一次他终于倒下了,我陪他去医院输了一晚上液。<br> 有一年国庆假期,老门邀请我去他家掰玉米,在他家干了两三天农活儿,感觉很爽。老门的爸妈很热情,要给我做好吃的,我说我喜欢吃煮山蛋,因为自从离开农村,我就很少吃这道美味了。那些天,每天晚上一大碗煮山蛋,两个月饼,吃的真畅快!</h3><h1></h1><h3></h3> <h3> 这是马海丽,学习很用功,还做过我的同桌。那会儿经常和老马斗嘴,她嗓门比较大,做事比较粗心,我就叫她“马大哈”。和老马共同学习了三年,后来在应县四中教书的时候又和老马做了半年同事,再后来去了西坊城学校,又和老马共事半年,这辈子和老马挺有缘。</h3> <h3> 这是我的好哥们儿臧天仁,记得第一次认识他的时候,是一节英语课,老师让同学们用英语表演一段情景,臧天仁表演的是“狐假虎威”片段。他的英语很不标准,当他用那撕裂的嗓门吼道:“Tiger,tiger,tiger……”的时候,同学们一阵爆笑。后来,我给他起了个外号“TIGER”,中文名“老虎”、“秃哥”。<br> 老虎虽然外表比较粗糙,但是内心很细腻,为人也很仗义,嫉恶如仇,看到不平之事总是愤愤不平。老虎坐在我后边,没事干总是摸我耳朵,还美其名曰:疏通经络,提神明目。</h3><h1></h1><h3></h3> <h3> 这是我的好朋友陈禄政,他比我大四岁,先上的中专,中途退学来到高中上的高二。由于没学过高中知识,所以刚开始学习起来很吃力。但是禄政是个很聪明的人,而且异常刻苦,每天班里最后一个走的人就是他。禄政平时喜欢历史、时事政治,我们经常围在他跟前,听他讲这方面的知识。</h3> <h3> 这是我班学习最好的同学,名叫李啸洋,他是右玉县的中考状元。李啸洋学习很刻苦,也很高效,他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2006年的时候,他是应县高考文科状元。</h3> <h3> 这也是我的好朋友——孟佳丽,同学们那会儿给她起了个外号——小泉纯一郎,至今我也不知道原因。我们平时就叫她“小泉”,小泉没有女生的阴柔,倒是不乏男生的豪爽,我们在一起也度过了三年时光。</h3> <h3> 波蛋——孙永波,我班的大帅哥,为人踏实稳重,思想前卫,和我们处得很不错。</h3> <h3> 老崔——崔秀娟,也是我的好朋友,她普通话说得很标准,经常和我们一起交流问题,探讨人生。</h3> <h3> 这是我的好朋友——庄秀荣,来自左云县,也是一个学习很刻苦的姑娘。她性格十分开朗,和我们男生打成了一片。</h3> <h3> 在高二的时候,我开始刻意学习普通话。当时的方法就是查字典,先从平时最简单、最常用的字开始查,哪个是平舌音,哪个是翘舌音,查完就记在心里,如果忘了,遇到再查,直到记住。<br> 等平翘舌音差不多了,我又开始着重练习前后鼻音,没有任何导师,我只能留意普通话标准的同学和老师,甚至刻意留意播音员的读音。<br> 当时每天晚饭后,教室里的大电视都会播放新闻联播,我就仔细听播音员怎么说,自己也琢磨该怎么发音。日积月累,慢慢找到了窍门,平时早读的时候,就刻意用标准的普通话去朗读,经过一年多的练习,我已经基本掌握了普通话。</h3><h1></h1><h3></h3> <h3> 我的学习成绩不算差,但是我感觉自己不够努力,所以成绩不是很突出,只能排到前十名。<br> 记得有一次期末考试,前几名的种子选手都发挥失常,我破天荒地考了全班第二名,全校第三名的好成绩。按惯例,我会获得50元的奖金,这可够我一个星期的生活费了,所以心里特别激动。<br> 但是表彰大会却没有按时召开,我等了很久,怀疑学校把这事忘了。这是我第一次拿奖,我可不想罢休。于是我鼓起勇气给李良校长写了一封信,悄悄从门缝塞到了校长办公室。没过多久,表彰大会举行了,我拿到了成绩二等奖、进步奖,还有两本精美的笔记本,一张五十元的人民币。那天我特别开心。</h3><h1></h1><h3></h3> <h3> 在39班,我度过了两年,结识了很多有情有义的好朋友,39班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记得有一年,元旦拔河比赛中,我们班夺得了冠军,这是四中有史以来第一次文科班获得冠军。<br> 2005年,毕业很快就来临了,感觉自己在学习上没有付出足够的努力,毕业前的几个月,居然把心思放在了毕业留言和互赠照片上。高考的时候,我竟然在语文科目中打起了瞌睡,十分钟后才猛然意识到,当时正在高考。<br> 高考成绩很快下来了,结果可想而知,那年的二本分数线是497分,而我只考了439分,三门主科都没及格,语文77,数学75,英语75,唯一欣慰的是文综212分。</h3><h1></h1><h3></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39班毕业照</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同学留念</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39文科班同学录</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39班任课教师</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中毕业证书</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毕业留言</h3></font></h3> <h3> 经历了失落、彷徨后,我原想随便上个专科就行了。在家人的劝说下,我最终选择了补习。<br> 由于自己的分数太低,未能享受到四中的免费政策,最后交了一千多块的补习费。在补习班,我见到了39班的老同学——李啸洋、臧天仁、陈禄政、门国雄、马海丽、孙永波、崔秀娟……整个班里有十多个39班的同学,这个陌生的环境顿时让我亲切起来。<br> 补习班的大部分同学都很努力,学习氛围很好,而且配备的也是很有实力的老师:鲍晓东、陈昉、祁吉、白有存、牛斌、周春平。<br> 而我自己也收起了以前贪玩的心,开始努力复习。补习班的第一个学期,班里走了很多好学生,他们大多数是从外县召来的,适应不了四中的环境。其实和其他同学比起来,我并不是非常努力,此外和一个女同学之间发生的情感纠葛也难免影响到了我的学习。最终在老崔的劝说下,我迷途知返,所以我要感激老崔。<br> 补习的第二个学期很快来到,此时离高考只剩下四个月的时间了。我决定好好复习,争取考上二本。<br> 我决心主攻数学和英语。我的数学其实很好,老师讲的题我基本都能听懂,而且经常在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但是由于疏于练习,导致成绩不高。我的英语比较差,主要是在高二和高三的时候,适应不了老师的讲课风格。老师其实也是我们学校的名师,但是课上讲的内容量特别大,一般要抄三四黑板的笔记,而且老师讲得也很快,导致我跟不上老师的脚步,笔记也做不完,最终我自暴自弃,基本放弃了学英语。<br> 补习的时候,英语老师本来是一个外聘的名师,没想到她的教学风格和以前的老师如出一辙,我瞬间又绝望了。没想到第二个学期,这个英语老师走了,学校给我们换了一个中年男人,他叫白有存。白老师讲课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他讲课的时候慢条斯理,讲得内容也很少,但是很精,我居然听得津津有味。从那以后,我上英语课听得特别认真,老师讲的重点我都写在了笔记本上,课下还要进行复习。<br> 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学习计划,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做数学题和英语题。我规定每天的每个时间段具体干什么,都详细地写在了纸上。我给自己定的任务不算多,很好完成,每完成一项,就打一个对勾。当然,我也留出了一定的娱乐锻炼时间,劳逸结合。此外,我还给自己定了一个终极目标,每一科具体考多少分,总分差不多是560分左右。我把这份计划贴在了课桌上,便于时刻依计划执行,也为了随时鞭策自己。<br> 高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我的成绩稳步前进,班级排名也不断提高。有一天,班主任鲍晓东挨个儿找我们几个成绩靠前的学生谈话,我记得鲍老师当时对我说,我的成绩差不多就在二本线,超不多,也差不多,只要放宽心态,按部就班复习,应该没问题。</h3><h1></h1><h3></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补习时期的日记</h3></font></h3> <h3> 2006年6月7日,人生中的第二次高考来临了。没有太多紧张,很从容,很淡定。高考后第二天就是估分,老师们都迫切地想知道我估了多少,我当时估的是515分左右,但是我心里清楚,我估分向来保守,最终成绩大概就是530分左右。<br> 记得查分的那一天,我去了二姑家,在她家的电脑前一直等到半夜,当得知自己考了533分的时候,心里特别激动,语文90分,数学115分,英语109分,文综219分。然后我又试着查了其他同学的分数,当时由于系统刚开放,只要输入准考证号就能查出来。很快我就把所有同学的分数都查出来了。我班最高分是李啸洋,604分;第二名是陈禄政,573分;第三名是马海丽,545分;我是第四名。当年的二本分数线是528分,全补习班只有我们四个人达线了。</h3><h1></h1><h3></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补习班历次考试成绩</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5年和2006年高考成绩</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6年补习班高考成绩单</h3></font></h3> <h3> 对于我的分数,同学们很吃惊,都说我是一匹黑马。很多平时比我努力,成绩比我高的同学,这次都落榜了。<br> 当我把高考成绩告诉家人的时候,他们都很激动。很快到了填报志愿的时候,同学们都跑到鲍老师家,请他帮我们选择专业。我自己本来想选历史专业,但是二表姑(杨圣花,也在四中教书)建议我选汉语言文学,她说历史不如语文好就业。其实我很不喜欢语文,因为我语文成绩不好。但是最终我听了二表姑的话,选择了汉语言文学。在填学校的时候,为了保险起见,我第一志愿选择了大同大学,第二志愿是山西师大。<br> 记得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的通知书迟迟不下来,爸爸很着急,难免又多想,担心今年又考不住了。有一天,我和爸爸又相跟着去网吧查录取情况,半路上天空突然掉下一坨鸟屎,不偏不倚,正好甩在了我的手背上。爸爸心里咯噔一下,嘴里嘀咕着:“哎,不是好兆头。”<br> 进了网吧,迫不及待地登陆网站,很快,鲜红而吉庆的录取通知书赫然出现在屏幕上,上面明确写着:恭喜刘武宇同学被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落款——大同大学。一种说不出来的激动油然而生,爸爸也是满脸的喜悦。<br> 那年夏天,我的老家教场村举行了一场有史以来第一次庆祝活动。那一年,我的发小们——刘武慧、姚海强、姚国玉,同时考住了二本以上大学。这是这个600人左右的小山村第一次考中这么多大学生,全村人也很激动。村里集资请戏班唱了一天戏,放了很多礼炮,还请来了应县电视台采访。庆祝活动的过程中,应县四中也派来了马国良副校长前来祝贺,马校长拉来很多烟花,祝贺我们考中大学,因为我们四个人都是应县四中的毕业生。</h3><h1></h1><h3></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补习班同学名录</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补习班任课老师</h3></font></h3> <h3> 那一年的夏天,漫长而快乐。我们全家来到了妈妈的故乡——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记得上一次来姥姥家,还是9岁的时候。在那里,我们度过了快乐的暑假。</h3><h3> </h3> <h3> 就这样,高中的四年生活圆满结束了,没有遗憾,只有令人回味的美好记忆。感谢四中,我的成长因你而精彩!</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一发的学生胸卡</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二发的学生卡</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时用的饭卡</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高中时手绘的四中平面图</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这是高中期间的小账本,写了十几页</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2006年高考准考证</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同大学录取通知书</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