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总司令---深切怀念开国领袖、尊前元帅朱德

于辰(朝岸)

<h3>文字 俞朝岸</h3><h3>图片 源自网络</h3><h3>编辑 俞朝岸</h3> <p>  朱德(1886.12.1---1976.7.6),字玉阶,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十大元帅之首。</p><p> 1886年12月1日出生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庭。1909年初到昆明考进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p><p> 1911年10月在云南参加辛亥革命武装起义。</p><p> 1915年12月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p><p> 1917年任滇军旅长,在四川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护法战争。</p><p> 1921年春任云南陆军宪兵司令部司令官、云南省警务处长兼省警察厅厅长等职。</p><p> 1922年8月,为救民报国、寻求革命真理远赴欧洲,在德国柏林结识了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德国格丁根市一所大学留学。1925年7月到苏联学习军事。</p><p> 1926年夏回国,受党中央派遣到四川军队中进行革命工作。</p><p> 1927年初到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教育团,培训革命军事干部。</p><p>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军长。</p><p> 1927年底至1928年初,发动湘南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p><p> 1928年4月,率起义军万人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汇合,随即创建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任第四军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p><p> 1929年1月,和毛泽东率部队向江西赣南和福建西部进军,建立中央革命根据地。</p><p> 1930年8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p><p>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朱德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直至1936年,后任副主席。</p><p> 1934年1月,任中央政治局委员。</p><p> 1934年10月开始参加长征。</p><p> 1937年7月,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称革命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率八路军开赴华北抗日前线,协同国民党军队对日作战。取得平型关等战斗的胜利。尔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和扩大抗日根据地。曾先后兼任第二战区东路军总指挥和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p><p> 1940年5月返回延安,提出“南泥湾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p><p> 1945年4---6月,在党的七大上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同时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p><p> 在解放战争中,任解放军总司令。</p><p> 1949年10月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总司令。在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上当选为共和国副主席,在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上当选为委员长。在1956年9月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党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p><p> 1955年9月,被授予共和国元帅军衔。</p><p> 他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参与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p><p> 朱德伟大而光辉的一生,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拥有“六个之最”:</p><p> 一、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中的经历最全面。</p><p> 1946年,朱德60寿辰时,中共中央致他的祝词说:“你是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化身”;周恩来祝词说:“你的革命史,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国革命的里程碑”。</p><p> 二、由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的转变最典型。</p><p> 三、他是人民军队历史上惟一的全军总司令,在军队创建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p><p> 四、在长征中走的路最多(见后面词中注解)。</p><p> 五、新中国成立后,向中央写出的调查报告、建议最多,而且十分宝贵。如1953年在人们只关注搞工业化时,他提出要保护和发展手工业;1957年初坐小飞机低空掠过海面登临海南岛,最早提出要开发海南岛。</p><p> 六、最早明确提出“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p><p> 1965年12月,朱德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过去我们学苏联的经验,现在我们要“建设中国式社会主义”。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夜郎自大”和“闭关自守”,要“内外交流”;应当让农民致富,群众生活越富越好;等等。</p> <p> 念奴娇 颂开国领袖朱德元帅</p><p> 朝 岸</p><p> 滇军名将,久有鸿鹄志,宁将官卸。子夜洪都忙“请客”,南下分兵犹烈。力挽狂澜,天心圩里,火种何曾灭?湘南暴动,朱毛井冈相结。</p><p> 三过草地雄关,凛然大义,红军无分裂。万马千军尽执掌,倭寇灰飞烟灭。逐鹿中原,开元建国,永葆农民色。尊前元帅,功高堪比曦月。</p><p><br></p><p>注:</p><p> 滇军名将:1917年朱德任云南靖国军的旅长,1922年任云南省警务处处长兼省会警察厅厅长等职,已是功成名就。但 “讵料国事日非”,于是他立志报国救民,追求真理,万里寻党,后终于在德国由周恩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p><p> 子夜洪都忙“请客”:八一南昌起义时,朱德任国民革命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南昌市公安局局长。按起义前敌委员会决定,起义由朱德“请客”和打牌拉开序幕。7月31日晚,朱德利用他与滇军的“旧谊”,把敌方的两个团长请到离他们驻地很远的嘉宾楼盛宴招待。酒足饭饱后,又到大士院32号打牌消遣。午夜,贺龙部一副营长得到起义消息跑来向其团长告密。朱德不露声色,沉着应对。送走“客人”后,朱德迅速赶到指挥部向贺龙总指挥汇报,贺龙又向周恩来汇报。前委果断决定,起义由原定8月1日凌晨4时提前到2时。到清晨6时,城里的国民党军队全部肃清,起义取得了成功。朱德甘当配角,但贡献特殊。</p><p> 南下分兵犹烈:八一南昌起义后因敌强我弱,起义军撤出南昌,南下广东。朱德任第九军军长。前委决定:主力部队沿江直取潮州、汕头,争取占领出海口,以便得到国际援助;把第十一军第二十五师划归朱德指挥,扼守三河坝,以防敌军抄袭主力后路。这就是三河坝分兵。这次分兵,把战斗力最强的两个师分开,使起义军整体实力受到很大削弱,后来被陈毅称作“悲惨的决定”。朱德率部在三河坝经过三昼夜血战,撤出战斗,追赶主力。但主力已在潮汕失败。此时大军压境,其势汹汹;起义军刚从各方汇合起来,又突遭失败,处于孤立无援之境地,随时都有被击溃或解散的可能。此时,朱德挺身而出,召开骨干会议,断然决然地说:我是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把南昌起义的革命种子保留下来,把革命干到底。会议决定: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p><p> 天心圩里,火种何曾灭:“火种何曾灭”,此以反问句式表示革命火种没有熄灭。1927年底,南昌起义部队走到江西安远的天心圩,已是几乎崩溃,师以上军事领导干部只剩下朱德一人,团以上干部加起来仅剩朱德、陈毅和王尔琢。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是朱德。在天心圩军人大会上,朱德斩钉截铁地说:黑暗是暂时的,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经过此次整顿,指战员们稳定了思想,坚定了信念,看到了光明。当时留下了800多人的家底。朱德在革命军队生死存亡关头保留了革命的火种,功高盖世!</p><p> 朱毛井冈相结:朱德率领万余指战员(包括湘南暴动及一路上加入起义队伍的工农和学生)到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两个伟人历史性的握手,开辟了中国人民正确的革命道路。“井冈山”一词,按当地原读音为井岗山。“冈”读上声。</p><p> 三过草地雄关:雄关,指夹金山等雪山。长征中,朱德走过的路最多,经历的坎坷曲折、艰难险阻最多。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朱德比毛泽东、周恩来等多走了一年时间,多走了一万多里。他三次过草地,三次翻越夹金山等四五座雪山,特别是在隆冬时节,朱德率领几万饥寒交迫的大军翻越了比夹金山高得多、险得多的大雪山党岭山。朱德在长征中的艰难经历,在人类迁徙史上、战争史上绝无仅有!</p><p> 凛然大义,红军无分裂:长征途中,面对张国焘的分裂行径,朱德大义凛然,坚定地说:天下红军是一家,红军在党的领导下,是一个整体,不能分裂!在张国焘公然宣布另立“中央”后,朱德坚决反对,表现出共产党人非常可贵的党性原则。</p><p> 逐鹿中原:此借指解放战争。朱德总司令在解放战争中与毛主席一起或单独向全军发布过多次军事命令。1948年9月,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朱德分析:东北问题解决了,下一个目标就是中原。谁在中原取得胜利,最后的胜利属于谁的问题就能解决。</p><p> 开元建国:此指建立新中国。朱德与毛泽东等开国领袖和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和指挥百万大军和亿万民众,经过三年解放战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p><p> 永葆农民色:即永葆农民本色。抗战时期,身为八路军总司令的朱德,为了给远在四川老家80多岁的老母亲寄生活费,不得不向自己的老同学写信求援。他还被美国记者斯特朗描绘为“简朴得像个农民的人。”他于1976年7月6日逝世后,夫人康克清想给他穿上一套新衣服,但怎么也找不到,原来是朱德好几年没有添置新衣服了。这个“简朴得像个农民的人”,就是人民军队和共和国主要缔造者之一,是军中总司令、开国好领袖---朱德。</p> <h3>  “朱德,这是一个伟大而光辉的名字”,“红军之父”、“永远的总司令”、“中国军人的伟大导师”、“开国领袖”……这一个个头衔,彰显了他在人民军队和人民心中不可撼动的崇高地位。</h3><h3> 作为将者,朱德元帅,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引导着人民军队走过坎坷,走向辉煌。</h3><h3> 为将之智:善谋能断,运筹决胜。</h3><h3> 1922年出国留学之前,朱德已成为滇军名将和出色的指挥官。在长期的军事生涯中,他储备了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不断创新战略战术的能力,为日后的革命战争提供了军事保障。1928年的“年关暴动”,朱德打着国民革命军第16军第140团的旗号,智取宜章县城,揭开了湘南暴动的序幕。整个湘南暴动持续了3个多月,参加人数超过百万,为后来红军在井冈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井冈山,他与毛泽东逐渐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h3> <h3>  为将之信:志坚如钢,信念坚定。</h3><h3> 他自追寻共产党投身革命以来,几经沉浮,几经坎坷,几经磨难,但他在任何困难时刻,始终坚如磐石,毫不动摇。</h3><h3> 1927年,南昌起义部队余部濒临绝境,军心不稳,人心思变。在这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登高一呼:“愿意革命的跟我走!”他的坚定和乐观,强烈地感染并鼓舞着每一名官兵,最终度过了难关,保存下了革命的火种,指出了光明的前途。在江西赣州安远天心圩保留下来的800人,成为了人民军队的骨干,他们中有共和国的元帅如朱德、陈毅、林彪和将军如粟裕等。</h3> <h3>  为将之仁:以德服人,仁心爱兵。</h3><h3> 他曾说:“我带兵的特殊战术是这样的:我本人身体健康,可以和弟兄们共同生活,跟他们打成一片,从而获得他们的信任。”他更是和普通士兵一道,穿粗布军装,吃糙米野菜,住草棚窑洞。在井冈山,他与战士一同用扁担挑粮,来回100余里。长征途中,他是年龄最大的统帅,但他只要了两匹马,一匹驮文件,一匹则常常随夫人康克清在队伍后面收容伤病员。年轻的战士们都把宽厚的朱德视为自己的慈父。他爱兵如子,可见一斑。</h3> <h3>  将之勇:坚毅顽强,勇猛无畏。<br></h3><h3> 他戎马一生,不仅善于在指挥所里运筹帷幄,而且经常身先士卒,上阵冲杀。</h3><h3> 南昌起义军南下失败之时,部队在福建武平击退了敌军追击。当时部队位于闽赣边界的石径岭,四处是悬崖峭壁,唯一可以通过的隘口却被反动民团占据。危急时刻,朱德突然出现在部队前方,一面镇定指挥部队疏散隐蔽,一面亲率警卫员攀上悬崖峭壁,绕到敌人身后发起突袭,将敌军击溃,打开了前进的道路。当部队通过隘口时,朱德又威武地站在一块断壁上,手握驳壳枪指挥后续部队前进。</h3><h3> 粟裕回忆说:“朱德同志不仅是一位宽宏大度、慈祥和蔼的长者,而且是一位英勇善战、身先士卒的勇将。”</h3> <h3>  为将之严:严于律己,严于治军。<br></h3><h3> 朱德治军纪律严明,将纪律和服从作为职业军人的天职。</h3><h3> 1927年10月,朱德率南昌起义军余部800人抵达赣南信丰时,一些来自旧军队的不良分子在城里吃饭不给钱,甚至拿枪、手榴弹吓唬老百姓,还有的抢钱抢物。朱德知道后,立即派陈毅查明事实,之后集合队伍,对带头肇事的主犯执行枪决。这样做,狠狠地刹住了起义军中旧军队的作风,同时也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起了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h3> <h3>  1976年1月8日上午,北京医院。90岁高龄的朱德委员长拄着手杖,颤颤巍巍地站在周恩来总理遗体身旁,满脸都是泪水。他低声呼唤着:“恩来!恩来!”鞠躬后,他又挺直身躯,缓缓地抬起颤抖的右臂,庄严地向周总理遗体行了一个军礼。这是朱德总司令一生中行的最后一个军礼。</h3><h3> 1976年7月6日,朱德委员长逝世!这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殚精竭虑一生的开国领袖,中国人民心中永远的总司令,离开了这个世界……</h3> <h3>  1905年,19岁的朱玉阶到县上参加科举考试,在1000多考生中,名列前20名。</h3> <h3>  青年朱德。在顺庆府(四川南充)新学堂读书一年,接受了现代教育。1908年春回到老家仪陇县高等小学堂任教。</h3> <h3>  云南昆明时的朱玉阶。1909年1月下旬,23岁的他弃文从戎。他告别亲人,改名朱德,报考云南陆军讲武堂。</h3> <h3>  1913年的朱德。1911年8月,朱德被分配到蔡锷部下,仅仅四年就成为滇军名将。</h3> <h3>  1915年,朱德任护国军支队长。</h3> <h3>  1917年,朱德被任命为靖国军的旅长。</h3> <h3>  1922年9月,朱德从上海远涉重洋,来到德国柏林。在周恩来介绍下,36岁的朱德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h3> <h3>  1926年的朱德。北伐战争后,八一起义前,朱德在南昌创办了军官教育团。</h3> <h3>  1927年,朱德在南昌起义时用的驳壳枪。他用自己坚定的信念、钢铁般的意志,保存下了革命的火种。1928年4月25日,他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冈山砻市与毛泽东的队伍胜利会师。此后,正式宣布成立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h3> <h3>  1930年8月,朱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h3> <h3>  1935年,朱德和美国记者海伦.福斯特.斯诺在延安时的合影。</h3> <h3>  1936年底,朱德和毛泽东在一起。</h3> <h3>  1937年,朱德在延安给红军指战员作报告。</h3> <h3>  1937年6月,朱德和毛泽东在延安接受美国进步作家史特莱特的采访。后来,她根据资料写成《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一书。</h3> <h3>  抗日战争时期,朱德和毛泽东在一起研究作战方针等问题。</h3> <h3>  1937年8月,朱德在南京参加国防会议期间,同周恩来(右二)、黄琪翔(右三)、叶剑英(右五)等人合影。</h3> <h3> 巍巍高山一劲松,狂风暴雨仍从容。</h3><h3> 英雄威武惊天地,谨慎谦虚善始终。</h3> <h3>  朱德在华北战场。朱德总司令与彭德怀副总司令部署平型关战役,指挥八路军各师挺进敌后开辟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h3> <h3>  1937年9月,朱德在山西五台山抗日前线。</h3> <h3>  朱德在太行山上。</h3> <h3>  1945年,朱德在中国共产党七大会议上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h3> <h3>  1946年12月1日,延安为朱德总司令规模空前地庆祝六十大寿。</h3><h3> 毛主席的题词是:“朱德同志六十大寿,人民的光荣。”</h3><h3> 周恩来的祝词:“举世人民公认,你是中华民族的救星,劳动群众的先驱,人民军队的创造者和领导者。”</h3><h3> 刘少奇的题词是:“朱总司令万岁!”</h3> <h3>  解放战争时期,朱总司令在西柏坡。</h3> <h3>  1949年,朱德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讲话。</h3> <h3>1949年3月25日,朱德总司令在北平西郊机场检阅部队。</h3> <h3> “报国从戎苦寻觅,曙开长夜仰昆仑。</h3><h3> 南昌举义惊寰宇,圣地联合慑敌魂。</h3><h3> 扁担一根挑日月,长征万里震乾坤。</h3><h3> 太行百战驱倭寇,逐鹿中原不世勋。”</h3><h3> (本诗源自网络)</h3> <h3>  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朱德总司令和毛泽东主席的巨副画像。</h3> <h3>  国庆大典举行阅兵式。朱德总司令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陪同下检阅部队。</h3> <h3>  解放初期的朱德总司令。</h3> <h3>  1949年11月9日,新中国成立之初,朱德兼任党的第一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h3> <h3>  1952年5月1日,朱德和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h3> <h3>  1955年8月5日,国家副主席朱德访问朝鲜。</h3> <h3>  1955年9月27日,国家主席毛泽东同志主持授元帅军衔和勋章的典礼,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授予朱德、彭德怀等10人以元帅军衔。</h3> <h3>  朱德总司令参加劳动。</h3><h3></h3> <h3>  朱德和波兰少先队员在一起。1955年12月10日至1956年4月2日,朱德同志率代表团对苏联、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蒙古进行友好访问。</h3> <h3>  1957年1月,朱德同志在海南岛视察垦殖场,最早提出要开发海南岛。</h3> <h3>  1959年5月,朱德总司令和周总理在第二届全军运动会上。</h3> <h3>  1964年,周恩来总理访苏归来,朱德和毛主席、刘少奇主席到机场迎接。</h3> <h3>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朱德和毛主席、周总理、刘少奇主席在一起。</h3> <h3>  1975年1月,89岁的朱德委员长在全国四届人大会议上。在以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朱德委员长出席接受国书仪式多达40多次(当时未设国家主席,由委员长代行国家元首之职),会见了20多个国家的朋友。</h3><h3> 朱德委员长最后一次外事活动是1976年6月21日,虽然感到身体不适,但这位90岁高龄的老人仍用毅力强撑着,顺利完成了任务。回到家后,他患了感冒……,仅10多天后,1976年7月6日下午3时1分,这位旷世英雄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享年90岁。</h3> <h3>  朱德委员长的逝世,使经历了无数磨难的中国人民经周总理逝世后,再次陷入巨大的悲痛中。首都各界群众在长安街挥泪目送朱德委员长灵车远去……</h3> <h3>  1975年3月5日,89岁的朱德委员长题写“革命到底”。他一生戎马生涯,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h3> <h3>  这是朱德委员长1976年的存款清单。他在生前讲过:我只有两万元存款,这笔钱不要动用,不要分给孩子们,作为我的党费交给组织。</h3> <h3> 勤俭持家传祖训,鞠躬尽瘁立家风。</h3><h3> 德高望重堪模范,盖世功勋不傲功。</h3> <h3>  直到朱德总司令去世,人们才知道这位开国领袖、共和国元帅生前穿的是这样的破袜子。甚至脚下穿的每一双鞋,也都是非常破旧。</h3> <h3>  朱德总司令和夫人康克清。</h3> <h3>  朱德,他的一生,没有给子孙后代留下分文,却留下了比金钱贵重千百倍的精神财富。</h3><h3>看了这一张张照片,我们读懂了朱德,更读懂了他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h3><h3> 他已去世43年了。今天,我们终于可以告慰他:</h3><h3> 我们的国家正在崛起,我们的民族正在腾飞。</h3><h3><br></h3><h3> (图片和文字源自网络)</h3><h3> </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