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 从松赞林寺出来,我们就马上驱车赶往丽江。途中又从214国道左拐进去几公里,领略了虎跳峡虎啸龙吟的风采。<br></h3> <h3> 2006年2月,我第一次来到丽江,随便找了家客栈,三朋五友就在古城悠闲的时光里徜徉,无所事事地闲看春光灿烂,一杯清茶就足以打发掉一整个下午的光阴,风情万种而又与世无争。从此以后,丽江就一直生活在了我的梦里头。</h3> <h3>(2006年丽江留影)</h3> <h3> 下午四点,又到达丽江古城。这个曾经带给我宁静与安详的古城,垂柳炊烟,小桥流水,茶马古道,青石路板,“风景旧曾谙”。我终于又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地方。</h3> <h3> 王宏斌先生联系了之前认识的一位导游,为我们预定了房间,却不是我们想要的古城客栈,而是新城里头的酒店。感觉性价比不高,难免有几分失望,便又想起了成都导游小曾的好处来。</h3> <h3> 丽江古城所在的地方叫做大研镇,所以又被称为大研古城。离古城相隔不过四五公里的地方,还有一个叫做束河的小镇,也是个古色古香、很有品位的古镇,下午五点以后就不再收取门票了。我们安顿妥当后,就立即驱车赶往束河。</h3> <h3> 束河古镇的四方街,曾经是丽江的皮毛交易集散之地。遥想当年,山民们骑着骡马,驮了猎物,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来,他们用只有自己能懂的手语讨价还价,换取各自的生活所需。“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那个时代的生存方式早已经被风干成了标本,只留下了暗红的木板房和光滑的青石路供现代的人们凭吊。如今,虽然房前屋角也仍然还是有叼了长长烟管的纳西老人,街上也还是有着了古装的大队“马帮”,但到底都只是正在表演着的一个历史剧目而已,此时的所有喧嚣,都已经不再是彼日的繁华了。</h3><h3><br></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h3> 年华正好的姑娘小伙,三三两两地斜倚在廊下,几袋甜品,一杯可乐,无心无肺的样子……。在他们的面前,是一条青石垒砌、宽不过米许的小溪,曲曲折折地流过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小溪里头水草箐箐,锦鳞游泳;在流水的旁边,只要随随便便的搁一个树蔸,就成“小桥流水人家”了,而如果随心随性地植几棵柳树,那就是“拂堤杨柳醉春烟”了。一弯溪水,简直就活成了蓝天上的云彩,几可教人生死相许。 </h3></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小溪里的水,自然都是雪做的。它们从高高的雪山之巅一路流淌下来,晶莹剔透,而又波光闪烁。据说,这里的高山雪水,都是可以直接作为生活之用的。在早上九点以前,晨起的居民会直接汲了用作炊饮;而九点之后,家家户户的女主人,又都会侧了身子,在溪水里洗碗涮盘,生活的朴实情趣扑面而来。这样的画风,竟直逼我童年的记忆。</h3> <h3><font color="#010101"><p> </p></font></h3> <h3> 相比几年以前,束河古镇的规模已经大了很多,都是一律的白墙黑瓦,看似古色古香,但究竟还是禁不住仔细的推敲。走得近了,就能一眼看出来是翻版的、现代的。原来都只是做了伪装和修饰而已。毕竟,沉淀在岁月深处的那份醇和与沧桑,是无法被模仿和复制出来的。就犹如村里小芳的“好看又善良”,是源自于骨子里的清纯,而不是只要编了两根麻花辫子,就可以成为小芳了。比起大研古城里熙熙攘攘的人流来,这里的大部分商铺和客栈都是大门紧闭,显得有些冷清和萧条。</h3> <h3> 所以说,旅游的发展归根到底还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需要厚重的人文底蕴作为支撑的。想要知道一个地方的旅游开发成功与否,从游客们投票的脚步里就能得到答案。用金钱可以很容易垒砌出一个新的紫禁城来,却不可能复制出紫禁城里的文化和历史。</h3> <h3> 大研古城里,同样也有着一个四方街。相比起束河镇上的四方街来,这里则显得异常的繁华和喧嚣。</h3> 进入到古城的四方街,就仿佛是步入了现实版的“清明上河图”。广场周边,阡陌幽深,又四通八达;木屋楼台,斗拱飞檐雕梁画栋;“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都是传统的纳西民居,高低参差,纵横呼应。<br><h3> </h3><h3></h3><h3><br></h3> <p> 来自玉泉河的泉水,流淌到古城的玉龙桥下,便一分为三,形成了西、中、东三道河流,而后又被分成为无数的支流,穿流于古城的大街小巷之间。街道也就都随河就势,主街傍着河,小巷临了渠,都是随着水道的曲直而延伸。</p><p> 我们回到古城的时候,正值华灯初上,“清水洗街”才刚刚结束,地面如雨后空气一般的洁净清爽,璀璨的灯光之下,道道清流都是流着光溢着彩。</p><p> 所谓“清水洗街”,是指每到傍晚收市,四方街的居民们就会关上河道水闸,流经门前屋后的溪流水位得到了抬升,水流就会自然地漫过整个广场,将街道冲洗得干干净净,中央电视台对此曾经有过专题的报道。我们非常幸运地赶上了。</p> <h3><font color="#010101"><p> 街道上熙熙攘攘,连衽成帷。千百年的人来人往,脚底板早已将铺地的彩石打磨得锃光瓦亮。花红柳绿之间,大红的灯笼高高挂着,满街的花草树木以及彩石的路面都被映照得影影绰绰。不时有悠扬的玉笛之音婉转,或者有激越的锣鼓之声铿锵;那些着了民族盛装的纳西老人,手挽着手在广场上载歌载舞,吸引了远来的游客也融入其中,体味至淳至朴的人间风情。整个古城都笼罩在一派盛世繁荣的祥和之中。</p></font></h3> <br> <h3> 第二天清晨一觉醒来,透过窗棂,远处的玉龙雪山就好像是挂在了房檐之上。它静穆地傲立在那里,默默地注视着这一方土地上日出而作的人们。</h3> 大伙儿都不愿辜负了这惬意的光阴,便又去古城的大街小巷里漫无目的地闲逛。<br><h3> </h3><h3></h3> <h3> 古城里头,酒吧客栈鳞次栉比,字号也一个个的别出心裁,“桃花岛”“一米阳光”“我在丽江等你”“至今单身”“浮生若梦”“艳遇”……,一个比一个文艺,一个比一个煽情,而风情之中亦不乏端庄、矜持和优雅,煽起人世间对于爱情和艳遇的种种向往。</h3><h3></h3><h3> </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街道上隔三差五的会有不知名的歌手,他们或敲着手鼓,或弹着吉他,在暖色的暧昧灯光里自娱自乐,无一不是一往情深的陶醉与投入。他们沉醉在自己的深情里,忘却了时间,忘却了世界,也忘却了身外的红尘。</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一间店铺才刚刚敞开了门扉,主人的那两只纯色的四眼狗就匍匐在门板上,怡然恬静,慵懒得就和橱窗前睡眼惺忪的姑娘一个样,连懒腰也不舍得伸展一个。</h3><h3><br></h3> <h3> 茶马古道上早就没有了行走的马帮,不知道这路旁的依依垂柳,是否也曾系过当年驮运陈茶的马骡?</h3> 花自飘零水自流。流过每一条街道、绕过每一栋房屋的溪水,在拥抱了每一座水榭楼台之后,又辞谢了每一株花的挽留,它大概是要安慰像我们这样身在异乡的断肠人罢。<br><h3> </h3> <h3><font color="#010101"><p> </p></font>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陶渊明先生所描绘的“良田美池桑竹”之处至今仍无下落,但我想,但凡有土地处,有屋舍处,有良田美池桑竹处,能为心之所安之处,即为自己的桃花源。<br> <br><br></h3> <h3> 红尘三千丈,念在山水间!余生苦短,如果可以,我愿意就在这里等你!<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