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黄海之滨 . 青岛

金色城市

<h1>  我曾多次去过青岛,每次都是匆匆而过,之后没有多少印记。这次去青岛(6月25日至7月2日),自由行走,漫步品味,对青岛有了点认知。</h1> <h1><b>一、青岛海韵</b></h1><h1>去青岛看大海,是首选之行。沿着青岛湾、汇泉湾、太平湾、浮山湾海岸漫行,观海、听涛,时儿走上礁石感受大海,时儿走进沙滩踩着浪花前行,时儿站在海岸眺望行船、冲浪、喜戏……</h1> <h1><b>青岛湾:</b></h1><h1> 这是人们在青岛必去的地方,这里汇集了青岛许多美丽的元素,也留下了永久记忆的青岛往事。</h1> <h1>  栈桥,是青岛的象征,由海岸前伸入海,素有“长虹远引”之美誉。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是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建筑,现在是青岛的重要标志性建筑物和著名风景游览点。</h1> <h1>栈桥,一端伸向大海,一端伸向都市,凡去青岛旅游的,都要去栈桥,走向大海。</h1> <h1>栈桥是青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走在栈桥上,碧海蓝天,海鸥帆船和时尚华丽的都市风光尽收眼底。</h1> <h1>在栈桥乘快艇冲浪、滑翔或下海潜水,是许多年轻人选择的项目。</h1> <h1>海上冲浪也是一种享受。</h1> <h1>青岛湾东南角海军博物馆。</h1><h1>青岛海军博物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创建,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全面反映中国海军发展的军事博物馆。海军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h1> <h1>青岛海军博物馆坐落于青岛市莱阳路8号,东邻鲁迅公园、西接小青岛公园与栈桥隔水相望、南濒一望无际的大海。是全国首批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h1> <h3>站在栈桥上远眺著名的信号山公园、小鱼山等风光,很壮美。</h3> <h1>栈桥附近的海滩和礁石旁是青岛市民挖蛤蜊的地方,每逢退潮,市民和游客扎堆似的出现在这儿,有拿小铲挖的,有用手刨的,各显神手。</h1> <h3>栈桥西侧的海滩上,踏浪戏水人潮涌动。</h3> <h3>  6月26日下午游览了青岛湾,有兴感受了日落辉映的青岛湾。</h3> <h1><b>汇泉湾:</b></h1><h1>汇泉湾西起小青岛,东至汇泉角。汇泉湾风光旖旎,是著名的海滨风景区之一。有青岛标志性建筑青岛水族馆、中国最大的海水浴场:青岛第一海水浴场。</h1><h3></h3> <h1>沿海风景构成了青岛旅游的黄金海岸。</h1><h3></h3> <h3>青岛第一海水浴场,交通便捷,海面宽阔,喜欢下海畅泳的人们,在青岛必到这儿。</h3> <h3>站在汇泉湾海岸西站鲁迅公园的高处,可俯瞰整个海湾。</h3> <h3>日落时分,走进海滩,踏浪前行</h3> <h1>  登上小鱼山(鲁迅公园北侧)观景台,俯瞰青岛湾、汇泉湾、信号山等,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壮美的海滨风光画卷。</h1> <h1>碧海蓝天,绿树红瓦,风光无限靓丽。</h1> <h3>青岛中山公园位于汇泉湾东北侧。</h3> <h1><b>太平湾:</b></h1><h1>太平湾位于青岛中山公园的南面,在汇泉湾的东侧。青岛著名的八大关风景区、太平角公园和第二海水浴场位于这里。</h1> <h1>青岛第二海水浴场。</h1> <h3></h3><h1> 太平湾幽雅精致,这里记录和见证了青岛许多往事,完整地保留了殖民地时期的建筑风格,让人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丰厚底蕴。值得人们去参观游览。</h1> <h3>八大关太平角海边,每天有无数情侣在这里上演海誓山盟。</h3> <h1>八大关是中国最大的婚礼摄影中心之一,每天都有无数对情侣在该区的海滨和绿地上留下一生的靓影。</h1> <h1>八大关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所谓"八大关",是因为这里有八条马路(现已增到十条),是以八个关口命名的,即韶关路、嘉峪关路、涵谷关路、正阳关路、临淮关路、宁武关路、紫荆关路、居庸关路。这十条马路纵横交错,形成一个方圆数里的风景区。</h1> <h1>  青岛"八大关"的特点,是把公园与庭院结合在一起,十条马路两侧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四季盛开的鲜花。人行道树种各异,如韶关路全植碧桃,春季开花,粉红如带;正阳关路遍种紫薇,夏天盛开;居庸关路是五角枫,秋季霜染枫红,平添美色;紫荆关路两侧是成排的雪松,四季常青;宁武关路则是海棠,还有樱花、银杏、水杉等,将这里构成了一个欧式园林风景区。</h1> <h1>  八大关,绿树怀抱,碧海蓝天,风景如画。这里记录着许多青岛往事,漫步在幽静的十条道路上,仿佛诉说着一件件青岛故事。</h1> <h3>漫步在青岛八大关的林荫道中,阵阵海风吹来……</h3> <h1>  ”八大关”其间布满了众多的欧式古典建筑,少数建于德国统治时期(1897年——1914年),绝大部分兴建于1930年代。八大关地区背山面海,树木茂密,在德国占领时期为狩猎区。这里的第一座建筑”花石楼“,最初是德国总督的夏季狩猎别墅,建于1906年,中世纪城堡式建筑。</h1> <h1>  青岛花石楼,坐落于市南区黄海路18号八大关风景区内(近正阳关路),背靠八大关,面临第二海水浴场,风景独特,环境优美。 </h1><h1></h1> <h1>  花石楼建于1930年,外墙由花岗岩石砌筑,是一幢融合了西方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欧洲古堡式建筑,既有希腊和罗马式风格,又有哥特式建筑特色。</h1><h3></h3> <h1>  公主楼,坐落于青岛居庸关路10号,该楼建造于20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占地近千平方米,建筑面积721.98平方米。据说此楼是当时驻青岛丹麦总领事为丹麦公主建筑的别墅,准备丹麦公主来青岛避暑时居住,实际上丹麦公主并没有来过,但“公主楼”的名字却传开了。</h1><h3></h3> <h1>八大关遗存的近代建筑,星罗棋布在各个道路两旁。</h1><h3></h3> <h1></h1><h1>八大关,在这片区域中,有200多栋建筑,造型独特,汇聚了众多的各国建筑风格,集中了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各式建筑风格。西部是线条明快的美国式建筑“东海饭店”;靠近第二海水浴场,是解放后新建的汇泉小礼堂,采用青岛特产的花岗岩建造,色彩雅致,造型庄重美观;再加上一幢幢别具匠心的小别墅,使八大关有了“万国建筑博物馆”的美誉。</h1><h3></h3> <h3>八大关是最能体现青岛“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特点的风景区。</h3> <h3>八大关是来青岛必看的景点,我们这次在青岛玩了一个星期,曾三次去八大关游览。<br></h3> <h1><b>浮山湾:</b></h1><h3>这里是青岛市政府所在地,奥帆中心、五四广场、音乐广场和现代化建筑群等青岛地标性建筑都座落在这里,也成为现代青岛市中心。这里还有第三海水浴场。</h3> <h1>  站在青岛奥帆中心海岸边,回眸望去,高楼鳞次栉比,一派现代化都市风貌尽收眼底。</h1> <h1>奥帆中心与五四广场相望。青岛被誉为“帆船之都”,是最能体现青岛城市特色和展示城市形象的景区,奥帆中心景区内不仅有飞帆渺渺的优雅,有青岛十大旧景代表燕岛秋潮,有青岛新时代景观鸥翔彩虹,更有众多惊险刺激的海上娱乐体验。</h1> <h3>奥帆中心大剧院夜景多姿多彩。</h3> <h3>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依然耸立在这里。</h3> <h1>  黄昏时分,沿着浮山湾海岸漫步,吹着海风,听着轮船汽笛声和海浪拍打堤岸的涛声,看着海岸线上的无限风光,忘记了尘埃的一切。</h1> <h3>  “五月的风“是坐落在青岛“五四广场”的标志性雕塑。雕塑以青岛作为“五四运动”导火索这一主题充分展示了岛城的历史足迹,深涵着催人向上的浓厚意蕴。雕塑整体与浩瀚的大海和典雅的园林融为一体,成为“五四广场”的灵魂。</h3> <h1>  晚上到青岛五四广场观赏夜景,是醉美的享受,如同走到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湾。</h1> <h1>  青岛,通过动画的方式营造欢乐的灯光海洋。最佳观景点在奥帆中心情人坝奥帆中心火炬位置、五四广场、音乐广场、第三海水浴场等地点,游人也能从不同角度欣赏到浮山湾的美丽夜色。</h1> <h1>  夜色降临,青岛五四广场上人山人海,每当浮山湾夜景图案变幻之际,总会引来阵阵的惊呼。游人在温润的海风吹佛下,尽情地欣赏着惊艳的夜景,体味着岛城的浪漫与华丽。</h1> <h1>  近50栋媒体建筑立面,流光溢彩的灯光勾勒出青岛蜿蜒曲折的海岸线,美不胜收。</h1> <h3>  五颜六色的灯光不断变换,大海、帆船、海鸥等不时在“屏幕”上滑过,令人大呼“惊艳”。</h3> <h1><b>  二、青岛往事 </b></h1><h1>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道教发祥地,6000年以前,境内就有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因树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置,1897年德国租借并建设港口和铁路,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国占领青岛,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h1><h1> 漫步在青岛林林总总的古、近代建筑之间,感悟青岛的人文历史……</h1><h3><br></h3><h3></h3> <h1>  站在小鱼山观景台,眺望这一片片红瓦绿树,这里即有现代的美,也有许多历史的沧桑与记忆……</h1> <h1>  腐败无能的清政府,签订了无数个丧权辱条约,在其统治时期,沦陷了大片国土,青岛曾沦为德国殖民地。1897年德国占领青岛后,相继建造了总督府、总督官邸、警察署、教堂、法院等,这些建筑也是中国人民的血汗与智慧的产物。</h1> <h1>  走下观景台,走近红瓦绿树间,看看这些建筑的真面容。</h1> <h1>德国胶澳警察署旧址,位于湖北路29号。现在是青岛市公安局办公地。</h1> <h1>  德国胶澳警察署始建于1904年,1905年完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1><h3></h3> <h1>  德国胶澳总督府旧址,位于青岛市沂水路11号,该大楼背靠观海山,面对青岛湾,坐北朝南,背山面海,居高临下。这里也是曾经的青岛市中心。<br></h1> <h3>  1897 年德国侵占青岛后,于1903年始建其总督府,1906年竣工,建筑面积7132.3平方米,耗资85万马克。该楼建成后为德国总督办公之地,故名“总督府”, 又称“提督楼”。1914年11月,日本战领青岛后,其司令部设在此。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岛,总督府成为日伪政权之“青岛特别市公署 ”、“青岛特别市政府”。</h3><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1><h3>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接管青岛,再次将总督府作为青岛市政府的所在地。</h3><h3>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 总督府成为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楼。1994 年青岛市人民政府迁新址, 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和青岛市政协仍在此处。</h3><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3><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1> <h1>  世界红十字会青岛分会旧址,位于鱼山路37号,始建于1937年,1941年竣馆。始建于1937年,1941年竣工,由建筑师王翰设计,仿德式建筑,建筑面积1889平方米。<br></h1> <h1>  该旧址地上三层、地下一层。南侧入口由一排四根仿科林斯柱构成正门虚廊,柱高三层,柱身上为黑地金字对联,两侧墙面上开扁方窗。建筑采用花岗石勒脚和粗石套窗,显得庄重、厚实,顶部为玻璃天窗、环视回廊。</h1> <h1>  青岛圣弥厄尔教堂,由德国设计师毕娄哈依据哥德式和罗马式建筑风格而设计。教堂始建于1932年,于1934年竣工。</h1> <h1>圣弥厄尔教堂装饰系采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形式。堂内大厅高18米,宽敞明亮,顶棚悬有七个大吊灯,后方设有祭台,配之穹顶的圣像壁画,堪称庄严美观。</h1> <h1>  该教堂可容纳教徒千人,是青岛地区最大的哥特式建筑,也是中国唯一的祝圣教堂,同时也是基督教建筑艺术的杰作。 文革时,教堂受到严重破坏,1981年4月恢复使用,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1><h3></h3> <h1>德国俾斯麦兵营旧址,现中国海洋大学鱼山校区内,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岛德国建筑,位于青岛市市南区鱼山路5号。</h1><h3></h3> <h1>安娜別墅,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曲阜路、浙江路口西南角。始建于1901年,1903年建成,为典型的巴洛克式建筑。建造者和第一任主人是德国商人罗伯特·卡普勒,这位砖瓦生产商为了纪念爱女而将新家取名“安娜别墅”。</h1> <h1>  2014年3月,通过大修后,安娜别墅以书店的全新形象向世人开放。</h1> <h1>医药商店旧址,又名橡树饭店,位于青岛市市南区广西路33号,始建于1905年,由德国人库尔特·罗克格设计,是青岛市西部老城区最具知名度的地标性建筑之一。</h1><h3></h3> <h1>医药商店旧址,百年“红房子”,不仅具有“青岛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属性,而且具有“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的属性。这种双重身份使得“红房子”受到双重的保护。</h1> <h1>  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旧址,位于青岛市南区安徽路与广西路十字东北角,该楼始建于1901年,是青岛现存最早的邮电营业楼。现为青岛邮电博物馆。</h1><h3></h3><h3></h3> <h3>  2009年中国联通青岛市分公司出资近千万元对该楼修缮,打造为青岛邮电博物馆于2010年11月21日正式对外开放。青岛邮电博物馆占地约2500平方米,展陈面积约1400平方米。现在共开放三层:一楼为接待大厅、古董电话墙、胶澳1901慢递、纪念品商店;二楼为主展厅;四楼为塔楼1901厅,这是青岛市目前唯一开放的百年木质塔楼,塔楼1901厅的双塔楼哥特式的构造,展示了120年前的建筑技术,是了解建筑艺术的一个重要窗口,也是近现代史的见证。</h3> <h1>大陆银行青岛分行旧址,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中山路70号,建于1934年。占地面积733.33平方米,建筑面积1582.72平方米。</h1> <h1>大陆银行于1919年4月在天津成立,为商业储蓄银行。</h1> <h1>中国银行青岛分行旧址,青岛市历史优秀建筑。建于1934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中山路62号。该建筑由中国设计师陆谦受、吴景奇设计,占地面积1557.34平方米,建筑面积4761.42平方米。现为中国工商银行营业机构。</h1> <h1>  青岛火车站,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1991年拆除重建,1994年8月8日投入运营;2006年12月10日再次改造,于2008年8月1日重新启用。</h1> <h1>青岛各类古、近代建筑很多,因篇幅有限就不一一分享了。</h1> <h1>……青岛是一座美丽的城市,风光旖旎,景色优美,环境宜人,古老与现代并存,古朴与时尚相依。去青岛不仅仅只是旅游,放飞心情,更能让心灵腾飞。我们这次去青岛,留下了一点崂山的念想;只游览了7天,有人说时间有点长,但我们感到还是有点短,能在青岛住上一个月,漫步细品,那才回味无穷啊!</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