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泾河新城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2019年第20期简报</h3> <h3> 至美武汉</h3><h3>江城五月落梅花 白云鹤顶留空楼</h3><h3>高山流水遇知音 得水独厚文天下</h3> <h3> 2019年7月31日,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一行六人,作为教师代表参加“第八届全国中小学校长高峰论坛”。本届论坛主题为:资源为本,智能教学,融合创新。本届论坛主要的特色及亮点有:1.论坛首次设置两个分会场,将从听说对英语教学的影响,测评对英语教学的反拨等视角出发,进行重点分析,研讨与分享;2.聚焦教育教学资源,剖析大数据思维下的“互联网+教育资源”服务供给性生态;3.关注智能教学,阐释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变革的驱动力,探讨智能技术与教学如何进行深度如何。 </h3> <h3> 学习篇</h3><h3> 外研AI智能学习平台的强大功能</h3> <h3> 徐浩做了有关《学校特色基础外语教育课程建设的信息化与数字化》报告。报告强调了教育的替代性与不可替代性以及课程的核心问题。课程的核心问题包括目标定位,资源配置,进程管理和质量评估。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在关注目标定位时,应该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潜能(即专业外语的教育)及重构专业外语学习的模式。在质量评估方面,我们应该运用核心指标与多维指标,当下指标与发展指标共同进行考评。</h3> <h3> 扈教授做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带来的机遇挑战》报告。</h3> <h3> 通过学习本报告,教师的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关注国家教育政策的导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后的考试命题依据的是课程标准,将不再有考试大纲。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时刻关学习并研读课程标准,并依据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h3> <h3> 实践分享</h3><h3> 孙宁校长,根据她们学校的教学领先实践和教学过程与结果,做了《百年名校,创新未来》报告。</h3> <h3> 实践证明,教育是培养人的终身发展,而不只是把学生培养成学习和考试机器。教师必须不断的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教育教学中要坚持学习,勇于实践和善于思考,做创新型研究型的教师,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h3> <h3> 孟清老师,做为一名小学教师和英语教研员,通过自己两年的教学实践和调查报告的反思,为我们呈现了教育技术信息化的便捷和强大功能。特别是她创造的乐学课堂,以乐学币,乐学银行🏦,乐学富豪等吸引学生自主学习,以听说引领英语教育,提升英语教学的交际,人文及社会功能。</h3> <h3> 圆桌论坛</h3><h3> 首先各位专家就教育的替代性和不可替代性进行了观点分享;同时他们又对教育的信息智能化及实践操作性谈了个人的观点。</h3><h3> </h3> <h3> 扎实有序,紧张繁忙的一天学习结束了。但它留给了我更多更深的思考:1.传统教学和智能化的教学,究竟哪些是替代性的和不可替代性的?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具体操作,最终达到优化教育教学的目标?2.传统化的教学和智能化的教学融合,需要一个实践研究和反思的过程,如何进行深度融合,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新的挑战的。</h3>