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河血战中的铁血先锋与绝命后卫

孙铭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为庆祝八一建军节,重述一次72年前晋冀鲁豫野战军(二野)第六纵队在河南正阳县</span><b style="color:rgb(1, 1, 1);">汝河</b><span style="color:rgb(1, 1, 1);">进行的,集</span><b style="color:rgb(1, 1, 1);">铁血先锋</b><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与</span><b style="color:rgb(1, 1, 1);">绝命后卫</b><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为一体的一场血战。几年前的一个记录片《刘邓大军在1947,第二集:血战汝河》讲述了这场战斗,但是他远远没有描述出实际战况的残酷!这一战也是老爸最撕心裂肺刻骨铭心的一战。我根据12军战史及老爸生前断断续续的讲述,在这八一建军节之际,再现这场血战。</span></p> <p class="ql-block">  1947年8月,我刘邓大军在党中央的指示下,千里跃进大别山。根据战略部署,刘邓大军兵分3路进行跃进。1纵为西路,3纵为东路,2纵和6纵为中路。此时,6纵司令王近山因病在后方医治,只有政委杜义德领导6纵。中原局、刘邓野战军总指挥部均在6纵的警卫和掩护下由中路挺进。</p> <p class="ql-block">  8月17日,当我先头部队顺利渡过沙河时候,蒋介石这才如梦初醒,发觉刘邓大军南下的企图不是“北渡不成而南窜”,而是意欲直插大别山这一敏感而薄弱的地区,蒋介石急令“着以两师兵力于汝河南岸阻击敌渡河,以主力在汝河北岸围剿而歼灭之”;调出国民党85师和15师的一个旅,日夜兼程赶往汝河南岸,妄图与尾追刘邓大军的十几个师南北夹击,歼灭刘邓大军在汝河一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汝河最宽处60米,水流较为湍急,河槽深陷,河堤陡峭,水深3-4米,无法徒涉。与名川大河相比,汝河实在微不足道。日出日落,它傍着两岸的村落、庄稼地,悄无声息地流淌着。它也想不到,人类的战争突然选择了它,72年前在它的清冽中猝然溶入了成千上万的鲜血,以致使它曾一度改变了自身的色彩而变成红河。当时左右两路的一纵、二纵、三纵顺利渡过汝河,8月23日,六纵是最后一支到达汝河的部队。当时我中路大军渡过沙河后,又分为两路向汝河前进。其时,</span><b style="color:rgb(1, 1, 1);">6纵17旅旅长李德生率全旅为左路,掩护纵队炮兵和辎重部队由岳城过汝河;18旅为右路军先锋,16旅旅长尤太忠率全旅为右路军后卫,掩护中原局、刘邓总指挥部由汝南埠过汝河。</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1947年8月23日下午,右路部队按18旅、</span>刘邓首长率领的野战军指挥部、中原局机关<span style="color:rgb(1, 1, 1);">、16旅顺序,陆续到达</span>达汝河北岸,准备强渡之时,国民党85师和15师的一个旅已抢先占领了汝河南岸的大小雷岗及渡口,炸断了先头部队搭建的浮桥,堵住了去路。而紧跟在背后的敌军有三个师距离汝河北岸只有20-30公里了,不用一天时间就可以赶到。对面是正阳县汝南埠镇大、小雷岗村,大雷岗控制着汝河南岸,而且是汝河最窄的地方,此时敌军3个旅已先于我军占领了汝河南岸的大小雷岗及渡口和村庄等有利地形,对汝河形成了一个半圆形的包围圈,这将使我军无法在敌前架桥进行渡河。</p> <p class="ql-block">  担任右路先锋的18旅旅长肖永银看到此情大吃一惊,刘伯承司令员估计的情况发生了,敌人先我一步到达汝河南岸。问题复杂了。如果只他一个旅好说。他可以立即发起攻击,打过河去。怎耐他们是掩护部队,掩护着中原局和野战部队直属队的非战斗人员以及从根据地南下支前的几万名干部战士和民兵。要保障这些人安全渡河,完成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任务,绝对不是轻而易举的事。</p><p class="ql-block"> 汝河两岸为浅丘陵地带,地势比较平坦,视野开阔,唯南岸的汝南埠地势较高,是一个绝好的制高点,这里河面只有几十米宽,最适宜于在这里架桥。肖永银果断地下了命令趁敌人立足未稳,利用仅找到一只可载十几人的小船,在最短的时间里送一支部队过河,哪怕是一个排也好,占领制高点,像钉子一样扎在南岸,阻击围堵之敌,建立一个桥头堡,掩护工兵架桥。</p><p class="ql-block"> 先遣队利用仅有的一只船和树木扎成的筏子开始强渡。略通些水性的一头扎进河里,拼命向对岸游。还有的索性抱了根木头跳下水。对岸敌人的大炮、机枪都猛烈的密集的倾泻。刚渡过去一个小队, 清冽的汝河水就混浊了,一缕缕殷红的鲜血汇入激流染红了河水。渡过河的第52团1营冒着排炮的轰击和飞机的俯冲扫射,闪电般扑向大雷岗,1营营长一面指挥作战,一面分出兵力在敌人的炮火下架设浮桥。</p> <p class="ql-block">  桥,意味着什么,从肖永银到每一个战士都非常明白。前面有阻敌,后面有追兵,大部队几万人马辎重随后就到,没有桥就等于束手待毙。统帅着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刘邓首长和指挥部若因无桥渡河,就将使南下大军失去指挥中枢,陷于群龙无首的险境。桥,已经成为连结在南下战略成功与失败的中间链条,一条脆弱而坚韧的链条。架桥,一切为了架桥,一排战士倒下了,他们的位置立刻又冲上来新的战士。敌人当然也不示弱,也在拼命的阻止架桥。架桥,反架桥,使这条无欲、无争的汝河遍体鳞伤。暴雨般的枪弹、炮弹压下来,血水呜咽着一跳几丈高,整个河面上腥雾弥漫。直到日头偏西才托起一架浮桥。也就是十来分钟,几乎贴着河面轮番轰炸的飞机丢下的炸弹就把浮桥炸坍了。工兵们从附近村子里扛来门板、芦苇、林秸,再架!架好,又炸,炸了再架。天擦黑,敌机飞走,汝河暗红的水面上终于稳稳地出现了一架浮桥。浮桥的下游一侧,牺牲的战士尸体顺流而去……第52团踏着浮桥全部过河,占领了立脚点大雷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这时尾追我军的国民党十几个师的先头部队已同我右路后卫掩护部队6纵16旅46团接火,情况万分危急。此时,前有敌人整编85师和15师的64旅约3万人的阻军,在汝河南岸挡住了我们的去路;后有敌人十几个整编师的兵力从背后汝河北向我们逼近,其中第3、58、48三个整编师,距我们只有几十里路;前有阻军,后有追兵,中间横着一条不能徒涉的汝河,形势正如刘伯承司令员所说,是“千钧一发、险恶万分”。河那边火光连天,炮声隆隆,从油房店到汝南埠一带,连绵 30 余里村村被放了大火,房子、草垛在燃烧;村边的树也一律被砍倒,架起了鹿砦。中原局、刘邓野司直属队和六纵2个旅的3万多人,还孤悬在汝河北岸,一场激战,一触即发,情况万分紧急不能有丝毫的耽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刘邓首长亲自来到6纵18旅指挥部,</span><b style="color:rgb(1, 1, 1);">“狭路相逢勇者胜!你们明白吗?”</b></p> <p class="ql-block">  <b>狭路相逢勇者胜!</b>这是勇者的招法,是拼命的招法,须知在这之前,拼命一向为刘伯承所不为。抗战时期的关家垴之战时,因为战士伤亡过大,刘伯承直接上述彭德怀,建议改变战法。刘伯承善于斗智,讲究以巧破千斤,讲究兵不血刃而制敌。这次刘伯承一改平日温文尔雅幽默风趣的风格,扶扶眼镜,提高了嗓子大声地说:“从现在起,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我们要以进攻的手段对付进攻的敌人,从这里打开一条血路冲过去!历史决不能逆转,大军南下的战略决策决不改变!” 邓小平政委接着说:“现在没有别的出路,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不怕任何牺牲,坚决打过去!”</p> <p class="ql-block">  当时具体的战斗部署是:18旅先插到敌人中间去强行通过,16旅接替18旅大小雷岗阵地,掩护全军渡河。</p><p class="ql-block"> 在大雷岗后面的小村庄的小屋里,肖永银果断命令:“52团左翼,53团右翼,齐头并进打!54团第二梯队……,保护刘邓首长,保护野司通过。”肖永银接着说:“<b>我和政委分别带领52团和53团,各团以一至九连的序列,排成四路纵队,一律枪上刺刀,手榴弹揭开盖,攻击前进,一起往过杀!</b>”他挥着手大喊:“遇到敌人就打,打完就往前冲,所过之处,不许留下一个据点、不留一个敌人。”</p><p class="ql-block"> 凌晨两点,<b>左翼52团,李震站在最前列;右翼53团,肖永银站在最前列</b>。两个突击部队,分别以四路纵队,端着雪亮的刺刀,从大雷岗向南冲锋。旅长肖永银亲自率团/营/连长们带头冲锋拼刺刀,遇佛杀佛遇鬼杀鬼,经过激烈的浴血奋战,终于在8月24日清晨,东方泛起了微微的亮色时,打开了一条长5-6公里、宽4公里的通道,血路杀出来了!<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这时陡峭的南北河岸已由工兵开拓成可以通过大部队和辎重的斜坡,紧接着战士用门板和木头等重新架起了一座浮桥,大部队立即轻装,中原局、野战军直属队和随军南下开辟新区工作的地方干部分3个梯队抓紧时间强渡。凌晨三时许,16旅旅长尤太忠、政委张国传,分别率领47团、48团跨过浮桥,接守大、小雷岗阵地。尤太忠把指挥所设在一间马厩里,为保障不会中断指挥,特地把旅政委的位置放到100米开外处。大、小雷岗离浮桥南岸约二里地,象两只触角伸在外面,护卫着桥头。大雷岗在右前方,部队南进时从它旁边穿过;小雷岗在左前方,紧傍河堤,离敌人主力所在的汝南埠很近。16旅的两个团将要固守大、小雷岗和桥头堡,抗击着敌人三面火力夹击,保护浮桥和通道,掩护大军安全渡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凌晨5时,刘邓首长突然出现在尤太忠的马厩指挥所,特地布置:1,坚决守住小雷岗;2,一定要坚持到晚上,等所有部队通过后,把浮桥拆掉;3,告知会合地点在彭店。并留给尤太忠18旅的一个后备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次日拂晓,敌人以飞机、大炮向我汝河渡口两侧阵地狂轰滥炸。岸上的棉花地里,棉蕾和棉叶,被炮火打得散落满地,只剩下光秃秃的棉杆,在晨风中抖颤,很多飞鸟也在劫难逃,打落在地。敌人分兵几路同时向我阵地猛扑,企图切断我军南进通路,首先开始轰击小雷岗,继而发起多次进攻。弹片、子弹横飞,火药味呛得人直咳嗽。坚守小雷岗的48团前沿部队的伤亡越来越大,已经过半了,有些连队连长指导员相继牺牲,弹药也快打尽了。在敌我力量过于悬殊的情况下,敌人占领了小雷岗前面的外围阵地,紧接着敌人又突入小雷岗,占领了一大半的村子。这时尤太忠的眼睛都红了,小雷岗一丢,敌人就会沿着河堤直插桥头,大雷岗将陷于孤立,南进大军特别是野直机关和中原局各单位,还正在渡河,如果被敌人截在汝河北岸,后果不堪设想。情况十分危急。尤太忠立即命令旅的火力支援48团一营的反击,把敌人的火力压下去。10多分钟后,48团的反击开始了。经过激战,48团又重新夺回了小雷岗,巩固了阵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敌人在小雷岗碰了壁,转而改攻大雷岗,企图从中间截断我南下的部队。他们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首批出动四个连分三路冲锋,被我埋伏在村外开阔地里的47团一营尖刀连,用手榴弹和拼刺刀压了回去。敌人不甘心失败,再次出动两个营进攻。经过两小时激战,敌人始终进不了村子。这时的敌兵完全被吓破了胆,任凭冲锋号吹了一遍又一遍,指挥官在后面又是骂又是打,就是爬在掩体里不敢动。直到指挥官一连打死了几个当兵的,敌人才象蛆虫一样弯腰弓背地向前蠕动。尤太忠抓住战机,令47团集中火力正面杀伤敌人,并令作为预备队的两个连和18旅54团一营,从左右两翼夹击敌人。敌人死伤成堆,没死的也被狼奔豕突的同伙踩死踩伤,整个敌军阵地乱成了一锅粥。到下午一点多钟,该处敌人弃尸200余具,再度失败回逃。与此同时,左路掩护纵队野炮营和200多辆辎重车队的17旅,也已全部渡过汝河集结于岳城,李德生旅长旋即派出主力沿汝河南岸向汝南埠方向攻击前进,击溃敌人一个营,有力支援了16旅的作战。敌85师惧怕被围歼,龟缩在一起不敢再妄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就在前卫部队浴血激战时,刘伯承、邓小平接连下达了三道紧急命令:</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命令一</b><span style="color:rgb(1, 1, 1);">:所有部队立即轻装,浮桥不能承载的野炮、山炮和辎重武器全部炸毁或就地掩埋。</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命令二</b><span style="color:rgb(1, 1, 1);">:所有政治机关机要部门,立即清理机密文件,不再急用的立即销毁。</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命令三</b><span style="color:rgb(1, 1, 1);">:中原局,野司直属队分为3个梯队,按序列行进,并通知到每一个人。一旦部队打散,集合地点是彭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span><b style="color:rgb(1, 1, 1);">刘邓首长已经做出了部队被打散,在敌后重新集结的最坏的准备。</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此时的汝河浮桥,成群的敌机铺天盖地而来,对着浮桥和岸边的人疯狂地扫射,投掷炸弹。 保护浮桥的部队,几挺机枪迎着俯冲的敌机射击,形成地空对战。在敌人强烈炮火下,浮桥曾被打断,尤太忠旅长立即命令工兵连干部带头抢修,有些个高的战士直接跳下水,用身体托起浮桥,保证机关和部队过河。激战到下午,阵地仍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敌军未能前进一步。在炮火中,中原局、中原野战军司令部及直属队、纵队司令部及直属队、旅直属队、南下干部们,从这条血肉之躯扛着的通道疾步飞跑。子弹和炮弹在不远处飞溅,车轮滚滚,马蹄疾疾,大军汹汹涌涌,直泻南方。当时邓小平一直站在汝河边指挥部队尽快过河,天上飞机不断轰炸,6纵队指战员一再催促他先过河,可他还是坚持等大部队都过后他才离开。过河时,警卫员由于慌张,不慎把邓小平的行李掉进水中,捞上来时,粗布被子已经被染得一塌糊涂。邓小平则安慰警卫员说:正好,以后可以当花被子盖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刘邓首长、中原局和野战军机关、纵队直属队、南下工作团共计2000多人于24日16时全部安全地渡过汝河。</span></p> <p class="ql-block">  16旅46团在北岸担任后卫(铁血绝命后卫)阻击追兵,纵队首长命令:<b>46团要在全军过河后才能撤退,如果来不及脱身,就留在当地打游击,以后再归建。</b>领受任务后,16旅尤太忠旅长立即赶到46团,传达作战任务:决定由已在46团指挥作战的旅参谋长赖光勋带电台继续指挥46团以机动防御阻击追敌,保证大部队安全过河,坚持到最后胜利。并且要自己想办法归队!要知道,<b>此时的46团一个团面对的可是十几万敌军!</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最后是护卫部队16旅46团过河,旅卫生队断后。1947年是老爸当兵的第十年,他生前几乎不讲抗战的事,但常常会说解放战争与抗美援朝的一些片段,汝河血战是他讲述中的解放战争6纵两大血战之一(</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5px;">另一残酷血战是淮海战役中的大王庄之战:当时</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国共两军不少于7个团的兵力在这个只有40户人家的狭小村庄内的残酷厮杀,估计双方都付出了五千人以上的死亡,可谓血肉遍布、血海尸山</span>),但是这一战却是他最为撕心裂肺的一战。</p><p class="ql-block"> 老爸是1945年3月,抗战胜利前几个月到“北方大学医学院军医科”学习,1947年元月提前毕业回到太行,在6纵16旅卫生队任正连级军医,直接领导是6纵卫生部长詹少联与张立三。汝河血战是老爸一次刻骨铭心永刻心头的战斗,当时他的好战友司号员小鬼(以前说过名字,时间长我没记住),不幸中弹牺牲。他将战友仍有体温的尸体抱在怀里,久久不忍撒手,因为来不及处理也根本没时间掩埋,必须也只能忍痛放在路边。担任绝命后卫任务的16旅,承受了巨大的伤亡。有的连队牺牲了三分之一,有的连队牺牲三分之二,营长牺牲,派作战参谋前去指挥,刚到营指挥所,就又阵亡,于是教导员代替指挥。有的连队没有干部了,战士便独立作战。</p><p class="ql-block"> 在最后卫生队携伤员过河前,尤太忠亲自到卫生队看望伤员,伤员们挣扎着问他:“旅长,我们大部队都过去了吗?”尤太忠握着他们的手:“同志们,你们好好养伤,大部队已经过去了!”说完,他立即转过身,强忍着不让泪水掉下来。因为他知道,在前有阻敌,后有追兵的情况下,部队要强行军赶上大部队,16旅只能带走一部分轻伤员,这些重伤员只能丢弃,留在汝河两岸了。尤太忠回忆说:<span style="font-size:15px;">整整打了一天一夜,把中原局掩护过来了,把野司掩护过来了,全部都掩护过来了,所有彩号全部抬过来了。那天,困难的很啊!没办法啊,整整打了一天。我们旅伤亡了两千多人……</span></p> <p class="ql-block">  丢弃伤员的事,对每一个伤员的精神都是一次沉重打击,对每一个战士的心灵也是一种强烈震撼,尤其是老爸带领的卫生队战友们更是如万箭穿心般的痛苦!可在那种情况下,不这样做,又有什么办法呢?即使那些被带走的轻伤员,到了大别山后,为形势所迫,最后还是安插在了大别山老乡家里,而这些人后来大多数也没有了消息。(<span style="font-size:15px;">反而是这批留在汝河边的伤员,结局还好一点,大部队走了以后,吴绍周的85师就赶过来打扫战场。其中的</span><b style="font-size:15px;">110旅旅长廖运周是个地下党员,他把这些伤员收拢起来,留在了110旅</b><span style="font-size:15px;">。廖运周的110旅后来改编成110师,在淮海战场上起义了,正好又是六纵接受他们的起义。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了。不过,从纵队首长让46团,‘</span><b style="font-size:15px;">留在当地打游击,以后再归建</b><span style="font-size:15px;">’的命令分析,也许上级知道后面有地下党在接应,所以才会……</span>)。</p> <p class="ql-block">  所有受伤的未受伤的指战员也都明白,这是战争的必然的选择,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任何一支军队都不会扔下伤员不管的。我们据此也可以想象这场发生在汝河两岸战斗的残酷性。对无法带走的重伤员,由旅会计负责给每人发放一些经费。那些伤员同志近似哀求说:首长带我们走吧,我们能打仗,别丢下我们!在场的人,包括尤太忠都忍不住落泪,负责断后的卫生队同志悲痛之极,看着这些伤员,几乎每个人都在淘淘大哭!这时候也只能尽可能的多带些能行动的轻伤员,尽量给不能带走的伤员多留点药品粮食等。 </p> <p class="ql-block">  终于在8月24日16时,16旅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b style="font-size:15px;">上面照片就是汝河血战中抢救伤员的6纵卫生医务人员。其中前排右一是18旅卫生队刘金玉,中间是16旅卫生队孙瑞发及其战友们</b>)。后卫46团及旅卫生队带轻伤员最后过河通过浮桥后,旅参谋长赖光勋带着工兵、侦察分队将浮桥炸掉,将国民党尾追的几个师全部挡在汝河北岸。下午6时许,仅仅2个小时后,十几万敌人就到达汝河北岸。当晚,6纵主力与中原局、野司指挥部在息县彭店镇会合。</p> <h3><font color="#010101">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电视剧《绝命后卫师》,故事讲述的是红军第5军团第34师6000多指战员在长征时承担后卫作战任务,一路喋血鏖战,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怕牺牲的精神,在中央红军纵队的身后筑起了一道血肉屏障,与数十倍于红军的国民党军浴血奋战。最后,他们被敌人切断在湘江的南岸,经过数天数夜的殊死搏斗,这支英雄部队也为中国革命走向最后的胜利几乎全师牺牲,几乎没有幸存者,没有一个逃兵,更不见一个叛徒。这是一支已被取消了番号的部队,英雄的红34师,然而十几年后的汝河也出现了一只绝命后卫(旅),而且于1949年2月,当年汝河血战的铁血绝命后卫16旅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34师!这个“新”34师在正确路线指引下,屡建奇功,在震惊全球的绞杀战上甘岭战役中,也正是这个34师的加入与奉献,才赢得上甘岭战役的全面胜利!这两个都担当过绝命后卫的“34师”也算是历史的一个巧合吧。</font></h3>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 1, 1);">  血战汝河,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途中最紧要、最严峻、最关键的一次战斗,也是一场最激烈的战斗,它不仅关系到整个纵队的安危,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中原局和野战军首长、统帅机关和南下干部的安危,关系到我军能否完成中央突破的战略任务。</b><span style="color:rgb(1, 1, 1);">试想一下,若当时没有这铁血先锋与绝命后卫的浴血奋战,任何一个环节出错,将会给刘邓大军造成多大的损失?后面中国一系列历史环节将会怎样改写?其实在战略价值上,淮河比汝河重要的多,但是淮河的大渡口如正阳的陡沟,息县的庞家湾和县城南关,都没有堵击部队。看来是一向自命不凡的蒋介石,根本就不相信刘邓大军能渡过汝河,所以才敢在淮河天险唱“空城计”。以至于让刘伯承仅凭一根竹竿就率军轻松渡过!</span></p> <p class="ql-block">  汝河之战展示了刘邓首长洞察全局、高屋建瓴的伟大气概,沉着、冷静、果断的性格和卓越的指挥才能,也突显了英雄的第六纵队全体官兵不怕牺牲、勇往直前、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以血肉之躯为铺路石为屏障保护了全军的安全过河,保证了战略跃进任务的胜利完成。<b>狭路相逢勇者胜</b>的名言也就是从这里传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