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亦成“半空巢”

绿野

<h1><br> 在键盘上敲“空巢”二字,便会出现“空巢老人”的词组。由此可见,无论是人脑还是电脑,都已经习惯性地将“空巢”和“老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人类社会进入时刻充满激烈竞争的年代,人们在面对“忠孝两难全”的艰难选择时,迫于生存压力,只能选择“忠”而放弃“孝”。然而,老人“空巢”,我等亦成“半空巢”,何故?是迫于无奈?或是处于“盲从”?<br> 有这么一群人,家住偏远小村庄,为了让孩子上学,从小学中低段开始,就不得不让孩子寄宿上学,一周七天,五天见不到孩子,出现“半空巢”。<br>  还有这么一群人,条件还算是优越,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把孩子送到外地大城市去上学,一周七天,也是五天见不到孩子,同样出现了“半空巢”。<br>  我等一群人,或因条件所限,或因理念所困,直到孩子小学毕业,才把孩子送出去上学。开学之际,颇感失落,不惑之年,我等亦成“半空巢”。<br>  幸福总是在指尖悄悄溜走。从孩子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再到成为一名小学生,很多人,经常都因忙于工作,忙于各类应酬,还没来得及尽情享受本该属于自己的天伦之乐。忽然间,才发现错过的幸福太多,要想弥补已经不再有机会。上学阶段,因为空间距离,不能和孩子在一起。若干年后,因为孩子已经属于别人,属于另外一个家庭,和孩子在一起的日子更少。<br>  陪伴是一种最好的情感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最实在的幸福。对于这些择校的孩子来说,和父母经常性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屈指可数,有的十年左右,有的五六年,有的更少。在身心尚未成熟的关键阶段,他们恰好缺少了亲人的陪伴,缺少了最珍贵的幸福。或许是迫于无奈,或许是处于盲从,“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家长说服自己和孩子最充分的理由。<br>  孩子过早择校,远离父母寄宿学习是否可取,恐怕众口不一。无可非议,寄宿学习可以锻炼孩子多方面能力。但是,亲情缺失给孩子心理造成的隐性伤害或许终生难以弥补。优秀并非幸福的充要条件,就看你追求的是什么!</h1><h1> 我等亦成“半空巢”,只希望孩子健康成长,有一个幸福美好的未来。</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