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客堂

<h5><br></h5><h5>习近平总书记是第一位岀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党的总书记。</h5><h5><br></h5><h5>他有过曲折和奋斗的不同时代:</h5><h5>从城市下乡到大西北农村;</h5><h5>从农村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h5><h5>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h5><h5>从普通军官到军委主席;</h5><h5>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都干过;</h5><h5>从西北到华北再到东南沿海地区;</h5><h5>中国东部、西部、中部地区都待过;</h5><h5>知青、农民、大学生、军人、干部都当过;</h5><h5>丰富多彩的经历,</h5><h5>重要岗位的历练,</h5><h5>长期的经验积累,</h5><h5>对他担当重任,继往开来至关重要!</h5><h5><br></h5><h5>下乡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无疑是他人生经历的重要起点。</h5><p><br></p><h5><br></h5><p><br></p> <h5><br></h5><h5>1969年——1975年,习近平作为北京知青下乡插队至陕西省延安市,待了七年时间,发生了很多‘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h5><h5><br></h5><h5>1975年与雷榕生、雷平生、刘明升、杨世忠的合影。</h5><p><br></p> <h5><br></h5><h5>1969年1月,16岁的习近平自北京同其他知青一起,乘火车,换汽车,再换毛驴车、平板车,下乡插队到了陕西省延安市。</h5><h5><br></h5><h5>他们有六个人被分派到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后队插队落户。</h5><p><br></p> <h5><br></h5><h5>1969年,这是习近平、雷平生、王燕生、戴明等6人一起住的窑洞。</h5><h5><br></h5><h5>刚到窑洞时的几天,他们身上莫名其妙起了又红又肿的大包,奇痒无比,挠破的血和感染脓渗出很吓人,后来知道是跳蚤咬的,用撒炕面‘六六六’(现已禁产的农药)、扫地、热水烫衣服、抖动衣服等办法对付跳蚤。</h5><h5>在日后的日子里,他们克服了水土不服、跳蚤、饮食、劳动、烧柴、做饭、加工粮食等等难以想象的困难……</h5><p><br></p> <h5><br></h5><h5>在这个窑洞里,习近平利用空隙时间,阅读了大量中外书籍:《中国通史简编》《史记选》《后汉书选》《三国志》《古诗源》《李白诗选》《中国古代思想史》《中世纪史》《共产党宣言》《鲁迅全集》《太平洋战争:岛屿战争》……</h5><h5><br></h5><h5>阅读范围涉及到古代的、现代的、国内的、国外的、哲学的、文学的、自然的、军事的……</h5><h5><br></h5><h5>劳动休息时,放羊时,开会空隙时等等都看书……老梁书记说:"社员有烟瘾,他有书瘾"。</h5><h5>夜里在窑洞里的煤油灯下,‘世人皆睡我独醒’,看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很正常,鼻孔煤油灯被熏的黑黑的。</h5><h5>有时同知道或了解书籍情节的同事们,多版本探讨对比某些章节。</h5><h5><br></h5><h5>值得提到的是,当年不到20岁的习近平还读了美国著名学者基辛格《选择的必要:美国外交政策展望》等书籍。</h5><p><br></p><h5>2016年12月,63岁的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前来访华的93岁的原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博士,一起交流探讨国际政治和中美关系的未来,实在是一件非常值得回味的事情。</h5><p><br></p> <h5><br></h5><h5>北京知青当年加工粮食的原始用具——石碾</h5><p><br></p> <h5><br></h5><h5>北京知青劳动的场面</h5><p><br></p> <h5><br></h5><h5>北京男、女知青参加农村的各种劳动情景。</h5><p><br></p> <h5><br></h5><h5>1972年12月,习近平交59斤公粮的单据。</h5><p><br></p> <h5><br></h5><h5>1973年,习近平和雷平生(左一)、陶海粟(右二)雷榕生(右一)在延川。</h5><p><br></p> <h5><br></h5><h5>1974年12月,文安驿公社赴县第四次团代会全体代表留念。</h5><h5><br></h5><h5>后排右四为习近平</h5><p><br></p> <h5><br></h5><h5>1974年1月,文安驿公社革命委员会正式发函批准习近平入党。</h5><p><br></p> <h5><br></h5><h5>习近平1974年担任村支部书记后,带领村民克服了许许多多困难,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为乡亲们解决了烧柴、点灯等实际生活问题,为此,1975年在陕西省召开的现场会上,习近平作了经验介绍,《延安通讯》及配发的社论专题报道过,县委的《延川情况》刊物上通报表彰了习近平和他所领导的大队党支部,共青团延川县委号召以习近平为学习的榜样。</h5><h5><br></h5><h5>在日后的时间,带领社员们先后办起了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磨坊……</h5><h5><br></h5><h5>1975年10月,被批准上学而离开了梁家河……</h5><p><br></p> <h5><br></h5><h5>习近平带领村民修建的淤地坝。</h5><p><br></p> <h5><br></h5><h5>1975年,习近平雷榕生同劳动模范杨步浩在王家坪合影。</h5><p><br></p> <h5><br></h5><h5>1975年5月,延安地委表彰上山下乡运动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其中就有时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h5><p><br></p> <h5><br></h5><h5>1975年7月,时任梁家河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后排右三)出席延安地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农业学大寨先进代表大会,习近平被评为先进个人并受到表彰。</h5><p><br></p> <h5><br></h5><h5>1975年,习近平把母亲绣有‘娘的心’的针线包及一些衣服送给张卫庞,他保存了38年后,把针线包捐献给国家。</h5><h5><br></h5><h5>张卫庞说:‘’习近平下乡的最后阶段,俺村里就只有他一个知青了,其他人都离开了,因为当村书记事情多,顾不上做饭,提出在俺家吃饭,把每月供应的粮食都给俺家,同吃同处同劳动。他再糙的饭也吃的香,再穷的人也看得起。走的时侯,送给俺两条棉被两件大衣,一个针线包,棉被和大衣,在缺吃少穿的年代都用旧了,唯独针线包一直珍藏着,留个念想,直到2013年俺捐给国家保管‘’。</h5><p><br></p> <h5><br></h5><h5>‘到1975年,俺村的知青只有习近平自己一个人。此时,被县委会推荐上学深造。</h5><p><br></p><h5>走的那天,村里没有人组织,男女老少都到了他住的窑洞,‘我没想到大家这么早来送我,’习近平说。有几个婆姨掉泪了。其中有一个叫石玉兵的残疾人拄着双拐也来了,习近平忙走过去拉住他的手,当时就下泪了(陕北方言,流泪)。</h5><h5><br></h5><h5>最后俺13人边走边拉话送到县城,在俺村人吕能胜家,一夜都没合眼。</h5><p><br></p><h5>第二天早上,大家都说留个纪念吧,凑了5块5毛钱照了一张像。俺们还是舍不得习近平走,又把他送到延安。</h5><h5><br></h5><h5>谁也不会想到,当年送出去的大队党支部书记,现在是咱们党的总书记。’村老梁书记说。</h5><h5><br></h5><h5>这张照片即为1975年10月8日梁家河村民欢送习近平入学留个纪念而拍的照片。</h5><p><br></p> <h5><br></h5><h5>习近平不管在哪儿工作,百忙之中时常与梁家河村及村民保持通信联系。村集体和部分社员都不同数量的得到过习近平总书记的资助和帮助。</h5><p><br></p> <h5><br></h5><h5>1993年9月,习近平与延川县原县委书记申易在一起。</h5><p><br></p> <h5><br></h5><h5>1993年9月,习近平回梁家河看望乡亲们。</h5><p><br></p><h5>房东刘金莲问:‘习近平,你回来了,怎么不把家里的带回来’(陕北方言,意为妻子)?近平说‘她这次有事误下了(陕北方言,意为耽误了),下次我把她带回来。’</h5><p><br></p><h5>‘2015年,习近平回梁家河来,彭丽媛老师和他一起来的,近平跟乡亲们介绍说:‘这就是我婆姨(陕北方言,意为妻子)。’</h5><p><br></p> <h5><br></h5><h5>2015年2月13日,习近平又一次回梁家河看望乡亲们。</h5><p><br></p><h5>这一次他和彭丽媛老师和他一起来的,习近平跟乡亲们介绍说:‘这就是我婆姨(陕北方言,意为妻子)。’</h5><p><br></p><h5>时隔40多年没联系的人,习近平一见面就能认出来,大名小名也都能叫出来。</h5><p><br></p><h5>‘吃中午饭时,近平、彭丽媛、石春生、吕候生、张卫庞、梁玉明和我(王宪平),7人坐一桌,近平给彭丽媛老师介绍我们5人,彭丽媛老师跟我们一一问好。近平向彭丽媛老师详细介绍桌上的菜和汤的名称用料口味特色。’</h5><p><br></p> <h5><br></h5><h5>习近平曾这样讲述它的故事:</h5><h5> </h5><h5> “当时,延安地区有3万北京知青,我是第一个当大队党支部书记的。</h5><h5> </h5><h5> 北京市奖励给我一辆三轮摩托车,我一看,这车在村里没什么用,开都开不进去,换个实用的东西吧。后来,开着它到了延安,找到延安农机局。我说,这辆三轮摩托车是北京奖给我的,我想跟你们换几件农机具。他们听了很高兴,当时那辆摩托车在延安也是很紧俏的,最后换了一辆东方红52马力的手扶拖拉机、一台磨面机、一台扬场机、一台碾米机和一个潜水泵,都很实用。‘’ </h5><h5><br></h5><h5>”很实用”的除了这些农机具,还有他为村里办起的代销店、铁业社、磨坊和带领大家打的一口深水井,以及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h5><h5><br></h5><h5>(2019年7月8日《共产党员手机报》)</h5><p><br></p> <h5><br></h5><h5>习近平总书记回顾下乡插队经历时说:‘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h5><p><br></p> <h5><br></h5><h5>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访问美国时,在华盛顿州的欢迎宴会上,又提到46年前下乡插队梁家河的经历。</h5><p><br></p> <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习奋斗 学习强国</p><p><br></p><p><br></p> <p><br></p><p><br></p><p><u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8px;">其他文章:</u></p><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twin1d5?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5px;"><u>“学文化就像吃猪肉,长出来的是……”</u></a></p><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klx1sr?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font-size: 15px;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u>都挺好</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